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交流类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跟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传播和贸易的融合推进有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交流范文 类别:论文参考文献 2024-01-29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传播和贸易的融合推进》

本文是交流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跟文化交流和对外文化交流和贸易相关论文范文文献。

对外文化交流、文化传播和文化贸易紧密联系,目前相关工作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各自发展的力度、广度和深度都有很多不足,相互之间融合不够,诸多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导致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我国综合国力并不相称.为更好地实现对外文化交流、文化传播和文化贸易的融合推进,首先要搞清楚三者之间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应对之策.

一、对外文化交流、文化传播与文化贸易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展开,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展,海外文化阵地和品牌建设不断加强.从组织中法文化年、中俄国家年、中意文化年、美国的中国文化节,到在海外多个国家设立500多所孔子学院等,都具有一定声势和影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欢乐春节”活动以“品牌化、本土化、市场化”为宗旨,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数百项活动.中国近年来加大了对文化产品贸易的投入力度,我国以影视剧、图书为先锋,一批优秀国产影视剧在国外热播、精品图书在海外热卖,武术、曲艺、文物、民间工艺品等纷纷走向国际市场,“中华文化热”在国际上持续升温.从数量上看,我国已经占据世界图书出版品种和总印数第一、电视剧制播量第一、电影银幕数量第一的位置,一批文化精品力作引起强烈反响.

从对外文化贸易的各项分类行业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对外文化贸易显示出总体向好的态势,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迅速,文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2017年,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总额1265.1亿美元,同比增长11.1%.其中,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971.2亿美元,同比增长10.2%;文化服务进出口总额293.9亿美元,同比增长14.4%.在文化产品方面,出口实现快速增长.文化产品出口881.9亿美元,同比增长12.4%;进口89.3亿美元,同比下降7.6%.顺差792.6亿美元,规模较2016年同期扩大15.2%.表现出几个特点:一是出口结构趋于优化;二是国际市场更加多元;三是国内区域布局相对集中.在文化服务方面,进口增势明显,出口结构不断优化.文化服务进口232.2亿美元,同比增长20.5%,其中视听及相关产品许可费、著作权等研发成果使用费进口分别同比增长52.1%、18.9%.文化服务出口61.7亿美元,同比下降3.9%;其中,处于核心层的文化和娱乐服务、研发成果使用费、视听及相关产品许可费等三项服务出口15.4亿美元,同比增长25%,出口结构呈持续优化态势.①

对外文化交流广泛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影响力逐步扩大.例如,长城、故宫、中国结、中国红等成为中国的象征,学汉语、喝中国茶、练中国功夫在国外已经成为热门,儒家、道家思想为国际社会所认可和推崇.

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多头并举,中国品牌、中国声音、中国形象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但从总体上看,我们的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还不相称,与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还不匹配,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还不适应.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面临压力,国际舆论格局依然西强我弱,西方发达国家把持着国际话语权,西方流行文化影响着大部分国际文化市场,各种误解、偏见乃至打压、抹黑中国的声音不绝于耳,我们往往有理说不出,或者说了传不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存在的主要问题

概括起来,中华文化对外交流和传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第一,内容设置缺少总体设计,显得支离破碎.思想传播、语言文学、文艺演出、图书出版等文化领域缺少总体设计,对于中国文化形象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

第二,文化符号不突出、不清晰.国外民众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大多还停留在功夫、美食、服饰等具象和器物层面,对中华文化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等还不是特别了解,尤其是缺少体现当代文化特征的文化产品.

第三,传播对象未形成体系、层次.文化传播没有针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系统而设计,未形成差异化的、独特性的传播策略.对外宣传形式相对生硬,内容比较单一,存在着“重形式求热闹、轻内涵缺深度”的现象.

第四,传播主体不明确,传播人才缺乏.传播主体应包括政府、外贸机构、非政府组织、文化企业、媒体等.目前在对外传播环节上缺乏既了解海外市场又了解中华文化并熟悉海外文化传播事务的人才.

第五,投融资体制的束缚.缺乏灵活高效的海外文化传播投融资体制.我国对外传播机构的资金来源一般有两种:一是国家拨款,二是媒介母体的资助和支持.靠国家补贴的文化企业“走出去”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二)文化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文化产品在西方遭受“文化折扣”的影响,形成了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劣势地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第一,比重偏低,差距较大.目前,我国文化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偏低.我国在世界文化市场上占据的份额很少,尚不到整个世界文化市场的1/20.文化实力与经济大国地位严重不符.在产品开发、产业规模、产品质量、资源绩效、资本运营、经营网络、经营理念、市场竞争力、管理体制和人才素质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第二,缺乏品牌文化产品.中国文化产品缺少国际知名品牌,多是一些中小企业生产的低端文化产品,在国际竞争中缺乏竞争力和持久生命力.

第三,原创性不够,缺乏创意.中国出口的文化产品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原创性不够.目前市场上的中国漫画、动画片等故事情节简单,结构单一,缺乏创意和生动性.

第四,缺乏国际文化要素.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缺乏大型国际文化交流项目,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缺乏国际化的运作和推介;文化产品缺乏国际文化要素,难以有效进入国际文化市场.

第五,文化技术水平低,缺乏竞争力.目前,中国文化技术水平整体偏低,对外贸易中依靠技术和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比例很小.中国的文化企业在企业规模、经济实力、成本、市场和发行以及文化服务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在国际上还缺乏竞争力.

