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中小学教师方面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与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国内述评*相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中小学教师范文 类别:mpa论文 2024-01-09

《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国内述评*》

本文是中小学教师方面有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和研究述评和国培和计划方面论文范本。

徐 哲1,刘耀龙2,翟梅花1,苏雅琴1

(1. 太原市万柏林区实验小学,山西 太原 030021;2. 太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摘 要: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2010年实施至今成绩斐然,其组织者、管理者、参与者和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开展了大量的学术研究与探讨.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从数量、质量和研究内容等角度梳理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的组织、实施与绩效评价研究进展,为提高培训质量、提升培训声誉提供参考思路.

关键词: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培训策略;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674-9146.2017.05.052

1 研究方法

笔者对近年来(2009—2015年)我国各级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相关文章进行检索与统计分析.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在“篇名”中检索包含“国培计划”关键词的文献,按年份统计CSSCI 和中文核心发表论文数量(见图1).此外,对其中直接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研读,以分析国内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2 研究结果

2.1 数量分析

近年来,专论“国培计划”的研究文献共计485篇,2009年仅2篇,2010年为19篇,2011年起研究文献迅速增加,2011—2014年年均109篇,2015年(截止2015年6月)数量有所下降.文献数量变化的特征反映了“国培计划”的实施情况,即2008年提出、2010年实施,2011至今全面开展.

从学科归属角度看,涉及中等教育(217篇)、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130篇)、高等教育(53篇)、学前教育(37篇)、初等教育(32篇)、外国语言文字(24篇)、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11篇)诸多学科或领域.从资助项目角度看,28篇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和省市教委科研基金或软科学研究计划资助.从研究层次角度看,基础研究最多(329篇),基础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次之(102篇),此外还有高等教育 (20篇)、行业指导 (16篇)、政策研究 (5篇)等.从论文作者角度看,王艳琼(广西师范大学)和李开文(文山学院)均发表(含参与作者)6篇论文,陆元兆(广西师范大学)、廖慧萍(广西师范大学)、吴汉周(广西教育学院)均发表4篇论文.从研究机构角度看,西南大学研究文献最多,达15篇,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西北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研究文献数均超过8篇.

2.2 质量分析

近年来,CSSCI收录“国培计划”研究文献共46篇,中文核心期刊文献81篇.2009—2010年高水平文献较少,2011年核心期刊文献为20篇,之后数量略有下降趋势;CSSCI收录文献2010—2013年数量缓慢增加,年均10篇左右,2014年以后亦呈现下降趋势(见图2).

以CSSCI收录论文为例,涉及学科主要是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22篇)、中等教育(16篇)、高等教育 (4篇) 和初等教育(3篇).从资助角度看,10 篇文献得到国家或省级项目资助,其中,全国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6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篇、湖南省教委科研基金和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各1篇.此外,超过2篇的作者有周建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苏姗姗(重庆师范大学)、孙颖(东北师范大学)、余新(北京教育学院)和周建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他们是本领域科研水平较高的学者代表.超过2篇的研究机构或单位有东北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郑州师范学院、河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西南大学和北京大学.

2.3 研究内容分析

1)培训模式与培训体系.基于“国培计划”培训实践,不少学者提炼出有效的培训模式,如“参与-分享”式培训模式[1],“理论研修、影子研修、反思研修、实践研修”的“四阶段”培训模式[2],“知识(knowledge)-能力(capability)-实践(practice)-体验(experience) ”培训模式(简称KCPE模式)[3],“顶岗置换-三角置换”县区参与培训模式,“固定单一-多环组合”院校混合培训模式,“固校制-走校制”影子教师实践模式[4],教师分层(年龄)培训课程模式(简称C-D-E模式)等[5].

2)培训策略与改进对策.“国培计划”培训策略与改进对策研究涉及课程建设、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培训效果提升等方面.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对策与策略有:以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为杠杆,学历、学位提升为载体,教育科学研究立项为抓手,教师培训基地为主体改进“国培计划”总体效果和实现持续发展[6];以经验的建构和经验的创生为关键点,重视培训课程的整体设计,变革课程实施和评价方式[7];把握教师专业能力的逻辑构成,促进教师培训观念向职业观、知识观、过程观转型[8].

3)培训需求调研与分析.“国培计划”有效实施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培训需求分析,即按照市场经济“供给-需求”规律,合情合理的教育培训供需关系才是实现培训效果的重要判断标准.学者们对于“国培计划”培训需求的研究多以地区个案进行分析,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方式开展,即问卷调查辅以访谈法.主要结论有:培训内容宜加强针对性,如教学方法和技能、学科专业知识和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等[9];培训方式多“重理论,轻实践”,宜尝试多样化、灵活化的方式,如听课、观课→评课、议课→思课、醒课[10];培训效果宜注重社会需求、学校组织需求、教师发展需求及培训需求的有机结合,以此提高骨干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1].

4)质量评估与绩效评价.项目质量评估和绩效评价是促进和改善“国培计划”项目实践的重要环节,如何评价“国培计划”的实效性已逐渐成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研究共同关注的焦点和难点.对此,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国培计划”项目质量评估模式架构(评估的意蕴、评估信念系统和评估行动程序)[12]与“国培计划”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包含设计绩效-过程绩效-结果绩效、适切性评价-满意度评价-影响力评价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体系)[13].在此基础上的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国培计划”培训目的和培训内容的需求度与达成度序列较为一致,学员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对受训学员工作实践能产生积极正向的影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受训教师的思想行为观念和教育教学能力.

3 结论

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研究文献较多,研究视角涵盖了培训模式与培训体系、培训策略与改进对策、培训需求分析和质量考评与绩效评价等诸多方面,研究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较为广泛地使用现代社会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计算机数理统计分析技术,研究结果得到了学术界和管理部门的认可.研究者多为“国培计划”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受训教师的研究成果较少.笔者建议,从受益人(教师)、受益群体(教学团队)、受益机构(中小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的视角,提炼“国培计划”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展实证研究,可形成培训项目反馈效应,有利于制定实效性更强的实施政策.

中小学教师论文参考资料:

中小学管理杂志

教师论文网

教师杂志

中小学音乐教育期刊

教师论文发表刊物

幼儿教师评职称论文

本文汇总:上文是适合不知如何写研究述评和国培和计划方面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中小学教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