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改革开放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与改革开放和我们的生活有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改革开放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3-09

《改革开放和我们的生活》

本文是改革开放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跟我们的生活和改革和开放类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当40年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改革开放的春风依然温暖如初.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探索和推进,中国逐渐形成了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在经济、军事、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社会等多方面走向全面开放的局面,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赢得了世界的惊叹与喝彩.

改革开放40年的巨变并不空洞,它就在我们身边.

婚俗之变:“三转一响”窥往事

我父母是“60后”,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结婚.听我妈妈说,在他们那个年代结婚,一般都要经过中间人介绍,若双方家庭都觉得合适,便会举行订婚仪式.在订婚之时,男方家庭便要付彩礼钱.而从订婚到正式结婚,中间往往会经过五六年的时间.期间,男方在每个较为重大的节气或节日上门拜访丈人、丈母娘,并会随上一定的礼物,例如利群牌的、桂圆荔枝包、白糖包及黑枣或蜜枣包.而在像端午节这样的日子,礼品清单中还会有绿豆糕、肉等食品.倘若在这五六年中,并无其他不满意的地方,则开始挑选日子准备婚礼事项.在结婚准备过程中,女方家庭则要用订婚时收到的彩礼钱,另外再自己补贴一部分,为女儿置办嫁妆.

对于不同年代的婚礼,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80年代要三转一响,90年代要三电一轮,21世纪要三子一本.”

我的二伯和小姑、我的父母都是在80年代结的婚.当时结婚没有现在这么讲究,新房布置、物品置办都很简约.那时结婚最时髦的东西就是“三转一响”,“三转”其实就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一响”就是录音机.但根据我妈妈的回忆,若要凑齐这这四件嫁妆,也是80年代中期以后的事了.当时是计划经济时代,物资本就缺乏,在80年代初更是如此.就拿录音机来说,只有从80年代中期我父母结婚的时候才开始有.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我父母结婚的时候,嫁妆中已经出现了14寸的黑白电视机.

除了这几个必备的嫁妆之外,其他的生活用品自是不可少,例如床、衣橱、装衣服的收纳箱以及四方桌子,这些都是找当地的木匠手工打造的,另外还要请画师在表面画上好看的画.记得小时候,我家床的边边上就画着西湖十景,用手摸那个画,还能感受到颜料风干之后的凹凸质感.至于彩礼钱,我姑姑结婚的时候,彩礼钱大概是1000多元.等到四五年后,我父母结婚的时候,彩礼钱就翻了一番,要2400元以上了.

在90年代结婚的有我的阿姨、舅舅.阿姨刚好是在1990年,舅舅是在90年代中期.在这个时代,“三转一响”逐渐被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高级家电所取代,逐步变成“三电一轮”.阿姨的嫁妆与我妈妈的类似,唯一的变化是黑白电视机的尺寸变大了,为21寸.而到了90年代中期,舅舅结婚的时候,舅妈的嫁妆清单中便有了彩电、冰箱等新式家具.此外,摩托车也逐渐取代了自行车,成为了嫁妆清单中不可少的一件.在彩礼上,90年代初阿姨收到的彩礼钱是3000多元,五六年之后的彩礼钱就又翻了一番,达到了6000多元.

进入新世纪,我的堂哥、姐姐们陆续也结婚了,空调、彩电、洗衣机等自不在话下,汽车也逐渐进入嫁妆之列.在这个阶段,人民的生活逐渐富足,嫁妆清单中的物品种类上的差异逐渐变小,甚至在过去15年左右的时间里都没有大的变化.各家的差异便主要体现在物品质量、品质之上,例如从普通彩电到液晶电视,再到近年来的网络电视.同期,彩礼钱的上涨也是势头迅猛,从2005年前后的五六万元,到我姐姐结婚时的20多万元,再到今年表哥结婚时的28万多,相比于80年代初姑姑收到的1000多元,翻了近280倍.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目共睹,更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结婚的彩礼,在短短40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究其原因,是因为万千家庭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红利,家庭收入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生活质量不断提升,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直不变,促使我们的家庭不断向富裕迈进.

春节之变:“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可以说是中国最重要、最盛大、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作为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每年过节的形式也在时代大潮中逐渐改变.

