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锻造方面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和巧师:将金工锻造当课题去捣腾方面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锻造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3-10

《巧师:将金工锻造当课题去捣腾》

本文是锻造方面论文写作资料范文与捣腾和金工锻造和课题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陈晓宏福建漳州人,业内人称“巧师”.和道工社创始人之一,金工锻造民艺复兴者,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2017年作品“炉瓶三事”入选“中国好手艺展”,同时也获得2017年福建省文创奖(CPCC)文创产品类金奖第一名

清瘦、透彻、充满质感,安静的时候,整个人像一尊幽暗角落里的太湖石,淡淡的光勾勒出他的轮廓.理论上用金石去形容一个人似乎有些不贴切,金石是冰冷之物,而人是充满温情和态度的.

聊天的过程中基本是烟不离手,茶不离口.健谈又风趣,性格透明,像个天真的大孩子,聊到有意思的事,会爆发出爽朗的大笑,聊到自己钻研的爱好,便两眼放光.沉默的时候,似乎有点走神,不知思绪又飘到哪个外太空去了.这是巧师给我的初始印象.

岱山路上的造梦工厂

在业内的传说里,坐落于漳州岱山路糖烟酒仓库的和道工社是一个可以恣意放纵,任性而为的造梦工厂,但我没想到它的空间居然足足有300平米,出乎我的意料.四周绿荫掩映,蜿蜒的小路静谧、清爽.穿过草丛,附近还有一条早期的铁轨,有时能听到货运火车的鸣笛,极具复古的意味.

我兴奋地在这个无比宽敞的大房子里兜了一圈又一圈,又跑到屋外,来回逛了一会,瞬间就爱上了这里.它充满着浓郁的,自由生长的野放气息,令人玩味.

与其说是工作室,不如说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艺术混搭空间,无论什么样的形态都可以植入,且看起来毫无违和感.在挑高数米的,信息量庞博密集,装置艺术、漆艺、雕塑、平面美术、老家具、古玩、吧台、酒具、音响、金属器皿、茶道具、香道具、私人工作台……琳琅满目,感觉要呆上好长一段时间,才能勉强将这里的东西琢磨完毕.

“我们这里纯粹就是一个手艺合作社,无条件接纳外界的同行进来和我们切磋交流,场地可以免费提供.当然,前提是大家审美情趣接近,价值观比较统一,在形式上可以有很好的融合,这些是先决条件.”谈到工社的精神理念,巧师阐述得非常直白.

这些年,不断有一些慕名而来的手艺爱好者想要跟巧师学打金属器皿,他也毫无保留地将自己认为最有效的技法教给对方,但对方有时并未能迅速领会其间的奥妙.“当时我就很不解,为什么我说得那么清楚,他还不能上手,后来我剖析了一下,其实是基础的问题.例如会拿锤子跟不会拿锤子感觉是不一样的.使用锤子靠的是手腕的巧劲,而不是整个手臂在用劲,所以我认为一个人的感觉很重要.”

对巧师而言,打造金属器物无非就是打打铁块,砸砸铜板,将它I们锻造成自己想要的器型.但感觉是个很玄的词汇.对一件事的领悟能力其实是一种天分,是基因里的浑然天成.年少的时候,巧师学过西画,有着良好的美术基础,能将素描透视原理运用到对器型的理解上.问他什么时候开始制作手工,他伸直腰,夹烟的手慢慢放下,靠在茶桌上,炯炯的大眼睛从镜片后看着我,得意又狡黠地笑了.

“我小学的时候手工就已经很厉害了.男孩子嘛,对机械类东西都很感兴趣,经常又磨刀又磨的,链条、铁线弹弓什么的都做过,教我做这些小玩意的人是家附近一些工厂的年轻工人.”是痴茶者,更是工具控

上世纪八十年代,漳州的产业链已经非常完整,遍布着各个行业的工厂,轴承厂、罐头厂、洗衣机厂、电视机厂、香料厂等……从小在打铜街长大的巧师对家周边的五金店、汽车站、工厂记忆深刻.“其实漳州早年有很多铜艺社,主要制造一些日用品.之前便有人考证过打铜街的渊源,在清代便已存在.太平天国时期由于战乱,原住民离城逃难,无人再以打铜为业,但街名得以保存下来.还有一个叫打锡巷的,与打铜街只隔着两条街.

历史上打锡巷的原住要以打锡器为生.”巧师一边跟我描述,一边在纸上画出街道草图.

“我后来会去作很多金属茶器,原因之一是因为我从小就爱喝茶.你听说过吗,我们漳州茶厂的一枝春很有名的哦.”他停下笔,抬眼看我,神情里透出隐隐的自豪,

“早年的漳州人很多喝的是碳焙铁观音,还有毛蟹、本山、黄旦等色种.”

