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自然保护方面有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跟我国自然保护区和IUCN自然保护地分类管理体系的比较和借鉴类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自然保护范文 类别:mpa论文 2024-02-21

《我国自然保护区和IUCN自然保护地分类管理体系的比较和借鉴》

该文是自然保护类有关学术论文怎么写与国自然保护区和IUCN自然保护和分类管理体系相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文/解焱

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地是建立于1872年的美国黄石公园,目标是为了保护那里独特的自然景观、生态系统以及濒危野生动植物,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由中国科学院建立于1956年的广东省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在之后的六十年间,我国逐步建立起了野生动植物保护以及自然保护区管理体系.数量众多的自然保护区,与逐步完善的保护区管理体系,对遏制环境破坏,保护自然生态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和覆盖面积快速增长的同时,仍有大量自然保护区面临功能定位模糊、保护目标单一、管理手段落后等各种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目前自然保护区分类方法主要以保护对象为考量,未对保护区确定管理目标,在保护区工作中更未依据主要管理目标进行针对性管理.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区面临的问题,比较研究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分类管理机制与IUCN自然保护地分类管理机制,尝试为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提供新的管理思路.

一、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自然保护地分类管理体系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94年出版《自然保护地管理类型指南》,其根据主要管理目标将自然保护地分为6类(表1).采用IUCN保护地分类系统,需要在依法建立保护区时就明确该保护区的主要管理目标,并据此确定其类别.

二、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

IUCN自然保护地泛指各种类型受保护的地区或地域.根据我国对“自然保护区”的定义,其属于特定的一类严格保护意义的自然保护地,相当于国际上的“nature reserves”.除了自然保护区,我国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水源保护区、社区保护地等均可纳入自然保护地范畴.截止目前,全国已经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超过8000个,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8%.根据其管理目标的不同,上述每种自然保护地均可归类到IUCN自然保护地的6种类型中.

按照《自然保护区条例》的定义,我国所有的自然保护区都属于IUCN自然保护地类别Ia,即严格意义的保护区.但从实际管理角度看,很多保护区兼具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接待游客的功能,因此其实质上属于类别II——“国家公园”.类别II虽然部分作为旅游区对游客开放,但其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力度很大.

我国虽然有不同的保护区级别和类型,但目前这些分类体系都不能体现管理目标、检查标准和管理方式上的差别,因此所有的保护区管理要求都应按照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严格管理.例如,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据此,保护区内不能有除旅游之外的任何其他经济活动,核心区的原居民不得不移民,这些规定对于一些大型的湿地或草原类型的保护区是很难实施的.这种严格的管理要求,导致了很多保护区,尤其是面积大或人口压力大的保护区,出现保护管理和当地社区发展的严重冲突.事实上,一些保护区如果加强对当地社区经济活动的管理,限制和控制对生物多样性带来威胁的活动,可以与保护目标相协调,使当地经济不会因为保护区的建立而遭受严重影响.

出现上述各类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在于我国的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对象为分类依据的,而不是依据管理目标分类;多数保护区从建立之初便缺乏明确的管理目标,功能定位模糊.另外,随着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事业的日益发展,一些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已从过去的单一对象发展到多个,原本简单的以保护对象分类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的保护趋势,且此类保护区目前呈增长趋势.

三、建立新的自然保护地分类与分区体系

(一)保护地管理类别体系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也为了更好的与国际标准对接,促进国际交流.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多个保护地的管理实践,提出了保护地管理类别体系建议(表2).此分类体系最大限度地简化了管理目标上的差异;结合功能分区,可以很好地应用于所有的保护地.

(二)保护地功能分区体系

我国目前所有的自然保护区分为3个部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有的还有保护带.本文在研究大量保护区的管理实践,并总结其涉及到的主要活动及干扰程度、功能的基础上,提出表3所示的5+1分区方法,即1区:封闭区;2区:控制区;3区:旅游区;4区:资源利用区;5区:高强度使用区;另外加上一个可选的6区:缓冲区.

(三)将保护地功能分区和保护地管理类别结合使用

IUCN的保护地类别指南中强调,根据管理目标将保护地分类到相应的IUCN管理类别时,是根据一个特定保护地的大部分(75%)的管理目标来决定的,通过保护地功能分区可允许其它部分区域不相冲突的使用目标.在实践中,大多数的保护地都会有几个管理目标,因此,本文采用“3/4”原则,在应用表3功能分区方法的基础上,制定如表4所示功能分区与管理类别相结合使用的分类方法.

建立管理类别和功能分区的关系,将有利于按标准划分出各管理类别,建立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标准,同时为适应多样化的生态功能、环境条件和季节变化,提供多样化的管理方法.使用这些多元化的方法,可以在同一块保护地上,既能满足保护生态服务功能的需要,又能满足当地对自然资源利用的需求.在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这样多样化灵活的保护地体系能够允许更多的土地得到保护,将大大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自然保护论文参考资料:

环境保护杂志

自然指数期刊

关于环境保护的论文

自然杂志

人和自然杂志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3000

综上资料,这篇文章为一篇大学硕士与自然保护本科自然保护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国自然保护区和IUCN自然保护和分类管理体系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