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发展规划方面有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和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生态的培育*----图书馆规划的时代语境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发展规划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3-22

《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生态的培育*----图书馆规划的时代语境》

本文是发展规划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文献跟文化生态和公共和培育类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朱琳1,接晔2

(1.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江苏 苏州215123;2.苏州市文化广电,江苏 苏州215006)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文化生态;时代语境;苏州图书馆;“十三五”规划

摘 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本身攸关整体文化生态建设,这是由公共文化服务自身特点决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于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等文化生态营造工作具有基础性作用.文章基于这种时代语境,以我国首批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苏州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苏州图书馆“十三五”规划对于文化生态培育的实践构想.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8)09-0135-03

1文化生态的含义

1.1文化生态理论

20世纪50年代,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斯图尔德(Julian H.Steward)创建了文化生态理论学术基础,其理论旨在阐释文化起源,分析文化的特征和文化变迁.他认为,文化变迁是环境适应的结果,而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决定、影响了一个民族的生产生活、风俗礼仪、文学艺术等[1].文化生态理论为人类今天的独特文化形貌和民族文化差异找到了学理根基,证明了文化多样性的客观现实[2],亦为文化传承、保护等指明了方向.

1.2文化生态学的研究视角

国内外学术界继承、弘扬了斯图尔德文化生态的研究成果,其研究成果具体体现在文化人类学(主要研究文化与环境的关系)和文化哲学(主要研究文化具体形态之间的关系)两个视角[3].文化人类学的观点是:“文化生态是一种文化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综合,即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对文化构成共同的影响和制约.”[4]而文化的哲学观点是:“把人类文化的各个部分看成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而正是这样互相作用的方式才使得人类的文化历久不衰,导向平衡.”[5]针对人类文化的各个部分,有的学者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入手,分析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6].有的学者则把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军事文化、科技文化、道德文化和宗教文化等看成是文化生态的要素,它们共同推动文化生态系统的演化[7].

1.3文化生态研究趋势

相关研究成果呈现以下三种观点:其一,强调“关系”,即与文化发展外部关联性各要素间的平衡、和谐,以及构成文化内部各要素间的平衡、和谐.其二,从最初关注自然环境,到更加注重社会人文环境.因为,“在现代社会,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原来以自然为屏障的单一封闭的狭小村落文化环境日益被突破,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共时性因素无所不在,成为比自然环境更强有力的对文化的制约因素,文化生态的指向渐趋人文化,人们更加关注文化的社会人文环境.”[8]其三,由环境决定文化,渐渐突出文化主体的能动性以及文化生态的可塑性.以上这些正是笔者“文化生态”所立论的依据.

2公共文化服务攸关整体文化生态建设

2.1公共文化服务自身特点与文化生态的营造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本身攸关整体文化生态建设.具体体现在:其一,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共性、全民性、公益性、均等性等,最大化地覆盖到文化生态建设中的人群.其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的包罗性、多样化和多元性,最大化地包含了文化生态中文化表现形式、文化成果内容、文化具体形态等.其三,公共文化服务最大化地实现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常态化和生活化.近年来,像“文化服务零距离”“10分钟文化共享圈”,以及文化惠民活动“天天有、有”等逐渐成为各地已经实现及正在努力的目标.其四,公共文化服务在整体文化建设中的基础性.特别是在城市中,“公共文化服务对城市文化空间具有再造作用,通过科学、合理布局公共文化设施,提供丰富、多元化的公共文化产品,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城市文化生态,构建城市文化的基础,促进社会全面进步.”[9]

2.2公共文化服务对于文化产业、文化遗产保护具有基础性作用

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借助公共文化服务渠道重新回归公众视野,所以,有学者提出,“从文化发展的意义上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当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有机部分.”“从这种文化建设理念出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就有可能摆脱想象的困境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10]在文化产业方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以整合主要文化资源,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基本的文化土壤和智力保障,支持城市文化的创新能力,为提升城市的文化竞争力提供支撑.”[11]特别是公共文化服务,高小康认为,“对传统文化的消费的社会引导不可能仅仅依靠商业运作,更重要的是需要培养公众的文化素养和消费观.这些都要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来实现.”[12]

3文化生态理念下的苏州图书馆“十三五”规划

2013年,苏州市以全国总分第一的成绩被、财政部命名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苏州图书馆在创建示范区过程中创新服务,不仅有享誉国内的总分馆新模式[13]、网上借阅社区投递,还有轨交图书馆服务网络、24小时自助图书馆、工地书屋,并推出了“悦读宝贝计划”“你选书我买单”等惠民服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重在后续、持久效应,这充分体现在苏州图书馆“十三五”发展规划中.

