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制造业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和整合资源构建我国制造业的全球网络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制造业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2-29

《整合资源构建我国制造业的全球网络》

该文是制造业论文范文文献与制造业和国制造业和全球创新网络类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创新的主战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根本出路在于制造业创新发展.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创新与研发的全球布局成为发展趋势,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应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构建我国制造业的全球创新网络,创造竞争新优势,助推制造强国建设.

内涵和特征

(一)全球创新网络的内涵.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国际分工体系加速演变,产业分工的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企业积极谋划全球产业链布局,全球价值链深度重塑.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创并成为重要发展趋势.如何有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构建全球创新网络平台,提高创新能力,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问题.

1991年,“创新者网络”(NetworksofInnovation)被首次提出,这种创新的形式整合了企业的内外部资源.亨利·切萨布鲁夫(ChesbroughHenry,2003)首次提出开放式创新概念,认为开放式创新“可以从企业外部和内部同时获得有价值的创意,商业化路径也可以从企业内部和外部进行,从而将外部创意和外部市场化渠道的作用上升到和内部创意以及内部市场化渠道同等重要的地位”.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同时用内外部创新,通过开放式创新,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企业需要主动融入全球化以获取技术创新的资源.

全球创新网络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从封闭式创新向开放式创新转变的一种创新模式.创新主体获取创新资源的范围拓展到全世界.这为拥有后发优势国家或地区的追赶发展提供了可能.

(二)全球创新网络的特征.全球创新网络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会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表现出了跨界、融合、协同,网络结构形态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依赖.全球创新网络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创新.传统的创新活动中,主要由单个企业来研制出新技术或新产品,属于独立的链式创新.但是,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单个企业已经无法完成复杂的创新活动,需要和其他的企业、科研院所等主体进行深入合作,构建协同创新网络.当创新网络的范围扩大至全球的时候,所有的创新主体都可以参与,创新的主体不再是单个企业,而是嵌入网络中的企业或机构,他们之间可以形成合作关系,明确创新成果的分配,进一步改变了全球创新格局.如波音787飞机的设计和研发制造就是由全球30多个国家、135个地点、180个供应商的高水平、实时虚拟协同完成.因此,必须加快建设网络化体系性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塑造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新优势.

研发组织模式向全球化发展,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开放式创新可以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企业高度开放.全球创新网络亦是如此,创新资源可以在全球流动,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全球创新网络是非正式的、动态开放的一种形态.创新主体可以利用外部资源,构建创新平台,创新主体不受国家边界的限制,可以与外界进行技术合作,建立技术联盟等,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以共享的方式获得先进的技术知识,获得先进的技术创新的外溢.由此,创新主体之间的资源可以交换、重组,得到优化配置.由于全球创新网络是在全球范围内利用资源,会受到各国经济、政治、法律法规、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人才跨国流动规模不断扩大.科技人才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创新驱动实质就是人才驱动.当前,各国都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自然加大了对人才的争夺,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积极网络全球科技人才.如,近来,为吸引人才到法国工作生活,法国商务投资署巴黎总部推出了面向科技和创新领域的“VisaFrenchTech”国际人才的签证.例如,在科技创新方面,占美国总人口14%的外来科技移民获得的创新专利占美国创新专利总量的1/3;在科技创业方面,外来移民创建了美国1/4的高科技公司.美国、瑞士等发达国家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强,显现出“人才磁铁”效应.

跨国公司主导全球创新资源整合,在技术上具有领先优势.近些年来,跨国公司纷纷在母国之外建立研发中心.跨国公司为了提社工能竞争力,在全球占领领先地位,适应创新模式的变化需求,在对研发投资进行布局时,打破了传统的国家、地理上的限制,通过在全球设立研发中心,参与到全球创新网络中去,强化对新产品技术的控制.为此,跨国公司构建出有效的协调机制,提升实现跨国人员及组织的整合.如,微软、GE等.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国际产业分工全球化布,创新网络的形成和变化也不断加速,竞争愈加激烈.像欧美地区的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也不可能完全依赖于本国,都已实现了全球化.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性更加彰显出来.创新资源依托创新网络提高集聚的效率,满足创新主体的多样化需求.像我国,可以充分嵌入全球创新网络,实现赶超式发展.

构建我国制造业全球创新

网络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制造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10年,我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为19.8%,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目前,在500多种工业主要产品之中,我国有200多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制造业是全球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数据显示,2013—2016年,世界制造业的年均增速约为2%到4%,我国工业经济的年均增速为6.7%.我国制造业领域的创新经过多年的积累,逐步由跟随式创新逐步转向引领式创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逐步缩小.

