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发展研究相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跟移动图书馆支持返乡农民工职业对我国五省的调查方面论文范例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发展研究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2-20

《移动图书馆支持返乡农民工职业对我国五省的调查》

该文是发展研究相关论文范文文献与农民工和图书馆和返乡类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0 引言

早在2008年农民工返乡潮初现时,其职业培训与教育问题就已引起政府部门与图书情报学界的关注.学者们研究建议利用各级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支持返乡农民工的职业发展:通过降低图书馆使用门槛、延伸图书馆服务时间与空间、加大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购置数量、主动开展知识技能讲座与读书报告会等方式提供更多、更广、更主动的图书馆服务[1-3].但有限的基层图书馆及服务网点与庞大数量返乡农民工间的供需平衡并未达成,乡镇依然是图书馆之公共服务的盲区,乡村的距离成为返乡农民工获取优质职业发展资源的主要障碍[4].随着图书馆公共服务意识的不断增强,移动图书馆的研究与实践逐渐深入.为加速推动农村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农业部决定从2015年底在全国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5].基于移动终端的信息资源支持已经成为学界与政府相关部门一致认同的现阶段农村地区克服地缘与资源劣势的可行路径.本研究拟从实证层面了解农民工返乡后职业与技能发展过程中信息获取的行为特征、工具属性与支持现状,探讨移动图书馆促进返乡农民工职业发展的支持策略.

1 研究基础

1.1 移动图书馆的界定

移动图书馆是指通过移动互联网络将图书馆资源与服务传送至读者个体拥有的便携设备终端,支持读者快捷方便地检索、下载、阅读馆藏资源,并进行自助操作与互动的一种新兴图书馆服务模式.移动图书服务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方向[6],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形式[7].需要指出的是,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并不需要完全新建一所实体图书馆,而是在现有数字图书馆基础上为适于移动终端的访问而进行的设备更替升级与功能性扩展.

1.2 移动图书馆促进返乡农民工职业发展的构想

尽管移动图书馆已成为图书馆学研究的热点,并在系统平台建构、与社交媒体的融合发展、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了较多成果,但其应用研究多关注于移动图书馆资源支持的大学生自主与个性化学习,而将返乡农民工等社会弱势群体作为服务对象的研究却较为少见.本研究拟以促进返乡农民工职业发展为宗旨,借助移动互联网的时空跨度优势,汇聚区域图书馆的优质与特色资源,以精准知识与服务推送为核心,依托政府与其他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创新新媒体背景下图书馆服务的内容与形式,引导企业与社会机构合作共建培训资源,通过多接口的移动图书馆平台支持农民工职业成长过程中的协作与互动,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层次化、个性化、地域化和多样化的职业发展空间,切实推动其就业与创业能力发展,以逐步实现返乡农民工群体收入待遇、职业声望及社会地位的持续提升.基于移动图书馆的促进返乡农民工职业发展形式,具有更大的时空跨度与结构化专业知识支持优势,可以实现农民工返乡发展智力支持资源“最后一公里”的推送,契合了返乡农民工职业发展的独特情境与内在需求.

1.3 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分析框架

移动学习已经以各种形态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返乡农民工通过手机终端获取图书馆资源与服务促成自身职业发展的活动即是当前社会经济结构调整背景下移动学习应用的新尝试.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支持的远程学习形态,移动学习的实践过程仍需要适切的理论依据和设计框架帮助、指引研究者们更为有效地将移动技术整合到学习活动中,并对其效果进行准确评估[8].Sharples从符号与技术层面分析了移动学习活动设计的关键因素,尝试构建一个基于活动理论拓展模型的移动学习设计框架[9];Park则在Moore交互作用影响距离理论基础上融合“社会化”与“个性化”两个维度来分析移动学习活动,并据此划分了移动终端支持的学习活动的四种类型,指出了在实时参与的社会互学习与个性化零散学习中移动学习活动设计影响交互作用距离的基本规律[10];阿萨巴斯卡大学的Koole则从学习支持设备、学习者与社会背景环境的融合视角阐释了移动学习的一般过程,构建了一个基于移动通讯技术、个体学习能力与社会支持的移动学习分析框架(The Framework for the Rational Analysis of Mobile Education,简称FRAME)[11].Koole的FRAME框架模型分析了移动学习活动所涵盖的三个不同层面及其交集的相互关系,从理论上描述了移动学习的理想状态,近年来被国内外众多研究者借鉴和应用[12],如图1所示.