3.1文化生态场域的营造

关于文化生态场域,笔者将其界定为在一定的时空中,文化成为凸显的角色,并具有有形、无形的能量,能够引导、促进、激发人们文化需求、文化消费和文化创造的能力.这种文化生态场域可以是实体场地,也可以是虚拟空间.

3.1.1实体文化生态场域.公共文化设施是文化生态场域的基础载体.总分馆体系建设是苏州图书馆领域文化生态场的主体阵营,苏州图书馆“十三五”规划目标是:到2020年年底,按照每3万人一座分馆的标准形成完善的总分馆体系[14].在文化生态网络中,苏州第二图书馆将建造国内首个文献存储空间,利用最大化的高密集型仓储式书库,打造一个与人们生活方式、心理接受方式相吻合的温馨文化生态场域,从而具有强大的文化磁场效应,使之成为苏州城市文化新标志[15].

“十三五”期间,苏州图书馆尤其注重铺设与人们日常生活接轨的文化设施.具体体现在:其一,“网上借阅,社区投递”服务点实现运营100个以上.“网上借阅,社区投递”是苏州图书馆首创的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于2014年9月正式运营,解决了苏州文化惠民活动“最后一公里问题”.这也是苏州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一个延伸和补充,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今后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方向[16].其二,建成轨道交通图书馆服务网络.苏州图书馆在每条轨道交通线设置不少于1个实体图书馆和2个“网上借阅社区投递”服务点.其三,“文化方舱”建设.2016年12月,苏州启用的首个多功能“文化方舱”,具备阅读、体验式娱乐、科普、展示地方文化特色等功能[17].苏州图书馆计划到2020年年底在苏州人口密集区放置3~4组“文化方舱”,并在全国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3.1.2虚拟文化场域.随着互联网、数字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图书馆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创造虚拟的公共文化场域,将是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头戏.苏州图书馆“十三五”规划将“高度融合的数字服务体系”作为重点目标之一,主要包括:其一,苏州图书馆与当地博物馆和文化馆等单位的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合力,建立“苏州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其二,“苏州记忆”数据库、历代方志数据库、珍贵古籍数据库以及民国地方文献数据库等项目建设.到2020年年底,苏州图书馆将建成苏州图书馆民国文献数字化工程,并建成结构较为完整、体系较为完善,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苏州记忆”数据库,并在公共数字服务平台上开放使用,实现苏州大市内特色数字资源互联互通.其三,以“书香苏州APP”建设为依托,推进图书馆数字化服务水平的提升.苏州图书馆在较为完善的PC终端服务基础上,加强“书香苏州APP”的功能,提升移动智能终端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到2020年年底,苏州图书馆实现“书香苏州APP”功能在苏州大市内的推广,移动终端服务将在全市各区县统一开展.

3.2培养文化生态群落

苏州图书馆以总分馆体系为主题,以各种阅读推广活动为手段,将“书香”撒入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该馆以苏州第二图书馆建设为依托,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供给能力.苏州图书馆将苏州第二图书馆打造成深受市民喜爱的,集阅读、科研、教育、休闲为一体的文化空间,并带动整个苏州公共文化服务升级.“十二五”期间,苏州图书馆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能,相继推出了“悦读宝贝计划”“你选书我买单”“网上借阅社区投递”“我是你的眼”“扶老上网”等惠民服务项目,“十三五”期间上述活动将继续深化、拓展.到2020年年底,苏州图书馆将根据实际需要在施工人员超过200人的建筑工地建设工地书屋.苏州图书馆针对各类人群开展的公共文化服务,以标准化建设为依托,以标准化促均等化.2016年,苏州图书馆承担的“苏州图书馆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成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的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该标准适用人群包括老年人、儿童、残障人士、外来务工人员及外籍人士等.

