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模式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与医养结合模式下供求问题探究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模式范文 类别:论文目录 2024-01-22

《医养结合模式下供求问题探究》

本文是模式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和供求问题探究和模式和结合有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叶雪婷,李萌萌

(大连财经学院,辽宁大连116622)

[摘 要]在人口比例严重失调的社会现状下,医养结合作为一种结合医疗和养老功能的新型模式,明确了老年人生活依赖的重要因素,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提高其养老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健康老龄化.然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在多年的实践和日臻完善中,面对趋于市场化经济的养老市场,很多“短板类”问题开始暴露.文章从医养结合的供求关系出发,研究如何有效地整合资源,使医养结合在和谐有序的基础上高效率运行.

[关键词]医养结合;“供”“求”问题 ;对策建议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8.057

1引言

我国目前正在加速老龄化进程,中国老龄化仍在继续老龄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人口比例逐渐增加的整体趋势.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空巢老人急剧增加,传统养老模式在物质提供、精神呵护和生活照顾等方面均受到了巨大挑战.不仅如此,在预期寿命明显延长的今天,如何有效地维持或提高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也已经成为老年人健康和长寿研究的重要领域,由于老年人对于养老的需求确实存在很大差异,以身体状况来分,有些老人完全可以生活自理,其养老主要是找精神寄托,而对于半自理甚至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就要求养老机构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如医疗、专人护理等.因此,在新形势下探究我国新的养老模式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发展更适合本国的医养结合体系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2关于医养结合的相关概念

2.1老年人的概念

老年人,按照国际规定,65周岁以上的人确定为老年;在中国,60周岁以上的公民为老年人.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重,中国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所占人口比例也越来越高,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65岁)占总人口比重为8.9%;2011年我国老年人口比重达9.1%;2012年我国老年人口比重达9.4%.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8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2400多万人,失能、半失能老人近4000万人,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加,老年人面临着养老、医疗以及精神赡养等诸多社会问题,值得各界关注.

2.2医养结合

“医养结合”就是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其中,“医”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养”包括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利用“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

3医养结合的现状及“供”“求”存在的问题

3.1医养结合的现状

在人口结构失衡的大环境下,传统的家庭养老的功能不断削弱,“养老”不再是儿女或一个家庭的责任,而是上升为一种社会问题.公立养老机构的环境服务低劣、老年人对护理的长期大量需求、有限的医疗资源以及政府不完善的政策规定,这些问题都不容忽视.医疗结合的新模式是我们解决养老问题的新希望,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在的密切关注和各地方的积极配合之下,初步的医养结合体系已经建立,当局对其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使医养结合的治疗水平、专业人才、软硬件设施和服务设施得到保障.

3.2医养结合的供应问题

3.2.1供给模式无序

主要是政府和部分商业化养老机构在提供医养结合服务.一方面,由政府及专业人员进行调查和研究,基于结果数据分析来建立基础的医养结合机构,2016年6月,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民政部发布了《关于确定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通知》,并于9月发布了《关于确定第二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通知》,文中确定了以北京市东城区等50个市(区)作为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

而另一方面,部分商业养老机构,建立医养结合养老院,提供的养老产品多为高端化的产品.没有一个连贯的体系,只是以营利为首要目的.

可见,目前推行的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对医养结合专业化的研究、医养结合机构的分类和建设都处于起步阶段,尚不完善.

3.2.2支付门槛过高

老年人的收入有限,精算细算,消费比较理性.企业所供应主要提供的养老产品多为高端线路,服务一流全面,配套设施齐全,收费很高.没有考虑到经济水平的差异,由于家庭收入的不同,有些家庭有能力解决老年人养老的大部分问题,而有些收入微薄的家庭,虽然老年人的身体没有什么重大问题,但是仍然无法支付其基本的养老需求.还有,在医疗方面,没有将未参加医保的老人的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考虑.

3.2.3老年人的支付意愿不强

受到尊老敬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我们习惯于以家庭养老为主要的养老模式.然而,在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时刻,传统家庭养老的功能弱化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我们如何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日臻完善.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人所享受的服务和照顾和老年人的花费成正比例关系,而老年人的收入多来自于退休金,房屋以及儿女补贴,收入方式极为有限.因此,要使老人接受医养结合这一新型养老模式,不仅要在思想上进行宣传,改变以往家里没有后人照顾才会去住养老院的印象,送老人去养老机构感觉不孝顺等的老观点.最关键的还是要提高养老机构的软硬件设施,消除由于支付的金额少而服务不好、照顾不周到、住宿条件差、餐饮条件不够好等顾虑.