图中相互交叠的三个圆形分别代表着移动学习产生的三个基本层面:设备(A)、学习者(B)与社会(C).两个圆形区域的交叠之处则表示两个层面的交互作用及其共同拥有的属性.设备可用性(AB)与社会技术(AC)描述了移动学习支持技术的实用与使用能力.交互学习(BC)喻示着移动学习社会性建构的重要向度.图中心位置的共同交叠区域(ABC) 则表示三个基本层面及其共同属性所支持的学习活动——移动学习.

2 研究设计与实施

2.1 研究样本确定

返乡农民工是指由于个人、家庭、社会经济及产业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而失业或暂时失业并从外出务工返回户籍所在地(包括村镇、县城及市区)的农民工.考虑到调查样本的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兼顾调查样本地域均衡分布的代表性与可获取性,本研究采用了分层抽样与配额抽样相结合的方式筛选研究样本,分别选取了分属我国西北、西南、东北和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青海、贵州、辽宁及湖北和湖南5个省进行调查,各省取样数从100至180不等.

2.2 调查问卷设计

本研究将FRAME框架模型应用到返乡农民工借助移动信息资源促进其职业发展的实证场域,将该模型中的设备、学习者、社会与设备可用性、社会技术、交互学习6个因素具体为考察返乡农民工信息获取现状与移动图书馆促进其职业发展可行性的6个维度[13],具体是:(1)个体拥有手机的性能水平;(2)信息获取的习惯与态度;(3)社会及机构组织给予的政策与资源;(4)移动设备的可用性及其媒体功能的使用程度;(5)实践情境中问题解决过程的技术支持;(6)交互活动的现状与策略倾向.研究团队据此设计了32道客观题,通过邀请业内研究专家审阅修订及小样本试测,调整了表述不清晰、选项重叠和不全的题项,剔除了相关度不高的冗余问题,最终调查问卷由21道客观题构成.

2.3 研究过程与方法

相异于普通人口样本,返乡农民工地域分布零散,且具有较强流动性,要获取大量具有普遍代表性的调查样本具有一定困难.2016年6-9月,研究团队成员通过各地人社部门组织的返乡农民工集中培训、暑假期间研究团队学生成员邀约返乡农民工的亲戚当面作答、加入网上返乡农民工群沟通在线约答、在县市火车站与典型乡镇集中发放问卷等方式开展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38份,其中纸质问卷527份,网上问卷211份,实际回收631份,回收率为85.5%.由于网上问卷设置了填答提示、服务端提交验证与IP及时间段限制,未能回收与无效作答的皆为传统纸质问卷.剔除漏答题项超过3项及以上、验证题项相互矛盾、选项呈明显规律及网上作答时间明显低于预测平均值的问卷,有效问卷共计552份,问卷总有效率87.5%.调查截止后,利用在线问卷网站的数据导出功能将问卷数据导出保存,合并纸质问卷的录入数据后至SPSS22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1 研究样本基本情况

数据显示,返乡农民工群体的性别比例以男性为多,总体年龄结构偏年轻,青壮年成为返乡农民工群体的主体;文化程度构成比例方面较先前的研究有所变化,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比例显著提升[14],可见在政策鼓励与经济结构调整压力下,更多的高学历农门学子开始尝试返乡创业;同时,尽管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但绝大多数返乡农民工都拥有手机,并且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联入互联网的比例过半,调查样本中仅有4位年龄45岁以上小学文化程度的女性没有手机,这也让基于移动终端的信息资源获取具备了设备层面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在就业环境与自己就业能力的认知方面,70.7%的返乡农民工认为工作不好找,但觉得自己的技能可以胜任现在或所期望工作的比例却达到60.3%,可见大部分返乡农民工没有意识到或很难正视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变化带来的职业技能需求变化,这种职业技能结构性低下与高职业期待的矛盾使农民工返乡就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使他们在转移就业领域时显得更加保守,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时更加犹豫.因此,适当的学习激励与引导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在返乡初期的职业发展与技能转型过程中.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具体如表1所示.

