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海绵城市方面论文范文检索 跟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措施在武汉市东湖港综合整治工程中的应用方面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海绵城市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3-01

《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措施在武汉市东湖港综合整治工程中的应用》

本文是关于海绵城市方面论文如何写和东湖港和海绵城市建设和整治方面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摘 要武汉市是“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东湖港位于东湖港综合整治工程位于武汉市长江南岸,属东沙湖水系.项目区涉及青山、洪山、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3 个行政区,属于这个区域区重要的排水廊道.设计按照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园林绿化建设,贯彻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理念对港渠进行了整治.依据设计成果,整治后的港渠可满足武汉市“海绵城市”主要控制指标要求.

关键词东湖港;海绵城市;园林绿化;“海绵”措施

1 项目概况

2015年武汉市入选国家海绵型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按照“集中示范、分区试点、全市推进”的思路,采用“2+N”的模式,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期内打造2 个集中示范区:(1 )四新示范区,(2 )青山示范区.东湖港综合整治工程为青山示范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为有效缓解区域城市内涝、降低水环境污染,加快推进青山示范区海绵城市建设,亟待尽快启动东湖港综合整治工程.

东湖港全长4.7km,北起落步咀闸与青山港相连,南接东湖的汤菱湖,控制廊道宽度100~140m,总用地面积48.20hm2,其中水域面积17.86hm2.

2 项目建设必要性及主要任务

2.1 工程建设必要性

东湖港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必要性如下:

(1)遵循低影响开发理念,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的需要;(2)推进大东湖生态水网连通,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的需要;(3)推进城市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4)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构建两型社会的需要.

2.2 工程建设标准与任务

2.2.1东湖港功能定位.根据地区水系规划、排水规划、用地规划和绿地规划,结合明渠沿线地区城市功能定位,确定东湖港规划有4 大功能:(1 )排水防涝功能;(2 )引水连通功能;(3 )生态景观功能;(4)航运旅游功能.

2.2.2工程建设标准.根据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及东湖港排水防涝功能、引水连通、生态景观、航运旅游等功能要求,本次东湖港综合整治工程采用的建设标准(见表1).

2.2.3工程建设任务.根据东湖港片区的总体规划要求及港渠水系的建设目标,本次东湖港综合整治工程拟定海绵城市建设、引水连通、园林景观与文化旅游、交通四项建设任务.

3 项目建设方案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渠道工程、景观绿化工程、给排水工程、桥梁工程及便民服务设施等,其中渠道工程和景观绿化工程是满足区域内排水防涝、实现“海绵城市”改造的重要部分,承担着“大东湖”水网联通、区域排涝、周边区域环境升级的任务.

3.1 设计原则

本工程为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程,渠道及景观设计以“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安全为重、经济节约”的原则进行设计.方案注重于现状的杨春湖公园及规划实施的两港海绵示范带相结合,综合其上位规划及区域形态,通过渠道疏浚,海绵构建,多层植被等手段建立完善的生态廊道和生态环境体系,并且构筑沿河文化景观,同时提升该区域科普教育系统,提高生态的示范及教育意义.

3.2 “海绵城市”系统构建

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小雨不渍水、大雨不内涝、热岛有缓解、水体不黑臭”.通过年径流控制率、面源污染控制率、内涝防治水平和水资源利用率来控制,在采取多重技术措施后,主要达到以下主要海绵城市控制性指标:

(1)区域性年径流控制率目标取值不得低于70%.(2)区域性水资源利用率采用年均雨水利用量占年均总用水量的比值计算,目标取值不得低于5%.(3)区域性面源污染控制目标以SS为指标,控制率取值不得低于50%.(4)区域性内涝防治目标为有效抵御50年一遇暴雨.

3.3 “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以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为前提,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工程技术措施,将城市建设成为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体”.

结合本次东湖港综合整治工程,主要采用引水连通工程、雨水控制工程、景观改造升级工程来布置和建设相关海绵措施.

