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故事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和让学生有好故事可以说《看图讲故事》教学实录与评析有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故事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1-19

《让学生有好故事可以说《看图讲故事》教学实录与评析》

该文是故事有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和好故事和《看图讲故事》和实录相关论文怎么写。

一、漫画讲述,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看漫画吗?

生:喜欢.

(出示漫画)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组漫画.这是一对有趣的父子.这天,父亲要给儿子量量身高.他让儿子靠在小树边,在小树上钉了一个小钉子,做了标记.他说:“明年春天的时候,你就会超过这个标记了.”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小树长得郁郁葱葱.他们又来到树下,可是,没想到,儿子的个子竟然在标记的下面了.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儿子越长越矮了?

生:因为小树也长高了.

师:是啊,这个漫画多好玩.它选自长篇连环漫画《父与子》,作者是德国的卜劳恩.这本漫画书描写了父与子之间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读来特别温暖.今天,我们再来读一组《父与子》中的漫画,看能不能通过读漫画来讲故事.

评析:讲述与聆听是故事传播的典型方式,课始的故事讲述迅速吸引了学生,把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到故事上来的同时,也营造了一种故事氛围,教师的讲述行为本身也为学生提供了无声的示范.

二、依据标题,理清图意,玩着说

师:请各位讲故事高手做好准备,故事开始了.第一幕拉开——儿子去哪儿了?

(板贴图①:儿子去哪儿了?)

生:该吃饭了,妈妈发现儿子还没来,就让爸爸去叫儿子吃饭.

生:妈妈把饭做好了,发现儿子没有来.她就对爸爸说:“快去叫儿子吃饭!”

师:哇,你还加上了妈妈的语言.真棒!第二幕开始了——儿子是书虫!

(板贴图②:儿子是书虫!)

生:爸爸走进儿子的房间,看到儿子正趴在地上看书.爸爸忍不住叫道:“别看了,别看了,快去吃饭!”

师:不错,你还想象了爸爸说的话.

生:爸爸来到儿子的房间,看见儿子正趴在地上看书呢.他有点生气,叫道:“再不去吃饭,我就打你屁股了!”

师:儿子有动作,爸爸有语言,真有趣.于是,儿子回来了.(板贴图③:儿子回来了!)第三幕谁来说一说?

生:儿子站了起来,走出房间.这时,爸爸看了看儿子放在地上的书.

生:儿子只好放下书,走出房间.爸爸好奇地看了看地上的书,心想:什么书这么好看?

师:你想象了爸爸的心理活动,“好奇”这个词语用得也很好.

(板贴图④:爸爸去哪儿了?)

师:咦,爸爸去哪儿了?谁来说说第四幕?

生:儿子过来吃饭了.妈妈问:“你爸爸呢?他去哪儿了?”

生:儿子坐到餐桌旁边.妈妈觉得很奇怪:“让爸爸去叫你吃饭,你来了他怎么还没回来?”

师:这个时候,妈妈等得不耐烦了,她生气地说:“找找爸爸去!”

(板贴图⑤:找找爸爸去!)

师:谁来说说这一幕?

生:妈妈和儿子等着爸爸过来吃饭.可是,半天不见他的影子.妈妈不耐烦了,对儿子说:“你去看看,他在干什么.”

师:是啊,爸爸怎么了?

(板贴图⑥:爸爸怎么了?)

评析:这是一个具有波折的小故事:爸爸喊儿子吃饭,儿子来了,爸爸却不见了.图画所描述的故事内容是生活化的,贴近二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理解图画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没有难度的.学生讲述单幅图画的难点是怎样讲得具体、生动.汤老师的策略是顺势点拨,指导学生观察、想象,要讲清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让人物“动”起来.于是,孩子们的讲述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清楚,图中的生活场景经由儿童的讲述还原了,“活”起来了.

三、发散思维,联系生活,猜着说

师:爸爸去哪儿了?请同学们都来猜一猜.

生:爸爸突然想起来:啊,我刚刚还没有洗手啊.爸爸去卫生间洗手去了.

师:哦,饭前要洗手.这真是个讲卫生的爸爸.

生:爸爸想:今天还没有给花浇水,我先给花浇点水再去吃饭吧.

师:这是个热爱生活的爸爸.

生:爸爸临时接到电话去单位加班了.

师:哦,他可能和你的爸爸一样是个工作狂.

生:我觉得爸爸也在看书呢.刚刚他叫儿子的时候,不是好奇地看了看儿子的书吗?

师:哦,你能联系前面的图画来想,了不起.

生:儿子来到房间里看见爸爸在看书,大叫起来:“爸爸,我刚敢于看书,你还说打我屁股.现在,我真要挠你痒痒了.”

师:啊哈,真是个调皮的儿子!看,通过观察、想象,同学们把每一幅图都说清楚了,真好.

评析:第四个学生的过人之处在于觉察到了图画中蕴含的故事发展线索,即爸爸好奇地看了一下儿子的书.而老师的机智之处在于点出了看图讲故事的一个重要方法:联系前面的图画来想.这才有了下面精彩的猜想:调皮儿子要挠爸爸的痒痒,有趣,富有亲情的快乐.

四、游戏互动,我说你猜,比着说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吧,游戏的名字叫“我说你猜”.我会悄悄地给上来的同学看一幅图,他说出内容,你们猜猜是哪一幅图.

生:爸爸来到房间,准备叫儿子出去吃饭.这时,他看见儿子正趴在地上津津有味地看书.

生:是第②幅图.

生:妈妈对儿子说:“你爸爸干什么去了?快去找找!”

