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汉语论文范本 和论汉语动词重叠式的句法限制方面论文范文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汉语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1-08

《论汉语动词重叠式的句法限制》

该文是汉语类有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跟句法和句法限制和重叠式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谢 珠

(北京语言大学 外国语学部,北京 100083)

摘 要:本文基于以往有关动词重叠式的研究,围绕汉语动词重叠式在句法分布上的一系列限制进行讨论,涉及的现象包括该结构与动词补语、否定词、体标记等成分之间的制约.此外,通过分析双音节动词重叠“ABAB”式和“AABB”式的句法表现差异,提出动词重叠式在词库和句法层面的不同特点:词库内的重叠形式能产性低且句法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句法层面的重叠形式能产性高且句法表现具有较强的规律性.

关键词:动词重叠式 动词补语 否定词 体标记

一、引言

动词重叠是现代汉语中重要的语法现象之一,它丰富的表达功能体现了汉语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也是学界广为讨论的热点问题.到目前为止,动词重叠式的研究主要围绕其语法意义、重叠形式、语用功能、可重叠动词的特点等方面.由于该结构本身的复杂性以及研究者对该结构不同的认识和划分标准动词重叠式的相关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视角着重分析动词重叠式在句法分布上的一系列限制,试图揭示该结构表现出种种句法限制的原因,从而达到解释充分的目的.此外,本文从词汇主义的角度出发,就双音节动词重叠式“ABAB”式和“AABB”式的能产性和句法表现差异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动词重叠式也应有词库和句法层面的区分,“ABAB”式和“AABB”式是分别属于句法和词库层面的重叠形式.

二、动词重叠式研究现状

从句法角度来看,研究者们对动词重叠式这一结构的认识主要持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是将动词重叠式看作动量结构,重叠部分是借用主动词为量词的结果(郑良伟,1988;黄伯荣、廖序东,2011;熊仲儒,2016).郑良伟(1988)[1]从语义和分布两方面对动词重叠式进行分析,提出动词重叠式并非是处于词和短语之间的结构,而是一种句法组合,属于“动量”的一种,相当于“动词+时量/动量”.熊仲儒(2016)[2]基于动词重叠式与动词补语无法同现,且动词重叠式中主动词与重叠部分结合度较松等观察,对该结构的句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Li & Thompson(1981)[3]认为动词重叠式的主动词和重叠动词之间的“一”具有选择性,当“一”出现在动词重叠式中时,其语能等同于动量结构,依据是动词重叠式和动量结构的主动词后都可以插入完成体标记“了”.Paris(2013)[4]就汉语中的动词重叠式和动量结构进行对比分析,指出现代汉语中的动词重叠式至少有两种:“AA”式和“A一A”式,而这两种动词重叠式与动量结构三者之间各有差异,并不能等同.

另有一些学者将动词重叠式看作一种“体”.赵元任(1968)[5]把动词重叠式称为“动词的尝试态”.吕叔湘(1944)[6]认为动词重叠有时可表“尝试”之义,可将之称为“尝试相”.这里所说的“态”和“相”即“体”.钱乃荣(2000)[7]指出“现代汉语的动词重叠式表示句子动作行为的反复体”.Smith(1991)[8]认为汉语的动词重叠表示一种封闭的情状,具有动态、持续、非完成的语义特征,语义上具有完整体的特点,兼具情状和视点两方面的特征.陈前瑞(2001)[9]将该结构看作一种“短时体”,同样认为其兼具情状类型和视点体两方面的特征.隋娜,胡建华(2016)[10]从生成语法的角度展开讨论,认为主动词和重叠部分中间可以插入体标记“了”并不足以说明动词重叠式就是一种动量结构,动词重叠“AA”式中间能够插入“了”的情况极其有限,而且根本不存在“A过A”和“A着A”这样的结构.在此基础上,该文提出动词重叠式的重叠部分基础生成于功能性中心语Asp(Aspect)位置,其所带有的情态、语气特征要在LF层面提升到功能性投射Mood/Modal位置,使其语义得到解读.

