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雷小说集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与追忆似水年华李云雷小说集《再见,牛魔王》的记忆书写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雷小说集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1-15

《追忆似水年华李云雷小说集《再见,牛魔王》的记忆书写》

该文是关于雷小说集类学士学位论文范文与追忆似水年华和李云雷和《再见,牛魔王》方面论文范文集。

文学作品往往是作家自身的写照,作家常常把自己的生命体验借助故事中的人物表现出来,从而使其作品呈现出自传性特征.这一点在那些漂泊在异国他乡的作家身上尤为突出.作为流散作家,远离故土孤身一人在异域打拼的艰难以及边缘化于主流话语之外、自我身份认同的危机,使他们把创作的目光不可避免地投向自己的故乡,对故乡人事进行描摹,对过去的经历进行追忆.中外作家中不乏这样的例子.比如,英国现代短篇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创作的多篇新西兰儿童故事,均是对其儿时生活的回忆,其系列小说中的伯内尔家有着她自己家族的影子,而小主人公凯西亚的原型则是其本人.她曾在日记中写道:“现在和将来对我来说都毫无意义……只有那些能使我回忆起往事的东西才对我有点价值.”①无独有偶,中国“五四”女作家凌叔华的自传体小说《古韵》也是以其童年生活为题材,通过一个清末民初官宦家庭中第十个女儿“我”的所见所闻,描绘了其在北京的童年经历及其家人的日常生活,表达出其真实的体验和观感.她认为,写儿童小说是一种愉快的工作,因为在工作时会“回想到自己的童年”②.另外,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笔下的纳克托克教区、威廉·福克纳笔下的约克纳帕塔法县、鲁迅小说中的鲁镇、沈从文作品中的湘西小城,以及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无论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无不寄托着作家对故乡的深厚感情.而中国当代作家李云雷新近推出的短篇小说集《再见,牛魔王》更是典型的自传体乡土小说,既有真实性,如小说中的地名,也有虚构的成分.它以作家的故乡——中国北方某县城城郊的一个小村庄为背景,以孩童的视角,通过第一人称人物叙事者的口吻,对其童年生活以及故乡人事进行了追忆,对人的生命存在和时代变迁给予了深刻思考,表达了其对和谐生活的怀念和对人间真情的向往,从一个侧面暗示了其对现实社会的逃避和对物欲世界中疏离的人际关系的否定.

回忆是人的存在方式本身,是结构情节的方式,即叙事形式,同时也是一种主题模式③.现实世界的呈现和人的精神世界的发掘,均需凭借回忆的形式得以实现.记忆是留存在内心深处的关于过去的生命体验的断片,而回忆则是重新唤醒这些断片的行为.记忆是小说集《再见,牛魔王》中十七个短篇的共同主题.该小说集隐含着记忆的双重性,既是一个社会外在的编年史,又是内心意识的记录,是关于回忆的小说,是对“我”快乐的童年时光、多彩的学生时代、懵懂的青春时期生命体验的记忆,是对“我”故乡的人们命运变迁的记忆,也是对“我”故乡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以及亲情、友情、爱情等真挚情感的记忆.而这一记忆主题的揭示,则是借助于叙事形式和语言修辞得以完成.前者包括童话寓言和神话传说的文体形式,片断化和开放式结尾的结构安排,游离于现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时间倒错模式,第一人称主人公和旁观者的回顾和经验视角等;后者涉及散文诗化风格以及简约、朴素的日常话语和方言、俗语等语言特征,意象、象征和重复的修辞手法等.本文拟从主题、叙事和语言修辞三个层面,探讨小说集《再见,牛魔王》记忆主题的具体表现,以及作家如何通过叙事形式和语言修辞的运用,实现对追忆的书写,或者说实现对逝去的时间的追寻的.