3.2 图书馆资源利用现状与移动信息获取行为分析

3.2.1 个体拥有手机的性能水平

活动理论认为工具是人类实践活动中主客体相互作用的重要中介.联结主义的创建者西蒙斯指出:认知工具的使用改变和重组着我们的头脑,决定着问题解决的思维[15].正是由于移动技术及其交互方式赋予的独特中介作用,学习者可以更加高效便捷地获取资源和分享经验.

由于手机的技术水平与可用功能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移动图书馆信息资源获取、个性化学习与交互活动的质量和效率.鉴于大多数调查样本并不十分清楚自己手机的具体技术指标,因此,笔者尝试从返乡农民工手机支持的日常活动来间接获知其手机的性能水平与媒体功能.数据显示,除了日常的语音通话与文本短信外,有近一半调查样本的手机具有音视频采集播放与社交分享功能;同时,不同地域调查样本在手机功能的使用偏好上并无明显差异.可见,随着移动通讯终端制造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性能手机不断降低,返乡农民工拥有手机的性能和功能与各省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导致的购买力高低间没有必然联系,绝大多数返乡农民工拥有的手机具有了较强的信息处理与多媒体交互能力.具体数据如图2所示.

3.2.2 信息获取的习惯与态度

态度是和人的经验及社会性需要紧密相连的一种稳定而又复杂的行为倾向与心理体验[16].积极的心向是有效学习活动产生并维续的前提条件;个体特征则体现为学习实践过程中行为与操作的倾向与偏好,决定着移动图书馆信息资源设计与开发的需求指向.

调查显示,使用图书馆的频率与文化程度有显著关联,文化程度越低去图书馆的频率越低,61.6%的返乡农民工从来没有去过县市、单位或公司内部图书馆,经常去图书馆的比例只有2.4%;数据层面的比较显示,从来没有去过图书馆和经常去图书馆的比例同时在下降,偶尔尝试使用图书馆的农民工比例却大幅提升[17].可见,图书馆服务在农民工群体中的认知度在提升,但使用度在下降.这一方面说明图书馆公益文化属性日渐被人知晓,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享受到了公共文化知识的传播服务;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县市等基层图书馆现阶段提供的资源和服务很难持续满足返乡农民工职业发展历程特殊时期的不同需求.在阅读方式的偏好上,接近半数的调查样本习惯于手机等移动设备阅读,电脑在线阅读比例最低,具体如图3所示.可见计算机网络在农村地区“最后一公里”延伸的障碍依然难以克服,移动阅读已成为返乡农民工自然而然在互联网获取信息的形式,这也符合移动终端与计算机终端在农村地区发展普及的现实情况;同时,文化程度越低不喜欢阅读的比例越高,年龄则与阅读方式偏好无明显线性关系,45岁以下的中青年样本是移动阅读的主体,喜欢移动阅读的比例均超过50%;50岁以上的调查样本则喜欢传统纸质书籍阅读的比例最高,偏好移动设备阅读的比例最低.

3.2.3 社会及机构组织给予的政策与资源

职业技能的提高需要通过一系列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才能达成,能否方便、快捷、高效地获取所需的信息与资源是决定学习活动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离开了城市较为熟悉、便捷的资源环境,农民工回乡之后必然面临更多的困惑与问题,因此,各类社会组织与机构政策与资源的供给与支持就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返乡农民工职业发展的效率与质量.

图4的数据显示,在生产、工作、生活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大部分农民工会主动寻求各种解决途径,大多数人更倾向于通过熟人同侪之间的平等对话或利用便捷的移动数据查询来解决,但也有32.1%的调查样本选择私密的自我修为来解决,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乡土与传统文化浸润中农民工的保守和封闭;同时,值得关注的是除了到网络论坛和社区这种随移动社交网络兴起而没落的传统互联网平台发帖求助外,选择参加专业培训班学习的比例最少,这种相对容易组织的统一集中式的专业学习方式并不被大多数返乡农民工认可.除了跟师傅手把手学习与现场操作示范这种基于情景实践的专业技能学习方式外,基于多媒体音视频教程的个性化自主学习成为返乡农民工最喜欢的学习方式.

