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互联网思维论文范文文献 和互联网思维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方面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互联网思维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3-12-31

《互联网思维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该文是互联网思维类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和思维和思想政治教育和互联网思维类论文范文素材。

摘 要:将互联网思维中的用户思维、大数据思维、跨界思维、平台思维运用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既能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又能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用户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12.022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8)12—0082—04

一、互联网思维的特点

(一)互联网思维具有开放性

互联网是一个“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网络化平台,互联网思维本质上是一种开放性思维.[1]互联网是建立在开放的基础之上的,开放性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在这种开放中平等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社会事件的讨论中,每个人都可以创建属于自己的言论空间,不受地域和区域的限制.如今,在互联网上获取和发布信息、休闲娱乐已经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既体现了互联网的使用价值,又体现了大众对开放平台的喜爱.

(二)互联网思维具有多元性

多元性既体现在互联网总是以多种模式、多种渠道、多种平台呈现给大众,也体现在互联网总是呈现多种多样以及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内容.互联网上汇合的不同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大量信息在互联网上交流、共享,使互联网网络成为一个五彩斑斓的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微媒体的出现推动了多元化的微语言、微信息、微视频的兴起;不受约束的“吐槽”、观点表达更是让互联网充满了语言的多元化、思潮的多元化、价值观的多元化.互联网思维的多元性源于互联网在折射和反映现实社会过程中所表达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达渠道的多样性,同时也显示着表达主体的多元性及其主体诉求的多样性,进而决定着互联网思维的多元性.[

(三)互联网思维具有互动性

互动性是互联网思维的内在属性.互联网本身是一个覆盖全球的关系网,人与人之间、人与信息之间、信息与信息之间依靠互联网建立起某种联系.网上信息不像流水般的单向流动,而是不同观点之间双向互动的交融过程,“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互动性的传播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单调、静止交流模式.[3]大众之所以对互联网有着深厚的依恋情感,源于互联网给大众带来的丰富互动以及有效的信息分享与交流.我们每个人发布的信息,都可以在互联网中得到回应、点赞、热议,得到无限的能量感或者各种不一样的观点与建议,并在互动分享的过程中产生和扩大其影响力.

(四)互联网思维具有体验性

互联网始终把用户体验放在首要位置,体验性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要求.在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中,互联网用户的体验和满意度被视为重要的参照指标,在互联网思维指引下的互联网公司更是将用户的主体性体验和人性化设计推到极致,使用户在无意识中获得良好的个人体验,不断强化用户使用互联网的行为.[4]总体而言,互联网关注用户的需求、重视用户的参与感,期待给用户最好的体验,努力让用户用得简捷、用得开心.

(五)互联网思维具有平等性

互联网离散的、无中心的结构模式运作方式,实现了个体获取信息的平等性,打破了现实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消除了人与人之间消息的不对称,世界趋于扁平化.[5]在互联网世界中,用户的参与度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每一个人都享有平等参与网络社会的权利和机会.人本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趋势和要求,重视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其实践过程需要融入互联网思维,真正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以人为本”.

二、互联网思维对大学生的影响

2018 年1 月31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 年12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72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5.8%,移动互联网服务场景不断丰富、移动终端规模加速提升.网络行为具有普遍性和经常性的特点,可谓是“无人不网、无时不网、无处不网”,互联网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多维度的.在校大学生是互联网最广泛、最活跃的使用者,也是互联网思维影响最大的群体,他们既是互联网的使用主体、又是互联网的传播主体.

(一)思想意识更加追求平等

互联网思维体现着平等和开放,平等、开放意味着.互联网使用者面对互联网终端时,可以平等地使用和享用,没有身份、财富等的差别.互联网思维的平等性,让强烈渴望平等的青年大学生更加追求平等,他们希望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没有身份权威,可以不受束缚地平等交流、发表观点.他们喜欢主动性地选择,更加体现出“我要做”,而不是“要我做”,更加注重做的过程要符合自己的感受、满足自身的个性与需求,不喜欢被安排、被教育,特别抗拒被动性地说教.

