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两会类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和云南的民族声音方面论文范文检索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两会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3-31

《云南的民族声音》

本文是两会论文范文集跟云南两会和民族声音和两会方面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蓝天白云,鸥舞花飞.踏着新春的气息,1 月23 日—31 日,2018 年云南“”在滇池畔的海埂会堂隆重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少数民族代表、委员身着盛装,如一朵朵美丽的鲜花多彩绽放.“”期间,各民族代表、委员紧密围绕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对云南提出的“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的要求,结合我省扶贫攻坚、民族文化建设等实际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云南民族文化大有可为”——双轮驱动建设民族文化强省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云南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彩、悠久灿烂.近年来,我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推进文化建设,呈现出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有力地推进了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进程.

过去的5 年,云南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多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制定出台各种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将云南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本土化做得务实实在,促进了云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各民族群众从文化发展中得到了实惠.同时发挥与周边国家接壤或相邻的地缘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在建设“国门文化”的同时,我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扩大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文化交流,从“站得住”到“能生根”,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演艺、民族民间工艺品等云南文化产业全方位“走出去”,创造了很多全国第一的成功经验.

接下来,云南如何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进一步保护、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民族文化?如何有力推进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云南文化产业如何转型升级,提高质量效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对此,阮成发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建设民族文化强省.推进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加强文化保护与利用,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和“云南文化精品工程”.实施“国门文化”建设工程,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和重点文化产业园区.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国家投入了很多政策和经费,但是力度还不够.”来自保山的省人大代表李俊玲是布朗族,对文化保护与利用,她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李俊玲告诉记者,身边许多传统文化的逐渐丧失,让她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我们特少民族的一些文化正在消失.”

《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强文化保护与利用,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和“云南文化精品工程”的提法,让李俊玲看到了希望.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更好地保护传统文化.其中,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每人每年可获得5000 元补助.但这对于传承人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李俊玲认为,各级政府都应该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力度,建立有政策保障、有传承人支撑,并有政府经常性投入和考核的,有效运营的传习所,真正让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云南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丰富厚重,为云南文化创新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近年来,实施民族文化“百名人才”工程、民族文化“百项精品”工程,扶持培养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突出人才,扶持打造20 个少数民族文化精品, 推进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初步完成民族大百科、宗教大百科、民间信仰、民族旅游的入库工作;仅2017 年,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项目就投入资金793 万元,扶持安排121 个项目.以东巴经、贝叶经、毕摩经为代表的“三经”翻译出版令世人瞩目.

在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强省进程中,如何正确认识文化自信,践行文化自信,推动云南文化繁荣昌盛?省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吉晶指出,“践行民族文化自信,强化民族文化保护,需要在国家层面建立健全民族文化保护法律、法规,并形成多主体协同保护社会机制,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积极申报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

省政协委员、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局副局长、云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杨益琨说,要进一步挖掘好、整理好、传承好云南的特色歌舞、戏剧,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支持力度、政策倾斜和人才培养等软件、硬件的投入.

“云南应充当传播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大使.”云南省社科院哲学所所长、研究员谢青松认为,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云南不仅要讲述云南故事、传播云南声音、弘扬少数民族文化,更要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树立中国国际形象、充分展示中国文化的软实力.

“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全力打赢新时代第一场硬仗

“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这是和各级党委政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关系到我省经济社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大局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集中力量打好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就业扶贫、生态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素质提升、农村危房改造、贫困村脱贫振兴、守边强基、迪庆怒江深度贫困脱贫“十大攻坚战”.

“在精准扶贫推动下,家乡面貌今非昔比.”来自石林彝族自治县圭山镇小板田村的毕志英代表说,如今,通村公路宽敞平坦,村内道路硬化绿化,群众行路难、上学难、住房难、饮水难、看病难、致富难等难题得到解决.

从云南实际出发,过去五年,我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聚焦4 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深度贫困群体,扎实推进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建立健全责任落实、资金投入、考核评估等体制机制,全面推行“四到县”改革,累计投入省级以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80.8 亿元.实施易地搬迁、产业、教育、健康等精准扶贫措施,扎实开展迪庆藏区、怒江州、镇彝威革命老区等脱贫攻坚行动,“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和“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机制日益完善,单位定点扶贫和沪滇、粤滇扶贫协作机制有力推进.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56 万人,脱贫攻坚取得成效.

然而,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我省仍然有超过300 万贫困人口尚未脱贫,部分深度贫困县要到2020 年才能实现脱贫摘帽,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了攻坚中之坚、克难中之难的关键阶段.”对此,不少代表、委员认为,要把实干作为实现脱贫攻坚的唯一路径,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增强实干本领,强化实干作为.

李开德代表表示,全力冲刺脱贫攻坚,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将聚焦稳定增收,抓产业抓就业;强化教育扶贫和健康扶贫;攻坚深度贫困村和深度贫困群体;补上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基层基础、内生动力等突出短板.

如何实现稳定脱贫,确保以后不返贫?“应该与实际相结合,做到2 加1.”来自红河州的洪正华代表认为,建设特色小镇、发展特色产业加上抓好教育,打好扶贫组合拳是斩断穷根的根本办法.他说,扶贫中要敢于、善于用好金融杠杆,支持贫困农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

教育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最有效的手段,教育扶贫宛如一把“利剑”,能把深度贫困这块“硬骨头”剁碎.来自德宏的景颇族代表排金芬在“代表通道”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十二五”以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德宏全州实施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提升工程.把脱贫攻坚战中的教育扶贫落到实处,通过“整族脱贫帮扶+ 教育脱贫”模式,有效阻断了贫困传代.排金芬表示,通过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强化开展汉语和民族语言相融合的双语教学,让民族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更容易、更方便地学习文化知识,有效促进了民族教育的发展.

“我省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啃硬骨头’的攻坚阶段,重点和难点大多集中在深度贫困地区,所以聚焦脱贫攻坚的薄弱环节就尤为重要.”省政协委员刘寒雁表示,在教育扶贫方面,深度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生辍学率相对较高、义务教育巩固率普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就是要提高深度贫困地区群众受教育水平.她建议,教育扶贫应与当地政府的脱贫攻坚规划相结合,以需求为导向,开展文化知识辅导和实用技术培训,让贫困户“愿意学、学得会、能上手”.“既然扶贫已经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知识培训和技术传播也应该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策’.”刘寒雁说.

“脱贫攻坚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思想上素质上的改变.”来自怒江州基层脱贫攻坚一线的范志良代表道出了扶贫的“二元性”,贫困群众既要物质脱贫,更需精神脱贫,只有树立起不等、不靠、不要的观念,才能真正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范志良说:“扶贫与扶智和扶志要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

“确保完成国家规划15 万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启动实施新增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人口35 万人左右;扶持专业合作社6 万个,转移就业85 万人,推动产业就业扶贫措施和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对贫困户全覆盖;退耕还林还草、生态护林员等项目和政策向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倾斜,带动20 万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脱贫……”对于《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十大攻坚战”落实、落细、落准,代表、委员振奋之情溢于言表,纷纷表示这是一份提振信心、催人奋进的发展指南和宣言书.

(责任编辑 王菁)

两会论文参考资料:

小结:本文是关于经典两会专业范文可作为云南两会和民族声音和两会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两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