上世纪70年代,我国仍处于凭票购买的计划经济时代,置办年货当然也少不了布票、粮票、油票.奶奶小心翼翼地拿着布票去镇上的供销社兑布,给一家人做过年的新衣裳.那个时候物质匮乏,需要置办的年货不多,大多也能自给自足,杀一头年猪,可以说是最奢侈的准备了.

但到了90年代,我记忆中的置办年货已经变得十分丰富了.每年都有很多年货需要置办:灯笼、中国结、春联、摆盘干果、水果、拜年礼品……而这些年货分散在各个市场,摆盘干果在城南、灯笼中国结在城北.于是从腊月开始就陆陆续续买起来了,像松鼠藏过冬食物一样,第一天往家里搬一点,第二天又往家里搬一点.俨然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而现在,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购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每年需要置办的年货相较以前只增不减,网购却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置办过程.不论是生鲜还是家用清洁用品,都可以通过网购搞定.

春节走亲戚是中国传统民俗,在七八十年代,也就是我的爸爸妈妈还是学生的时候,走亲戚多是走路或者骑自行车去的.带上的礼品成为“斤头”,有白糖、红枣、干荔枝、干桂圆等等.之所以称为“斤头”,是因为这些东西多以一斤为单位.数量不大的礼品也反映出当时普遍不富裕.而由于交通不便,一天一般只走一家亲戚,早上去,吃过中饭,下午回.有的亲戚家住得比较远,甚至要留宿一宿.

当我上小学的时候,摩托车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对走亲戚来说这就方便得多了.而我仍是不太愿意去走亲戚的,坐在摩托车上实在太冷,冬天的风呼呼地在耳边吹过,免不了生冻疮.下雨天则更为麻烦,即使披了雨衣,多半也是会淋湿的.那时候的伴手礼多为各类保健品,如大家如雷贯耳的脑白金.

现在,小汽车可以说是大多数家庭必备了,平日里较为冷清的乡下街道,也因为大家都回家过年,相互走亲戚而变得拥挤起来.伴手礼则拿得少了,往往就是一些水果,礼物只是一个象征,送什么都不如聚在一起把酒言欢更有价值.小时候,每逢过年,我的一个奶奶都会裁一张长方形的红纸,包上二十块钱,亲手递到我手上,算是给我的压岁钱.我还记得那种红纸,薄薄的,只有一面染成红色,但是染料也会渗到另一面,以至于斑斑驳驳的.染料的依附性并不是很好,将红包拽在手心里一段时间,甚至会有些褪色.然而褪色又有什么关系呢,二十块钱,能买好多盒小鞭炮了.

上大学之后,微信红包火了起来,家庭群、同学群、好友群,在春节期间几乎每天红包不断,更有“红包接龙”的游戏.与纸质红包相比,微信红包金额都不大,随机红包一次能抢个几十元已是十分幸运,但大家仍然玩得不亦乐乎.因为相较于以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已经不再纠结于这几十块钱的来来往往,更多的是图个拆红包时的惊喜和激动,以及大家在一起交流互动时的热闹和开心.

无论形式发生多大的变化,过年的核心意义团圆,永远存在.“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春节这个传统节日固有的意义.

时尚之变:那些年的中山装、的确良改革开放初期,物质匮乏,人们往往没有条件直接购买制作完成的成衣,而是买来布料,自己加工或代工.在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一种叫“的确良”的面料风靡一时.当时棉花产量有限,为解决穿衣问题,全国开始大量进口化纤材料,从而引发了人们的穿衣“革命”.按理说全棉的衣物穿着更为舒服,但当时由于化纤布料刚刚进入市场,更为昂贵,成为人们身份的象征.这当然也是有原因的.一是“的确良”布料可以印染出鲜艳的颜色.改革开放之前,衣服的颜色都是黑、灰、绿等暗色系的,比较单调,而具有鲜艳色彩的“的确良”服装相当具有吸引力,爱美追求时髦的姑娘终于可以穿上花裙子,过上精致生活.那时谈恋爱,男生送给女生一条“的确良”裙子,可以说是走在时代的前列了.二是耐用耐穿,不容易磨破.当时很多地方温饱都还没解决,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自然以实用至上.不过由于透气性差、不贴身、遇水透明性强等缺点,在物质生活不断富足以后,这一布料也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到了80年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为紧密,也以极快的速度追赶世界潮流.这一时期,更为新潮的喇叭裤开始出现,现在仍很受青年人喜爱的牛仔服也开始风靡.但在当时主流社会认为这种服装过于颓废,不被大众审美所接受.在80年代,还有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比基尼在中国首秀.1985年,国家体委规定,参加第四届全国健美比赛的女运动员,必须穿三点式泳装,以接轨国际标准,这在当时是非常前卫的做法.

