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追忆似水浪漫类有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和追忆似水浪漫有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追忆似水浪漫范文 类别:论文参考文献 2024-03-09

《追忆似水浪漫》

该文是追忆似水浪漫学术论文怎么写和追忆和似水浪漫和似水相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西双版纳姑娘

我时常想起西双版纳, 想起那个傣族姑娘.

傣族姑娘的故事, 属于“日头赤炎炎” 的夏天.最深印象中, 她都是一袭筒裙形象, 鲜艳的淡绿粉红鹅黄或者颜色相间, 筒裙很长,似乎有点曳地, 走在北京的街上, 大无畏的青春特别的写意, 就像MV 里的画面一样.

傣族姑娘叫伊腊香, 是在一次图书展览上认识的, 在西直门外北京展览馆.当时做图书发行, 经常参加一些图书活动或者展览.在浏览图书新风尚同时, 我留意着各省参展活动的美女, 特别是山东和甘肃展厅, 我怀疑他们不是图书展会, 而是一场地方民族模特秀.也不知省出版当局是怎么挑选来的, 美得不成体统, 致使参观者无心翻书, 乱了方寸……扯远了, 这天, 我认识了版纳姑娘依腊香, 她是作为云南馆的参展人员出现的,她大大的眼睛, 眉毛和双眼皮有超凡脱俗的魅力, 没有化妆, 如果需要例证妩媚这个词, 我想非依腊香莫属.对版纳和傣族姑娘的兴趣, 是受中学地理课本和地理杂志插图的影响, 热带雨林, 西南边陲,异乡情调……相当向往.

她说她叫伊腊香, 伊人的伊, 腊梅的腊.我问有这个姓吗, 她说有啊.除了得到她的电话号码, 还得到她手写的通信地址, 这点非常文艺.她说她的电话很快就会换, 问她为什么, 她没说.

伊腊香回去后, 我给她打电话, 一直打不通, 后来就直接给她写信.其实要是打电话, 我也不知道说什么, 但写信就轻松多了, 比如———

你是穿透撒哈拉沙漠的清泉

你是西双版纳密林滴漏的阳光

你是亚马逊河峡谷流淌的风

你是东海岸上自由的海鸥……

这可能是我最拿得出手的所谓诗了,因为伊腊香使然.直至现在, 还作为断片,偶尔出现在个人“杂志” 里, 它是我的压箱之作.

和伊腊香保持着书信往来, 她给我寄过照片, 穿傣族服饰双手合十的样子.她说她热爱舞蹈, 特别是民族舞蹈, 说她想到北京发展.我以为她只是说说, 直到有一天她打电话, 来电显示是0691 的区号,说她要来北京, 让我去火车站接她.

她和另一位傣族姑娘作伴来的, 脸晒黑了很多, 好像也瘦了一点, 看到她亲切的脸, 不知不觉产生一种无法言喻的美感,现在想起来, 这就是诗书描写了几千年的爱的升华了.我居然不理解这种“亲切”所释放的能量, 无法原谅自己的情商.

可能坐车太久的缘故, 怕自己有囧相,她问我, 她们的样子是不是很丑, 我说怎么会.从她们的微微凌乱的和所谓“丑丑”的疲惫上, 似乎看到一种不修饰的、生态的、质地的美, 类似形象的还有劳作、运动或跋涉者等等.因为流汗就是一种表达,一种与大自然融会贯通的对话形式, 一种与地球引力抗衡的力的体现, 一种汗涔涔的极致之美.她说西双版纳太! 热! 了!好像不止说过一次.

那天晚上她们住在我的宿舍, 我到隔壁法大同学宿舍睡.那时候住在政法大学隔壁, 明光北里.第二天她就去一个少数民族歌舞团报到了.看过她的几次演出,记忆最深的是甩发舞和洗衣舞, 傣族舞蹈,配上民歌或者革命红歌, 观赏起来很享受.除了跳舞的时候偶尔吆喝些听不懂的地方民族声音, 没看见她自己唱过歌.

