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通讯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跟用生花笔描绘心之形党报人物通讯写作方法和常见误区类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通讯范文 类别:mpa论文 2024-02-19

《用生花笔描绘心之形党报人物通讯写作方法和常见误区》

该文是有关通讯自考开题报告范文与心之形和人物通讯和常见误区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因为人物思想和行为呈现出的特殊性和丰富性,人物通讯常常成为记者最爱尝试和挑战的文体.只有深入生活、体验人生,拥有丰富的阅历和思考,在采访中忠于事实、不畏艰辛、深入挖掘,写作的过程中善于总结、勤于思考、不吝细节,不曲解、不夸大,才能真正创作出形象“栩栩如生”、人物“跃然纸上”的成功作品.

【关键词】人物通讯;思想观念;真实;细节

如果把通讯的世界比成一座五彩缤纷的花园,那么人物通讯必定是其中那朵瑰丽夺目的奇葩.人物通讯是具体而形象地报道各种人物的事迹、经历的一种新闻文体.在实际的新闻采访报道中,人物通讯主要用来写先进人物.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宣传先进人物的事迹和思想是党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各条战线、各个地区和单位,每天都在不断涌现出先进人物,敬业奉献、诚信友善、开拓创新等精神品质在他们身上闪闪发光,散发着示范、引领、影响、感召周围更多人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党报新闻宣传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把那些先进人物、先进思想和事迹报道出来、发扬开来,让文明之花在更大范围内盛开,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

一、如何用“生花笔”描绘“心之形”

在所有的社会要素中,最生动、最多样、最复杂也最值得探究的就是人.人物通讯因为思想和行为呈现出的特殊性和丰富性,常常成为记者最爱尝试和挑战的文体.一篇篇忠实记录和真实还原人物的新闻通讯不仅构成了报端一道美丽的风景,也会成为记者职业生涯中特别有成就感的事.

如何把人物通讯写好呢?奥斯卡获奖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中有首著名的歌曲《The shapeof my heart》,歌名译为:心之形.人们常用“生花妙笔”来形容记者的写作才能,而一篇成功人物通讯的诞生,则是以“生花笔”描绘“心之形”的过程.创作一篇真实又生动的人物通讯绝非易事,只有深入生活、体验人生,拥有丰富的阅历和思考,面对一个个打动人心的新闻人物,在采访中忠于事实、不畏艰辛、深入挖掘,写作过程中善于总结、勤于思考、不吝细节,不曲解、不夸大,才有可能真正走近所写的人物,因采访而了解,因理解而感动,因激发情感而迸发灵感,从而创作出一篇篇形象“栩栩如生”、人物“跃然纸上”的成功作品.

(一)人心是世事之外的另一层风景

《南方人物周刊人物报道手册》开篇写到:“世事有多繁复,人心就有多深幽.”在社会向我们呈现姿百态的风貌背后,还有一层看不见的风景,那就是人心.那是一个更加广阔、深远、美丽、幽微、魅力无穷的世界,也让无数作为记录者和探寻者的记者孜孜以求.写作人物通讯,正是在人的各种各样的行为背后,寻找那颗独一无二、独具魅力、闪烁着人性光芒的“心”.人心就是人物的思想、观念、理想、信念等,抓住了独属于人物的“心”,就找到了写作人物通讯的钥匙,让笔下的人物有了“灵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正因为人物有了这样那样的思想和理念,才有了种种行为,才能解释那些在别人看来不可理解的执著和坚持,才有了那些涤荡心灵、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

焦裕禄、孔繁森、袁隆平、沈浩、黄大年……从党的领导干部中的优秀代表,到各条战线中的业务精兵,从殿堂级的专家学者,到我们身边那些不平凡的平凡人,历数那些已然走入我们记忆深处的优秀人物通讯,无一不是对先进人物的心灵、思想、观念有了精准的把握.实践证明,只有明了了人物的“心”,才能用这根线串起人物完整或片段的一生,使作品中所有的细节呈现都有了最终的指向.