一、主题意旨

伊丽莎白·鲍温在谈到小说家的技巧时认为,“主题是某种强烈打动小说家而读者也会感到其影响的东西”④.可以说,《再见,牛魔王》的记忆主题不仅打动了作家本人,而且吸引着读者跟随叙事者的眼光,一起沉浸在其对往昔生活和故乡人事的追忆之中,一起品味着那个特定年代的独特气息,感受着其真实情感的流露.该小说集通过追忆主人公的童年和青少年生活以及与其相关的其他人物的经历,反映了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农村的历史变迁,展示了底层民众的命运浮沉,并通过描述主人公以及其他人物的情感经历和交往,再现了那个时期人们的精神状态和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一故乡系列小说兼顾叙事与抒情,在叙事的过程中经常插入叙事者的感想和议论,既呈现了生活的真实,又表现了真实自我,两者共同作用于记忆主题的揭示.具体来说,作家对记忆主题的书写,主要涉及真实自我的呈现、底层命运的浮沉、对和谐关系的追思、对人间真情的怀恋等方面.

首先,该小说集再现了作为主人公的“我”的往昔经历和个体生命体验,表达了“我”对那个时期的怀念之情,刻画出一个简单、单纯、真实的自我.如《林间空地》追忆了“我”小时候和胖墩儿、小四儿在“我”们村东那片树林子里、老槐树下、小水潭边一起玩耍的快乐时光.《再见,牛魔王》讲述了“我”小时候放牛的经历以及“我”和小牛之间的深厚感情,重温了“我”们曾经在一起的美好时光.《界碑》回顾了“我”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和小伙伴黑五、四海、高秀才之间的友谊和恩怨纠葛,暗示出“我”对那些曾一同走过人生之路的朋友的怀念.《暗夜行路》则讲述了“我”初中时和同学小霞之间的一段懵懂情感历程,暗示了那个年代人们封闭、传统的思想观念,描绘了“我”在暗夜里行路的切身感受,表达了“我”对那一段美好而温馨岁月的怀恋.另外,在其他一些“我”作为旁观者的小说中,作家同样揭示了这一主题.如《梨花与月亮》描绘了“我”曾经经历的美好、温馨的乡间田园生活.《我们去看彩虹吧》则涉及“我”和胖墩儿、小四儿在田间逮兔子、和小锐一起看彩虹的幸福的童年回忆.

其次,该小说集勾勒了底层民众的生活状貌和命运浮沉,表达了“我”对人的生命存在的思考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悟.如《三亩地》讲述了老地主——二礼爷爷一家的命运起伏,揭示出土地、祖业和家族的内涵及其对老一辈农民的重大意义所在,指出人无法与命运抗争的事实,表达了“我”的茫然之感.《红灯笼》围绕着俊江大爷扎灯笼的不同际遇,勾勒出时代的变化轨迹以及老一辈对土地的深厚感情,同时表达了“我”对当下体制的思考以及对农民命运的关注.《乡村医生》描摹了“我”们村两个医生——顺德爷爷和铁腿他爹的不同命运轨迹,讲述了铁腿面对命运的捉弄、顽强抗争、终于出人头地的坎坷经历,传递出“我”的怜悯之情和对生命之强大的感悟.《哑巴与公羊》则将目光转向弱势群体,回顾了老黑方的女儿——哑巴英的悲剧人生,同时揭露了底层民众的劣根性——“看客”心理,表达了“我”对村民“看戏”行为的理解以及对世界人生的思考.《我们去看彩虹吧》讲述了“我”的小学同学小锐由于家庭的变故而中止学业、最终离家出走、生死未卜的悲剧命运,流露了“我”对这位本来应该和“我”有着相似的人生轨迹、曾经一起看彩虹的女孩儿的遗憾之情和期盼奇迹出现的真切心愿.《纵横四海》和《小偷与花朵》是另外两个底层叙事的作品,前者的主人公二猛是一个小混混,后者的小杰则是一个小偷.对这两个堕落的负面人物,作家在勾勒他们的坎坷经历及其在时代变迁中做出的自由选择的同时,对他们凶猛面具下的忠诚仁义以及冷酷外表下的真挚情感进行了暗示.

