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医学生类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和从德性到德行论关怀伦理视域下的贫困医学生道德培养有关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医学生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2-03

《从德性到德行论关怀伦理视域下的贫困医学生道德培养》

本文是医学生类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跟关怀和德性和视域类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陶肖云1 邓 砚1★ 全 斌2 宋大伟2 农月香1/1.右江民族医学院;2.无单位

摘 要:关怀品质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作为德性的关怀品质与作为德行的关怀行为的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在伦理关怀视域下,如何通过关怀使贫困医学生具有关怀素质与能力,并促进贫困医学生从德性到德行的转变,是个重要的课题.教师的关怀意识与能力,德育课的创新和辅导员们有潜移默化作用的有效性关怀都是必不可少的途径.

关键词:关怀?德性?德行?贫困医学生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报告还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些理论的提出可看出党和国家确定了立德树人的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地位,更肯定了人文关怀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关怀品质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作为德性的关怀品质与作为德行的关怀行为的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一、自然关怀与伦理关怀

关怀伦理学是基于对女性独特道德体验的心理分析之上,强调关怀是道德情感,并注重具体道德情境的道德理论.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内尔?诺丁斯将首次将关怀伦理学应用到道德教育领域,形成了别具一格道德教育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道德教育效果.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构成的关怀伦理是以“关怀”为核心,其倾向于用“关怀”替代原则和推理、判断和证明,从而来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道德困境.在实践中,“关怀”表现为人的德性,然而这种德性是建立在人的情感之上,不依据外在的强制规范,并且没有明显的边界和标准,具有柔性伦理的特征.

内尔?诺丁斯将关怀分为自然关怀和伦理关怀两种基本形式.关怀不仅是人内在的动机,更体现为现实的行为.显然,当个体有了动机然后在现实生活中必然会有行动的回应.从这个意义上说,动机是产生“关怀”的来源,而这种“关怀”动机的生发就源于人的感觉.休谟认为,人普遍具有某种感觉,而正是这种感觉给予道德积极的引导.同时,内尔?诺丁斯也指出,这种对道德的积极引导具有两种感觉.第一种就是人的自然关怀.自然关怀是对被关怀者需求的直接反应,它是人原初的感觉,任何人都具有这种无需做出伦理判断的完全出于人自然情感流露的关怀.如发生于近亲中父母对孩子的关怀,是人的一种本能冲动和自然情感流露.显然,在自然关怀下,人的“欲想”和“应当”是合二为一的.第二种感觉谓之伦理关怀.它是一种康德义务式的关怀,需要人与社会的共同努力去激发和培养.自然关怀的范围只集中于近亲,而当人的交往以“亲”为核心成同心圆式的向外辐散时,那么,自然关怀就不能适用于同心圆的人际,所以人就需要伦理关怀.伦理关怀源于第一种感觉,是对第一种感觉的记忆,在第一种感觉基础之上,人对自己行为进行应当性的思考,而非是一种本能的感觉.当人面对道德情境时,伦理关怀要求当事人对他人的痛苦做出反应,而这种反应是建立在理性之上的行为应当.显然,伦理关怀克服了自然关怀中的“欲想”.

总的来说,关怀是一种责任伦理,是自我对他者的责任,是一种情感伦理,是人际关系的交流融合.而伦理关怀则是基于关怀伦理理论指导下的一种实践活动,是一种从伦理的角度基于关注、责任、情感的关怀心理或行为.用在教育领域,就是一种教育方式.

二、关怀品质对贫困医学生的重要意义

在“四个全面”的新时代背景下,在当前立德树人和扶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贫困大学生的问题解决得好与不好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教育质量.当前我国高校对贫困生的资助面临着关怀不足的问题.就贫困大学生来说,在获得物质救助的同时,还需要心理,精神和思想道德方面的关怀.就贫困医学生来说,他们肩上不仅扛着来自贫困的压力,而且还扛着来自医学专业学习上的压力,背付着医患关系不够和谐的心理负担.压力太大,心理负担得不到疏导,压抑久了不免对他们的性格或精气神产生些消极的影响.他们更需要来自学校的关怀.

医学贫困生需要得到关怀,更需要具有关怀品质.从职业道德的要求来说,医务人员的服务对象是痛苦中的病患,最需要的是解除病痛和医务人员心理上的共情与关怀.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人员,其职业特性就要求医学生在受教育阶段就应具有良好的关怀品质,实现从关怀品质到关怀行为的转变,走上工作岗位后才能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关怀行为.

