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技术研究有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和枸杞园里的追梦人宁夏农科院国家枸杞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曹有龙和他的团队方面论文范例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技术研究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1-17

《枸杞园里的追梦人宁夏农科院国家枸杞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曹有龙和他的团队》

该文是技术研究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曹有龙和农科院方面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曹有龙和他的枸杞梦

国家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枸杞产业战略创新联盟首席专家、宁夏“枸杞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宁夏枸杞产业研发人才高地首席专家……光环下的曹有龙在枸杞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的研究道路上,从未停止,儿时的梦想始终是他奋斗的动力.

20世纪60年代初,曹有龙出生在宁夏中宁县一户枸杞种植家庭.小时候每当和母亲到枸杞地里摘枸杞,他的小脑瓜里总会生出关于小小枸杞的各种问题:它为什么有甜有苦、有高有矮、有圆有长、吃多了为什么会鼻腔出血……如此的多变?疑问就此生根发芽,也引导着他日后走上漫长的枸杞研究之路.

怀揣梦想,1983年,曹有龙考入四川大学生物系植物学专业,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毕业后他进入宁夏农科院从事农业研究工作.作为“农科人”,他发现枸杞作为宁夏的特色产业,缺乏研发平台、创新团队,没有好的良种,深加工产品几乎为零,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还不能解决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1994年,他再次考入四川大学,6年的学习获得了生物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硕士和博士论文他始终以枸杞为研究材料.经过系统学习研究,他在理论、技术和研发手段上都有了质的飞跃.毕业后曹有龙放弃去美国,放弃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等环境好、待遇高的单位的邀请,毅然回到家乡工作,从心里讲就是放不下家乡的枸杞情.

平台建设实现“跳”

有了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研发经验,2005年曹有龙开始组建宁夏工程技术发展工程中心(农科院内设机构),从7个人5万元科研经费开始工作,当时连一间实验室都没有,条件非常简陋,但困难没有吓退他和他的团队;2006年成功组建宁夏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搭建了一个自治区级研发平台,也成为首批自治区级创新团队;2009年,申报组建国家(宁夏)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从农科院内设机构到自治区级工程中心,再到国家级研发平台,3年多时间实现“跳”.中心拥有一支学术水平较高、梯队合理、研究方向明确的创新团队;重点解决枸杞种质资源、品种选育、组培快繁、规范化种植、有效成分分离提取与质量监控、功能基因定位克隆、精深加工技术、高附加值新药及系列产品研发等制约枸杞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共性问题;建立枸杞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和产业化生产的技术体系,并向大规模生产推广;为枸杞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工程化、产业化、配套化等的科技支撑,全面提升枸杞产品质量和市场核心竞争力.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资金、技术、人才的配套有了保证,能够全方位开展工作.曹有龙带领团队建成了世界上唯一的枸杞种质资源最全的资源圃,研究培育出“宁杞7号”“宁农杞9号”等10个新品种、50多个新品系.其中“宁杞7号”成为当家品种……经过几年的团队建设,国家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国家枸杞产业战略创新联盟盟主单位.近年来仅团队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就达1600多万元.

良种培育打基础

1975~2005年,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宁夏枸杞良种只有“宁杞1号”.而随着市场的发展,需要有多用途枸杞品种来满足市场发展需求.国家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瞄准新品种短缺这一瓶颈,利用现代高新技术,特别是分子辅助育种技术,加快了枸杞新品种培育速度,短短5年时间先后培育出“宁杞3号”“宁杞5号”“宁杞7号”,打破了30年没有新品种培育的局面,对枸杞产业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特别是当家品种“宁杞7号”的成功培育给枸杞产业带来了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它果实颗粒大、商品等级率高,卖价1斤高出“宁杞1号”5~10元,每亩可增收2000~4000元,深受种植户和种植企业的欢迎.该品种截至2017年已在宁夏及周边省区推广种植50万亩,新增产值120亿元.

种苗繁育体系建设

良种的快速推广需要有强有力的种苗繁育体系作保障,过去种苗繁育采用硬枝扦插技术,一年只能繁育一茬,种苗基数少、推广速度慢.曹有龙带领团队研发出了微型扦插技术,实现了枸杞种苗一年四季随时繁育,缩短了时间,节省了成本,让优良种苗可以最快地供应宁夏及全国枸杞种植基地.

目前,全国枸杞种植面积已达300万亩,各产区90%种苗和品种都来自宁夏,仅育苗每年给老百姓带来大概1亿元以上的收入,经济效益可观.

“这是宁夏枸杞产业的绝对优势,也是其他省(区)市无可替代的技术.毫不夸张地说,按照这个优势发展下去,他们很难赶超我们.”曹有龙自豪地说.

荒漠变作枸杞园

既要规模化发展枸杞产业,又不能与粮食作物抢占耕地,只能向沙漠、生荒地和戈壁滩进发.难道要把枸杞树种在戈壁滩?且不说土质,仅表层的鹅卵石就能让人生出一头的疙瘩.这个看似荒诞的想法竟然也在曹有龙和他的团队那里有了解答.他们研发出了滴灌加肥水一体化技术,先把表层的石头用捡石机除掉,开沟施入牛羊粪,覆土、灌水,让土壤、有机质和水相融合,来年栽苗.土地有了营养,枸杞才能活下来,后续补施水溶性肥料,枸杞树同样长势喜人.