尽管生活与新闻资讯是返乡农民工通过手机获取的主要内容,但调查数据显示,也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调查样本会接收到政府与相关部门发布的知会类材料,例如职业技能培训与人才招聘信息等,可见相关机构也开始意识到移动端信息资源推送的高效与快捷,开始尝试利用手机平台与返乡农民工进行即时交互,但利用手机获取教育学习类资源的比例相对较低,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适合在手机端学习的职业技能类资源并不多,大多数返乡农民工更倾向于把手机作为职业活动信息获取的辅助工具,较多关注法律知识、农村产业及培训方面的信息,具体情况如图5所示.因此,如何统筹利用社会优质资源,特别是充分利用作为大众智库的图书馆资源,创新图书媒体形式,开发更加人性化、个性化、更具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学习资源,成为新兴媒介技术与环境下职业发展资源设计开发时相关机构部门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3.2.4 移动设备的可用性及其媒体功能的使用程度

著名远程教育学者德斯蒙德·基更指出,不是技术本身的进步造就了现在教育的成功,而是技术被公众普遍接受并创新性地使用造就了这种成功,方便性成为现代学习者接受新学习方式最重要的考量因素[18].尽管学习活动过程中学习者关注于任务本身而不是工具中介,但学习者对工具功能的利用程度以及工具满足学习者需求的程度却影响着学习活动的质量.

调查数据显示,除了打电话和发短信这项日常人际沟通外,近一半调查样本会使用照相录像、听音乐看视频、与微信联络分享功能,并经常会在工作和生活中借助手机查询信息(如图6),且每天使用手机时间累计2小时以上的超过半数,这说明大部分返乡农民工较为熟练地掌握了手机平台中常用的媒体编辑处理与社交分享技能,并且适应了手机平台上的信息检索方式,可以有效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同时,费用高和网速慢成为影响手机功能使用程度的主要原因,移动通讯网络数据传输的高资费成为信息资源检索和浏览的首要障碍,这极大限制了具有一定媒体与交互功能的移动终端满足返乡农民工参与职业技能学习与社交互动的程度,也从另外一个角度提示着移动图书馆资源的设计必须聚焦要义、精益求精,以最大可能降低信息资源传输的数据容量.

3.2.5 实践情境中问题解决过程的技术支持

职业发展作为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专业能力提升活动,既是个体认知与技能的发展过程,也是外在资源与环境的持续支持过程;既需要学习者个体以积极的心态投入持续不断的努力,也需要社会与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或培训机构为职业发展的情境问题解决提供交流与分享的系统支撑平台[19].

图7数据显示,一方面,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重视通过手机渠道与返乡农民工进行沟通,且多以手机短信及和微信群方式发送的宣传或告知类的普通文本信息为主,但相对于农民工持有手机的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交互能力,相关部门提供的信息资源类型与交互通道则显得较为单一;另一方面,从返乡农民工知晓的便民图书服务形式(各多选项的具体数据如图8所示)上来看,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开始主动介入返乡农民工的职业发展活动,部分图书馆开始配合承担当地政府部门规划的返乡农民工培训任务;少数图书馆以车载特书的方式面向乡镇等返乡农民工相对聚集的地区提供流动图书馆服务.可见,随着图书馆公益文化服务理念的不断提升,各级图书馆也开始关注到返乡农民工这一特殊社会历史阶段出现的弱势人群,但需要看到的是,图书馆竭力提供的针对性服务对于大多数返乡农民工来说仍显陌生,63.9%的调查样本对当地图书馆提供的便民服务并不清楚;同时,所提供的服务也仍然是以传统的纸质图书免费借阅为主,这种图书资源的使用方式对城市读者来说并无不妥,但城乡的物理距离一方面大大降低了返乡农民工借阅的意愿,也让有限的纸质图书流通效率大为降低.资源的有限与距离的跨度成为图书馆服务返乡农民工所面临的客观障碍.