生:第⑤幅图.

生:原来,爸爸也被这本书的内容吸引了,他正趴在地上看书呢.

生:第⑥幅图.

生:这一天,妈妈烧好了饭,对爸爸说:“快去叫儿子来吃饭!”

生:第①幅图.

生:儿子和妈妈坐在餐桌前等爸爸来吃饭.

生:第④幅图.

生:儿子放下书,走出房间.爸爸看了看地下的书,心想:是什么书让儿子都忘记吃饭了?

生:第③幅图.

师:哇,同学们反应真快!认真听,听明白,你就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了.

评析:“我说你猜”,将游戏元素融入故事之中,增加了学习活动的趣味性.学生在身心投入的活动中进一步熟悉图画内容,实现故事与图画之间对应的确认.

五、根据顺序,串联图画,连着说

(出示)

师:把这几幅图连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谁能连起来说一说?自己先准备一下.

(生练说)

师:你想把这个故事说给谁听,就走到谁的面前主动地说,也可以说给后面的听课老师听.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师:刚刚大家说得真起劲.现在,谁来说给我们大家听?

生:中午,妈妈在厨房烧好饭,把菜端到了餐桌上.看,饭菜还冒着热气呢.这时,她看到儿子还没有来,就对爸爸说:“快去叫儿子吃饭!”爸爸一走进儿子的卧室,就看见儿子趴在地上看一本小人书.他生气地说:“你竟然在看小人书,再不去吃饭,我就打你屁股啦!”儿子没有办法,只好放下书,去了餐厅.爸爸瞄了一眼那本书:它看上去好像很有趣.儿子和妈妈一起等爸爸吃饭.等了好久好久,妈妈着急了,她对儿子说:“快去找找爸爸!”儿子走进自己的房间,看到爸爸津津有味地趴在地上看那本书呢.他叫道:“爸爸,你叫我去吃饭,你自己却躲在这里看书呀!”爸爸不好意思地笑了.

师:哇,咱们应该为他鼓掌!同学们,他讲的哪些地方最吸引你?

生:他讲得特别清楚.

生:“等了好久好久”用得好.

师:嗯,说明爸爸也被书迷住了.

生:“爸爸不好意思地笑了”,可以看出爸爸也喜欢这本书,觉得自己刚刚不该说儿子.

师:是啊,同学们发现没有,他讲故事的时候,还把爸爸和儿子的语气模仿得活灵活现.

评析:把几幅图连起来说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汤老师采取了让学生讲给同学听、听课老师听的策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方式,使学生增添了讲故事的动力.

总评:

一、巧妙实现交际价值

看图讲故事很容易变成一种单纯的习作(写话)教学活动.两者有联系,但有无交际要求,能否实现交际价值是其重要的分水岭.汤老师的教学紧扣交际这一价值,重视讲,也关注听,使讲与听构成一种交际的关系,表现为教学中的多次互动性的活动安排,如引入环节的教师讲、学生猜,课中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式的讲与听,指名讲与其他学生评价,以及布置学生课后讲给家人、朋友听等.

失去对象意识的讲述,不仅没有趣味,也失掉了口语交际的根本价值;没有要求的听,有意注意就会减弱,听的效果也会降低.讲与听建立起互动,结伴同行,口语交际的交际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二、着力提升口语能力

教材对这一课的要求非常明确,一是按顺序讲清楚图意;二是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这两个要求一个指向讲,一个指向听.

看图讲故事中,多幅图是较为复杂的一种.汤老师的教学着眼顺序,在熟悉单幅图内容的基础上,再安排连起来说,并在每一环节的讲述中都有听众的参与,在讲与听的双边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明确教学层级设置

部编教材的编排是螺旋递升式的.从看图讲故事的角度看,一(上)的《小兔运南瓜》是单幅图,情节比较简单;而本课的看图讲故事是连续多幅的,情节起伏变化大,结局是留白开放的,难度提升,复杂程度提高.从教学实施看,汤老师对此有着明确的认识,因而在单幅说清、猜测结局、图文对应的基础上,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连续讲述上,是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来处理的,显然是恰当而清晰的.

部编教材对讲述顺序与语言特色要求明确.二(上)的口语交际《做手工》和《看图讲故事》都有按顺序说的要求,《做手工》的重点是把流程说明白,语言是说明性的;《看图讲故事》讲的是故事,既要讲清楚,也要讲出故事情节的变化,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要吸引人,因而语言是描述式的.因此,汤老师让学生想象人物会说什么,有什么样的动作,会产生的想法等,这就很好地体现了故事的特点.

四、精心设计学习支架

无论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还是语文学习活动的自身规律,都要求教学不要直接呈现教材设定的教学内容,而要做教学转化,提供学习支架.从整节课来看,汤老师主要安排了“依据标题,理清图意,玩着说”,“发散思维,联系生活,猜着说”,“游戏互动,我说你猜,比着说”,“根据顺序,串联图画,连着说”等四个活动,把教材的学习要求转化为学生感兴趣、愿参与的讲述活动,实现了由教向学的转变.

我们可以说,活动化设计本身就是学习支架,再加上游戏、猜想、标题提示等学习策略性支架的设计,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不仅口语能力得到了提升,还启迪了想象,发展了思维(如前后联系想问题),是一节学生深度参与的口语交际课.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经济开发区下沙第二小学江苏江阴市华士实验小学)

故事论文参考资料:

商业故事杂志

商业故事期刊

家庭教育故事征文

编辑部的故事

故事大王杂志

故事杂志投稿

小结:此文为一篇适合好故事和《看图讲故事》和实录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故事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故事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