在巧师的童年记忆里,打铜街对面就是汽车站,货物运输主要往潮汕地区跑.漳州的茶文化严格意义上比潮汕更为悠久,那时候所有来自安溪茶叶的集散地也在汽车站附近,和周边的五金店、糖烟酒店融汇在一起,构成非常奇妙的生态圈.

汽车站的那些货车司机们也多是老茶鬼,下了班,闲来无事,便坐在小平房外唠嗑,用炭炉烧水泡茶,烧水用的壶便是铜制的侧把壶.让巧师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个来自龙海的老司机,他是整条街最懂喝茶,最舍得花钱买好茶,也最有品位的人,过得特别滋润.这些老前辈的生活因为有了茶的点缀,显得情趣盎然,丰富从容,也因此茶成了巧师生命中的味觉符号.

再后来由于旧城改造,一家子从打铜街搬出来,那时候是九十年代.再然后是当兵,退伍后入职广告公司制作部,一直到电信户外的技术操作.“我感觉自己真的是个工具控.其实之前那么漫长的时间里,我都不停地在跟各种工具打交道.特别是在广告公司制作部的时候我接触过上百种工具,热熔胶、雕刻刀、电动工具、线锯……这段履历算是我飞速积累经验值的时期.”

说话间,天空忽然下起瓢泼大雨,雨柱砸在巨大的屋顶上,仿佛奔腾的乐章,这样的交谈背景,衬着屋里泛着冷光的金属器物,和穹顶上的吊灯散发出的几束暖色灯光,整个氛围的基调像一曲流淌着的巴赫康塔塔.

他起身带我走到自己的工作台旁参观.架子上密密匝匝挂着大大小小各式铁锤、打磨工具,地上摆着各种铁砧、錾子以及铜的,铁的,锡的,木的材料等,隔板上还夹着一撂厚厚的草图,随手翻开,上面有铅笔画的各式各样的器型.

炼金士和剪刀手的复合体

每设计—件器物之前,巧师构思的时间会很漫长,深思熟虑后才开始打草稿,再反复斟酌推敲,最后才是上手制作.很多时候,他并不按常理出牌.一把红铜锻造的茶壶,搭配的盖子可以是柴烧的陶瓷,盖钮还是一个仿造商周时期的抽象的龙;—把雪白的银壶,搭配的是打磨得极其精巧的红木盖子;—把铜壶的提梁,打出麻花的纹饰,中间部分却是反方向拧着来的,显得有点小俏皮……

“器物一定要是实用性和审美性兼顾,制作的过程中要去研究和推敲.你不觉得以前的青铜器就特别阳刚、粗犷.夏商周青铜器是中国古代器皿中最豪华的阵容,我们现代人根本无法逾越那个时代,简直是超乎人类的想象力.”说着说着,他忽然有点小激动.

在我得知他的许多工具也都是他亲自做的时候,非常惊讶,他反倒显得悠哉淡定,俨然是行家口吻,

“要达成一些器物上的特殊效果,工具是很重要的.现在的一些加工器械,例如车床也是自己要熟练掌握的,整个手作体系早已在不断的制作中在潜意识里成型.说实话,我其实很多是靠自学的.有些制作环节是经常看到别人在做,看熟了自然就会了,上手便很快.例如车旋便是—个做木雕的朋友教会我的.”

仿佛与生俱来,对细节的敏感和把控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不论什么都要捣腾一番.由于爱喝茶,撬茶刀是他自己做的,还配有各式手柄,雕成瘦长太湖石形状的小叶紫檀,油黄的老,机器上拆下的老木轴等;由于爱抽烟,也玩烟斗和收藏各类古董打火机.烟丝的压烟棒是他自己做的,还在细节上做出各种修饰和创意.当我提出欣赏—下他的打火机时,他便立刻起身,乐呵呵地捧出—个小黑匣,将打火机一只只摆在我面前,

“怎么样,好玩吧,这就像是女孩子的首饰盒一样.”

除了超强的动手能力,巧师还去尝试挑战各种金属的极限眭,烁金法便是他独创的技法.烁金法简单说就是跟做合金—样.“烁金法可以让金属产生更多的色彩变化和肌理,赋予它们更多的表现形式,使得它们更为炫目华美.这个技法的灵感来源纯属偶然.我一直在不断尝试各种工艺,制作过程中会发现有些效果很好,就琢磨着能不能再深入,就是这样一直在解决各种问题.”

为了让器物表面呈现更丰富的效果,巧师甚至自配药水进行特殊处理.这就好比—位油画师,无论用何种方式,终极的目的是成就心目中最美的情境.甚至是外人看来毫不起眼的细节处他也认为必须非常讲究,例如锤子,砧板等基础工具都要干净光亮,不能有锈斑和污渍等,否则会影响打磨或捶打的效果.