3.2.6 交互活动的现状与策略倾向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实践活动中知识的社会协商与创新过程,学习者应该于社会情境中积极地相互作用,以超越个体认识的局限,实现知识分享创生的社会意义[20].交流互动作为职业能力发展的社会基础,可以促进凝结于实践活动中的隐性知识的发掘、管理、共享与共创,是群体专业发展成功的关键所在.掌握返乡农民工合作分享的态度与现状,成为移动终端介入其职业发展资源与活动设计的起点.

图9数据显示,大多数调查样本愿意无条件与工友或同事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巧,愿意分享的程度与年龄没有明显关系,但不愿意分享的调查样本文化程度较低;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更多的人认可跟师傅手把手学习这种一对一的方式,专家集中答疑与统一授课等一对多的交互方式认可度相对较低;有接近一半的调查样本在手机阅读时会以点赞、踩或关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态度,超过三分之一的调查样本会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内容转发或分享给别人,具体数据参见图10.可见,大部分返乡农民工在自我的职业发展学习过程中有较强的合作分享的意愿,但其交互对象的选择有较强的目的性,倾向于选择身份确定的合作伙伴,这也导致资源与经验的分享仅仅局限于小范围群体,闪耀着创造性火花的小圈子智慧往往在不经意间流失.因此,相关部门适度的外部引导和调控是维系交互生态、激发深度交互、凝聚群体智慧的重要保证.

4 研究结论

随着移动通讯网络及其终端研发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性能手机不断降低,返乡农民工普遍拥有手机,且大部分手机具有了较强的信息处理与多媒体交互的功能并能随时访问移动互联网络;大多数返乡农民工较为熟练地掌握了手机平台中常用的媒体编辑处理与社交分享技能,适应了手机平台上的信息检索方式,可以有效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源信息,且有较强的合作分享意愿,愿意与工友或同事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巧,且其交互对象的选择有较强的目的性,倾向于选择身份确定的合作伙伴,然而,移动通讯网络数据传输的高资费是返乡农民工信息资源获取与分享的首要障碍;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可以享受到公共文化知识的传播服务,但现阶段县级等基层图书馆提供的资源和服务很难满足返乡农民工职业发展历程中的不同需求.由于计算机网络在农村地区“最后一公里”延伸的障碍依然难以克服,移动阅读已成为返乡农民工自然而然在互联网获取信息的方式,在生产、工作、生活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大部分农民工会主动寻求各种解决途径,除通过熟人同侪之间的平等对话外,大多数人更倾向于利用便捷的移动数据查询来解决.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移动端信息资源推送的高效与快捷,开始尝试利用手机平台与返乡农民工进行即时交互,但还是以手机短信及和微信群方式发送的宣传或告知类的普通文本信息为主,相对于农民工持有手机所具备的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交互功能,相关部门所提供的资源信息类型与交互通道则显得较为单一,适合在手机端学习的职业技能类资源并不多;部分公共图书馆开始介入返乡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活动,并尝试给返乡农民工的职业发展活动以智力支持,但仍以传统的纸质图书为主要资源载体,然而,服务的内容与形式需要更有针对性地创新.

5 移动图书馆支持返乡农民工职业发展的策略

5.1 加强多媒体数字图书资源的建设与支持

由于现代学习者信息获取的媒体偏好越来越倾向于视听觉通道,且具体形象的视听媒体更易于表现职业技能训练的主题与内容.因此,针对农民工职业培训的信息资源不能拘泥于印刷文本与图片的简单数字化.图书馆要加大自身资源数字化的力度,同时要多与出版发行机构合作,在保障其正常权益的前提下,尽力以较低代价获取多媒体图书资源的传播权,特别是新近出版的受农民工欢迎的职业技能专业书籍及其配套资源,以扩展数字信息资源的获取通道.同时,各级图书馆应该协商建立兼容性强的多媒体文献信息标准与接口,统一多媒体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发布格式,简化获取与处理的步骤,降低返乡农民工浏览多媒体数字图书资源的操作技能门槛,增强其使用移动图书馆的信心.

