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乡村旅游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跟武陵山区农耕景观在乡村旅游中的应用方面论文范文素材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乡村旅游范文 类别:发表论文 2024-01-05

《武陵山区农耕景观在乡村旅游中的应用》

本文是乡村旅游自考毕业论文范文跟乡村旅游和农耕和景观相关论文范文素材。

摘 要:采用实地考察与实景拍摄的方式,搜集了大量武陵山区乡村旅游点的农耕景观代表作,分析了当地乡村旅游景观中农耕文化资源应用的典型案例;归纳了武陵山区的乡村旅游类型为生态农庄型、休闲农场型、古村古镇型、“花海竹海”型等4 种类型;评析了武陵山区乡村旅游中农耕景观的应用现状,认为乡村旅游景观应紧扣农耕主题,充分利用当地的农耕文化资源,突出地域特色;指出了武陵山区农耕景观在当地乡村旅游中的应用建议.

关键词:农耕景观;武陵山区;乡村旅游

中图分类号:J064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cjas16100005

0 引言

武陵山区[1]是以武陵山脉为中心的湘鄂渝黔边境临近地区,包括4省71县市,跨省面积大,交通受阻,导致经济发展落后,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该片区浓缩了中华民族数千年农事文化精髓,逐渐形成了以土家族、苗族、侗族和白族历史文化特色的多民族地域农耕文化.近年来,该片区充分发挥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打造了很多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乡村旅游产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然而,由于缺乏整体的主题规划,该片区乡村旅游景观设计无论从造型、色彩还是表达主题上都存在雷同多、特色少、整体水平偏低等问题.

从2004 年开始,尹振华[2]就河北乡村旅游中的农耕文化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而关于乡村旅游建设中的农耕景观研究主要集中在最近3 年.如2015年,高宏鑫[3]用案例分析法,从分析国内乡村旅游景观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国内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内容进行了回顾与评析,总结出6个方面的研究关注点,并对研究工作提出了3点建议,以期为乡村景观规划提供有益借鉴;2016 年,王易琦等[4]用实地考察法,通过对景观的认识,将传统的“单体化的展示”转变为“多样化的感知”,探讨以海南琼海为例的乡村旅游中的景观重构;廖光萍等[5]用案例分析法,对乡村旅游开发成绩与存在问题的简要分析,就其开发原则与发展对策提出了一些粗浅的建议;曹会波等[6]将具有地域特色的艺术元素应用于旅游景观的农家乐空间中;其中,高宏鑫、陈东田等和曹会波等是目前中国在此研究方面做得最好的专家,他们紧扣了地域农耕特色,突出艺术元素,笔者认为这两者有机结合才是如今乡村旅游景观中要表达的重点.前人对乡村旅游中的农耕景观都进行了不同角度的阐述,但在乡村旅游中用农耕文化资源情感表达的景观方面是一片空白,对武陵山区乡村旅游中的农耕景观更没有针对性研究,因此,对传承武陵山区地域文化,挖掘当地农耕资源,为后期乡村农耕景观规划提供参考有着重要意义.

为立足武陵山区本土文化,丰富乡村旅游文化资源[7],打造具有武陵山区特色的农耕文化景观,笔者对该片区农耕文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挖掘,并对该片区农耕文化在乡村旅游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该片区乡村民俗、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等乡村旅游产品项目开发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1 武陵山区乡村旅游的类型

乡村旅游是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8].乡村旅游归根结底是一种追寻,不再是简单的走马观花,而是沉醉其中的心灵放逐,具有更高意义上的增长见识、放松心情、愉悦人生等追求.

随着武陵山片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乡村旅游业也快速成长,而乡村旅游点正是利用了当地特有的农耕文化资源吸引了多方游客.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当地的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缩小了城乡差别,逐步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目前,武陵山区的乡村旅游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并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态势,2 年多来笔者走访了武陵山区多个乡村旅游点,大致可以将武陵山区的乡村旅游分为生态农庄型[9]、休闲农场[10]型、古村古镇[11]型、“花海[12]竹海[13]”型等4种类型.

1.1 生态农庄型

生态农庄型乡村旅游主要是以绿色生态为理念,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突出传统的生态,打造现代农庄[14]特色的旅游产品类型.传统农业是化学农业,农药化肥的无序使用使得人们谈菜色变,因此,现代农业代表——生态农庄开始大胆创新,走生态农业之路,农庄的特色是在健康的主题上致力于打造生态食品、生态环境,除传统的种植、养殖外各农庄还开发了垂钓中心、生态阳光餐厅、生态采摘等农业创意项目.

1.2 休闲农场型

休闲农场型乡村旅游是以休闲环境氛围塑造为依托,规划、设计各种休闲专项活动来组合成相关旅游产品,引起城里人的消费与需求,进而感受运动、农耕体验与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新的休闲旅游[15]形式.如户外野餐、乡村徒步、房车露营、田园采摘、田耕体验、农耕科普教育……已经成为了70 后、80 后户外休闲旅游模式的新主体,乡村旅游中的休闲农场像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武陵山区的休闲农场在生产上普遍走循环农业道路,休闲农场是现代旅游休闲、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和户外运动的最佳营地.

