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创新能力论文范文集 和基于导师团队协作模式生能力梯级培养有关论文范文检索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创新能力范文 类别:硕士论文 2024-03-20

《基于导师团队协作模式生能力梯级培养》

该文是创新能力类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和梯级和创新能力和协作方面论文范文素材。

1 实行导师团队协作指导模式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交叉、团队协作的趋势日益明显,交叉渗透、协作交流已经成为当代科学发展的主要特征.重大科技成果的取得对不同学科间交叉融合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加,而众多有影响的科技成果,往往都是通过团队协作取得的.

为了适应学科交叉、团队协作的科学研究模式,以及改革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于1997 年启动了“研究生教育与科研训练一体化项目”,至今已经资助了一百多所高校、三百余个项目以及近七千位研究生.为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日本政府积极鼓励组建跨学科的专攻领域,创建没有学部的独立学院,并支持与其他高校共建“连合大学院”,开展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生培养与科学研究.国外一流大学的办学经验充分证明了:学科交叉、团队协作已经成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主要渠道.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州立大学采取了多种模式开展研究生学科交叉培养.德国的柏林工大通过开设大量的研究生学科交叉课程、成立众多跨学科学术组织,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集于一体.日本的筑波大学通过组建若干大的学科群,开展学科交叉研究与人才培养;名古屋大学将单一学科专业群和多学科专业群集合,组成了流动型研究生教育体系,从而促进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1-3]

目前,我国部分研究型大学也设立了形式多样的学科交叉平台,尝试构建学科交叉、团队协作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然而,随着学科交叉的发展和研究生培养的时代需求变化,逐渐出现了一些体制或机制上的问题.同时,随着“新工科”概念的提出,已有研究生教育中的单一学科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代科技发展的需要.新形势下,造就具有复合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的拔尖创新人才,已经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势,也应成为我国高等学校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4-6]

2 导师团队协作指导研究生创新能力梯级培养的改革着手点

以导师团队为研究单元,考虑团队中导师成员年龄层次、专业及学科背景的差异、研究生专业及年级的差异,充分发挥团队中的学科交叉和相互协作,探索更为有效的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梯级培养模式,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着手:2.1 充分发挥导师团队的作用,提高指导水平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导师团队不同年龄层次、专业背景以及学科差异性的特点,可以充分发挥每位导师的学术专长,有利于提升管理水平,克服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模式的不足.同时,可以丰富研究生专业知识,由不同知识背景与学术专长的导师组成的导师团队可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使研究生能从团队中学到最前沿的知识,建构较为广博的知识基础.另外,团队协作还可以开阔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每位导师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视角、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通过导师团队的培养,能使研究生感受到不同导师之间的学术风格、科研经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从科研方法、实验技术等方面吸收每位导师的精华,从而激发研究生的求知,扩展其研究领域,为更好地适应当前科技发展趋势奠定良好的基础.[7-9]

2.2 积极探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点,提升竞争力

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研究生阶段正是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活跃时期,创新型研究人才已成为当前实现我国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而目前,高校衡量研究生是否合格的主要标准仍在于发表小论文的数量或者毕业论文的答辩结果,往往忽视了对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很多研究生缺乏对新生事物的系统分析能力和敏锐的洞察能力,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十分匮乏,从而难以具备较强创新意识.因此,积极探寻不同年级以及不同专业背景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关键点,提升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10]

2.3 努力发展“新工科”环境下专业新方向,寻求新突破

经济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新型工科人才支撑,需要高校面向未来加快新工科建设,探索更加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工程科技人才.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只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才能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传统专业要寻求进一步发展,必然要结合新工科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积极探寻学科交叉融合,使现存的专业“新起来”,寻求新的突破.否则,优势工科以往的优势也可能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负担.[4-6]

3 导师团队协作指导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梯级培养的改革措施

导师团队成员由于存在专业背景及学科的差异性,而在校研究生也存在专业及年级的差异性,在充分考虑这些差异性的前提下,使之转化为研究生培养体制中的创新助力因素.