5.2 依托区域图书馆联盟优化图书资源配置与服务

由于面向地域经济发展的当地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供给与返乡农民工职业发展需求之间存在着不平衡.因此,面向返乡农民工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应逐渐从单馆服务形态向区域图书馆联盟发展.馆际联盟一方面可以通过搭建区域联合移动图书服务支持平台的方式,将传统的图书服务事务迁移到移动网络平台以简化业务办理流程[21],例如,提供区域内图书馆馆藏传统纸质或光盘图书的联网查询与免费馆际互借、代还业务,减少返乡农民工往返于城乡或区域间图书馆的交通费用与时间;另一方面要协作探究和开发区域特色数字图书资源,减轻单个图书馆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资源开发的压力,方便区域内各图书馆数字资源实现共享与互补,优化区域内图书资源配置.这样既可以避免图书馆数字资源的重复建设,使各类图书馆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返乡农民工千差万别的个性化职业发展需要,分散各图书馆的服务强度,实现公共文化产品应用效益的最大化.

5.3 及时主动提供深层的参考咨询与交互支持

由于农民工职业知识与技能的习得多源于师徒口耳相传的“传帮带”形式,其职业发展更习惯于同侪伙伴的帮助与引领,因此,一方面图书馆服务人员应积极参考移动图书服务平台大数据分析反馈的个性化数据,支持和接收用户主动与个性的反馈,及时主动提供深层的参考咨询与交流支持,模拟真实的同侪会谈效果,将有限的资源与服务高效配置于他们最为关心的职业发展需求上;另一方面,由于返乡农民工都有着独特的工作经历与经验,相互之间都是十分重要的学习素材与样本[22],因此,参考咨询服务要大力拓展自身的载体通道,积极开发除传统手机短信之外的其他咨询与交互方式;同时,要精心设计参考咨询信息,拓展其对深层交互活动的支持与引导功能,设计和提供给有共同兴趣农民工对其进行反馈分享、转存注释、评价与补充等交互功能的简易接口,例如在新书推介公告中提供该图书学习讨论的码、在手机微信个性化的推送资源显著位置设置热点主题或讨论组的关注二维码等,引导有相似职业发展意愿的返乡农民工积极参与,营造职业技能与素养自主发展的和谐氛围.

5.4 重视移动图书馆的宣传与推广

尽管图书馆公益文化服务精神已逐渐深入人心,但相对于消息渠道较为闭塞且较少接触图书馆服务的返乡农民工而言,他们对图书馆的了解仍然比较少.特别是移动图书馆作为一种新型的图书信息服务模式,更要利用其信息资源服务的时空跨度优势,面向农村地区展开多渠道宣传,以尽力消除返乡农民工利用图书服务的心里隔阂,让他们知道移动图书馆在农村也可以使用.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依托政府行为的权威性与影响力,开展自上而下的宣传推广活动,例如,在各级农展会开展移动图书馆服务的宣讲活动、在免费农民工培训中增加移动图书馆的使用技能培训等;二是要借助区域内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大的主流媒体渠道发布宣传信息,确保其宣传的信息的可信度,消除农民工的心理顾虑;三是图书馆在进行服务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自身宣传与形象塑造工作,积极拓展服务推广的渠道,例如,在参考咨询信息服务中标注图书馆WAP或WEB网站的移动访问网址、在大型移动应用市场投放移动图书馆APP的下载等.