而到了90年代,社会发展,市场繁荣,人们在穿衣上开始追求国际品牌,大型购物商城拔地而起,品牌专卖店林立,穿衣打扮上更为大胆随意.“真维斯”“班尼路”等各个品牌专卖店遍布于各地,这一时期,人们的着装意识发生了彻底的变革,从长期以来注重和质量变为更注重品牌和款式.尤其是女性,当她们出席社交场合,穿件名牌衣服装点门面己成为共识.

进入21世纪后,人们在选择服装时,常把个性、时尚、品味等词语挂在嘴边.穿衣从怕与与别人不同,也演变成了怕与别人相同.除了大型商场和品牌专卖店,网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选择衣服可以足不出户,可以随心所欲,服装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节节攀升.日系、韩系经常在我们的耳畔响起,而有些青年人则不随波逐流,喜欢中国的传统服装,唐装、汉服又重新焕发出生命力.文化自信,民族自信,自我品味的自信,都促使服饰的潮流趋于多元化.追溯童年,爷爷的中山装,奶奶的青灰色大褂,爸爸的白色衬衫,妈妈的碎花连衣裙,这些场景仍历历在目.盛世有华服,太平舞霓裳,透过衣着的变化,我们看到的是人们生活的富足,社会的文明进步,国家的繁荣富强.

饮食之变:舌尖上的四十年

1978年,我的姥姥、姥爷也才二十多岁,姥爷进城当临时工,姥姥则留在田间劳作.六岁的妈妈自然当起了小家长,在家里不仅照顾弟弟、妹妹,还要给农忙的长辈做饭.那时候刚刚告别“粮票经济”,告别了那个凭票吃粮喝汤的时代.姥姥说,改革开放前用粮票不仅要斤斤计较,还要两两计较,大饼2两粮票,油条半两或1两粮票,喝碗豆腐浆说不定也要收你1两粮票.没有粮票,可以说是寸步难行.而粮票换来的粮食也是以粗粮为主,细粮为辅,所以当时吃的多为玉米面,家中常用玉米面熬汤、做窝窝头,极少吃到白面馒头.

改革开放后,粮票逐渐退出舞台,家中也逐渐由吃粗粮转为吃细粮,终于解决了这个六口之家的温饱问题.随着土地承包到户的政策实行,得益于这个六口之家,我们分到了六亩田,自然这六亩田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姥姥说,那时候不像现在吃蔬菜去超市、菜市场买菜,而是去纯天然无公害的自家菜园摘菜,上一年留下的种子今年种下,小小的菜园可以满足一家六口的蔬菜.

当时吃的主要还是“绿色食品”,又加之粮食供应量少,营养不良是通病,所以妈妈那一代人都是脸色蜡黄、矮矮瘦瘦的样子.妈妈说,当时的饭桌上最常见的两种食物便是地瓜和玉米,再困难点地瓜叶也是餐桌上的食物,当时没人敢说自己挑食,看见开饭抢着吃都来不及呢.家中有长辈不知从哪里拿来一个苹果,自己舍不得吃,要拿回家分给六七个孩子吃,吃完心里才美滋滋.最丰盛的大概也就是年夜饭,因为那天晚上会包饺子,一家六口包完饺子热腾腾地吃上一口便是辞旧迎新.

到90年代我和弟弟出生的时候,日子慢慢好起来了,姥爷在城里渐渐从临时工熬成了小领导,爸爸妈妈也有了稳定的工作.那时候交通刚刚发展起来,姥爷经常到外地出差,所以我和弟弟也就有口福了o弟弟爱吃葡萄干,曾经一个暑假能吃十斤新疆葡萄干,至今作为一个趣谈在家中流传.而我则喜欢姥爷从河南带回来的一种枣片,装在一个精致的盒子里,十分好吃.

