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个案有关论文范文资料 与为这个案子,朱元璋杀了3万多人,废了宰相制度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个案范文 类别:电大论文 2024-01-04

《为这个案子,朱元璋杀了3万多人,废了宰相制度》

本文是个案有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和万多和朱元璋和宰相制度有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 宰相” 字面上的意思是辅佐主宰之人,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下最高行政长官或者机构的通称.伴随着皇帝制度的建立,官僚制度也不断完善,宰相成为决定施政方针的人.那么,明太祖朱元璋为何要废除宰相制度呢?

“胡惟庸案”被杀人数超过3 万

在朱元璋反元起义,进而统一天下的进程中,胡惟庸一直是一个小角色,当过县令,当过通判,好不容易在明朝建立后升任正三品的太常卿,但只负责礼仪祭祀,纯粹是个清水衙门的无权官僚.不知道朱元璋看中了胡惟庸哪一点,亲自点名,于洪武三年( 公元1370 年) 把他调人中书省——明朝初年承袭元制,设置中书省作为宰相机构,辅佐皇帝治理国家,乃国家第一要害部门.

当时有句话叫“有事当白中书”,意思是说无论还是地方,举凡政务,都得先奏报给中书省,中书省挑选不那么要紧的直接批复,相关国本的大事写明处理意见,上呈皇帝决断.

公元1377 年,胡惟庸升任中书左丞相.从1373 年到1380 年这八年时间里,大明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最大的官员就是胡惟庸.

胡惟庸倒台的苗头出现在1379 年,当年发生了两件事,使朱元璋开始疏远胡惟庸.第一件事源于胡惟庸的儿子在大街上驾车,结果遭遇车祸致死,胡惟庸伤心难过之下,当即下令把车夫给砍了.对这种诿过旁人、草菅人命的行为,朱元璋大为恼火,把胡惟庸叫来狠狠训斥了一番,甚至还说:“杀了人,你得偿命!”吓得胡惟庸连连磕头,好不容易才把这件事给糊弄过去.第二件事发生在当年九月,占城国( 注:位于印支半岛沿海的古国) 派使团前来进贡,中书省的官员没能及时把消息通报给朱元璋.有个宦官赶巧出门,撞见了占城国使团,回来向朱元璋禀报,气得朱元璋直拍桌子,于是责问胡惟庸和中书右丞相汪广洋,胡、汪两人辩解说这都是礼部的错,再召礼部官员来询问,人家却回答说:“早就已经上报中书省了,我们并无责任.”

朱元璋盛怒之下,把中书省和礼部的官员全都关了起来,派专员严加讯问,追究主谋——究竟是谁想要欺瞒朕,架空朕的权柄?最后所有线索,也不清楚是真是假,全都归结到了汪广洋头上,于是,勒令汪广洋自杀谢罪.

两件事越扯越大,虽然最终因为种种原因,胡惟庸都全身而退,但朝廷百官就此都看清楚了,皇帝开始不信任胡惟庸,想找机会收拾他,于是,纷纷上疏弹劾胡惟庸.到了翌年,也就是1380年正月,御史大夫涂节突然揭发说,胡惟庸不止擅权,他还想要造反!

得到涂节的上报,朱元璋大怒,立刻下令逮捕胡惟庸,彻查此事.时隔不久,中书省一名中级官员商嵩奏报说:“胡惟庸确实想要谋反,臣手里掌握着证据.不仅如此,涂节和御史大夫陈宁也是同谋,涂节是看到阴谋即将败露,这才反戈一击,出首告发的.”

就此掀起了惊天大案,包括胡惟庸、涂节、陈宁在内的大批官员纷纷落马,全都给押赴刑场砍了脑袋.

然而,胡案并没有因为胡惟庸等人被杀而宣告调查结束,此后不断有新的证据出现,牵扯到的官员也越来越多.

1387 年,突然揭发出胡惟庸勾结倭国,想要谋刺朱元璋;1390 年,被俘的元将封绩交代说,胡惟庸曾经通过他联络北元太子,想要借兵南犯.一直到1392 年,也就是胡惟庸被杀12 年以后,靖宁侯叶升因为胡案掉了脑袋,这案子才终于了结.整整12 年中,据说先后被杀的人超过了3 万.勾结日本国王谋刺朱元璋?

通倭谋反的指控是在1387 年,即胡惟庸被杀的7 年后才提出的,主要牵涉到一名地方武官——宁波卫指挥使林贤.明朝的军事力量,以五军都督府统辖,分为“卫”或者“所”,一卫5600 人.卫的最高长官就是指挥使,正三品官.

据说,胡惟庸曾经暗中买通林贤,然后假装上奏说林贤有罪,免官罢职,把他流放去了日本,让他趁机结交日本君臣,阴谋造反.

过了几年,一看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胡惟庸再次上奏,要求恢复林贤的职务,把他从日本给召回来.随即,胡惟庸便委派自己的心腹前往日本寻找林贤,趁机暗中致信日本国王,请求借兵相助.于是,林贤就和日本国王商定了一条刺杀朱元璋的毒计.

什么毒计呢?林贤才刚回国,随即日本朝贡的使团也来到了南京,向朱元璋进献日本特产,一种巨大的蜡烛.据说使团随员总共有400 多人,全都是士兵假扮的,他们把和刀剑都暗藏在大蜡烛里,想要趁乱纵火,杀人紫禁城,谋害朱元璋!