5.5 多方合作降低或减免移动数据通讯资费

智能终端已经具有比肩PC终端的数据处理性能,速度已经不是移动数据传输的瓶颈,昂贵的数据流量资费成为人们移动接入的主要障碍,特别是在农村地区[23].为降低返乡农民工通过移动网络访问图书馆信息资源产生的数据流量资费,公共图书馆可以借助政府部门的协调与移动通讯公司及互联网服务公司协作,一方面可以借鉴互联网视频和游戏公司的运作方式,与区域移动通讯公司合作,通过图书馆资源服务器IP定向免费流量或闲时免费流量的方式降低移动通讯数据资费,也可以通过协商在遍布村镇集市的移动服务营业厅开设免费Wifi下载点,支持域名绑定的移动图书馆资源本地下载;另一方面,互联网电商在农村地区的市场扩张战略需要大量的活动移动用户接口,各级图书馆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开展合作,由互联网电商承建代理服务器,并购买职业技能培训资源数据库,通过向注册认证用户投放定量广告的方式,为返乡农民工访问职业发展数据资源提供免费或低资费权限,分流移动通讯网络流量.

参考文献

[1][17]黄丽霞,颜琪,陶颖,等. 面向农民工群体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研究——以哈尔滨市农民工为例[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7):80-84.

[2] 刘丽. 强势群体对农民帮扶的可行模式——援建农村图书馆[J].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9):68-71.

[3] 樊会霞,贾秀军. 地方高校图书馆与农家书屋合作开展农民素质教育的思考[J]. 图书馆论坛,2011(2):132-134.

[4] 吕莉. 公共图书馆服务农民工需要反思的问题[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10):95-98.

[5] 农业部. 农业部关于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提升信息化能力的通知[EB/OL]. [2015-10-28]. http:// www.moa.gov.cn/govpublic/SCYXXS/201511/t2015 1105_4891215.htm.

[6] 张亮,明均仁. 国外移动图书馆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J]. 图书馆学研究,2015(12):2-5.

[7] 王卫军. 基于可用性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能力评价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6,39(1):100-103.

[8][10]Yeonjeong Park. A Pedagogical Framework for Mobile Learning:Categorizing Educational Applications of Mobile Technologies into Four Types[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2011,12(2):78-102.

[9] Mike Sharples,Josie Taylor,Giasemi Voula. Towards a Theory of Mobile Learning[J]. Proceedings of m- Learn,2005,1(1):1-9.

[11] Marguerite L. Koole. Framework for the rational analysis of mobile education (FRAME):A model for evaluating mobile learning devices[D]. Athabasca:Athabasca University,2006.

[12] Mohamed Ally. Mobile learning:Best practices for education and training[M]. Athabasca:Athabasca University Press,2009:33-49.

[13] 唐章蔚,王连英,代玲玲,等. 农村教师微型移动教研可行性研究——基于FRAME框架的调查分析[J]. 电化教育研究,2014(1):38-44.

[14] 王国猛,黎建新,郑全全. 多元社会支持对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影响的追踪研究——基于湖南返乡农民工的调查[J]. 中国农村观察,2011(5):70-71.

[15] 胡艺龄,顾小清. 从联通主义到MOOCs:联结知识,共享资源——访国际知名教育学者斯蒂芬·唐斯[J]. 开放教育研究,2013,19(6):4-10.

[16] 盛东方,孙建军. 国外虚拟社区环境下知识分享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 情报科学,2016,34(9):166-170.

[18] 德斯蒙德·基更,徐辉富. 移动学习:下一代的学习——在亚洲开放大学协会第18届年会上的主题报告[J]. 开放教育研究,2004(6):22-27.

[19] 胡秀锦. 区域职业教育合作模式与实现机制研究[J]. 教育发展研究,2012(19):45-49.

[20] 左璜,陈欢. 网络学习知识观的嬗变及其反思[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2):27-34.

[21] 李爱国,华苏永,汪社教. 基于用户信息共享的图书馆合作模式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3):20-25.

[22] 刘奉越,孙培东. 基于返乡农民工学习特点的创业培训论略[J]. 教育学术月刊,2009(8):85-88.

[23] 苗松,卢章平,王正兴. 我国移动图书馆热的冷思考[J]. 图书馆建设,2013(4):13-16.

作者简介 唐章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渤海大学教育技术教学部主任;王连英,王珣,硕士,渤海大学农村教育研究中心讲师.

收稿日期 2016-11-24

(责任编辑:周坚宇)

发展研究论文参考资料:

小结:此文为适合不知如何写农民工和图书馆和返乡方面的发展研究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发展研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