再次,该小说集描摹了人与人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表达了“我”期待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以及人与动物之间关系的美好愿望.《再见,牛魔王》以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了海明威“硬汉”形象式的牛魔王与命运誓死抗争的顽强不屈的精神,同时回顾了“我”小时候和家里养的小牛共同经历的美好时光,表达了一种重建人和自然、动物和谐共处的新世界的期盼,暗示着作家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疏离的人际关系的否定.《红灯笼》则通过刻画一个纯朴、善良、勤劳的农民形象——会扎灯笼的俊江大爷,正面描绘了那个时期人们之间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叙述者讲到,“俊江大爷是很讲究老礼的人,灯笼扎好了,他先不去卖,我们院里谁家有小孩,他就先去送上一只”;甚至有一次“他竟然给地主家的孩子也送了一盏红灯笼”⑤.《哑巴与公羊》既涉及人际的关系,又涉及人与动物的关系.故事讲述了老黑方家那头大公羊在村里那些无赖欺负哑巴英时奋力保护她的事,同时也委婉地谴责了村民们造谣生事、看热闹的不当行为,表达了作家对和谐关系的向往.《小偷与花朵》回忆了村民之间亲切的情感交流以及融洽和谐的关系,对当今社会和城市居民的自私和冷漠给予了间接批判,并表达了“我”对以往那种和谐人际关系的怀念.文中提到,那时候的村民们对自己的村很有认同感,也很有感情,“我们村里的人,即使是一个小偷,似乎也可以宽容”;而现在,“村里出了什么事,很多人都是能躲就躲”⑥.

最后,该小说集书写了爱情、亲情和友情等主题,表达了“我”对人间真挚情感的向往.其中,《暗夜行路》《电影放映员》和《梨花与月亮》指涉爱情主题,主人公分别是“我”、“我”的小姨和“我”的表哥,三个短篇均描绘了失败的爱情,暗示了作家颇为悲观的婚恋观.第一个短篇追述了“我”的年少朦胧情愫及其带来的甜蜜和酸涩的感觉;第二个短篇勾画了那个年代传统思想束缚下的女性无力选择和追求自己幸福生活的境遇,表达了“我”的遗憾之情;第三个短篇则讲述了“我”表哥从恋爱到失恋的不幸经历,对传统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进行了谴责.《织女》《并不完美的爱》和《泉水叮咚响》反映了亲情主题,分别涉及姐妹情、祖孙情和姐弟情.第一个短篇讲述了妹妹桂枝被前来和姐姐芳枝相亲的小伙子看上了、从而导致姐妹关系破裂的故事,暗示了乡村人们对情感的重视;第二个短篇描写了“我”对不是自己亲奶奶的“奶奶”的矛盾情感,展示了“我”从对她的偏见和误解到逐渐接受和理解的过程,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这一“不完美的爱”的内涵;第三个短篇描写了姐弟深情,追忆了姐姐对“我”的关心和照顾以及“我”对姐姐的依恋之情,描绘了人物纯洁的心灵.另外,《纵横四海》和《哈雷彗星》指涉友情主题,分别描摹了伙伴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情谊.前者讲述了二猛、小东和“我”参加黑社会的经历,描绘了“我”从忠诚到背叛再到忠诚的嬗变,对兄弟情义进行了褒扬;后者追忆了“我”和小学老师吴老师相处的美好时光,表达了“我”对吴老师的怀念之情和对过去生活的留恋.

二、叙事形式

亨利·詹姆斯曾说过,使一部作品成为经典的正是其形式⑦.珀西·卢伯克也认为,一部好的作品,“其主题和形式应和谐一致而又难以区分”⑧.特雷·伊格尔顿则指出,“文学批评往往从非语义或形式方面来把握意义”⑨.这些观点均表明了文学作品形式的重要性.叙事虚构作品主题内涵的揭示,总要求作家能够以得心应手的方法加以处理,这就涉及叙事形式的问题.短篇小说尤甚.就小说集《再见,牛魔王》中十七个短篇而言,记忆主题的呈现,同样离不开各种叙事技法的运用,如文体形式方面的童话寓言和神话传说,结构安排上的片断化以及以顿悟和幻想为特征的开放式结尾,时间模式上穿梭于现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时空倒错,叙事视角方面第一人称主人公和旁观者的回顾性和经验视角等.可以说,正是通过这些叙事形式的选择,才使得“我”的童年经历和那个特定年代的故乡人事真切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才使得“我”对自我的重新审视和对世界人生的体认和感悟成为可能,才使得记忆书写得以实现.