3.2.4地区及公共设施的地域性差异较大

养老市场是一个地域性很强的市场,其投入高,管理难度和经营难受都很大,并且难以获得足够的目标客户.企业都扎堆到经济发展迅速的、人口密度大的、老年人消费能力高的城市中去.这些因素都使在发展程度不同的城市之间,公共设施的建设和养老服务的供应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如何保证在各线城市对养老这一公共事业进行无差异化建设也是我们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这点需要政府做出更大的努力,而不是只打空头支票而已,要把养老的刚性需求和主导需求相结合,把医疗资源相对公平地分配.

3.3医养结合的需求问题

3.3.1企业过分利益化,忽略刚性需求

维持健康、治疗、康复是老年人所真正看重的,而现在企业为了有更大的盈利,所提供的服务过分的多元化,却忽略了老年人真正的需求,同时也为选择医养结合的家庭带来了经济负担.之所以会这样,是由于这一部分老年人没有医疗保障,而对医疗功能的需求又十分巨大,需要定期接受医疗服务或频繁就医,这样会对企业的利润带来很大的威胁.

3.3.2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短缺

伴随医养结合养老体系迅速壮大和完善,专业的医疗护理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而目前的老年护理行业中多是非专业的人员,无论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无法满足现有的需求.老年护理的工作繁杂劳累、待遇和社会地位低,这些因素导致了老年护理人才团队的发展动力不足.由于没有经过老年护理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和专业的教育,无法满足老年人在心理护理和专业照顾方面的需求.

3.3.3未考虑特殊老年人群的医养结合需求

(1)失独丧偶老年人:这部分老年人长期无人照料,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急需呵护.

(2)农村及贫困地区留守老年:受到传统思想的熏陶,一些不发达的区域仍坚持家庭养老模式,赡养老人的必须而且只能是儿女.即使他们十分需要接受照料,苦于舆论的影响也不会向政府或外界寻求帮助针对农村的留守老人.

4医养结合模式下“供”“求”问题的对策建议

4.1降低支付门槛,创新支付方式

取消征收大额定金的规定,将医养结合的门槛降到最低.在不降低老年人享受的服务和治疗条件下,尽可能地压缩成本.对不同收入人群,制订不同标准的细分方案,这样不但可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也能使政府及社会资源充分利用.同时,设置多种支付方式,可以分期缴付,或政府无息贷款等.

4.2应培养大量专业化老年护理人才

首先,面对我国老年护理学科的滞后,应由老年护理领域中的权威人士为主导,建立精良的师资团队作为基础.其次,我们应从本国国情出发,合理设置并完善我国老年护理课程,将其单列为一门学科,给予老年护理方向的人才优惠政策,大力提倡且重点培养.最后,为此专业的青年人才提供实习和充分的就业环境,按人分配到岗,岗位定时轮换,不浪费每一名珍贵的人才.

4.3解决刚性需求,带来巨大的潜力市场

老人选择养老机构,最看重的是医疗条件.加大财政投入,建立软件齐全、硬件完备的一流养老院,并进行养护方面的专业人才培训.处理由政府出资建立专业的服务和专业的养老院外,也可以用商业医疗保险作为医疗保险的补充,解除老人害怕生病和不舍得看病的难题.而在专业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可以将正规医院的医疗人员进行调动、流动分派到养老机构中.这样一来,只要满足老年人治疗、康复、维持健康的三大“刚需”,不论是对政府或是社会,医养结合的潜力和其蕴藏的收益都会是巨大的.

4.4建议政府应当加大对特殊老年人群体的帮扶

(1)针对教育水平低、患有慢性病、没有配偶的单身老人、失独或空巢老人,政府可以在相对集中的区域建立老人活动中心,常常为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的宣传,改善这部分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和疾病预防能力,开展适合老年人的活动,不仅使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还有效预防和控制老年慢性病.

(2)针对贫困等信息闭塞的区域,应当对医养结合的益处进行宣传,使他们在一个新的养老模式的氛围下改变老旧观点,接受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得到良好的生活照料.

参考文献:

[1]刘丽丽,刘静,时连瑞.我国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现状[J].青年科学,2014,35(9):8-9.

[2]初永华,郝晓艳,李路,等.养老院老年人生活能力状况及养老模式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2015,10(11):1772-1773.

[3]常晓明,陈长香,李淑杏,等.老年人参加活动情况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分析[J].河北医药,2015,36(17):2686-2687.

[4]仲亚琴,王健,张国杰.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在预防医学,2016,41(5):852-855,861.

[5]宋爱琴,郭立艳,梁亚军,等.农村老年人生活活动能力测评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6,17(5):451-45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服务辽宁新一轮振兴计划的养老模式创新”(项目编号:201613218020)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叶雪婷(1996—),女,辽宁鞍山人,大连财经学院在校大学生.研究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李萌萌(1986—),女,河南平顶山人,大连财经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企业管理.

模式论文参考资料:

论文模式

商业模式论文

本文结论,上述文章是一篇关于供求问题探究和模式和结合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模式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模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