3.4 “海绵城市”生态措施设计

针对该工程主要控制性指标,本次“海绵”生态措施设计主要是针对地面径流、面源污染和点源污染.其中点源污染问题已根据城市修规将污水管均截入城市污水管道入污水处理厂内.

本工程“海绵城市”生态措施设计主要分4 部分(见图1).

从图1 中可以看出,第1 部分布置有自行车道、人行步道等绿道设施,用于设计范围内与外界交通的衔接及内部交通流线组织.自行车绿道和人行步道采用透水材质铺装,其中自行车绿道铺装自上而下采用50mm 彩色强固透水混凝土,200mm大孔透水混凝土,20mm粗砂滤水层,250mm透水级配碎石垫层;人行步道自上而下采用60mm陶瓷透水砖,20mm 粗砂干拌,200mm级配碎石垫层.采用上述透水铺装后,既可以保证区域外汇流通过绿道、步道有效下渗,也可以缓解汇流速度、降低面源污染.

第2部分防护措施包括沿线布置雨水控制措施,为控制地面径流雨水给水体带来的面源污染问题,雨水控制工程主要包括下凹绿地、雨水花园、渗透型植草沟、转输型植草沟等的设计,可以有效降低面源污染,同时起到“渗”、“滞”、“净”的作用.其中沿绿道、园路一侧布置渗透型植草沟或是转输型植草沟,渗透性植草沟3710m,传输型植草沟1913m;在附属建筑附近及广场花坛内布置了14处下凹绿地,下凹绿地面积共计5330m2;在场地开阔地势较平坦地块布置6处雨水花园,面积为2540m2.

第3 部分防为沿渠道两侧的植被缓冲带,包括上层乔木、中层乔灌搭配、下层灌木地被,即可营造植物绿林,也可经植被拦截及土壤下渗作用减缓地表径流速度,并去除径流中的部分污染物,起到“滞、渗、净”的作用,植被缓冲带坡度为2%~6%,宽度>2m.

第4层保护为沿两侧渠底布置生态挡土墙(格宾挡墙、阶梯式生态挡墙),东湖港是串联大东湖生态水网的生物廊道系统,结合渠道线型布置生态挡土墙,挡墙内结构填充料之间的缝隙可保持土体与水体之间的自然交换功能,同时也利于植物的生长,实现水土保持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统一.挡墙总体高度为2.5m,渠底以上净高1.8m,迎水侧垂直布设,墙后回填土,坡度为1∶3,内部充填环保的天然块石堆砌而成.此外,对于汇入渠道的排水口,在其汇流区域完成“海绵”改造后,污染物指标已得到有效控制和削减为进一步保证入渠水质,本次设计采用生态排水口和漫流式排水口,以削减其污染物含量.

4 项目设计特色

4.1 四大防护措施

本工程设计范围为带状绿地,在范围内采取透水铺装、植被缓冲带、生态植草沟、生态挡墙,使“海绵城市”工程措施完美的与周边景观、建筑融为一体,弱化了与周边环境的界限.

4.2 生态环境治理

工程中景观结合区域内文化特点,与整体环境相互相融,并根据气候及环境特征布置其相应的乡土植物和净化植物,在景观工程及建筑布置上做到因地制宜,与现有地形对接,并采用环保和透水铺装材料,充分贯彻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通过相关设施布置,项目建成后,径流总量空置率达到86%,透水铺装率达到70%,面源削减率超过50%.

5 结语

作为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程中规模最大、投资最多、关注度最多的项目,东湖港综合整治工程于2016 年9月全面开工,总工期为1年,项目完工后,将为市民展现1 个集海绵展示、休闲健康、水生态文明的综合绿廊.

(责任编辑王曼)

海绵城市论文参考资料:

城市建设理论杂志社

城市问题期刊

城市建设理论期刊

城市轨道交通论文

城市规划毕业论文

城市规划杂志社

结束语:这是关于对写作东湖港和海绵城市建设和整治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海绵城市本科毕业论文海绵城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