现代主义文学普遍运用象征隐喻的神话模式,使文学对生活的描摹从表象走向本质,从表层走向深层,从所指走向能指,以揭示生活中的深刻意蕴,形成文学艺术的一种深度模式⑩.小说集《再见,牛魔王》运用了一些神话传说和童话寓言的文体形式,创造了与现实世界相统一的神话世界,寄托了作家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愿,同时也暗示了其对当下社会现实的逃避和否定.如前所述,该小说集的同名小说就是一个极具魔幻色彩的童话寓言故事.该小说先是以牛魔王的口吻讲述了一头牛如何凭借顽强的毅力逃避被屠宰的命运的故事,在对牛的生存状况和人们的信仰状况进行阐发之后,提出建立人类和动物和谐共处的新世界的呼吁,最后,在人物叙述者“我”的注视下,这头伴随“我”走过童年时光的小牛化身而来的牛魔王向天上飞升而去.显然,作家借助这一童话形式,表达了对自己快乐的童年时代的怀念之情,也间接传递了对当下疏离的人际关系的忧思,暗示了对人和动物、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向往.另外,《林间空地》也包含多个神话传说,如那棵老槐树里的狐狸精遭雷劈的故事,被囚禁在水潭里的东海龙王的九太子的传说,猎人救了狐狸、狐狸化身白衣女子报恩的故事等等.正是这些神话故事,把“我”的思绪引回到曾经快乐、单纯的孩童世界.现在,牵动“我”的童年记忆的树林子、老槐树和水潭都没了,“我”只能从这些故事中重温旧梦,找回并重新体验逝去的、曾经的快乐时光.

现代小说的终极形式是生活的片断,情节结构不再重视完整的布局和因果关系,而倾向于情节的淡化和横截面的选择,其结尾常常是一个突如其来的中止、顿悟或者幻灭.小说集《再见,牛魔王》的系列小说均是以片断的形式对往昔生活的追忆,没有激动人心的情节,也没有开头、和结局.如《织女》由四个生活片断构成,勾勒出了两个农村少女的命运变迁.片断一追述了“我”小时候芳枝和桂枝两姐妹织布的情景,片断二讲述了后来村里的变化以及桂枝的前卫性,片断三涉及桂枝的横刀夺爱以及姐妹情谊的断裂,片断四讲到了桂枝的婚变和病逝,结尾则是芳枝在家中织布的场景.正如当代文学评论家黄发有所说,“以情动人是文学永恒的魅力,‘有我’才能‘有情’”.该小说集既有叙事也有抒情,其抒情成分通常通过故事结尾处“我”的感悟得以实现.往往是“我”对童年经历和故乡人事的追忆结束之后,在小说结尾处以顿悟或者幻想的形式,抒发“我”对往昔生活的怀恋和时间流逝的感伤,表达“我”对世界人生的体悟和生命存在的思考.如《界碑》的结尾处,“我”在雪夜中看到那块见证了“我”的童年时代的界碑,心中感慨万分.“我看到了整个世界在变,所有的人都在变,而我自己也在变,幸好309线706还在,让我看到了一点不变的东西,让我看到那逝去的一切并不是虚空.”时光飞逝,物是人非,留下的只有童年的记忆.此处读者体会到的是“我”对逝去的世界的感伤,是“我”对记忆之物犹在的欣慰.《乡村医生》结尾处,“我”站在老榆树下,想象着当年的场景和铁腿的坎坷经历,思绪万分.“我不知道他将来会向哪个方向走,但是那些过往都已经深埋在我们心中.”人的意志力是很顽强的,但是终究是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未来是未知的,而过往是既定的.此处表明了“我”的一种虚无的宿命论思想,暗示着“我”对现实和未来的逃避,以及寄予过去的世界找寻真实自我的愿望.