3.1 研究生指导方式的微扁平化

(1)将团队成员分组.结合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及发展趋势,根据团队的总体发展规划以及安排,充分利用导师团队成员的不同专业背景以及学术专长,将团队所有成员按照研究方向进行分组,以科研小组为单元,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由导师团队成员担任.组长负责对组内成员进行实际指导,并负责定期向团队负责人进行汇报,即微扁平化指导方式.

(2)团队定期组织科研讨论.各科研小组负责人必须及时把握研究开展状况和研究生动态,定期对所有团队成员汇报课题进展,团队所有成员均需积极参与.通过此过程,不断的完善和改进指导方式.[11]

(3)增强导师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针对团队中研究生的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的现状,导师团队成员需结合各自不同的专业背景及教学、科研经验,定期开展交流沟通,拟定更为合理的培养计划,以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沟通技能等.

微扁平化指导充分发挥了团队中各导师成员的科研特长,如数值模拟、物理实验、工程现场等,针对学生的专业背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研究小组,团队中指导老师担任各研究小组负责人,并定期向团队负责人汇报本小组的研究进展以及学生的动态,提高了沟通及科研效率.

3.2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梯次培养

(1)针对不同专业背景下社会需求的差异性以及不同阶段研究生能力培养的差异性,以年级为着入点,通过制定不同年级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案实现对研究生的梯级培养,帮助学生结合社会发展需求构建树形知识体系.[12-13]如:研究生一年级在完成基本课程的同时,要求其积极参与团队工作,做到掌握基本试验技能,能够使用一种数值软件解决简单工程问题.同时,在团队定期汇报中,应能够做到PPT制作的简洁美观、问题阐述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团队通过定期研讨、跟踪的方式,逐步探寻不同年级研究生的梯级培养,在提高研究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同时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2)加强导师和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由于团队中研究生的专业以及学生个人定位、发展规划不同,团队导师首先需要通过“单位需求”“毕业生反馈”以及“同类院校调研”三方面了解当前团队中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和特点,为建立合理的研究生创新能力梯级培养方案奠定基础.其次,导师要定期和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研究生进行交流,在充分了解学生想法的基础上,对不同的专业背景及个人规划,开展研究生的分梯级培养.

通过导师与学生之间不断的磨合和交流,对不同年级研究生对应的创新能力培养要求进行修改和完善,在实现学生梯级培养的基础上,也不断增强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社会适应力.

4 导师团队协作指导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梯级培养的改革目标

4.1 实现微扁平化指导方式

基于团队导师的专业背景和学科差异性,以不同研究方向为单元小组,充分发挥各单元小组负责人的作用,对组内研究生开展直接指导,并定期向团队负责人进行汇报进展及学生动态.

4.2 建立梯级化培养模式

以年级为划分,结合不同年级研究生的个人规划、技能需求以及培养年限差异,制定研究生创新能力梯级培养方案,实现对不同阶段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和提高.

4.3 构建树形化知识体系

结合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不断完善研究生创新能力梯级培养方案、实践导师微扁平化的指导,逐步构建研究生的树形化知识体系,在提高研究生个人竞争力的同时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5 结语

本文以新工科人才培养为导向,紧密结合不同专业的社会需求,通过导师团队协作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行梯级培养,改革了以往单一导师负责制下的传统管理模式,一方面充分发挥了不同专业背景的导师的学术专长,另一方面考虑了研究生的个性、年级的差异,提高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改革过程中,尤其需要明确导师团队中各科研小组负责人的职责, 通过倡导加强学术合作、增强沟通交流,个性差异化管理等有效措施使之落到实处,最大程度上发挥导师团队的协作指导作用.

创新能力论文参考资料:

偿债能力分析论文

偿债能力分析开题报告

大学生如何培养职业能力论文

盈利能力分析毕业论文

盈利能力分析论文提纲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论文

汇总:本文是关于对写作梯级和创新能力和协作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创新能力本科毕业论文创新能力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