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有关教学模式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跟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教学模式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3-18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该文是有关教学模式论文写作技巧范文跟课堂教学模式和语言程序设计和课程教学方面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摘 要:“C语言程序设计”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基础知识学习的弱化会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以老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学习、学习效果差的状况,增加互动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电子信息类专业一门重要专业基础必须课程.该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程序设计思想、逻辑思维能力及科学精神,并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实现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之一.

《C语言程序设计》自身体系完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高职院校中,该课程通常开设在第一或第二学期,其先修课程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或《计算机导论》,后续课程为《C++程序设计》、《ASP.NET》、《数据结构》等.

一、《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就我校(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来说,生源大多数不是自己填报或者感兴趣的志愿,而是从其他民航类专业调剂过来的,学生对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对专业课程也缺乏热情和起码的认知.

另外,许多学校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即讲师讲授、学生被动学习,教师主导、学生配合.传统的这种课堂教学很死板,师生之间缺少知识、情感交流,经常导致学生发现教师教学有误或者自己有疑问时都默不做声,长期下去将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性,容易使学生丧失对本门课程学习信心,甚至导致个别学生有厌学情况,上课睡觉,导致学业成绩不理想,学生的优良率较低,不及格率偏高.为此,必须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2014年,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融合讲授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的优点,提出了“对分课堂”这一新颖教学模式[1].“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当堂对分”,另一种是“隔堂对分”,本文主要介绍“当堂对分”教学模式.

当堂对分教学模式是指课堂上教师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自学新内容,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内部、小组之间及全班级讨论,最后教师进行问答式教学.教师讲解、归纳总结学生没有办法自行解决的问题[2].当堂对分教学流程图如1所示.

图1 当堂对分教学流程图

三、《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对分课堂”教学实施及效果

(一)、实施模式

我校《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共设64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32学时,每次授课2学时,理论、实验交叉进行,学时数各占一半,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由4人组成,为便于讨论,小组内部及组间的座位尽量靠近.

第一节课在讲授新知识前,教师先对上次讲授的重点内容进行提问并总结,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时间为10-15分钟.接下来在黑板上列出本次教学内容的提纲,并简明扼要地指出本次教学内容的知识点以及重、难点,最后将教学内容相关的示例程序代码做简要说明,并布置编程课堂作业,时间为10-15分钟.学生根据提纲自学并查找所要掌握的知识点,然后阅读、理解示例程序代码,最后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编程作业,时间为15-25分钟.对于编程作业中不能独立解决的部分进行小组讨论和组间讨论,时间为10-15分钟.

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将列出的提纲采用分小组提问的方式逐一讲授,重点对于大家讨论后仍不能理解的内容进行细致深入的讲解,讲解过程中配以代码演示.最后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再回头对知识点进行巩固、提高.采用这种模式教学,学生能够对旧知识进行回顾,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同时对新知识的学习相当于重复了五次,即简介、自学、讨论、讲解、巩固,其中自学、讨论、讲解是核心,《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对分课堂”实施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对分课堂实施模式

(二)、实施效果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实施“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

(1)学生课堂主动参与意识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对分课堂”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打破了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3].在课堂简介环节,教师主要负责搭建知识点的基本框架并指引学生如何学习,在学习内容上留给学生进一步主动探索的空间,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讨论环节时,学生能够按照要求完成作业,带着问题到课堂上进行讨论,小组成员的相互帮助与鼓励,学生基本都能主动参与讨论,积极的表现自己,课堂参与意识明显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

(2)增加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常常采用填鸭式的授课方式,讲授力求完整、详尽,解决问题时,学生参与度低,师生交流少,教师往往是自问自答,解决问题的实际效果很差.课后学生互动学习的环境很难保证,学生之间的交流少.

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互动交流是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带着问题来参与课堂讨论,很大程度以自主、协作的方式进行学习.表达能力在组内、组间、班级内的讨论中得到了锻炼,加强了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个人综合素质.同时教师通过参与讨论,能够有更多机会和学生交流,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3)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在“对分课堂”模式下,学生经过简介——自学——讨论——讲解——巩固五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过程,对同一内容进行了五次有效的学习,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巩固记忆,避免考前临阵磨的情况,学习效果显著提升.教师加强了过程性监控,问题能够被及时发现、解决,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学期结束时,对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的班级所做的问卷调查中,85%的学生对对分课堂持肯定态度,他们认为在该模式下,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兴趣提高.在期末考试中,该班级的平均成绩、及格率、优秀率分别高于其他班级10%、20%、10%.“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认可,不仅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热情和学习成绩有很大帮助,也是对教师授课模式的新探索的肯定,对其他课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结语

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本人尝试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该模式下,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逐渐转变为知识的“发现者”和“交流者”,教师由知识的机械“灌输者”逐渐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4-5].“对分课堂”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尝试,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当前该课程教学的不足,值得在所有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中推荐.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9.

[2]许兰杰,郭昕,曹继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纺织材料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纺织服装教育,2017,32(5):407-410

[3]杨淑萍,王德伟 ,张丽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师生角色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8(5):653-658.

[4]赵滨宁.基于“对分课堂”的元学习能力培养研究——以“雅思阅读”课程为例[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6.1:20-23.

[5]石云霞,沈景凤,王新华.机械设计系列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5,(17):81-82.

基金项目:2014年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资助项目(教育终身化背景下高职网络课程有效教学研究与实践—以计算机类课程为例,项目编号:yq2014176)

作者简介:高强(1984-),男,江西上饶人,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计算机视觉.

教学模式论文参考资料:

关于英语教学的论文

科学教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外语教学期刊

教学论文范文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此文结束语:此文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课堂教学模式和语言程序设计和课程教学方面的教学模式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教学模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