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大学生阅读类论文如何写 跟新媒体视阈下高校图书馆大学生阅读偏好行为分析类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大学生阅读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3-14

《新媒体视阈下高校图书馆大学生阅读偏好行为分析》

本文是大学生阅读类参考文献格式范文与[标。

[摘 要]移动互联网以其开放性、共享性、互动性特质,对大学生阅读行为与网络依赖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分析了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阅读环境变化趋势以及大学生阅读偏好行为表现,提出高校图书馆应从优化馆藏资源配置、注重网络阅读指导、强化阅读素养培育、提升数字阅读体验等应对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图书馆;用户行为;阅读偏好;阅读推广

1.1 阅读环境更加开放包容

受年龄、教育程度、情感心理、认知水平和社会环境等动机影响,不同个体的阅读行为差异明显,进而造成各自对阅读方式的选择和信息敏感度也不尽相同.王爱霞认为‘纠,大学生网络阅读动机是一种社会化的心理过程,受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与支配的个人行为.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是在传统媒介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以数字信号实时传递为技术支撑,将传统媒体与信息科技产品进行嫁接衍生并以人际传播为主要类型的全新媒体形态‘3].新媒体环境下用户既是信息的接收方与利用者,同时也是媒体信息的传递方和发布者.相比传统纸本阅读的高昂成本与获取难度,以数字化为存储形态的文献资源获取更加便捷,成本更加低廉.畅通的通信网络环境为数字阅读普及提供了可能,阅读环境更加开放包容.另外,大学生根据自舟个性化需求对阅读主题进行充分,也进一步促进了其阅读行为方式与网络媒介相互依存、深度融合.

1.2载体形态从单一类型向“纸电共存”迈进

从人类漫长的文明发展史来看,纸张作为书写和知识记录的重要载体形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占据着比较稳固的地位.受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影响,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行为同样保持着比较稳固的习惯,纸本阅读一直以来都是维系阅读传统的纽带.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大学生在享受数字化阅读便捷服务的同时,必然会对其阅读行为产生深刻影响,其中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各类数字化传播媒介愈发精细化‘4].掌上阅读软件、听书平台随之兴起,进一步扩大了大学生阅读空间,纸电共存、并行促进的融合趋势使数字化阅读逐渐摆脱了传统印刷型文献的束缚而存在.数字化阅读因便捷、易于读取和丰富的视听体验等优势得以快速发展起来,使碎片时间得以充分利用,弥补了大学生在传统纸质阅读中的不足.

1.3移动信息内容愈发短小精细

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以及当下功利心态驱使,直观表现在个人阅读行为上的是浮躁化、功利性阅读泛滥盛行¨].伴随数字资源和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出现,传统沉浸式纸本阅读方式在高校范围内难以做到全面推行.在知识结构、年蛉层次和信息接受度上,相对社会公众而言,大学生阅读思维具备更高跳跃性和想象力,阅读方式的选择上更倾向于快速获取,更加注重精神与娱乐的双重消遣.因此,大学生逐渐脱离了长篇累牍的阅读束缚,阅读内容除文字外,图片、音视频的视觉感受与听觉冲击力对其阅读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大学生阅读需求与行为变化,反过来使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内容呈现出片段化、分散状特征.一方面,移动网络信息更加短小精细,片段化的信息内容削弱了高校大学生在互联网信息遨游中的过度精神消耗,另一方面,片段式浏览、跳跃式获取行为也缩短了大学生读屏时间,满足其对社会新闻资讯的及时了解,使阅读成为一种更为轻松的心理体验.

2高校图书馆大学生阅读偏好行为表现

2.1 网络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

互联网世界中海量散布着众多半结构化与非结构化信息资讯,因其更新速度快、图文并茂的特点,迎合了当下年轻大学生大学生快餐式、个性化的阅读需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掌上智能设备业已成为大学生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资讯的重要途径.受互联网快餐阅读文化影响,大学生对信息文本的阅读选择权变得更加多元化,低头族在屏幕阅读上消耗的时间大大超出了传统文本阅读时间,网络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调查数据显示‘印,截止2016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6. 95亿.其中,对中国网民职业结构统计中,“学生以25. 0%比例占据调查首位.在各类阅读媒介阅读时长(图书/报纸/期刊/上网/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对比中,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62. 21分钟,首次超过上网阅读时长.董文鸳‘71对浙江省6所高校大学生手机移动阅读行为进行调查显示,63.76010的受访对象利用手机阅读用来“打发无聊时间”,56. 24%受访对象用来“了解新闻资讯”,“学习需求”并不是构成大学生利用乎机进行移动阅读的主要目的.从中不难看出,随着手机、微信等新媒体技术普及应用,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生活中不可剥离的一部分,移动新媒体成为维系信息交流与传送的中枢组织,大学生网民对信息以太环境下的新闻热点、娱乐资讯更为敏感,对网络虚拟世界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

