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有关体质健康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和责任分散效应下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审视方面本科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体质健康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4-17

《责任分散效应下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审视》

本文是关于体质健康方面参考文献格式范文跟责任分散效应和体质和审视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摘 要:我国学生体质逐年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运用责任分散效应分析当前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认为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校长、体育教师、家长及学生对中学生体质下降都负有责任.为改善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建议落实考核制度,制定地方体育实施方案;提高校长的责任意识,监督老师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增强学生的锻炼意识.

关键词:责任分散效应;体育;体质健康

中图分类号:G804.49;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8)02-0127-04

收稿日期:2017-04-05

基金项目:广西师范大学校级科研项目“政策视角下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研究”(师政科技[2017]10号).

作者简介:买佳(1977-),女,回族,宁夏银川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研究.

作者单位:1.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2.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甘肃 定西743000

1. School of P.E.,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4, Guangxi, China; 2. Gans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Dingxi 743000, Gansu, China“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1]”,这是国家从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对青少年提出的基本要求和希望.从2007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意见》,2012年10月国务院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通过若干意见的通知书》,到2016年5月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这些一脉相承的政策的出台体现出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健康问题的高度重视.诸多学者对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但未见就相关责任进行研究的报道,本研究笔者从责任分散效应的概念出发,对目前我国学生体质现状进行分析,认为教育行政部门、校长、体育教师、家长及学生对中学生体质下降都负有责任.

1什么是责任分散效应

责任分散效应的研究源于1964年美国的一个杀案,这一恶性事件不但引起了社会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关注,心理学家将此事件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或旁观者效应.对于责任分散效应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很多的情境模拟实验和调查,结果发现:人们在不同场合下,对责任的意识导致他们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当一个人面对任务时,他会清醒地认识到他的责任,而如果有许多人面对的话,责任就会由大家一起分担,形成责任分散的局面,导致旁观者甚至连自己应尽的那一份责任也会意识不到,进而产生一种观望的从众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社会效应.[2]

责任分散效应的研究不仅仅存在于心理学领域,它同时存在于教育教学运行过程当中,也可以运用它来解释和分析目前我国中学生体质下降的现象.依据系统论原理, 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发展都在一个固有的系统内,由于系统内部每一个有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每个有机体与外部的某些环境发生着积极关系.责任分散效应的发生也如系统论描述的这样,作为发生效应内部因素的人,他们之间的某些互动以及与外部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自然地促使了这种现象的必然发生.在教育系统中,我们可以客观地分析学生体质下降这一现象, 教育个体的心理因素和外部一些环境因素是互相影响的,且由于制度、外部因素的合力作用,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对学生体质健康责任的分散,那么我们就可以把责任分散效应的一般原理演绎到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的运行当中.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第34卷第2期2018年4月 买佳,等责任分散效应下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审视No.2 20182学生体质下降多因素论

导致我国中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学生体质下降因素.陈玉忠指出,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因素是长期应试教育观念、现代生活方式变迁、学校体育价值取向、社会结构变迁[3].王慧丽认为,学生体质持续下降,问题的原因是膳食结构失衡、体质锻炼标准降低[4].张大超等认为,学生体质下降主要有8大类 16 项具体因素,它们是学生生活方式改变,学校、学生、家庭升学压力大,学生空余时间极少,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成效(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变化、体育教学大纲的变化、体育课程设置的变化、体育课堂的落实情况、学生体育课堂的学习态度、体育教师的素质与敬业精神、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情况、学校体育竞赛情况、体育场地器材条件、学校体育面临的诸多风险等 ),校外体育活动与社会体育环境,长期的错误成才观念,《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与监管问题,教育主管部门缺少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有效评价与监管,体育在升学中的重要地位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5].刘海元认为,现在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运动太少是造成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一直下降的表面原因,关键的原因是社会、教育、学校、体育、家庭、校长及学生[6].杜发强等对体质健康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分类回归分析后发现,学生体质健康与社会支持网络、所处学段、个人学习压力、居住地附近健身娱乐设施情况、婴幼儿时期的体质状况、饮食的规律性、饮食结构的合理性、睡眠时间、睡眠质量、锻炼频率、健康生活知识情况、健康生活技能情况、家族病遗传情况、获取卫生保健服务情况有关[7].钟海明分别对城市和农村学生的体质健康进行了分析后认为,学习负担过重、课余时间匮乏、体育活动不能够得到保证是影响城市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而场地器材、匮乏的体育师资、体育活动不能够得到保证是影响农村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8].宋秀丽对我国在校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后发现,在校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课程没有得到校领导及老师应有的重视.[9]