医学贫困生具备良好的关怀品质,有利于贫困医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自身思想道德观的发展,有利于职业目标的顺利实现和医患关系的和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三、从德性到德行的学理可能

道德的真正形成必须有一个道德内化的过程,即道德规范或准则经过个体心理机制作用被吸收后以一种道德行为显现出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道德主体履行道德准则和规范的过程,是一个自觉自主自愿自决的道德行为过程,也是德性到德行的过程.“德性”是指人的内在品质;“德行”则是人的外在品行.内在品质要通过外在品行来表现;外在品行是内在品质的影像.在关怀伦理视域下,德性是关怀品质,德行则是关怀行为.一个正常人如果有了某种德性,必然会通过德行表现出来.一个人只知道”德性“不等于他有道德;同样,一个人没有德性更不可能会有德行.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也明确指出:“人类( 按照我们全部的洞见,每一个理性的创造物) 所立足的德性层次,乃是对于道德法则的敬重.那个致力于使创造物遵守道德法则的意向就是: 应当出于职责,而不是出于自愿的爱慕,以及万不得已时出于无需命令的、自己越乐意采取的努力来遵守道德法则; 他能够时时居于其中的道德状态,乃是德行,亦即处于斗争之中的道德意向,而不是在臆想拥有的意志意向的完全纯粹性之中的神圣性.”德性在一个人的意识里发生作用并通过德行表现出来几乎是同时的,而且在学理上可能的.

四、从品质到行为的实践可能

关怀伦理视域下的道德培养是指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从关怀的角度出发,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观念、道德品质予以关注,并引导受教育者树立关怀意识,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养成行为习惯.伦理关怀的目的在于培育受关怀者的自主性,使其成为独立的人,在接受关怀的过程中逐步受熏陶,内化成关怀品质,形成关怀人格,转换成关怀行为,实现从德性自觉—关怀自觉的过渡,形成有需要就有关怀—相互关怀—关怀代代相传的和谐社会氛围.

关怀伦理的特征是强调特殊的情境,注重他人的实际需要,强调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情感为纽带在人们之间建立相互关怀的机制.张澍军对此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他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关怀,就是从关怀受教育者的需要出发,进而激发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李定庆也认为,培养大学生的关怀品质,首先要明确关怀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具体彰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是道德伦理意识转化为行动的催化剂.其次要充分发挥具有关怀品质的教育者的表率作用,促进广大大学生由被关怀者向关怀者转化,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提升关怀能力,传递正能量.通过对贫困医学生的伦理关怀,使他们感受关怀,付出关怀,提高关怀能力,进而影响身边更多的人,让关怀成为一种人人必备的道德品质.促进贫困医学生的道德培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增强教师的关怀意识

一位负责高校勤工助学的老师曾分享过一个案例:她组建了一个勤工助学群,经常在群里发红包,勤工助学的同学抢完红包后一言不发,本想活跃气氛的她,发现有些不对劲,就隔三差五地引导暗示同学们要学会感恩,学会说声谢谢,但一个学期下来,情况并没有好转.

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人的内心世界越来越孤寂,人的精神自我越来越脆弱的当代社会,贫困医学生们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再加上他们本身的压力,渴望被关怀成为了他们内心强烈的需求.作为关怀者的大学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自己有责任去实施这样的关怀行为,帮助大学生提升道德修养.应有“我应当做些什么”、“我能为他做些什么”的强烈愿望,应当从内心上认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不同的层面给予他们以关怀,有必要帮助其走出自身精神和道德困境的意识.

(二)提升教师的关怀能力

对贫困生提供关怀,无疑这关怀的给出者就是高校的教师,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具有较强的关怀能力.教师的关怀能力包括教师识别贫困生的关怀需求的能力、提供关怀情感或行为的能力,提高关怀效能等各方面的能力.高校应注重培养教师的关怀品质,全面提升教师的关怀能力,如情意训练模式.

在一定意义上说,自然关怀是人的一种本能似的行为,而通过学习和激发才能逐渐培养形成的伦理关怀,是需要对象具备一定的责任感,而非人类似本能的行为.伦理关怀是在本能的自然关怀之上建立起来的,是对自然关怀的有利拓展.从道德的角度讲,道德的发展就是将人的行为合理化、习惯化,即通过关怀伦理的激发从而扩展关怀的范围,使伦理关怀成为人的本能行为反应.因此,使伦理关怀具有自然关怀的习惯性行为反应.然而,随着关怀范围的不断扩展,关怀者与受关怀者的能力也需得到提升,二者相互促进.因而,教师在进行伦理关怀的教育实践中,应该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情感素质,提升自己的同情能力——一种对学生命运担忧而产生的伟大责任感.