今年,总书记做出学习已故著名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先进事迹的指示,新华社播发了长篇通讯《生命,为祖国澎湃》,用洋洋万言呈现出黄大年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使命的一生:他放弃英国的高薪和洋房,回到祖国从零开始,在外国媒体眼中,他的回国“让某国航母演习舰队后退了100 海里”;回国7 年,他带领数百位科学家,用5 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20 年走过的路;他拿命做科研,总说“活一天赚一天”,走到生命尽头,他想的依然是工作,独独没有他自己……

无数动人的细节像一颗颗晶莹璀璨的珍珠,而串起珍珠的那条最核心的“线”就是黄大年“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精神.这篇通讯的作者之一、新华社记者吴晶在采访手记中提起一件事:当她的采访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素材,却总感觉仍然无法与采访对象对话,正遇瓶颈的她了解到了一件事,有一次晚会上,黄大年的同事在台上唱起了一曲《我爱你,中国》,没想到黄大年在台下听得泪流满面;他把这首歌存到手机里,每到深夜奔波、极度疲倦时,他就点开,一遍遍听.就是这件事,帮助记者打开了采访对象的内心世界:正是这种爱国的情怀点燃了心火,熔铸成信念,支撑了黄大年一生的奋斗;爱国,就是回答这位将生命投入工作、献给祖国的科学家一生的答案.

唱歌的人唱的是一颗心,记者的职业也是如此:如果一篇人物通讯写不出采访对象的一颗心,那么所有的技巧都将失去意义.如果记者手中的笔能够忠实记录热爱与忠诚,那些我们所敬仰的楷模人物用生命点亮的那盏灯,就会照得更远、永不熄灭.

(二)丰满的形象来源于丰富的素材

好的人物通讯,刻画必定真实,描写必定细致,情感必定真挚,掩卷必定给人以无限的感悟和深深的感动.这有赖于记者深入细致的挖掘工作,以及文中呈现的大量真实、含义丰富、意蕴深远的细节.

事实证明,丰满的形象来源于丰富的素材,要获取大量有价值的素材,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别无其他捷径可走.在中国新闻奖的获奖作品中有一篇经典人物通讯:《工人日报》刊载的《北京有个李素丽——21 路公共汽车1333 号车跟车记》获得第七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据介绍,参与这篇通讯报道的记者、评论员、编辑,都无一例外地先后深入采访了文章的主人公李素丽,获得了大量生动的第一手素材和独家新闻.同样以新华社报道黄大年的长篇通讯为例,参与记者从冬到春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积累了30 万字的采访笔记,“厚积而薄发”,记者心中、脑海中采访人物的形象立体了,才能在文章中真实还原这个已经逝去的科学家,并将其形象呈现给读者.

大量新闻实践证明,一篇好的人物通讯必须有大量生动的细节,一个传神的细节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细节可以突出主题,表现人物的特征,增强真实性、典型性.一个个真切的细节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通讯的高度才得以展现.

在笔者的记者生涯中,也曾参与过很多先进人物的宣传报道,如时代先锋、小岗村前第一书记沈浩,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朱长海,安徽省学雷锋典型、滁州市雷锋车队队长方怀成等.实践证明,没有大量深入细致的采访,挖掘不到打动人心的细节,就难以写出真实、深刻、感人的人物通讯.以勇救学生不幸牺牲的优秀教师朱长海为例.主人公是安徽滁州市金集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在学生冲动跳楼的一瞬间,这位貌不惊人的教师奋不顾身、纵身一跃,在空中抱住学生,在落地时把自己垫在学生身下,最终因伤重不治而离世.事件发生后,笔者所在的滁州日报社立即组织成立采编团队,第一时间赶赴新闻现场,在近半个月的时间里采访了朱长海生前的亲人、领导、老师、同事、学生、朋友等几十人之多.最终刊发的首篇通讯长达万字,后期又陆续刊发系列通讯,用大量的细节刻画和现场描写展现了朱长海老师短暂却闪光的一生,传递出感动心灵、发人深省的力量.

(三)对人心的洞悉依仗对社会的洞察

人心说到底是主观的东西,不可能像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语举动一般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尤其是刻画一些不能亲眼所见的先进人物,比如已然离世的人物,还要靠记者通过大量事实去揣摩、建构,然后通过写作中的细节来呈现.采访的初始阶段,采访对象对于记者来说就是一个陌生人,记者经过深入的探索、细致的观察获得大量素材,让心目中这个人物的形象逐渐完整,人物的“灵魂”逐渐丰满.写作本身也是主观性很强的行为,如何让自己心中建构的“这个人”最大程度符合真实中的“这个人”?客观方面的佐证和主观上的贴近是两个同时需要用力的维度,一篇优秀的人物通讯就是在主观与客观的“碰撞”中产生.