2.2 多元化阅读方式导致理性思维弱化

从年龄和心理发展来看,大学生群体正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期,虚拟世界中充斥的盗墓穿越、荒诞修仙元素吸引了大量年轻粉丝群体,而传统经典读物的阅读却呈现出总量不足局面.以手机、智能便携终端、微博及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网络平台在承载信息传播的同时,也促进了快餐式阅读、碎片化获取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削弱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理性思考与判断.朱咫渝‘81研究认为,对于传统印刷型书面文本,大学生的阅读习惯是按照图书预先设定好的章节与页码逐字理解的阅读,是一种单一、直线型阅读方式,大学生阅读思维比较固定,而信息环境中的数字阅读方式是依照超文本非线性方式进行跳跃式阅读,打破了原有文本阅读的连续性.新媒体环境下,不同的信息媒体可以通过不同信息节点寻找到彼此,大学生甚至可以通过链接网页图片、音视频等多媒体内容,进而形成多个网狄阅读焦点,泛在化阅读方式所呈现出来的结果是浮光掠影式、跳跃性阅读,多元化阅读方式为大学生带来视听享受的同时,也分散了大学生信息判断力,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对问题的深度思考,从而造成大学生思维模式单一、理性思辨能力弱化.

2.3信息获取能力有待提高

新媒体所具备的即时性、开放性、个性化、信息海量、低成本、检索便捷以及融合性特点,为信息及时传递和便利获取提供了可能,然而网络环境中内容看似丰富多样的信息却因激增与过载,使网络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信息流动的无序性使大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并未因新媒体的便捷而得到提高,加上高校图书馆对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以及数据库检索与利用宣传重视不足,致使大学生信息检索能力普遍缺乏,在专业资源检索利用中过度依赖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盲目检索,而对专业数据库缺少必要了解和利用,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大学生阅读行为引导建议

3.1 优化馆藏资源配置,完善馆藏文献分类指导

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阅读行为趋于动态性、易变性,受学科专业、阅读环境和认知心理影响,不同层次大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和阅读需求不尽相同.为满足不同身份和层次读者多样性阅读需求,图书馆应从大学生阅读需要和文献获取出发,通过对馆藏流通日志、数据库访问量加以数据分析,及时了解和掌握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趋势,对利用频率较高的文献资源加以重点推荐并适当增加采购比例,利用率较低的纸本和数字文献资源可以减少采购品种或不买.另外,在文献资源配置上不应仅仅局限于图书、期刊、报纸以及学位论文等常见文献类型的搜集与开发,在基本需要得以满足的前提下,应不断拓宽数字资源展示及获取渠道,满足不同层次的大学生文献利用需求[10].

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利用“手机+互联网”便可以足不出户坐拥和享受网络世界中海量信息,大学生对图书馆依附程度进一步松绑.因此,图书馆需及时转变服务观念并调整服务策略.面向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阅读需求,应对涉及线上不同领域、层次、学科数字资源按照学科类目分门别类地进行精细处理与揭示[11],线下文献在传统分类原则基础上,按学科主题进行集中展示与指导,在保证分类体系完整、连续性基础上,凸显不同学科特色,减少大学生对专业文献获取中的时间消耗,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

3.2注重网络阅读指引,提高导 读功效

受新媒体技术条件影响,大学生对阅读的选择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张文本.高校图书馆在开展阅读推广的同时应充分结合大学生的多元化个性需求,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在立足传统文本导 读的基础上,强化数字阅读指引,尤其是同经典阅读的深度融合,促进双方朝着融合互补方向迈进[12].应当看出,数字阅读是对传统阅读不足的有益补充,是传统文本内容与形式的升级再现,其本质是传统文献的数字化.因此,高校图书馆应立足自身优势,广泛动员图书馆、学生社团共同参与到阅读能力培育和提升工作中来.如图书馆可以结合校情、馆惰,建立专题阅读网站,将专家推荐和学生自荐的经典图书、导 读书目、书评、音视以数字信息为支撑的新媒体技术快速普及,力ⅡJ陕了信息生产与传播速度,对传统以文本为主要阅读方式的用户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 40/0,较2014年同比上升0.4%,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64. 0%,较2014年同比上升5.9%,数字阅读成为本次调查报告的亮点,接触率首次超过纸质阅读,其中,成年国民网络在线阅读率达到51. 3%,较上一年度增长1.9%,手机阅读接触率达60.0%,位居各类数字化阅读载体接触率首位.在数字阅读选择上,微信阅读成为主流.据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有51. 90/0的成人国民进行过微信阅读,增幅超过50qo.微信阅读群体用手机进行的活动统计中,利用微信查看朋友圈和聊天、收发文字、语音、图片分别占到日常活动的76.1%和75.3%.