戈壁滩的难题解决了,生荒地就好办多了,先开沟测试土壤,土壤里缺什么就补什么,种出的枸杞也是相当的漂亮.而这其中,滴灌加肥水一体化技术又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提高枸杞树存活率,“这些地区能种植枸杞树了,你的面积才能够得到扩张,才能实现规模化生产.”曹有龙说.

中心科研团队接着攻克在沙漠上如何种枸杞这一难题.枸杞种苗成活了,但树干在夏天地表60度高温的暴晒下,幼嫩的树皮被烫坏,整树枯死.就在大家一愁莫展时,随着气温降低,枸杞树存活的根部又长出了新芽,这让科研团队看到了希望.经过实地研究,他们发现,只要不将枸杞树周边的杂草清除就可以保证树的存活,仅这一项措施,沙漠也变成了枸杞园.

如何才能在盐碱地上种活枸杞树,是一些专家研究了一辈子都未能解决的难题.在曹有龙和他的团队面前,也有了答案,“我们用根迹限域技术种植枸杞,开出深沟,把含盐碱的土壤翻出,沿沟铺一层塑料薄膜,再把好的土壤回填,混施牛羊粪、作物秸秆等有机质肥料,再种植枸杞.”仅这一项技术改进,盐碱地上长出了红彤彤的枸杞.2017年沙湖前进农场300亩盐碱地枸杞种植基地,仅十一假期鲜果采摘就卖出11万元.枸杞长势好,种植户尝到了科技成果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好的技术让老百姓认可了,腰包鼓了,才是好的.”曹有龙说.

十几年来,国家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搞研发搞创新,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形成了规范化、规模化的栽培技术体系,在资源调查、鉴定分类、生物学特性、生态因子、节水灌溉、园地管理和机械作业等领域多层次开展深入研究,形成了一整套枸杞规范化种植技术体系并在生产中广泛应用,有力地促进了枸杞产业的发展.

农民点菜,我们掌勺

“农民的问题就是我们的问题,要扑下身子解决问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更要把收入送到农民家.”这是曹有龙常说的一句话.

有了好的品种,必须要有好的技术.曹有龙会不定期分组带领技术人员走进大型种植企业和种植户家中实地调研.对于老百姓关心的病虫害、种苗、修剪一一作答;开班培训成为种植户的最爱,只要听到有课上,十里八乡的种植户开车骑摩托赶过来,教室里坐不下就坐在过道听,听不够的,休息时追着问.“科技受益让老百姓从以前的拒绝学习到现在的主动学习”,“深入一线”让中心科研团队的每一个人深切体会到种植户们的如饥似渴.

对于大型种植企业来说,遇到的问题会更多更复杂,比如病虫害防控,如果防预不当损失多为毁灭性的;比如农药问题,如果农药残留超量,产品达不到国家标准,消费者不敢吃,没有市场,更别说出口.这时,技术团队的支撑又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近年来,政府招商引资,国家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力配合企业,为企业解答疑惑,做后续技术支撑跟进.有了保障,企业不仅枸杞种植水平有所提升,产品质量上了一个台阶,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枸杞产业的大发展.

近些年,围绕制约枸杞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团队从基地建设、规模化育苗、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肥水一体化和质量监控等全方面开展服务,取得了突破和实效,受到当地政府及老百姓的好评.举办各类培训500余场次,培训技术骨干1000余人,种植技工3000余人,大幅度地提高了枸杞种植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宁夏枸杞产业的大发展.技术辐射到新疆、青海、内蒙、西藏、甘肃等13个枸杞产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为西部地区生态恢复、劳动力就业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为全国树立了典范,为枸杞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全国枸杞看宁夏

“我们拿实力说话,有了话语权就能引领全国枸杞产业的发展,全国枸杞看宁夏.”曹有龙颇为自信地说.近些年,国家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不断创新研发水平,更好地发挥枸杞的保健功能,先后研发出枸杞明目软胶囊、枸杞面膜、枸杞鲜颗粒冲剂、枸杞保健酒、枸杞蜂花粉片、黑果枸杞精华素片、黑果枸杞芽茶、枸杞颗粒饲料等枸杞深加工产品.新品种、新技术、新发明、新专利等20余项科技成果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与北京万润生、宁夏百瑞源、中杞、大地生态、杞泰、鼎力等企业签订了有偿科技服务及成果转让协议,技术服务和成果转让费达到1640万元.

“不仅有针对性地研发枸杞产品,还要做到全产业链的发展,要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吃到健康的绿色的枸杞”,曹有龙认为愿景的实现,依然还有一段路要走,依然还有难题要攻克,“走出国门,要满足国际标准,就要做到质量最好,将来我们的目标就是只要是宁夏生产的枸杞就可以直接吃、放心吃,不用考虑有没有重金属物、农药残留等问题.”

枸杞红了,但曹有龙和他的团队仍然披星戴月在路上.

技术研究论文参考资料: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

电脑知识和技术杂志

农村新技术杂志

现造技术论文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

电脑知识和技术期刊

该文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曹有龙和农科院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技术研究本科毕业论文技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