日本使团,或者不如说刺客团,携带着那些藏有和刀剑的大蜡烛来到南京,一打听,同谋胡惟庸已经奸谋败露,被朱元璋给处死了.再加上他们携带的国书不被礼部所认可,朱元璋拒绝接受贡品.阴谋虽然并未败露,但这些刺客只好灰溜溜回了国.

耐人寻味的是,如此惊天大阴谋,并没有被当场揭穿( 因为并未付诸实行),过了好几年,林贤才突然遭人告发,把这件事和盘托出.

有关胡惟庸通倭之事以及刺杀计划,明明白白记载在正史,似乎无可怀疑,然而,详加探查,却可以揪出种种疑点.

首先,和胡惟庸相勾结的日本国王究竟是谁?日本并无国王,勉强可以加以国王名号的,是南北朝两位天皇和幕府将军足利义满.史书上明确记载了混杂400 名日本刺客的使团团长的名字,叫作如瑶.

如瑶和尚奉了怀良亲王之命,组团来南京朝贡,是在1381 年七月十五日,正好是在胡惟庸被杀一年多以后,时间上也说得通.那么,所谓的“日本国王”,肯定既不是指天皇也不是指幕府将军,而是指的南朝征西将军怀良亲王了.

就胡惟庸来说,他或许真有造反之心,想谋害朱元璋,但勾结北元还勉强说得通,怎么会想到去勾结日本呢?日本当时南北两朝激战正酣,又怎会答应胡惟庸的借兵请求?万一阴谋败露没杀死朱元璋,明朝很可能大兴问罪之师,怀良亲王不是自掘坟墓找死吗?

借胡惟庸案废除宰相制度

宁波在元朝叫作庆元路,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认为这个名字有庆贺元朝之意,所以改为明州府,1381 年又避同号“大明”,改称宁波府.庆元、明州,乃是倭寇经常侵扰之地.所以,林贤肯定和倭寇打过交道,他与倭寇暗中勾结,也并非完全不可能之事.

胡惟庸上奏罢免林贤,把他赶去日本的说法,实在可笑——日本当时并非中国真正的藩属国,哪有把罪臣流放到非藩属的外国的规矩?倘若刺杀朱元璋的阴谋确实存在,那胡惟庸、林贤勾结的,很可能并非真正的日本国,而是倭寇,倭寇假借日本国王使臣的名号,意图突入紫禁城刺杀朱元璋,本是很可能发生的事情.

所以,存在这么一种可能,就是胡惟庸勾结倭寇的阴谋在许多年以后终于败露,林贤被拷打招供,记入史料.然而,后世史官按照案发时间去搜寻日本使团来华的记录,结果只找到了如瑶这一条,于是,就顺理成章安在如瑶身上了.如瑶的后台乃怀良亲王,所以就把这个伪称的“日本国王”也拉上了贼船.

胡惟庸谋反一案,疑点甚多,很可能根本就是一个有预谋的假案.其实,从胡惟庸进入中书省,进而当上实际的第一把手开始,事情就变得异常诡异,不可捉摸,仿佛朱元璋非常看重此人,预先为他铺好了擅权的道路.朱元璋重用和纵容胡惟庸的目的,很可能是为了消灭宰相制度.

足智多谋的刘基曾经说过,胡惟庸是匹劣马,用他拉车肯定会翻.然而,朱元璋根本不听,或者不如说,正因为听进去了,才执意要重用,就等着翻车的那一天呢!

朱元璋这条计,埋伏时间够长,发动起来也足够激烈,借着收拾胡惟庸,趁机把中书省给废了,此后六部官员直接向皇帝上奏,中间不必再横插一个宰相机构.朱元璋借着这个案子不但废除了宰相制度,还把大批高官都送上了断头台.

( 摘自《私家历史:日本史上最大政变》)

——/附录/——

废宰相制度的目的:强化皇权,消弱相权

在元代以前,中国历史的状态是有分有合,分分合合,地方势力始终未被政权整合起来,这便需要在政权内部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地方势力.

而在元代以后,强有力的政权终于战胜地方割据势力,实现了集权,使地方势力无力对抗政权,即便是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也很快就会结束战乱,走向统一,而不会像元代以前长期处于割据状态.因而,政府能够节省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处理内部的事务.

到了明代,在内部强化皇权的任务提上了日程,朱元璋运用强力手段,开始着手强化皇权.

需要指出的是,加强集权与强化皇权在历史从未间断过,并且是同时进行的,只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侧重点不同,到了明代,主要侧重于强化皇权.

作为强化皇权的重要步骤之一,就是消弱甚至消灭相权,而只有废除宰相制,才能彻底消灭相权.明初连续出任了四位宰相,朱元璋对他们都不满意,但是一直没找到时机搞掉存在已久的宰相制,到了第四位宰相胡惟庸,终于让朱元璋抓住了把柄.

胡惟庸过于独断,又结党敛财,有人告他谋反,朱元璋趁机逮捕了胡惟庸和一大批官员,从此不再设宰相,并把原来宰相的权力一分为六,由六部分管,直接效命于皇上.至此,朱元璋废除了中国历史上的宰相制,自明代始,一直延续到清代.

( 摘自《看历史》)

个案论文参考资料:

个案护理论文

护理个案论文

综上资料,此文是一篇关于对写作万多和朱元璋和宰相制度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个案本科毕业论文个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