文学的呈现形式表现为时间的延续,任何一个小说都隐藏着小说家自己的时间哲学.现代小说摒弃了故事时间的叙事模式,而代之以心理时间,以记忆的方式来呈现事件序列或人物的意识流动.小说集《再见,牛魔王》的叙事形态表现为故事时间顺序被打乱,叙事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交织渗透,对故乡人事的追忆和“我”的议论、解释、联想、梦幻编织成一个回忆之网,共同作用于记忆主题的书写.其中“那时候”“多年之后”“现在”等时间标识语是作家经常用到的,他往往以一句“那时候”开启对往事的追忆,并与事情后来的进展以及现在的状态交叉叙述,不断插入“ 我”的感想和评价.如《小偷与花朵》的故事开篇——“那时候的小偷,也都很讲规矩”这句话就奠定了回忆的基调,把叙事拉回到“我”小的时候,叙述者“我”对村子里的小偷——小杰其人其事进行了追忆并描述了“那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小杰在“我”家闲聊的场景,中间插入了现在的“我”对小偷在城乡的不同处境的一番见解.随后,叙事再度向前追溯了小杰家的变故——他三四岁时母亲跟别人跑了、只好跟父亲武爷相依为命,叙事过程中穿插了“我”对过去和现在人际关系的变化的感悟.接下来是“我”们一帮小孩看武爷杀猪的场面描写,随后叙事进展到小杰上初中的时候,叙事者回顾了小杰堕落的经过以及他们父子关系的破裂.然后,“我”的思绪再次回到小时候,对有一次和小杰、黑三在地里玩的经历进行了追忆,发现了小杰真情的一面.最后,叙事者又追叙了有一次和姐姐去赶集、偶遇小杰和他的团伙偷东西的事,从中读者可窥探到武爷和小杰的父子情深以及小杰对母爱的渴望.小说结尾处是“我”对小杰手里拿的那朵“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凤仙花的描写,暗示出“我”对人间真情的赞美和向往.可以说,小说中时空倒错的运用,使故事的主人公小杰的坎坷命运得到了曲折呈现,也使美和爱的主题得以凸显.

视角问题是小说技巧中最复杂的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现代小说创作中,全知视角已退出历史帷幕,而以人物意识为中心的限制视角则受到小说家的青睐.叙事者为人物的叙事模式主要包括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其中第一人称叙事涉及主人公叙事和旁观者叙事,包括两种不同的视角,一是叙事者“我”现在追忆往事的眼光,是外视角,二是被追忆的“我”过去经历事件时的眼光,是内视角.小说集《再见,牛魔王》中的十七个短篇全部是第一人称叙事,小说中的“我”有的是主人公,有的则是见证人,但均涉及回顾性视角和经验视角,偶尔“我”借用其他人物的眼光进行观察.通过第一人称叙事者“我”对往日生活的回忆,建构起融合叙述自我和经验自我的两个叙述层,在呈现故乡人事的昔日容貌以及时代变迁的同时,也使“我”的感受和体验得以流露.如《并不完美的爱》以第一人称叙事者的口吻回顾了“我”的奶奶以及“我”对她的矛盾情感.从“我”的回顾性叙事中,经验自我传达了“我”当年经历事件时的想法,即认为在“我”和“我”伯伯家的孙子小义之间,奶奶更喜欢小义,在这种思想的困扰下,当年的“我”陷入迷茫和恐慌之中,甚至对自己的奶奶产生了一种陌生感,以致在她去世之后也没能释怀.而现在的叙述自我在追忆的同时却一再地为奶奶当年的举动辩护,认为她的偏心是有理由的,也许是真爱“我”的.故事最后,是大段现在的“我”的顿悟,“我”意识到世界其实是不完美的,奶奶其实是爱“我”的,尽管是以一种复杂的方式.结尾句“奶奶,我很想念你”暗示着“我”对奶奶态度的彻底转变和对祖孙亲情的回归.另外,该小说集也有视角转换的情况,如《织女》中,全篇是第一人称故事讲述者“我”对织女桂枝和芳枝姐妹俩的命运沉浮以及织布的流行和过时现象所反映的社会变迁的回顾,在故事结尾处,叙事者转而采用了芳枝的限制视角进行叙事,对她的内心进行了透视:“她仿佛看到了桂枝在家的日子,又一次听到了她的脚步声,说笑声,耳语声.”这句自由间接引语显然暗示出芳枝对背叛了自己的妹妹桂枝的思念之情.