1.3 古村古镇型

古村古镇是有着百年以上历史且保留着古朴民风、建筑风格,保留着传统生活方式,保留着历史习惯的自然村落和建筑群.这种乡村旅游不是今天才有的,一直受到大部分人的青睐,如凤凰古镇[16]就是武陵山区的典型代表,它紧邻沱江而建,以吊脚木楼建筑群为特色,这是古村古镇型乡村旅游点的独特风情.

1.4“花海竹海”型

“花海”顾名思义“花的海洋”,就是用各种不同颜色或者同一类型的花打造的一种规模化田园风光型[17]旅游胜地,是乡村旅游的独特景色.“竹海”跟花海一样是“竹的海洋”,除几处人为塑造的农耕主题景观[18],竹海大都是自然生长成形,由于武陵山区地理位置特殊,有花、有草、有竹林的地方也很多,因此,“花海竹海”型的乡村旅游地也成为了人们所向往的.

2 武陵山区乡村旅游点农耕景观设计典型案例分析

2.1 生态农庄型的农耕景观分析

生态农庄以人为本,以农为特色,以环保、绿色、健康为内涵发展农业旅游,是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成为城市与乡村互动的桥梁.农家乐[19-20]城市人群小假期的好去处,可以缓解人们的工作压力,所以,对景观设计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亲近自然、追求绿色、提倡环保,农器具文化[21]在生态农庄景观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

大明生态休闲山庄[22]是一个集会务、培训、住宿、餐饮、健身、垂钓、种植养殖、拓展训练、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是会务培训、聚会休闲的最佳选择.休闲山庄是介于农村与城市之间,游客来这里的目的大都是培训或者会议,只是需要一个安静放松的场所,所以,景观在追求中国风的同时还要有现代气息,大明山庄古香古色的木板房、悬挂红灯笼的休息凉亭(图1)等都体现了很强的现代感中国风.

2.2 休闲农场型农耕景观分析

休闲农场是以“休闲”为主题而打造的周末和朋友去休闲度假的场所,可以实施认地种植、亲子采摘、动物喂养等休闲项目,让人们在吃、住、游、玩、购中亲近自然.

湖南常德郑太有机农场位于常德柳叶湖旅游度假区白鹤山乡郑家河村,以观光、休闲、体验、农业产业化研发四位一体的大乡村旅游产业链为主线,主要从事有机蔬菜、有机瓜果、有机水稻、水生湘莲的种植及相关科研研究.走进农场看到的第一个景观就是一个偌大红色柿子椒,这正是农场的主题定位:打造有机蔬菜瓜果.农场景观小品应用了农耕元素[23],蔬菜、农作物熟悉的造型给人有一种亲切感,醒目的色彩第一时间抓住了人们的眼球,低调的导视牌和高调的园区景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图2),走遍度假区才发现3 处景观,在农场后续的建设中,景观的整体规划应侧重导视牌和其他景观的衔接,从造型和色彩上都应考虑协调性和统一性.

2.3 古村古镇型的农耕景观分析

西江千户苗寨[24]是武陵山区典型的古村古镇代表,也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村寨像千户寨一样自然的相连成片,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很多景观都与苗族风俗、苗族服饰相关.走进寨子,会被独特的吊脚楼建筑群景观所吸引(图3),用色节制而温暖,极具中国风,彰显古城文化.农耕景观的造型奇特,格调鲜明,凸显了武陵山区农耕文化的地域特色.

2.4“花海竹海”型农耕景观分析

2.4.1 枫林花海桃源县枫树维回新村“枫林花海”种植了十万亩各色花卉,引爆了常德市的乡村旅游,倾情打造欧洲风情园林景观,迎来不少外地游客来此参观旅游.花海的景观有奶牛、风车、凉亭等,选题上应用很多农耕元素,色彩和造型都非常醒目,但景区内的部分景观和花海要表达的主题值得深思.

2.4.2 十美堂花海鼎城“十美堂花海”不是人为旅游开发塑造,是自然生长成形,后人为添加了一些农耕元素的景观.刚进十美堂,就可以看见金黄的油菜花中大型卡通熊猫、稻草人、喜羊羊、灰太狼、稻草马、稻草猪等,既有写实的家畜又有可爱的卡通形象,造型较为粗糙,动作很是滑稽,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合影,但却少有人去思考这些景观想要表达的思想.

2.4.3 云峰竹海常德钱家坪“云峰竹海”致力于打造成城里人的周末公园.“游云峰竹海,寻茶马古道”,六千米茶马古道山径路上,依稀可辨险要处为方便驮马爬山行进铺设的青石板、指路碑,走在宽不足一米的古道上,古代商人运茶的艰辛画面仿若就在眼前.竹海的景观较前面几种乡村景观有明显的不同,玻璃钢材质的茶马古道雕塑、竹制的茶篓、竹编斗笠、竹制的象棋(图4)让人感觉别具一格.表面上看,这些景观的材质各不相同,但都有竹子这个统一的元素.该地的农耕景观还可以挖掘更多的竹制品作为当地的特色景观,更好地突出“竹”的特色.