关怀伦理学认为,关怀和被关怀是每个人都确定无疑的需要,教师也不例外.事实上,教师的被关怀往往与其给予出的关怀是成正相关,当教师被关怀也就意味着其人格、价值得以确证,如此内心就会产生喜悦和崇高感,随之这种崇高感极易在教学实践中转化为责任感,表现为对学生的关怀、对工作的热忱等.但是如果教师职业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学校管理也缺乏对教师应有的关怀,教师自我价值无法实现确证,那么个体就会逐渐失去工作的,也必将抑制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另外,当学生对教师的关怀没有给出适当的回应,那么教师在整个关怀过程中,充当关怀者的角色没有得到被关怀者的认可,那么关怀者的热情会逐渐消减.如果曾经受到过关怀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也关怀他们的职业对象,这无疑也会增强教师继续进行伦理关怀的信心.

(三)促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共同发挥作用

通过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建设,所有教师都能在课堂上坚持联系学生实际,从贫困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多用一些与专业相关与贫困生生活背景相类似且具有正能量的例子,增强课程的亲和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让贫困生产生共鸣,树立信心,获得动力,自觉地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四)提高辅导员伦理关怀的实效性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他们跟学生的交流最多,最了解学生,对突发困难的同学,尽力帮助其申请临时困难补贴,并关注其心理上的压力,给予相应的疏导;针对性格上内向的同学,通过鼓励其参与、帮助其实现一些挑战性的工作,逐步建立信心;家庭困难但学有余力,符合勤工助学岗招聘条件的,给予勤工助学岗位,培养其自立自强的精神,通过一起共事,工作的细节上给予指导,用自己为人处事上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对其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其学习与人相处的方式方法.还可以开拓临时助理岗,针对医学生,联系医院开发在校生勤工助学岗位,使勤工助学岗位不再只是在校内,走向企业,面对工作单位,使其在未来的职业环境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提升职业道德的发展.

辅导员利用暑期开展贫困生家访活动,深入贫困生家庭,了解贫困生家庭的困难,送上学校的关心,从经济资助制度上帮助其走出困境,更从心理上精神上关怀贫困生的需求,鼓励其全面发展,令贫困医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和老师的关怀,心生温暖,走出自卑,走向自信,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提供专门的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实现精准就业宣传国家创新创业的政策,鼓励贫困生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大胆进行创新创业活动.

辅导员工作中解决学生的困难,满足学生的需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在党和政府制度关怀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思想政治关怀和心理关怀,形成效能全面的关怀教育,促进贫困生的道德培养与提升.

五、结语

贫困医学生的道德培养与其他专业贫困生的道德培养具有很多相似性,因为家庭经济问题,可能性格上,心理上都会更加敏感,道德的养成中具有独特性,容易走向两个极端,加上专业性质对道德有更高的要求,需要创新资助形式,实行隐形资助,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能对贫困生给予更多的关怀,有利于贫困医学生德性的全面提升与德行的具体落实,实现由被关怀者向关怀者的转化.

参考文献:

[1]曹青青.内尔·诺丁斯关怀伦理思想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7.

[2]张琴.关怀伦理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关系重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01):118~120.

[3]周山东.贫困大学生精准资助的关怀伦理审思[J].长沙大学学报,2016,30(06):125~128.

[4]卜玉华.诺丁斯关怀伦理思想的新意[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5(05):30~36.

[5]崔翠翠.关怀伦理视角下的高校资助关系审视[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02):138~139.

[6]高聪聪,李臣之.关怀伦理视野下教师身份的重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19):36~39.

[7]张波.关怀伦理视域下的贫困大学生救助研究[J].学理论,2015(16): 137~138.

[8]吴文莉,张澍军.论道德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点要素[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3).

[9]李定庆.论大学生关怀品质的培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2): 119~121.

通讯作者:邓?砚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厅委托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重点课题《新形势下广西医科院校学生资助创新育人机制的构建与实践》专项研究成果之一(桂教资助【2015】33号).

作者简介:陶肖云(1982-),女,哲学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伦理学.

医学生论文参考资料:

医食参考杂志

医学生毕业论文范文

医学生就业论文

医学生毕业论文

学生论文

学生管理系统论文

该文汇总:此文为关于经典医学生专业范文可作为关怀和德性和视域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医学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