三、语言修辞

乡土小说的语言往往具有简约、朴素、清新的特点,对田园风景的描写使其语言又常常被赋予散文诗的风格,有时作家还利用一些方言或者俗语来制造一种浓厚的乡土气息.另外,文学语言还依赖于修辞.正如布斯所说,“在文学中,修辞是无法躲避的”.这暗示了文学修辞的重要性.的确,文学作品需要借助独特的修辞手段来生成审美意义,暗示人物内心情感,揭示作品主题寓意.小说集《再见,牛魔王》的语言特点是清澈流畅、朴实无华,具体表现在简单的日常用语以及极具地方色彩的方言和俗语的运用和大量的景物描写所体现的散文诗化风格.这些语言特点大大缩短了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的距离,取得清晰自然、真切舒朗的艺术效果,使“我”对故乡往事的眷恋之情得以浮现.就修辞手段而言,作家在该小说集中主要运用了意象、象征和重复等手法.这些修辞手法共同作用于人物情绪的渲染、内心世界的呈现和记忆框架下主题意旨的强化.

该小说集在语言方面的特点首先表现在简洁、朴实的日常话语的运用.小说中出现的多是简单的句子结构、常用词和日常用语,较少空洞、浮泛的夸饰性文字,也没有晦涩难懂的生僻表达,人物对话多直接呈现对话内容,没有任何引导句.这和该小说集本身的乡土气息以及作家旨在呈现的单纯、真实的童年世界和意在规避的复杂、虚伪的现实社会的初衷相契合.另外,该小说集的语言特点还表现在地方方言和俗语的运用.如《三亩地》中提到,当年很多人都给二礼爷爷家“扛活”.这里“扛活”的意思就是“打工”.《织女》中的“见小面”和“见大面”涉及当地的婚俗习惯,是在青年男女订婚之前必须经过的两道程序,前者是男女双方见面,后者是双方家长约谈.而“不搭腔”一词指的就是“不说话”,表示双方关系的破裂.《哑巴与公羊》中的“棒子面”,其实指的就是玉米面.《并不完美的爱》中则涉及两个俗话.第一个是关于小孩掉牙的现象,如果是上面的牙,就往下扔;若是下面的牙,就得往上扔.第二个是说,老人去世之前最后见到的人,是跟他/她最有缘、最亲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方言和俗语在作家和故乡之间建立起一种无法割断的关联,是深深扎根于作家记忆中的存在.再者,该小说集的语言特点也体现在散文诗化风格方面,主要涉及一些景物描写.如《梨花与月亮》的开篇一大段对“我”表哥家的梨园以及梨树、梨花的细节描写,还有后来“我”表哥坠入爱河之后对月光下的梨园的描写,无不烘托出田园生活的美好、温馨和和谐,在强化小说的爱情主题的同时,也使“我”对故乡往昔生活的怀念之情得以呈现.而《我们去看彩虹吧》也有一些对“我”们村自然景观的描写,那小桥流水、河堤的杨柳、一望无际的田野,尤其是雨后的彩虹,共同构制成一幅美妙的图画,以致“多年之后,想起站在小桥上眺望彩虹的情境,我心中仍会感到激动与眷恋”.这里,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淋漓尽致地衬托出“我”的思乡之情.可以说,在该小说集中,无论是方言、俗语的运用,还是散文诗化的景物描写,均与故乡的人事相连,从而使记忆的书写得到实现.该小说集最重要的修辞手法就是意象和象征.