3 武陵山区农耕景观在当地乡村旅游中的应用建议

农耕景观既是文化,也是艺术,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武陵山区的农耕景观在乡村旅游点中的表达,要对旅游主题的定位进行挖掘和提炼,然后确定具有代表性的农耕特色文化.

3.1 突出乡村旅游特色主题的表达

乡村旅游主题表达注重挖掘地方文化,整合地方农耕资源,抽象其风格特点,以与同地域不同的旅游主题形成差异,突出个性.因此,乡村旅游中的景观要综合审美学、设计学、生态学及环境保护学等相关知识,合理应用乡村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现代人工景观,如常德澧县城头山遗址公园景观(图5),景区将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景观设计的应用以古城文化、稻田文化为灵魂,充分运用了乡村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现代人工景观相结合(图6),打造的是“稻田喜事”农业大观园,很好地展示了当地乡村潜在的农耕文化,乡村旅游不一定包罗万象,但一定要有特色,城头山的景观设计很值得借鉴.

3.2 注重农耕文化景观创意的情感应用

农耕景观是人类文明的成果,是文化和历史的载体,如何在农耕景观中展示、保存并传承传统的农耕文化,值得探索和思考,要运用传统元素与现代手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农耕文化主题的表达,武陵山区的农耕景观情感应用可以从农耕文化资源“物”、“情”、“色”的表达方面展开.

3.2.1“物”的表达“物”是指农耕文化中的农作物、农服饰、农器具等实物元素.“物”本身就是乡村旅游业发展最为重要的艺术工具,应用这些原生态的农耕景观会让人们感受乡村独特的乡土风味和田园生活,体验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正是乡村旅游的价值所在.

3.2.2“情”的表达“情”是农耕景观要表达的灵魂,给游客融入一种乡情的情感体验,从自然环境到人文环境,将农耕景观势态转化为抽象的情感和意境,以突出立意新、特色明、个性鲜的特点.

3.2.3“色”的表达“色”是指某乡村旅游项目中定位的主题色调.农作物、农服饰、农器具等都有各自的色彩,不是用画笔调出来的人为色彩,而是一种客观的固有色.“色”是实物中视觉第一要素,主色调的定位意味着整个旅游主题的定位,是具象与抽象的结合,和“物”的表达一样是借助于“物”的具体元素,根据实物的固有色人为设计一种人们耕作、生活或者感情交流的情境,是“物”无法替代的造景手法.

4 结语

目前,武陵山区的乡村旅游地迅速增加,并不是快速成长起来的乡村旅游都能做得成功,由于交通、通讯等方面的原因,有些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并不十分成熟,开发乡村旅游点的时间又比较仓促,失败在所难免.所以,乡村旅游景观应用的落脚点还是在旅游主题上,应该努力去找寻特色,突出农耕文化资源,紧扣“特色”,思考如何打造具有乡村味道的“旅游主题”,如何扣住具有乡村味道的“农耕文化”是景观设计师要重点思索的内容.通过多年多地的走访,笔者认为武陵山区的农耕景观设计应用应按立意、布局、寻法和造景4个步骤来进行.

立意[25]——立农耕景观主题之新意.这里强调的立意相当于写作时的构思,对于乡村旅游景观设计主题而言,要有一个总体的构思,乡村旅游景观主题很多展现的是地方文化和当地的历史背景,也就是说,农耕景观设计的立意要从当地农耕文化资源要素中提取景观设计灵感的切入点,人为打造符合旅游主题的文化景观.

布局[26]——布农耕景观规划之全局.顾名思义是站在上面提到的乡村旅游主题的角度,找到主题景观设计的全局主线,包括主题题材、功能分区,确定主景、配景布局等.

寻法——寻农耕景观设计之方法.乡村旅游景观特色主要体现在原创新概念和新理论,农耕景观设计在做减法,从繁复回归简单,针对环境,因境而生,恰是生态自然、人文关怀的体现和演绎,农耕景观的设计方法主要源自农耕文化资源的挖掘与运用,如运用农作物、农服饰、农器具等农村特有材质、独特造型元素等.

造景[27]——造农耕景观文化之情景.农耕文化融合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地域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打造农耕景观情景,主要是采用编故事的方式,从关怀人类的精神需求出发,突出乡土风味、田园生活,充分将技术与自然融于一体,情景交融,体现个性化、特色化、唯一性和文化品味.

武陵山区的乡村旅游处于起步阶段,乡村旅游中的农耕景观设计应该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立足创新,构建生态型、特色型、文化型乡村旅游景观是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项目中景观设计的目标.

乡村旅游论文参考资料:

乡村旅游论文

旅游杂志推荐

旅游杂志

生态旅游论文

旅游期刊杂志

旅游电子商务论文

结束语,本文论述了关于乡村旅游和农耕和景观方面的乡村旅游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乡村旅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