那时市场上渐渐出现了蔬菜、瓜果、蛋、禽、肉类,应有尽有.各种副食也流向我们餐桌,面包、蛋糕、牛奶、饼干等食品向传统主食发起了挑战.姥姥来到县城后说道,感觉周围的邻居—下子富裕起来了,今天张家买鱼,明天李家买鸡,吃肉再不像从前那样新鲜了.偶尔家中来好友拜访,我们还会“下馆子”.可口可乐、娃哈哈、乐百氏等也逐渐出现在家中的餐桌上,过生日吃面条也逐渐被从西方流传过来的习俗一一吃蛋糕替代.对比于80年代初,90年代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又20年过去了,不知何时起,健康成了当下的热议话题.大概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们面临“三高”问题,健康饮食观念深入人心.现已退休的姥姥姥爷也在紧跟时代步伐.蔬菜要吃无污染的,粮食要吃当年的,鱼虾要吃鲜活的,肉禽要吃排酸的.从吃多吃好到吃少吃精,从细粮为主到粗细搭配,当然,时不时还会给我们来个改良版的“忆苦思甜饭”.市面上也出现了更加多样的小吃.出家门不仅能吃到全国各地的特色小吃,也能品尝到世界各地的美食,从沙县小吃、兰州牛肉拉面,到麦当劳、肯德基等.不过20年前“下馆子”是“打牙祭”,而现在却是提倡在家吃.

看似是轮回到40年前的餐饮习惯一一绿色饮食,但如今则没有当初的无奈,更多的是老百姓们生活质量和生活观念的提高,老百姓为了生活的更健康而对食物有了更高的要求.

40年来,我们用舌头“尝”变化:上世纪80年代,我们告别饥饿,肚子终于能够填饱;90年代,我们不仅追求吃饱,而且还向往吃好;新世纪伊始,我们在吃好的基础上,还吃出了健康.

通讯之变:“掌上”的艺术

改革开放40年来,衣服样式更加多样,一日三餐更加丰盛,住宿环境更加舒适,出行选择更加全面,握在手上的通讯工具更是一天一个样,功能更加齐全.

听奶奶说,70年代是摇把子电话的天下,打电话得摇几下电话把子,接通邮电局的接线员后才能再接通另—方,摇把子电话能否接通没有保证,更别说长途电话、国际长途,一两个钟头才接通电话是家常便饭.

到80年代妈妈上学时,BB机风靡一时,“有事呼我”成为流行语.BB机带来的即时通信,大大加速了生活、工作效率.早期的BB机全是进口产品,比如松下、摩托罗拉等,后来国内企业与摩托罗拉合作,开发出汉字BB机,让广大用户不用满街找电话就可以知道呼叫内容.

90年代初,电话开始步入寻常百姓家.1997年,我家也安装了第一部电话,一种在90年代占统治地位的按键式电话.

90年代不仅全国普及了电话,更出现了无绳电话,如“大哥大”.无绳电话的出现,意味着中国步入了移动通信时代,但当时的无绳电话厚实笨重,状如黑色砖块,重量都在一斤以上,不便携;同时它除了打电话外没有别的功能,并且通话质量不够清晰稳定,续航能力很差.

步入90年代中后期,曾流行一时的“大哥大”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黑白屏手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凭借便携、实惠等优点迅速被众多人接受,渐渐进入百姓生活.

2000年以后,各式各样的手机逐渐占领了市场,从MP3到网页浏览,从短信编辑到文档制作,手机不仅做工更加精美,功能也愈发全面.手机的定位更是从身份的象征逐渐成为一种多媒体即时通讯工具,在人民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5年,3G手机的出现,成为了通讯工具市场上的一大亮点.这时候,手机已经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2013年左右,中国4G手机开始出现.随着4G及其他技术不断完善,手机的外观、功能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满足人们的不同使用需求.比如屏幕越来越大,从以前的小屏,到之后的中大屏,再到现今的刘海屏、全面屏;手机使用的处理器制程越来越精细,从早年的八核处理器,到如今已经发展到了二十核处理器.

如今,5G技术的推广也提上日程,这也意味着手机的发展即将步入新的阶段,手机的功能也会愈发全面,更好地为广大用户服务.(资料来源:新浪网)

改革开放论文参考资料:

改革开放参考文献

改革开放的变化论文

改革开放成就论文

改革开放家乡的变化论文

改革开放小论文

改革开放的参考文献

此文评论,本文论述了关于我们的生活和改革和开放方面的改革开放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改革开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