(一)企业研发投入不断增长,创新产出不断增加.在创新驱动战略引领下,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逐年提高,2008年为4570亿元,2017年,达到了17500亿元,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2.1%,在发展中国家中居于前列,位居世界第二位.2017年,我国境内有效发明专利135.6万件.其中,工业企业研发投入也在快速增长.2016年,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达到10944.7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为0.94%,比2008年增长了0.33个百分点.共拥有机构数72963个,比2008年增加了1.8倍.有效发明专利数达到769847件.我国高技术制造业的研发能力不断提升,2016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研发经费为2915.7亿元,比制造业平均水平高出1.4个百分点;研发投入强度为1.9%,比制造业平均水平高0.88个百分点.

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北斗卫星导航、载人航天、核电、超级计算机、轨道交通等实现了重大的技术突破,诸多装备制造领域的技术水平已经迈入了世界前列.如,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成功,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已经具有了相当的优势;我国研制出“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运行速度超过10亿亿次/秒,其中的处理器等核心部件都是我国自主制造的;2017年,我国的C919大型客机实现了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在民用飞机技术领域实现了集群式突破;“复兴号”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标准动车组,时速已经达到350公里,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我国的高铁、核电、特高压输变电等技术已经开始出口国外.产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了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4%,均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的6.6%的增速.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2.7%,同比增长了0.3个百分点.

(二)创新生态环境体系不断完善.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之后,又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基于这样的战略,我国不断完善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生态,促进多主体协同、全方位推进创新局面的形成.

我国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从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各方面给予支持.如,我国发布了《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2016—2020年》《“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从税收政策来看,我国在不断完善相关税收扶持政策,如,继续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从50%提高到75%,将中关村国家自主示范区的税收试点政策进行推广,对符合条件的孵化器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等.2016年,减免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1150亿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税收约760亿元.2017年前三季度,对创新的税收减免约为2200亿元,为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减税约为1300亿元.

我国创新载体的支撑力量不断壮大.自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以来,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不断探索经验.我国先后建立了中关村、东湖、张江、宁波、杭州等多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城市群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也不断推进,如苏南、珠三角.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底,累计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50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3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17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276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扎实推进,已经建立了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等.这些创新载体增强了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我国不断完善产业技术服务体系等机制,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三)积极布局全球创新网络.全球创新网络正在深刻改变着全球创新格局、产业分工和经济格局.我国制造业也在积极的融入其中,虽然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我国的全球创新网络也已初具规模.

从企业来看,众所周知,吉利集团是一家民营汽车企业,它通过在海外收购、投资等方式,整合国内外创新资源,建立研发中心,为全球化战略布局.如,吉利通过收购锰铜公司,在英国设立了研发中心;在收购沃尔沃之后,建立了欧洲创新中心.目前,吉利不仅在国内的上海、杭州、宁波,还在以色列、瑞典哥德堡、英国考文垂、西班牙巴塞罗那、美国加州建有设计中心、研发中心.而且,不同的研发中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欧洲创新中心目前聚焦于自动驾驶等领域.华为在全球属于信息通信领军企业之一,已经跻身于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的前100强,华为取得巨大成就与其强大的创新能力密不可分.华为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形成了独具特色创新网络体系,截止到2017年,华为在深圳、北京、上海以及欧洲、印度等地区设立了18个研究院所,28个创新中心.华为的大部分数字研究所设在欧洲,因为欧洲地区国家拥有全球领先的数字化发展水平.

从各地区情况来看,广州全力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企业迅速增长,形成华南地区最大的科技孵化器集群,拥有19家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推进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增强创新的带动和辐射作用;积极吸引大型跨国公司落户,引进了斯坦福国际研究院、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在美国硅谷、以色列等地成立了科技办事处.深圳在建立多个创新中心,如,美国西雅图海外创新中心、以色列特拉维夫-海法海外创新中心、美国旧金山海外创新中心等,积极建设跨境科技创新合作平台,与深圳本地的企业、创新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对接.

构建我国制造业全球创新

网络的挑战

当前,全球制造业已基本形成四级梯队发展格局.第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第二梯队是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欧盟、日本.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是一些新兴国家.第四梯队主要是资源输出国,包括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洲、拉美等国家.当前,我国制造业创新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处在第三梯队.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根本问题还是创新能力偏弱,如,产业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不足、创新成果产业化不畅等,制约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

(一)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创新薄弱.当前,我国制造业在载人天、轨道交通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领先全球的技术.但整体而言,我国制造业仍存在着产业共性技术和产业关键技术的缺失,部分核心关键技术的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如集成电路一直是我国主要进口的商品,高端芯片和通用芯片的对外依存度达到90%以上,我国的发动机几乎要依赖进口,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约有15%的关键零部需要进口.