鉴于研究者对动词重叠式的看法不一致,其重叠形式也无法统一.李人鉴(1964)[11]认为动词重叠式只有“AA”式和“ABAB”式,中间加“了”或“一”的都不是动词重叠,“A着A着”“A啊A啊”都是动词连用,不属于动词重叠.史有为(1997)[12]指出严格意义上的动词重叠式只有“AA”式一种,显示独立的身份.范方莲(1964)[13]通过将动词重叠式与动量组合进行比较,认为“所谓动词重叠只是动量组合的一种形式,不是另外一种语法格式”,她认为AA、A一A、A了A、A了一A这四式都是动词重叠式.刘月华(1984)[14]也将这四式看作动词重叠式.张静(1979)[15]则认为“AA”“A一A”“A了A”“A了一A”“A着A着”“AABB”这六种形式都是动词重叠式,李宇明(1996)[16]持相同看法.

接下来,本文将以上述研究成果为基础,详细就动词重叠式在句法分布上的限制进行探讨.

三、动词重叠式的句法限制

(一)动词重叠式与动词补语成分

朱德熙(1982)[17]指出“动量词常常放在动词之后充任准宾语,表示动作的次数”,并提出三类动量词:专用动量词、借用名词和重复动词,并以“看一下”“踢一脚”“看一看”为例.他认为重复动词如“看一看表”中的数量词并非后面名词的定语,这一类格式应该看成双宾语,即“一看”和“表”都是动词“看”的宾语成分,区别在于前者是“准宾语”,后者是“真宾语”.熊仲儒(2016)倾向于将“看一看表”中的“一看表”看作动词“看”的单宾语,其中数量词“一”与量词短语“看表”构成数量短语.若数词“一”不投射,即表现为“看看表”的话,主动词“看”后的“看表”构成量词短语.在分布上,动词重叠式中的借用量词和趋向、结果、状态、时地、数量补语等在句法结构上都位于动词补足语位置,两者互补,无法同现.如:

(1)a.你看看那本书.

b.你看一下那本书.

c.*你看看一下那本书.

(2)a.你讲讲都发生了什么.

b.你讲清楚都发生了什么.

c.*你讲讲清楚都发生了什么.

例(1)a中,动词重叠式中的借用量词“看”与“那本书”构成量词短语,位于基式动词“看”的补足语位置.例(1)b中的数量补语“一下”也位于中心语动词的补足语位置.“看那本书”和“一下”竞争补足语位置,两者无法同现,故(1)c不成立.例(2)a中的借用量词“讲”与“发生了什么”构成量词短语,和例(2)b中的结果补语“清楚”同样互补分布,无法同现.因此,例(2)c也不成立.

(二)动词重叠式与否定词

汉语中最典型的否定方式是使用否定词“不”或“没”,然而,动词重叠式与否定词却表现出互斥的现象(沈家煊,1995;刘月华,1983;毛修敬,1985;石毓智,2001;华玉明,2010).如:

(3)a.我这周末复习功课.

b.我这周末复习复习功课.

c.*我这周末不复习复习功课.

(4)a.晚上看电视.

b.晚上看看电视.

c.*晚上不看看电视.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动词重叠式对否定词的出现有一定的限制.石毓智(2001)[18]认为动词重叠式表达的是一个程度较弱的确定量,而汉语中的否定词“不”所表达的含义都是“不够”“不及”之义,也就是差等否定.它要求所否定的成分是能够在量上具有一定伸缩性的词,而动词重叠式作为定量词与否定的条件是相悖的.然而,戴耀晶(2000)[19]指出否定分为两种,除了差等否定,即对量的否定外,还有一种是对质的否定,即否认事物的存在或事件的发生.因此,从这一观点出发对此限制进行解释还有待思考.

华明玉(2010)[20]认为动词重叠式表达的是说话人或行为主体希望动作行为实现的一种意向和愿望.人们主观上有接受肯定、排斥否定的意愿,因此,动词重叠式只能出现在表达肯定的句子中,排斥表达否定的句子.若按照隋娜&胡建华(2016)的观点,动词重叠式基础生成于AspP位置,否定词“不”位于NegP(Negation Phrase)的中心语位置.根据“相对最短距离原则(Relativized Minimality)”,NegP位于AspP和IP之间,会阻碍动词重叠式在LF层向上移位.因此,动词重叠式所带有的情态和语气得不到语义解读,句子不合法.