3.3文化生态链的构建

3.3.1形成“积极灵活的社会参与体系”.近年来,苏州在社会化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已迈出了实质性步伐.2015年,江苏省苏州市文广新局、苏州市财政局联合制定出台了《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依此《办法》,到2020年年底之前,苏州图书馆将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通过志愿服务激活公众参与图书馆服务的热情.苏州图书馆不少于20家分馆由志愿者参与日常业务管理和服务.其二,由体系内的阅读推广向统筹社会力量推进全民阅读转型.其三,推进社会力量关注未成年人阅读.苏州图书馆以“悦读宝贝计划”为依托,推进社会力量关注未成年人阅读;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工委等单位的优势,提供未成年人阅读服务,到2020年年底基本建成与医疗、卫生、街道社区等单位的统一协调机制.其四,以“苏州大讲坛”为依托,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市民文化素养提升工程.苏州图书馆继续增强“苏州大讲坛”品牌效应,扩大其影响力,加强与市委组织部、市旅游局、市卫生局、市教育局等政府部门的合作,进一步办好公益性讲座,促进市民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其五,以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为依托,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顺利开展.苏州图书馆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的灵活性和积极性,鼓励其参与“网上借阅社区投递”“你选书、我买单”等服务的运营和管理等.

3.3.2区域间链接、协调机制.苏州图书馆通过建立方便快捷的资源调配体系,形成互通、流通的区域内共享机制.具体体现在:其一,实现“书香苏州APP”功能在全市的推广和移动终端服务在全市各区县的统一开展.其二,推进全市一卡通工程,实现全市资源通借通还.其三,实现全市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统一发掘与整合.其四,以开拓“网上借阅,社区投递”服务为途径,在互联网环境下,结合现代物流体系,实现全市公共图书馆资源物流互联互通.其五,立足于地方特色数据库建设,推进苏州记忆、历代方志库、珍贵古籍库以及民国地方文献数据库等项目建设,实现苏州全市特色数字资源互联互通.

3.3.3苏州图书馆应以情报服务触通图书馆与部分行业和部门之间的联系.具体体现在:①以建设“设计图书馆”为依托,建立苏州全市公共图书馆创客联盟.②建设“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文创服务人才队伍,形成覆盖全市的文创信息服务网络.③以建设“全市联合参考咨询服务网络”为依托,开展联合咨询、科技查新、舆情监测等活动,通过举办企业讲座、培训等,提升全市情报服务能力.④以《信息导航》优化升级为依托,提升政府参考决策服务能力,使其真正成为苏州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18].

参考文献:

[1]朱以青.“和而不同”理念与当代文化生态建设[J].东岳论丛,2014(5):151-156.

[2]朱以青.文化生态学语境下的文化多样性[J].山东社会科学,2012(9):38-42.

[3]徐建.国内外文化生态理论研究综述[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5):6-10.

[4][8]范大平.论中国农村文化生态环境建设[J].求索,2005(2):95-97.

[5]方李莉.文化生态失衡问题的提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105-113.

[6]钟淑洁.积极推进文化生态的健康互动[J].长白学刊,2001(6):79-81.

[7]孙兆刚.论文化生态系统[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3(3):100-103.

[9][11]夏洁秋.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路径探索:以上海为例[J].理论研究,2011(12):28-32.

[10][12]高小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公共

文化服务[J].文化遗产,2009(1):2-7.

[13]邱冠华.示范区创建中深化“苏州模式”的制度设计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3):20-25.

[14]苏州图书馆“十三五”发展规划[EB/OL].[2017-08-18].http://www.szlib.com/AboutSzlib/ForPublicDetail?catId等于28 &art icleid等于38084.

[15]许晓霞,高清.苏州第二图书馆总体功能定位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6(3):68-72.

[16]幸娅.苏州图书馆网上借阅社区投递服务探析[J].新世纪图书馆,2015(11):25-27.

[17]苏州首个多功能文化方舱走进沧浪新城[EB/OL].[2016-12-23].http://www.js.xinhuanet.com/2016-12/23/c_1120177873.htm.

[18]许晓霞,陆秀萍.基于功能设计的图书馆“十三五”发展战略构想[J].图书馆建设,2016(6):57-63.

(编校:马怀云)

发展规划论文参考资料:

大学生规划论文

大学规划论文

职业生涯和规划论文

城市规划毕业论文

城市规划杂志社

大学生涯规划论文

该文总结,该文是一篇关于发展规划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文化生态和公共和培育相关发展规划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