客观的依据和佐证来源于深入的采访,而主观的贴近则要依靠记者个人的经验阅历、思想认识、价值观念以及性情爱好、是否有同理心等等.可以说,一个记者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阅历丰富了,思想认识提升了,眼界境界开阔了,对社会和人生的洞察也就更加明晰透彻.于是,在面对一个陌生的采访对象时,他就能够在更短时间内更容易地走进这个人物的内心,从他的思想认识出发理解他的行为动机,与人物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和对话,从而立体、深刻、真实、全方位地呈现这个人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作的技巧可以通过短期习得,然而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却非一日之功,这有赖于实践的日积月累和经年不断的思考与总结.新华社著名记者张严平曾说:“人活一世,走过的路、见过的人,有过的欢乐、痛苦和爱情,这一切,如同一个雕塑师,最终雕刻了你的生命.如果不是做了30 年记者,如果不是在记者生涯中遇到那些人那些事,我还会是现在的我吗?”记者的采访生涯就是由各种“遇见”组成,在与不同思想、性格、观念人物的遇见与碰撞中,记者也完成了自身的完善与自我的成长.

二、人物通讯写作中需要规避的误区

(一)还原不能失真

众所周知,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条新闻的“铁律”在人物通讯采写中同样不可违背.真实来源于事实,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中必须多方核实,避免道听途说,更不能无中生有.一篇失实的人物报道即使文采再华美、细节再感人,也是一篇不合格的稿件.

报道海归科学家黄大年的新华社记者曾经在手记中提到,在面对“描写逝者,你会虚构吗?”这样的疑问时,她想起黄大年的助手拉着她的手叮嘱说:“黄老师生前是那么真诚低调,请你一定要如实还原,否则他会很难过.”在即将完成关于黄大年的报告文学时,她还常常在深夜与黄大年的助手逐字逐句地核实细节.

在笔者采访朱长海先进事迹时,除了通过别人的口和眼来重现朱长海,记者还亲历了遗体告别的现场,在瓢泼大雨中采访自发前来为朱长海送行的群众,搜集了朱长海生前的大量工作笔记、信件、照片等现存纸质和电子版文图资料,这些第一手、最新鲜和最真实的素材都对还原一个真实的朱长海起到了重要作用.

实践证明,在采写先进人物事迹时,恪守原则、求真务实既是对新闻职业操守的坚持,也是对采访对象尤其是逝去的人的一种尊重.

(二)正面宣传避免“高大全”

有些通讯,作者常常自己出面把先进人物称赞一番,大量溢美之词的堆砌让人觉得千人一面、索然无味,对人物的印象空泛模糊,人物的事迹变成了一种观点的注释,作者不善于展开生活的画面,没有让人物自己去活动、去展现,没有做到充分地用事实说话.

还有的通讯一味追求“高大全”,把先进人物写得“完美无缺”,几乎不近人情.这些通讯,人物形象虽然高大,但总让人感觉到缺少了什么,因为现实生活中这种人太少了,可望而不可及、不可学,这就影响了人物通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这种做法常常是由于作者采访得不扎实、作风浮躁,写作时常常牵强附会、“合理想象”,认为先进人物就应当是高高在上、异乎常人的,这既是对事实的不负责任,也反映了作者思想上的片面性和简单化.实际上,我们身边的那些先进人物,都是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物,有优点和缺点,有困惑和不足,我们的作品只有真正还原出一个可敬、可亲、可学的真实的“人”,而不是一尊不食人间烟火的“佛像”,才能让人物的形象走进读者的心,真正起到感动、感召、启发、激励的作用.■

(作者单位:滁州日报社)

责编:姚少宝

通讯论文参考资料:

数学教学通讯杂志社

自然通讯杂志

财会通讯期刊

通讯世界杂志

数学通讯杂志社

通讯世界期刊

上文点评,这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心之形和人物通讯和常见误区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通讯本科毕业论文通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