沈家煊(1995)[21]提出否定词“不”否定动宾短语时,专门否定无界成分,而数量词作为有界成分,无法被否定,进而解释了为什么“不”排斥数量词.如:

(5)a.现在我说两个事儿.

b.*现在我不说两个事儿.

(6)a.我看一下时间.

b.*我不看一下时间.

(7)a.咱们晚上聊聊天儿,看看电视.

b.*咱们晚上不聊聊天儿,不看看电视.

例(5)中,“两个事儿”是由数量词构成的有界成分,否定词“不”无法对其进行否定,因此(5)b不成立;例(6)a中,由数词和量词短语构成的数量短语“一下时间”也不能被“不”否定.若将动词重叠式看作动量结构,那么,例(7)中动词重叠式的后一个动词都是借用量词,分别构成量词短语“聊天儿”“看电视”,作基式动词“聊”和“看”的宾语.量词短语与数量短语有一定的共性,同样无法被否定词“不”否定,因此(7)b也不成立.

动词重叠式和否定词的排斥作用并不绝对,当该结构出现在下列句式时,可以和否定词同现.如:

(8)a.我不试试,怎么知道合不合适.

b.看我不教训教训他!

c.你不复习复习功课吗?

上例三个句子虽然都有否定词出现,但实际表达的语义却不是否定,而是“要……才”“应该这样做”的肯定意义.其实际要表达的含义分别是“我要试试才能知道合不合适”“我一定要教训教训他”“你应该复习复习功课”.Rizzi(1997)[22]指出句子的结构可划分为三个结构层,分别是词汇层(lexical layer)、屈折层(inflectional layer)和标句层(complementiser layer).词汇层的中心语为动词,曲折层的中心语是与动词形态相关的功能成分,标句层的中心语是一个自由的功能语素,该层承载着话题和疑问、关系代词、焦点等类似算子的成分等.本文认为上述三例中的标句层存在一个语用否定的功能成分,它和屈折层的否定词“不”共同起作用,使句子获得肯定的解读.因此,动词重叠式与否定词之间的制约并不能单纯依靠词汇层和屈折层解释,还需要结合标句层的语用因素进行全面分析.

(三)动词重叠式与体标记

动词重叠式与体标记“了”“着”“过”的同现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动词重叠式无法直接合并“了”“着”“过”等体标记,然而“了”可以出现在动词重叠式前后两个动词之间,“着”和“过”却不能.如:

(9)a.我写了作业.

b.*我写写了作业.

c.我写了写作业.

(10)a.他看着我.

b.*他看看着我.

c.*他看着看我.

(11)a.我在学校图书馆看过这本书.

b.*我在学校图书馆看看过电影.

c.*我在学校看过看电影.

例(9)c中,基式动词“写”基础生成于动词中心语的位置,第二个“写”借用基式动词的形态作动量词,并与其后的名词成分“作业”构成量词短语“写作业”,作中心语动词的宾语,位于其补足语位置.在上层Asp的激发下,动词“写”进行中心语移位,与体标记“了”合并,最终生成“昨天我写了写作业”.因此,例(9)c成立,其结构树形图如下.借用量词与其后的名词构成量词短语“写作业”,两者结合紧密,因此,借用量词“写”无法先和动词“写”合并,再与体标记“了”进行合并,也就无法生成“写写了作业”,故例(9)b不合语法.

从句法角度来看,体标记“着”“了”“过”都位于AspP的中心语位置,既然例(9)c中,体标记“了”可以置于动词重叠式前后两部分之间,为什么例(10)c和例(11)c中的体标记“过”和“着”置于相同的位置却不合语法呢?从语义角度来看,动词重叠式排斥具体的结果,也不强调动词的持续意义,因此经历体“过”和持续体“着”的出现与动词重叠式所表达的语义相悖,无论在动词重叠式的中间还是后面都无法与其合并.