由此可见,新媒体技术革新加速并带动了移动智能终端应用普及,促进了国民阅读方式与行为的转变,对成长于数字化媒介环境下的高校大学生群体而言,智能体验和信息快捷获取巳成为学习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对高校图书馆大学生阅读偏好与行为方式加以细分,不仅可以能够灵活调整图书馆服务方向,而且可以及时捕捉“数字生存”下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阅读行为演变轨迹,进而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3.3 强化阅读素养培育,提升大学生阅读能力

新媒体时代,技术革新与媒介已然朝着深度融合方向发展,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环境越发成熟完善.与此同时,网络环境中信息的复杂性与无序性,也造成了高校大学生数字化阅读广度有余深度不足、阅读素养低下等严峻问题.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出击,对大学生日常数字阅读行为和动机进行捕捉,分析大学生在数字阅读中的心理变化并结合其特征,主动建立起符合大学生特点和需求的数字化阅读指导体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字化阅读意识,提高其数字化阅读能力和阅读效果[13].另一方面,图书馆应结合新媒体环境下数字化信息的传播特征,加强对大学生阅读素养的教育,可采用数字阅读专题培训、网络互助交流以及建立数字阅读兴趣小组等形式,丰富大学生数字化阅读内容,帮助大学生客观地认识和了解数字化阅读的本质与内涵,积极引导并树立数字阅读价值评判标准,在数字化阅读过程中能够根据个人的阅读需求对数字内容进行合理的甄别与评判,检视自己在数字化阅读过程中的个体行为,进而提升大学生数字阅读能力.

3.4 强化数字体验区建设,增强服务主动性

面对复杂多变的新媒体阅读环境,大学生阅读偏好和行为需求趋于多元化.信息环境的复杂性,促使大学生群体对图书馆依赖程度进一步降低,高校大学生不仅是信息发布者,同时也是信息生产者和传递者,图书馆信息承载局限性日渐凸显.面对内外环境变化导致的阅读需求改变,图书馆应积极转变服务观念,在创新阅读服务形式基础上,积极完善体验配套机制建设,增强服务的主动性.如针对大学生多元化、个性化阅读趋势,一方面,对图书馆进行空间再造,为大学生群体营造一个宁静、高雅的阅读氛围,增强阅读专注度;另一方面,将线下服务与线上资源进行整合,增加数字资源品种,利用二维码“扫一扫”功能优势,进行扫码阅读,进而实现阅读方式与阅读行为的泛在化.2013年复旦大学在各校区推行无纸化阅读“平板电脑外借”体验服务,外借的平板不仅可以免费访问复旦大学各类型数据库、电子书及电子期刊,同时外借平板中预装的复旦大学移动图书馆客户端、方正阿帕比电子书客户端、Office文档处理软件以及阅读学习网络资源一系列数字化应用,为提升大学生数字阅读体验服务提供了有益尝试.

4结语

新媒体时代,社会环境与阅读方式的转变为高校图书馆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受信息传递和阅读行为的影响与支配,大学生阅读行为日趋网络化、年轻化.面对服务对象的需求变化,高校图书馆应正确树立“以用户为中心”服务理念,在传统阅读基础之上,应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阅读活动产生的行为数据加以搜集整理,建立“大学生阅读偏好动态数据库”,并对其进行数据分析,及时掌握大学生阅读动态.在网络阅读指导基础上,重点强化大学生数字阅读能力的提升与培育,增强大学生网络阅读意识和网络信息辨别能力.

大学生阅读论文参考资料:

大学生发表论文的期刊

大学生毕业论文格式

大学生投稿

大学生小论文范文

大学生时间管理论文

大学生职业和就业指导论文

本文点评:这篇文章为适合高校图书馆和新媒体视阈和偏好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大学生阅读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大学生阅读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