(二)言行具有更加广泛的自由度

互联网开拓了一个崭新、宽阔无比的空间,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高校学生也更加关注体验感、获得感、满足感、自由感.互联网提供开放、共享、自由的交流平台,让人人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人人都在一定范围内掌握自己的话语权.[7]彰显个性、追求时尚、追赶思潮是青年学生的主要特征,互联网正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实现自由的机会与平台.他们在微博、微信、朋友圈、 空间等平台自由地表达观点,毫无顾忌地吐槽;他们广泛地接受新思潮、新事物,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

(三)价值观变得更加多元化

互联网是开放的传播环境,开放性强、信息传播面广与传播速度快是其主要特征.高校学生在互联网中可以便捷地获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信息,各种思想观点、文化思潮和社会现象相互交织,容易造成学生视线的混乱,学生难免会受到互联网上良莠不齐信息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良莠不齐的数字内容、全新时尚的交往模式、快捷多元的传播形式都会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带来巨大冲击.大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价值观仍处于形成期,信息甄别、筛选能力不强,容易受外界不良信息的侵蚀,在一定的程度上容易出现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缺失、价值判断模糊、诚信意识缺乏等,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会因此而大打折扣.

(四)社会活动参与率下降

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把人们带入了一个“人—机—人”相对封闭的环境,人们不自觉中已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寄托了深厚的依赖感和归宿感.互联网由于具有广泛性、便捷性、虚拟性、娱乐性等特点,深受广大高校学生的喜爱,他们的很多活动都在网络中进行,比如:学习、聊天交友、购物、游戏等.互联网已然成为高校学生与外界互动的主要渠道,他们愿意在虚拟交流平台中敞开心扉,愿意与网络达人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分享感受,社会活动参与率明显下降.“宅男宅女”们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拒绝与他人、社会接触,出现“社交恐惧症”、“孤独症”,对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感到动力不足、热情不高、感情不深.

三、互联网思维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和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既符合时展的需要,又广泛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与深入性.互联网思维作为一种充分利用互联网精神、价值、方法与规则来指导、处理、创新工作的新思维,发挥着引领思想、引导行为、指导工作的重要作用.[8]在互联网思维中,用户思维能彰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育人的功能,大数据思维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决策提供价值参考,跨界思维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平台思维能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

(一)用户思维能彰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育人的功能

用户思维以“用户至上”为核心思想,以用户的需求为目标,重视用户的反馈信息,期待给用户最好的感受.用户是思考工作和开展工作的关键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满足用户的需求来展开工作,进而体现工作的价值.“服务育人,努力实现学生的成长成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功能,用户思维突出对“用户”的理解、尊重和满足,紧紧抓住用户的需求来开展工作,能更好地彰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育人的功能.

将用户思维运用于具体的学生工作中,与教育对象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重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接纳度,有针对性地为教育对象开展个性化教育服务,能够实现学生个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进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用户”即高校学生,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紧紧抓住学生需求来开展工作,以学生的需求为基本出发点,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认真评估学生的新需求和研判反馈意见,反复修正与完善工作内容与方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核心,以他们的需求为目标,使其质量和效果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工作内容上,与学生的需求融为一体,接地气般地倾听学生的想法,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与困惑,为学生创造条件,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导向;在工作方式上,与学生的接受度相吻合,接纳学生的个性化,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与话语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重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知与情感,体现教育对象的适应性,发挥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大数据思维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决策提供价值参考

大数据最重要的价值是通过对已有数据的关联分析与深度加工,不断产生新的数据集合,由此“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9]互联网渗透在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数据的搜集和获取更加便捷、真实有效.大数据思维方式总是以“样本等于 总体”、“样本内容等于 全部数据”为主要特征,据此分析整体情况、掌握个别情况,尽管搜集的数据在一定的程度上具有混杂性,但并不影响全样本的整体规律,仍能反馈出一定的真实性,也有助于去捕捉更为全面准确的信息,去了解更为真实的事实.