以集成电路为例,我国为促进集成电路的发展,不断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如我国印发了《关于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6〕49号)等,而且建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但是,我国集成电路仍需大量进口.2017年,中国进口集成电路3770亿块,同比增长10.1%,进口金额2601.4亿美元,同比增长14.6%.已经远远超过了原油的进口额.所以,要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就要加强产业共性技术和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

(二)创新对产业的支撑能力不强.我国产学研用相互脱节,联系的紧密度不够,科技成果向产业的转化率较低;有关数据表明,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30%,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在60%到70%左右.2016年,科技进步对我国的贡献率为56.2%,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水平约为70%.科技成果如果不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产业化,那么就无法推动产业的发展.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的环境在不断的完善,但不同行业之间的情况各异,有些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创新资源利用不够充分.我国企业为摆脱产能过剩、利润低下等发展困境,希望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免被淘汰.但是,我国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不高,存在创新“孤岛现象”,创新载体存在重复建设情况,资金、设备等创新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主体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利用国际创新资源方面,我国主要是运用海外并购、引进技术等方式,对于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建立国际创新平台、到海外建立研发中心等方式的利用还远远不够.

构建全球创新网络的基本

路径

当前,我国应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围绕产业链部局创新链,促进创新资源有效流动,建立起全球创新网络,将科技创新真正落实到产业发展上,推动制造业创新从“跟踪、并行、领跑”并存向“并行”“领跑”转变,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推动我国制造业不断迈向中高端.

一是着眼全球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我国应进一步促进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引导资源集聚,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实现突破发展.增强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艺,提高资源效率,促进钢铁、有色等产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二是完善具有全球领先地位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我国应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依托现有的创新资源,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推动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打造跨界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突破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企业与科研院所、学校应联合起来,共同建立实验室或研发中心;探索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围绕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战略,建立区域协同创新网络.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制造业创新网络的建设应加强军民共同对基础和前沿技术的研究,推动科技资源双向开放和成果互相转化.

三是积极整合国内外资源增强创新能力.建立国内和国外之间的对接渠道,建设国际化技术交流平台,建立和完善跨区域合作网络.加强与国外企业之间的科技合作,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欧美国家等.可以在国外建设海外科技园.支持有条件的创新型企业在境外设立、收购研发机构,企业可以通过专利交叉许可、研发外包、服务外包等模式,加强与国外企业之间的国际科技合作.吸引外商对我国的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等进行投资,吸引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研发中心,将引资、引智、引技相结合.

四是加强标准、知识产权建设,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应加强对通用标准的研究,注重对新兴领域技术标准的研究,鼓励企业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我国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提升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推动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领域的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新机制,如果出现侵权,可以考虑实施惩罚性赔偿,应健全技术创新、标准与专利保护的互动支撑机制.

五是积极打造创新节点城市.充分发挥节点城市的核心载体作用,提高链接全球创新网络的能力.重点培育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配套能力,改善发展环境.在现有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加快吸引创新要素的集聚,积极布局前沿技术,提高开放创新能力.

对策及建议

一是健全财税支持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支持作用,强化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的财政资金的投入,加大对共性关键技术的支持,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创新财政对创新的支持方式.落实国家有关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折旧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等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二是强化金融支持力度.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实行差异化的信贷管理,加大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探索设立科技创新银行、科技创业证券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上市融资.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的金融支持.探索科技保险的发展,考虑完善专利保险制度,可以建立科技再保险机制.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可以建立互联网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拓展业务领域.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三是完善全球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人才结构,围绕重点发展领域,打造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团队.不断改善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调动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积极性,让他们联合起来,形成人才联合培养机制.继续实施“千人计划”等,吸引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将企业家在创新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发扬企业家精神.健全人才流动和激励机制,使人才可以在不同地区间实现自由流动.

四是完善机制,营造好发展环境.不断改善营商环境,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全方位引导资源流动和有效配置.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不断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高办事效率.促进人才、技术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努力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的对外开放范围.政府部门积极为企业、科研机构、学校之间创造有机联系,促进资源的流动和配置.加强科技平台建设,完善科技信息共享系统,推动信息、资源的共享,促进科研装备、设备、仪器等科技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提高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率.

制造业论文参考资料:

该文汇总:此文是关于经典制造业专业范文可作为制造业和国制造业和全球创新网络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制造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