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有关农民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与用新闻力量推动农改助农民实现精准脱贫类论文范例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农民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4-04

《用新闻力量推动农改助农民实现精准脱贫》

本文是有关农民在职开题报告范文与脱贫和精准和力量有关论文范例。

  2016年,温州借助全国农改试验区的创新举措,解决农民生产资金难这一关键性问题,使广大农民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当下,实现脱贫致富“自我造血”,有力助推了温州打造全面小康社会标杆城市.笔者作为十多年跑农专线记者,敏锐地发现温州农改促创业,农民奔小康这一新闻线索,便提前策划推出系列报道《农改促创业 农民奔小康》,深入田间地头,记录改革故事,用百姓的视角做好温州农村改革试点、帮助贫困农民精准脱贫的报道.最近,该系列报道有幸荣获2016年度浙江省新闻奖重大主题奖.笔者在此就这方面的实践作一些探讨.

  一、选择题材要从百姓期盼上下功夫

  新闻的关键在选题,重点则是挖掘社会内涵.同志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强调: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温州扶贫重点村和低收入农户总数均居浙江首位.温州如何全面脱贫致富?作为一线新闻工作者,笔者深知只有做到“见之者真,知之者深”,才能挖掘出那些能够折射出时代特征、时代精神,又与主流社会价值取向一致的好新闻,从而用新闻推动社会的进步.该组系列报道在选材上,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大背景,以温州全国农改试验区为切入点,以农民自主创业奔小康为落脚点,以农民生产创业故事为报道点,以记者践行“走转改”为基本要求,既有记者出镜、现场采访、专家点评,又有背景交待、可视化制作、记者手记等.该系列报道以小见大,立意高远、事实鲜活、结构清晰,见事见人,展现了温州农村改革试验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效,一些久拖未决的“三农”问题得到了有益探索,一批困扰低收入农户和扶贫重点村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有效.

《农改促创业 农民奔小康》系列报道选取国家农村改革试验事件典型,富有时代意义,影音运用典型恰当、报道现场感强、可视化制作亮点突出,融入新媒体元素,较好地发挥了电视重大主题报道的特色,播出后引发各界强烈反响,为不断深化温州农村改革试验探路起到了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温州农保“护种记”》、《温州农房“变现记”》、《温州农产“探路记”》这一组系列报道 “大众首创,百姓视角、独特选材”,占领了农村类题材新闻的制高点,实际上也就写出了“独家的独特的新闻报道”.

  二、谋篇布局上要从百姓期待上下功夫

  在明确报道主题之后,谋篇布局显得尤其重要,除了满足新闻作品的基本要求之外,更需要确定报道从哪些角度切入,从而确定报道的组成部分,避免报道单元的重复.同时要确认报道的组成部分全面反映事实,体现报道主题.当然,无论是深入田间地头践行走转改,还是独家报道,重大主题报道最终必须凸显主题的重大.

  这一组新闻的主线非常清晰,作者把最能体现温州农村改革的精髓、最能表现渴望致富农民的心声、最能提炼温州精准脱贫成果的材料谋篇布局,依据新闻价值选择了三个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一是《温州农保“护种记”》给我们展示的是瑞安农民首创全国首个三位一体农村财险互助社,可谓切中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的“痛点”.这有效地增加了涉农保险供给,降低了农业生产风险,大大激发了农民创业的信心和热情,为全国农民互助保险探路提供了温州样本;二是《温州农房“变现记”》则展现的是农民捧着农房这个“金饭碗”,却无法“变现”用于创业.在新一轮农村改革过程中,温州率先探索和实践农房抵押贷款政策,其目的就是让农民手中的农房这一原来的“死资产”进行抵押融通成为“活资产”,从而建立起农民创业致富的“资金库”,为全国农房“变现”提供了温州模式;三是《温州农产“探路记”》则集中反映了当下中国农村,一边是农民贷款难、找担保人难,一边是农民手中的农房、林权等其他经济权益无法实行产权登记,不能申请融资.温州瓯海推行“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让农民真正做到了“一诺千金”,有效了涉农资产贷款难的问题,为农民创业致富另辟蹊径.

  通过“点面结合”方法,让大众对温州农改促创业、农民奔小康有了全面了解.有了典型叙述,才能使报道更具有深度,还避免了空乏;有了面上情况,才能使报道更具有广度.新闻报道是典型事实的报道,只有面上情况,而没有典型事实,就构不成新闻报道.

  三、践行走转改要从百姓的需求上下功夫

  不走基层,不了解农村发生的变化.这一组走基层的农改促创业,农民奔小康报道,锻炼了我们的脚力、眼力,笔力和脑力还需要补短板,及时把搜集到、采访到的素材提炼出来,形成可看性高,可听性强的稿件,在融媒体平台上分发、展示、推广,引领受众客观、全面了解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三农故事.

  作者从2016年8月初开始到12月上旬,先后十多次深入基层, 足迹遍布温州11个县市区和浙南产业集聚区的33个乡镇(街道)的71个行政村,走访低收入农户、经济空壳村村两委干部、瓯海农合公司负责人等,采访对象近百人,特别是约采了长期从事我国农村改革的工作的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黄祖辉、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徐旭初等专家学者.同时还挖掘了一批农村改革试点的好典型、好做法、好事例.采用在田间地头行进式来记录农村改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切身感受农村改革、农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点滴故事.由点到面,多层次,多视角的全景式采访,在报道鲜活、生动又真实可信的新闻事实的同时,凸出了农村改革重大报道的重要性.如在温州农村,农民的绝大部分资产一直游走在现代金融的“绝缘地”中,无法“变现”.瓯海区丽岙街道的花木生产大户徐协春是这种新模式推行后的第一位受益者.他说:“想承接花卉博览园项目,但资金不足,最终以2间农房和上百株名贵花木作为授托资产,获得了3000万元贷款.”瓯海农商行丽岙支行行长陈元杰说:“不用抵押,不用担保,只需要你来我们这里做个承诺,就可以办到贷款了.”这样的农村改革创新故事不仅具有典型性,也让报道显现出亮点,吸引了大众的关注.

  农村不止一些媒体千篇一律报道的“老龄化、空心化”,还有动人的“农村改革”探索精准脱贫的故事.笔者认为,新闻创新永远在路上,只有保持一份新闻情怀,扛起重任,勇于担当,做党和农民兄弟信赖的、业务精湛的“赤脚”记者,才能发自内心的用新闻力量推动农改,助农民实现精准脱贫.

(作者单位:温州市广播电视台)

农民论文参考资料:

农村农业农民杂志社

上文结论:本文是一篇适合脱贫和精准和力量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农民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农民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