大数据思维重视大数据作为一种信息资源的价值所在,用数据的眼光来重新审视周围的一切,我们应充分认识大数据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价值,高度重视和发挥数据信息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大数据思维总是对数据具有高度的敏感性,重视各类数据的价值,主动搜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大数据思维也总是重视数据的关联性,注重数据的相关关系,从数据中发现新问题、把握新情况.当大数据思维运用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通过搜集的数据整理分析,可以提前把控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从而更加准确地掌握具体情况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注重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强化对学生个体的个性研究和整体分析,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互联网所引起的工作对象的变化,充分发挥这些来自于工作对象的信息数据对工作思考、策划和设计的重要支撑作用.将大数据思维用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可以更加完整地搜集反映学生的各类学习状况、生活情况、思想动态、兴趣爱好、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就业趋势等情况.通过对大数据信息进行总结与分析、整理与研判,能够用于预测学生的个人思想、行为、学习程度和态度等,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性、全面性、真实性、前瞻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决策提供极有价值的参考.从而增强工作的可预见性,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学生的思想引导、学业规划、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方面最大程度地进行整体把控与教育引导,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推进和及时的调整创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

(三)跨界思维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

跨界是一种整合资源、取长补短、创造新价值的形式.跨界思维具有无界性、及时性的特点.跨界思维强化了人与人之间、人与世界之间连接的广度与交互度,突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间身份不平等、教育形式不开放、教育时间地点不灵活的限制.利用互联网的跨界思维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各教育主体之间的沟通互动更为方便,掌握信息更为便捷,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不受时间、地域等限制,便捷地获取学生的动态,透过学生的微博、空间、朋友圈等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情况,主动发现有问题、有苗头的学生,针对性地对其思想与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寻求多视角出发,寻找最佳工作的核心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互联网的传播是飞速的、无界性的,应以跨界思维为指导,科学运用跨界思维,加强已有教育载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实施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跨界创新.跨界思维有助于突破自身工作的界限,多角度、多视野地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扩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视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复杂的、多变的,跨界思维可以参照各类学科、借鉴各种经验,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融合,更好地寻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开更加广阔的工作思路.

(四)平台思维能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

互联网思维之所以能够引领创新,源于它借助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新兴媒体为大众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平台.通过平台建设,为大众在生活或工作中提供更为满足需求、开放互动的载体,使原有的生活或工作条件优化便捷、得到有机延伸.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而言,思维模式的转变与跨越,才能突破已有工作模式的禁锢.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实现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需要一个能够吸引广泛受众且形式多样的平台模式.青年大学生是互联网的重要参与主体,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从互联网平台思维中汲取经验和智慧,必须不断加强和丰富载体,主动建立开放、共享、共赢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通过建立开放、共享、共赢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良性和谐互动,共同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通过对现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进行不断地优化与升级,使新平台的整体功能得以更好的、更有效的体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传播范围广以及受众面积大的特点,平台思维能通过建立教育载体、开发教育平台,吸引学生自觉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在发挥显性思维优势的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思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强化隐性教育的功能.比如,建设品牌空间、名师空间,发挥品牌活动和网络名师的带动作用,传播网络美德和网络文明;开辟主题网站和搭建交流平台,激发学生们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从不同的领域将思想、知识、价值观融合.通过平台思维建立新载体、扩大工作视野,突破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界限,使原有的有机载体得到无限延伸,将思想、理念、态度、知识等润物细无声般地传递给学生.

互联网思维论文参考资料:

互联网创业论文

互联网金融论文题目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论文

思维论文

互联网论文

关于互联网的论文

综上所述,本文是一篇关于思维和思想政治教育和互联网思维方面的互联网思维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互联网思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