意象就是“在一刹那间中理智和情感的复合体”,它表示过去的感觉或知觉体验在心中的回忆或重现.象征即暗示,一个象征符号常常具有丰富的多重蕴意.象征具有重复与持续的意义,一个意象可以被转换成隐喻,但如果作为呈现与再现不断重复,那就变成了一个象征.小说集《再见,牛魔王》系列作品中的意象主要有“雪”“月亮”“雨”“彩虹”“彗星”等自然现象方面的意象,“枣树”“榆树”“柿子树”“树林子”“梨花”“凤仙花”等植物意象,“牛魔王”等动物意象,以及“小黑屋”“灯笼”等物体意象.这些意象往往在同一个小说,甚至在多篇小说中重复出现,构成一个象征体系,共同作用于对故乡记忆主题的揭示.其中,“雪”意象是作家在小说集中运用得最多的一个意象符号,《界碑》《三亩地》《织女》《红灯笼》《乡村医生》等多个小说的结尾处均为“雪”中“我”的顿悟,这一点和詹姆斯·乔伊斯的《死者》(The Dead)很相似.该小说结尾处的“雪”意象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烘托了男主人公加布里埃尔悲凉和绝望的心情,强化了他对爱情、婚姻及人生的幻灭感,揭示了他的情感危机和精神困境.而小说集《再见,牛魔王》中故事结尾处的“雪”意象同样起着渲染故事的氛围、暗示人物的心境、揭示作品的主题等作用.如《三亩地》的结尾处,在风雪中,“我”看着那三亩地,想到历史的年轮的不停转动、人们命运的起起伏伏,“一时竟不知该往何处而去”.这里的“雪”意象加深了“我”对人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而产生的悲凉感和虚无感,未来是迷茫的,“我”只能在过去的追忆中品味一种真实感和一丝慰藉.另外,“月亮”也是作家较多运用的意象,多涉及婚恋主题的小说,如《电影放映员》《暗夜行路》《梨花与月亮》等,传递着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暗示着其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和向往.再者,如《三亩地》《并不完美的爱》《梨花与月亮》《乡村医生》《林间空地》中诸如“枣树”“榆树”“梨树”“树林子”等植物意象,则往往表达了主人公对和谐、快乐、单纯的童年往事的怀念.正是这些在时代变迁中亘古不变的记忆之物,把“我”重新带回到过去,重温那个曾经逝去的世界,使失去的时间获得重现.还有,作为该小说集中唯一一篇具有魔幻色彩的神话寓言故事,《再见,牛魔王》中的“牛魔王”意象同样具有象征内涵,它喻指着在人际关系疏离的城市中打拼的乡下人.作为“我”童年的伙伴小牛的化身,“牛魔王”被人类社会所不容的境遇暗示着乡下人在城市孤独而艰难的处境,而它与命运顽强抗争的事实和追求自由的决心则象征着人在逆境中不服输的精神,表达了作家对冷酷社会现实的否定和对往日和谐人际关系的怀念.毋庸置疑,作为记忆之物,正是这些意象和象征,唤起了人物对往事以及个体生命的记忆,从而使作家的记忆书写成为可能.

该小说集中另一重要的修辞手法就是重复.重复意指故事与叙事之间的频率关系,是语词、语式或语篇的多重话语呈现.米勒认为,任何一个小说都包含重复现象,重复决定小说的内在结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小说的阐释要通过识别那些重复现象及其所衍生的意义来完成.重复在现代小说中是呈现主题和意向的一种重要模式,是克服日常生活题材杂乱无章的一种重要手段.小说集《再见,牛魔王》系列作品中除了以上提到的各种意象的重复之外,还包括语词的重复、句式的重复和场景的重复等.重复手法的运用,不仅有助于突显人物内心情感,而且还强化了小说的主旨,使修辞效果得到增强.首先,语词的重复突出表现在“漂泊”一词在《界碑》《织女》《并不完美的爱》《乡村医生》《林间空地》等多篇小说中的复现,它暗示了“我”长大以后远离故土在城市中独自一人谋生的孤独感和无助感,表达了“我”对留存于记忆深处的故乡人事的亲切感,在呈现“我”的思乡之情的同时,也使弥漫在小说中的记忆主题得以强化.其次,句式的重复指涉《电影放映员》《暗夜行路》《梨花与月亮》和《泉水叮咚响》等作品中的歌词的重复,歌曲的名称分别是《九九艳阳天》《小路》《喀秋莎》和《泉水叮咚响》.巧合的是,这几首歌曲均与爱情有关,小说中歌词的复现,反映了那个时代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呈现并强化了作品旨在表达的爱情主题,从一个侧面暗示了“我”对昔日生活的留恋.最后,至于场景的重复,短篇《纵横四海》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小说中二猛打斗的那一幕重现了两次,第一次是二猛替老大出头、教训他原来的手下——那个跟他抢地盘的“叛徒”的场景,结果是对方被打败,老大踩着这个“叛徒”的脸,说了句:“这就是背叛的下场!”;第二次是老大带人强拆二猛的家、二猛与他的手下恶斗的场景,结果二猛寡不敌众,老大踩着曾出生入死为之卖命的二猛的脸,说了句与当年相似的话:“凡是跟我作对的,都不会有好下场!”这里的场景重复,一方面刻画出了主人公二猛英勇善斗、忠诚仁义的性格,另一方面描摹了老大唯利是图、背信弃义的一面,从而使小说的忠义主题得以凸显,使“我”对昔日友情的怀念之情得以体现.不可否认,该小说集中的重复叙事,昭示了人物的多重心灵特征,建构起了条理和秩序,在“我”的诗性记忆的领域,造就了一种连贯性和统一性.