前面主要讨论了动词重叠式在句法分布上的一系列限制.动词重叠式无法与动词补语同现,是由于动词重叠式中借用动词为量词的部分与其他补语互补分布.动词重叠式与否定词的同现制约,除了是由于否定词在修饰“有界”成分时受限之外,还可以从语用角度进行解释.因为在表达虚拟和疑问语气时,否定词完全可以和动词重叠式同现,表达肯定意义.动词重叠式与体标记“了”“着”“过”的同现限制,同样需要从句法和语义多方面进行说明,如动词重叠式前后两动词之间可以插入体标记“了”,是由于该结构中第二个动词为借用基式动词为量词,它与后面名词的结合更紧密,因此基式动词能够在Asp“了”的激发下单独进行中心语移位,从而形成“V了V”结构,而体标记“着”和“过”之所以无法构成“V着V”“V过V”,则是受到语义的影响.除了以上所分析的限制之外,动词重叠式还受到其他条件的制约.如:

(12)a.周末咱们聊聊天,看看电影.

b.*周末咱们将聊聊天,看看电影.

c.*周末咱们即将聊聊天,看看电影.

动词重叠式是一种非正式、口语化、具有强烈主观性的表达.而时间副词“将”和“即将”则是比较正式的表达,因此两者无法相容.可见制约动词重叠式使用的因素,有句法、语义、语用等多个方面.随着制图理论的发展,可以尝试通过语用信息的句法化,为动词重叠式提供一个详尽的句法描绘,从而为其句法限制做出一个统一的解释.

四、动词重叠式的句法表现差异

除了上述动词重叠式受到的句法限制外,我们发现不同形式重叠式的句法表现也存在差异,尤其以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ABAB”式和“AABB”式之间的差异最为突出.下面分别从是否允许插入体标记“了”、是否后接宾语、是否接副词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13)a.我调查了调查.

b.*我缝缝了补补.

(14)a.我去调查调查这件事.

b.*我去缝缝补补这件衣服.

(15)a.我去好好地调查调查.

b.*我去好好地缝缝补补.

从上例可以看出,调查调查(ABAB式)中间能够插入体标记“了”、可以带宾语、可以被副词修饰;而缝缝补补(AABB式)中间不能插入体标记“了”、不能带宾语、不能被副词修饰.“ABAB”式动词重叠的句法表现具有较强的规律性,而“AABB”式动词重叠的句法表现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具有规律性.

Chomsky(1970)[23]从能产性、语义关系、名词内部结构三个方面对动名词和派生名词进行区分.动名词的能产性高、与相应动词的语义具有对应性、不具有名词的内部结构;派生名词的能产性低、与相应动词的语义关系难以捉摸、具有名词的内部结构.因此,Chomsky认为派生名词不同于动名词,并非通过转换规则得来.动名词和派生名词分别派生于句法和词库层面.本文从词汇主义的角度出发,认为动词重叠式也应有词库和句法的区分.词库层面的动词重叠式能产性较低,其句法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句法层面的动词重叠式能产性高,句法表现具有较强的规律性.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ABAB”式的句法表现具有较强的规律性,而“AABB”式的句法表现受限,不具有规律性.本文推测“ABAB”式动词重叠式是句法层面的重叠形式,而“AABB”式是词库层面的重叠形式.因此,两类重叠形式表现出较大的句法差异.对句法层面的动词重叠式进行界定是研究其句法生成的前提,而以往研究缺乏对词库和句法层面动词重叠这两种不同层面重叠形式的认识和讨论.本文认为有必要对不同形式的动词重叠式进行词库和句法层面的划分,进而界定动词重叠式的句法研究范围,否则将会直接导致许多猜想建立在模糊研究对象上,缺乏可信性和科学性.

五、结语

本文主要就汉语动词重叠式的一系列句法限制进行讨论,主要分析了动词重叠式与动词补语、否定词、体标记等成分的同现制约.但由于研究者对该结构的认识不一致,分析角度也各有差异,本文认为有必要为该结构所表现出的一系列句法限制提供一个统一的解释.动词重叠式作为一种非正式并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表达,其使用在很大程度上要受语用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对该结构进行句法分析时,除了从句子结构的词汇层和屈折层进行分析外,还需考虑标句层的因素,这样才能对其句法表现做出全面的解释.此外,本文提出双音节动词重叠“ABAB”式和“AABB”式之所以表现出较大的句法差异,是因为前者属于句法层面的重叠形式,后者属于词库内的重叠形式.因此,“ABAB”式的句法表现具有较强的规律性,而“AABB”式的句法表现较为受限,不具有规律性.

汉语论文参考资料:

古代汉语论文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选题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题目

汉语国际教育毕业论文选题

此文总结:本文是一篇关于句法和句法限制和重叠式方面的汉语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汉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