3责任分散效应下学生体质健康探析

3.1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体质健康监察力度的责任缺失

建国之初,为缓解学生体质健康不利的局面,1951年8月6日,政务院发出《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提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体育娱乐活动等六条改进措施”[10].2006年12月23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启动了“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提出“使85%以上的学生能够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11],并提出“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确保学校体育工作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的要求[11].2016年11月18日,国家卫计委、、教育部等十部门发布《关于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重视学校体育教育,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配合,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12].而现实情况是这样的,学校体育课程按照国家规定认真执行的省市占54.1%,未认真执行的占45.9%,同时,76.19%的学生每周的课外活动少于3小时,而国家规定是7小时以上[8].也有研究者发现,我国中学生休息时间小于8小时的占一多半[13].应试教育的思想在我国根深蒂固,即使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校长、教师及家长还是以学生的升学率及考试成绩来评定老师的优劣及学生的好坏.在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引导下,即使有体育法,有各项政策为学校体育保驾护航,可只要体育与高考无关,那么学校体育永远是口头上被重视.没有哪一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校长因为看轻体育而被问责或者通报批评,也没有哪一个学生因为体育不合格而被告知不能毕业.因此,学生体质下降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责任的缺失.一方面,地方教育部门向学校要高分数与高升学率,促使体育在学校无足轻重,挤占体育课已成为普遍现象,且“放羊式”的教学已成为我国学校体育的一种常态化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监察力度的缺失,致使传达到学校关于提高学生体质的各类文件成了一纸空文.

3.2校长对学生体质健康重视程度的缺失

校长对学校体育及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关系着该校体育课及体育活动开展的质量,也关系着学生的体质健康.1995年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明确规定:学校必须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对学生在校期间每天用于体育活动的时间给予保证[11].在这里对学生的活动时间予以保证的是校长,只有校长从思想上重视体育法,才能体现出体育法存在的价值及意义.7号文件指出:“中小学要切实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14]”有研究者发现,当前我国中小学校长为了让其所主管的学校在与其他学校的竞争中占有明显的优势,以追求高的升学率作为竞争的筹码,以此提高学校的名气,进而保证学校的经费来源[6].高升学率是以牺牲学生的休息时间作为代价的,同时,学生在堆积如山的课业面前已没有精力去参加除了体育课以外的体育活动,那么文件中所说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与校长的办学思想是格格不入的.最后,为了避免体育教学事故,校长对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安全第一”,致使体育课以简单的体育技术教学或以放羊式的教学模式进行,背离了体育进入学校的初衷.由此可见,校长在逃避责任与追求高升学率的驱使下,剥夺了学生在学校体育学习的权利,同时也牺牲了学生的身体健康.

3.3体育老师对学生体质健康责任的缺失

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学习体育技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以及提高体育素养的课程.体育课程的性质决定了体育老师与其他老师的不同,它以教授体育技术、技能为教学内容,因而体育老师的技术技能水平、课堂组织能力、敬业精神等决定着教学质量.《体育法》规定: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合格的体育教师,保障体育教师享受与其工作特点的有关待遇[3].而实际上体育课在学校所处的地位,决定了体育老师在学校备受轻视,在课时计算、职称晋级、评奖、评优中处于不利地位,严重影响了体育老师的积极性.调查表明,与过去相比较体育老师的教学积极性明显降低的占84.5%,体育老师在教学上的投入精力与时间减少的占76.7%[7].在现实的环境下,体育老师在从教的生涯中逐步形成了对工作得过且过的态度,因而体育老师对学生体质下降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有研究者认为,在目前我国的现实环境下,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着力点在体育老师的重视程度.[15]

3.4家长对学生体质健康重要性认识的缺失

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它有自己的规律.家庭教育既没有教材,也没有课堂,其教育力量全在于父母的榜样作用.中华妇女联合会的一份资料表明,我国接近75%的家庭教育方法欠妥或者严重偏离,仅仅有25%家庭教育比较科学.家庭教育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家庭教育方式的偏颇会造成孩子在学习态度上的偏颇.在升学压力与就业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家长对文化课程学习的关心远远超过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关心,家长普遍认为孩子只要没有生病就是健康的,这种错误的健康观念导致孩子在空暇时间不会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没有一个家长因为自己的孩子不喜欢体育而给体育老师打电话寻求帮助,或者请体育老师帮忙制定运动处方.有调查表明,经常陪伴孩子进行体育锻炼的家长仅占9.48%.在这样的环境下,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运动也是合情合理的,这是家长对学生体育健康重要性认识的缺失造成的.