第六,对外文化贸易的地域结构失衡.主要体现为:从全球范围看,我国文化贸易输出地和进口地地域不对应;这种不对应导致我国文化贸易逆差程度的地域不平衡;我国文化输出影响力强弱的地域不均衡.从国内范围看,文化输出能力和文化输出地均存在地域结构不平衡.文化产业空间布局不完善,区域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平衡.(三)对外文化贸易的影响因素

我国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在世界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激发出对我国文化产品的潜在市场需求,但是缺乏与之配合的文化贸易活动,没能以较低成本将潜在的市场需求转化为现实的文化贸易.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思维方式差异,观念滞后.在传统观念中,文化与贸易形同水火,互不相干.中国人很少想到去“卖文化”,这种思维方式与世界上很多国家有不小的差距,理念、观念滞后,缺乏世界文化市场观念,鲜有世界受众意识.中国在对外文化交往中一直没有看到开展国际文化贸易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方面的积极作用,忽视了文化商品的国际贸易可能带来的巨大商机.

第二,存在民族文化鸿沟.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文化隔阂、文化歧视和文化防御.文化产品和文化市场存在民族文化鸿沟,或所谓“文化折扣”,这是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天然屏障.文化产品一般都带有特定的民族文化风味,内容情感、文字陈述、语言表达都是以民族文化形式呈现出来的.最基本的是语言障碍.文化产品的消费者同样也是用本民族的文化观念、文化习俗、文字语言来观赏、消费外来文化产品的.我们独有的以表意为主的汉字体系、以单音节字为主体的语法体系、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传统社会伦理道德体系,都与西方文明迥然不同,这使得我国文化产品在对外输出时面临很高的“文化贴现率”.

第三,文化贸易自由与“文化例外”的矛盾.关于国际文化贸易,主要有两种态度:一种以美国为代表,极力要行国际文化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不主张设置任何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一种以法国为代表,强调维护文化的多样性,主张文化例外原则,要求对文化贸易设置保护措施.

第四,人力资源欠缺.目前我国文化产业队伍中,拥有专业技术的高级人才数量匮乏、人力资源结构不尽合理、人力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外向型、复合型文化经营人才极度缺乏.这些因素成为阻碍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发展的瓶颈.

第五,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国文化企业主要以政府和民间的资本投入为主,政府对文化领域的资金投入比重还比较低.我国进行文化贸易的企业大多数为中小企业,存在着融资困难、资本运作水平不高等问题,在国际文化贸易中面临的风险较大.

第六,管理体制不顺.目前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涉及部门众多,如文化、商务、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海关、质检等部门.对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管控负责的是宣传部门,文化贸易由商务部门主管,多头管理,容易出现沟通不通畅、配合不默契的情况,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之间的互动融合不够.

三、推进三者融合的原则、途径和建议

对外文化交流、传播与文化贸易的融合推进,体现了政治意图、经济诉求、文化意蕴和社会效益的结合.从政治意图来说,要加强相互了解,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命运共同体;从经济诉求来看,要实现经济效益,达到文化和经济的结合,并开拓国际市场;就文化意蕴而言,要以文化为媒介、载体,实现文化融合;从社会效益考虑,要实现国际社会交往的可持续发展.(一)基本原则和途径

融合推进对外文化交流、传播与文化贸易应坚持和而不同、尊重差别、求同存异的基本原则.在民族文化与文化全球化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并相互补充,实现共享、共赢.

第一,提升文化交流亲和力.提高对外文化交流和开放水平,创新人文交流方式,提升文化亲和力.积极开展文化外交,加强智库合作.借助华人华侨的力量,开拓中国文化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道路.

第二,增强文化传播辐射力.大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应对其他文化的挑战,展示中华文化特有的魅力.采用多种方式,构建传播体系,展现中华文化的感染力、吸引力、作用力.

第三,提高文化贸易竞争力.培育积极有为的主体.利用世界先进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产品.发展创意产业,实现战略创新,贴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际进行传播和贸易.创造品牌,开拓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国际文化贸易平台,注重文化技术,实现交融互动.(二)政策建议

第一,理顺管理体制,设立国家文化委员会.建立“大文化”管理体制.探索党委宣传部门与文化管理部门合署办公的体制.建议设立文化委员会,统一管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把宣传、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外交、外贸、科技、教育、旅游、商务、财税、金融、海关、统计等相关部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对外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工作联系机制.

第二,完善相关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建立一套完整的、重在促进对外文化交流、传播与贸易的法律和政策体系,以体制机制创新来积累竞争优势.

第三,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培养复合型人才,从人才的素质教育、专业能力、国际视野、实践经验等多方面入手.注重从海外归国人员中选用专业人才.

第四,改进文化投融资体系.打造适合现阶段需要的文化投融资体系,打破部门分割、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文化产业建设,促进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并购重组,提高文化企业集约化经营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把文化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融为一体,把文化产业和传统产业融为一体,把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与中国作为世界的制造业的中心结合在一起.要积极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文化资源,努力提高我国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

《2017年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1.1%》,http://www.xinhuanet.com/culture/2018-02/09/c_1122390889.htm.

责编:谭震

交流论文参考资料:

论文交流

学术交流杂志社

中外交流期刊

学术交流杂志

跨文化交流论文

上文结束语,这是关于交流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文化交流和对外文化交流和贸易相关交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