“在我看来,工具其实是手的延伸,工具被拿在手里,便也成为身体的部件,人从来是借助行为去思维,去创意.”他坐在我对面,慢慢呷了口茶,然后又点了—根“三五”.我隔着升腾起来的烟雾看到他的面容变得迷离,有点不现实的感觉.我说,

“巧师,我怎么觉得你更像欧洲中世纪的炼金士,或者是剪刀手爱德华.你让一切金属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听到我的话,他瞬间爆笑.

Q: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茶器的?

A:八年前吧,第一件是一只荷叶型铜茶则,那时候工艺简单,纯粹靠感觉.我有时会借鉴一些古代器皿的元素,例如夏商周时期、辽代、唐宋等,这是对古代工匠的致敬.

Q:有哪些人或者作坊对你的创作有所影响,或者说你比较认可哪些行业名家?

A:在金工名师中,我很喜欢日本北村静香的作品,他的独门技艺“一块造”是我所仰止的.日本的铜器老字号我最喜欢玉川堂,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他们制作的铜器表面肌理和发色有着非常独到的处理方式,还有镶嵌工艺等,例如嵌入金银丝、贝壳或者鎏金,他们都能做到极致的效果.

国外除了日本还有欧洲的银器造诣也非常高,他们的锻造工艺历史非常悠久.欧洲工匠非常擅长高浮雕,非常厉害.而艺术造诣最高的应该是我们中国,唐代的金银器就相当棒.我曾去故宫参观过清代的金器艺术品,整体呈现出东西方融合的风格,水准已经达到鼎盛状态,给我感触颇深.

Q:你日常主要创作的器皿都是哪些?能否谈谈你的创作?

A:我制作的范围比较广,只要是跟器物有关系,只要我想让它成型,就会去动手.包括荼器、香具、花器、咖啡杯、汤勺等等,我就是爱捣腾,爱研究各种工艺.

材料上金银铜铁锡都有用过,但这些其实只是我的素材而已,在我心目中它们的价值并没有世俗上的贵贱排序.有时候打一把铜壶会比银壶的功夫要花费更多,因为铜其实比较难以驾驭,跟金银相比可塑性较差.而锡是最柔软的材料.铜打到0.5毫米的厚度就很难成型,会脆裂,因为它很容易疲劳,银就可以打到0.3或0.4毫米.所以锻造的时候首先要考虑金属材料的特性.

每件器皿我都是力求它的每个部件都用一片打成,保持其完整性,没有焊缝.我就喜欢去追求极致的效果,锡罐和铜风炉我也是这么打出来的,如果采用零部件焊接其实会很快,但我就是不想这么做,我一直在挑战自己的极限,当然,这么做既烧脑也消耗体力,挺累的,但我就是爱折腾.

Q:你为什么不一口气做一批型款一样的器物,非要一把一把单独做?

A:如果一款只打一把的话,很多细节需要很多时间去推敲,再做一把复制款就会很快,因为流程我已经了然,是有人要,但我不想做,因为时间不够,而我的想法还有富余,精力要用在别的地方,我想要我的每一款器型都不一样.也很多人找我配盖,我也能做到几乎没有重复.我的初衰并不是为了一定要卖钱才去做这件事,是因为自己感兴趣才去动手.有的朋友看过我的一些作品后认为那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事,但的确都是我一个人独立完成.只要你坚持去做一件事,结果就会不一样.

有时我感觉自己简直像在做科研,把金工当成研究课题去捣腾.因为要掌握很多门工艺,非常博杂,漆也好,木也好,瓷也好,我都要会.我的创作随意性比较强,基本不受时间限制,思路清晰的时候会很顺利,但也有瓶颈冒出来的时候,反复问自己下一把做什么样的呢.我就是在折磨自己.

Q:你喜欢什么样味道的器皿?谈谈你的对工艺的理解.

A:我喜欢宫廷器的感觉,它们有一种高级感,很有味道,如果想要在制作中体现这种味道,就需要自己拿捏,这跟瓷器有共同之处,要考虑器皿的韵味气质,器皿也有自己的语言.有的器皿庄重大气,有的精巧秀气,我们做的时候要用它的语言来表达.

日本很多现代工艺品是由手工加机械完成,但对尺度和线条的理解很到位,分寸拿捏很好,有纯手工的韵味,这是日本人的高明之处,德国精工也一样,丹麦机械做出来的工艺品也可以制造温情.这样的作品就很符合匠心,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位,你能说它不匠心嘛,并不是贵的才称得上匠心.

但其实不能简单地用“手艺”、“匠心”去定义“手作”这件事.在最短时间内,最高效地去制作一件器物,那是一个优秀的工匠所具备的才能,对材料的节约,对量化的把控,迅速且精准.我的行为其实是有违“匠心”的,因为它本来其实不需要那么费时费力,我所做的一些器物在工艺上完全没有合理性可言,如果一定要说合理,那这样的“合理”也只是在满足少数人的需求.

锻造论文参考资料:

上文总结:此文为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捣腾和金工锻造和课题方面的锻造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锻造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