3.5学生锻炼身体意识的缺失

随着通讯和网络的迅猛发展,学生获取信息与交流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智能手机成为现代中学生通讯工具的新宠,它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研究者对河北省邯郸市的600名中小学生的调研发现,其上网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71%[16].这一数据告诉我们,大部分学生会在网络上花时间,甚至形成了网瘾,影响着身心健康.体育课程在中学以副课的身份存在,体育成绩的优劣不影响学生的升学,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在思想上是怠慢的.除此以外,学生在家庭、学校对体育看法的影响下,以应付的态度对待体育课,不愿意主动参与体育活动,长此以往体育锻炼意识淡漠.所以,学生体质健康下降,部分责任在于学生对自身体质健康认识的缺失.

4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策略

4.1落实考核制度,制定地方体育实施方案

建国以来,为了改善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国家颁布与出台了法律法规及政策,这足以保证学校开展正常的体育教学与体育活动有法可依、有据可循.但事与愿违,学校无视体育法的存在与政策实施的意义,学生体质健康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逐年下降.有研究者认为,体育法的条款呼吁性色彩较重,约束力、针对性以及可操作性不够[3].仅仅以文件强调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不能够引起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教育理念以及有力的监督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地方政府应把学校体育工作列入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负责人业绩考核指标,并监督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地方体育实施方案,督促、监督其实施体育方案.

4.2提高校长的责任意识,监督老师开展高质量的体育课

校长不仅是教育政策的实施者,更是教育方案的谋划者,校长的教育理念影响着一所学校教育发展模式,其对学生体质健康重视的程度决定着学校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及学校各项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要引导校长转变教育观念,以培养健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教育目的,让学生以健康的体魄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文件对体育老师工作量的计算、职称(职务)评聘、评优等方面做了特别的说明,若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对体育老师按照此条款执行,提高的不仅仅是体育老师的工作热情,更是老师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

4.3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增强学生的锻炼意识

美国人泰曼·约翰逊认为,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从这个角度来看,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其教育方式影响着孩子以后的发展.在成绩至上的家庭环境里,父母会因为孩子的文化课成绩不好责骂或体罚孩子,不会因为孩子不喜欢体育运动而责问孩子,或去找体育老师寻求解决方法.家长对于健康的理解仅仅是没有疾病,同时他们认为学校是孩子进行文化课程学习的地方,除了正常的体育课程以外,学生参加其他的体育活动消耗了体力,导致学习精力不集中,严重影响学生文化课程的学习效果.虽有部分家长周末让孩子参加某项体育技能的培训班,但仅仅是为将来考学做准备的,并不是以培养孩子的运动意识为目的的.在这样的体育思想的影响下,学生在学校里自然以追求高的文化课成绩为求学目的,尤其是在分数至上的今天更加漠视体育课程的学习,导致对体育技能在学习态度上的怠慢,表现出学习上的被动性.同时,生活在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对他们的诱惑远远超过参加体育运动的.由此可见,转变家长的体育观和健康观是培养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的关键.

从心理学责任分散效应的原理看,学生体质下降,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校长、体育教师、家长及学生都有各自的责任,只有认醒责任,才能够积极参与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行动中.

参考文献:

[1]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EB/OL].[1999-06-13].http://www.edu.cn/zong_he_870/20100719/t20100719_497966.shtml.

[2]E.阿伦森.社会心理学入门[M].郑日昌,张珠江,译.北京:群众出版社,1987:47.

[3]陈玉忠.关于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若干社会学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6):83-89.

[4]王慧丽.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6):142-144.

[5]张大超,李敏.影响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11):76-83.

[6]刘海元.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原因及解决对策[J].体育学刊,2008,15(1):67-71.

[7]杜发强,樊晶晶.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致因探析[J].体育与科学,2014,35(3):60-67.

[8]钟海明,苏仕君.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9(10):58-59.

[9]宋秀丽,肖林鹏.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现状分析[J]. 体育文化导刊,2012(5):103-106.

[10]谷世权.中国体育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344-345.

[1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73.

[12]关于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指导意[EB/OL].[2016-11-16].http://health.sohu.com/20161204/n474907199.shtml.

[13]宋钰.中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1(36):74-75.

[14]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少年体质的意见[2007-05-27].http://www.hainmc.edu.cn/webapps/tyb/zcfg/20121030/13610.html.

[15]郝英.论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教师的责任[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5):111-113.

[16]何海江.一个城市中小学生上网调查[N].中国教育报,2006-11-13(08).

体质健康论文参考资料:

中外健康文摘杂志

健康指南杂志

健康杂志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食品和健康论文

健康大视野杂志

评论,本文论述了适合不知如何写责任分散效应和体质和审视方面的体质健康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体质健康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