作家应该忠实于个人的生命体验,由人及我,推己及人,与他人的命运产生共鸣.在小说集《再见,牛魔王》中,作者在描述其个人生命体验的同时,把追忆的目光也投射到故乡的人们身上,再现了他们在时代变迁中的命运浮沉和悲欢离合.正如他在自己的创作谈中所说:“文学的独到之处就是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并将这种美感以独特的形式呈现出来.”记忆中的故乡是美丽的、人是善良的、情感是真挚的.对这种真、善、美的呈示,对和谐人际关系的展现,对自我的重新审视,对人的生命存在的思考,均是借助了叙事形式和语言修辞手段来实现.在该小说集中,寓言和神话的文体形式,片断化和顿悟的结构安排,穿梭于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时间模式,第一人称的回顾性和经验视角,简洁的日常话语、方言、俗语以及散文诗的语言特征,意象、象征和重复的修辞手段等,共同造就了贯穿始终的记忆神话的书写.回溯性的叙事是人类讲故事的永远的方式,回溯在追寻逝去的时间的同时,也就确证了自我的此在.普鲁斯特是有怀旧情结的,对他而言,一个文学作品的全部素材都在他过去的生活中.现实的空间使人产生的是孤独感和无助感,只有沉溺在过去的时间的记忆中才能确证自我.同样,小说集《再见,牛魔王》的作者也是生活在过去时中的人,喧嚣的都市生活带给他的只有孤独和虚无,对和谐和真情的向往,使他凭借回忆的方式在对失去的时间和逝去的世界的追寻中,最终收获了幸福,找回了真实的自我.■

【注释】

①[英]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曼斯菲尔德书信日记选》,陈家宁编,29-30页,百花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②凌叔华:《在文学里的儿童》,见《中国儿女——凌叔华佚作·年谱》,陈学勇编,93页,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年版.

③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德拉:20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45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④伍蠡甫、胡经之主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下),200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⑤李云雷:《再见,牛魔王》,133、142 页,作家出版社2017年版.

⑥李云雷:《再见,牛魔王》,290、296 页,作家出版社2017年版.

⑦[美]亨利·詹姆斯:《小说的艺术:亨利·詹姆斯文论选》,朱雯等译,194页,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版.

⑧[英]卢伯克、福斯特、缪尔:《小说美学经典三种》,方土人、罗婉华译,30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⑨[英]特雷·伊格尔顿:《如何读诗》,陈太胜译,95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⑩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下),119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黄发有:《抒情的衰变——论近三十年中国文学的情感历程》,载《文艺研究》2017年第6期.

李云雷:《再见,牛魔王》,19、200、130、256页,作家出版社2017年版.

[法]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王文融译,171-172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9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美]W. C. 布斯:《小说修辞学》,华明等译,116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林骧华:《西方现代派文学综述》,3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179页,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美]J.希利斯·米勒:《小说与重复——七部英国小说》,王宏图译,1-3页,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黄发有:《抒情的衰变——论近三十年中国文学的情感历程》,载《文艺研究》2017年第6期.

李云雷:《故乡、初心与我们的时代——〈再见,牛魔王〉创作谈》,载《中国艺术报》2017年11月29日.

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德拉:20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65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崔道怡等编:《“冰山”理论:对话与潜对话》(下),423页,工人出版社1987年版.

(赵文兰,聊城大学大学外语教育学院.本文系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4CWXJ65;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YBW15001;聊城大学科研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321021412)

雷小说集论文参考资料:

汇总,这是一篇关于经典雷小说集专业范文可作为追忆似水年华和李云雷和《再见,牛魔王》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雷小说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