经常给伊腊香打电话, 每次也不知道表达什么, 不变的是慌张和心跳, 但她的些许反应, 都会成为晚上日记的内容.有时候她问: “怎么啦?” 那么, “怎么啦”就成了那天晚上的诗篇.偶尔会打底稿似的憋出一通抒情语言, 她似乎很高兴, 笑着说夸张.

后来也能“混” 进她们宿舍玩耍, 有时候还一起打牌.但电话里, 仍无法改变局促不安的宿命.每天揣摩她想些什么,甚至分析她声音分贝的差别, 她仍然会问:“怎么啦?”

我怎么啦, 她的明净额头和深邃眼睛,足以让我完成半部“少年维特之烦恼”, 她的嘴唇, 可以忽略人间无数; 很多次, 她的话是用眼睛告诉我的, 有时候嘴唇一抿,也能读出她的情绪语言.

约伊腊香出来见了几次面, 她都带着她的女同伴, 每次都给她们讲故事, 或者笑话.大家面前, 我是自信的, 口若悬河,妙趣横生, 但在她面前, 是一个智障者,一个白痴.她似乎在等我的诉说, 但是有时候, 我生活在云端里.甚至有次双手握住她的双臂, 那力量足以把她举起来, 但我欲言又止, 智商情商同时归零.归根结底也不是说与不说或者怎么样, 而是应验了那句, 多情反被多情误.

有一段时间, 伊腊香老问我一些闽南语, 作为学生她很认真: 哥哥———“阿HIA”, 姐姐———“阿姊”, 吃饭———“夹嘣”,睡觉———“困” ……她也会讲西双版纳, 讲与老挝相邻, 讲已经消失的的傣文.

有时候她们会去别的城市演出, 到一个城市, 伊腊香都会给我打电话.偶尔也会互相赌气, 但都没有忘记彼此的牵挂.有次一段时间不联系, 再去找伊腊香, 能明显感到她的欢喜.

不是叶公好龙, 也不是所谓爱自由的星座, 如果需要做出选择, 想到伊腊香,就有一种不可代替的钻到你灵魂深处的归属感, 似乎前生注定.

但我已经好久联系不上伊腊香了, 通过她的同伴, 也得不到她的消息.

夏天的滋味, 不是一朝一夕的喜爱,而是戏剧里, 着力的一出, 是属于你生命繁盛的一部分.

或许某年泼水节, 能与她相遇, 以水为名; 在浣衣的小溪旁, 以叶笛撩醒她的歌声; 在竹楼上, 看她的脸在紫米酒里,醺红了夜……

寄: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勐捧……很想再给伊腊香写信, 然后去邮局, 贴上邮票, 投进邮筒, 等候时间的穿越, 重返懵懂的青春.

江南女生

好多年没去无锡了.

作为浸透了民国婉约之气的江南名城,无锡就是我的“重庆森林”, 我的“迷失” 和“一页台北”, 井亭巷就是我的雨巷, 阿华则是我的断肠酒、茵梦湖和古典诗.

那时候无锡和祖国其他城市一样, 还没有被“千人一面” 的模式覆盖, 城市识别符号很明显, 老城区大都是两三层苏式建筑, 街边植物是四季分明的法国梧桐.当时住在井亭巷, 有小院子的苏式民居,和几个朋友一起, 日子慢悠悠宛如漫长的假期.巷子对面就是邮电高中, 是个女校,阿华就在这个学校上学.

女校教学楼在巷子一侧, 阿华她们班在三楼, 她上课的位置就在窗户旁边.晚上有时候也有课, 于是经常都能俯瞰我们的戏梦人生: 吃饭、喝酒、打、嬉闹.最早的致青春电影, 是她们从窗口往下扔纸条开始上映的.起初写些嘲弄我们这帮懵懂汉的语句, 我们也扔纸条回应, 荷尔蒙战争硝烟渐起, 在江南名城一条春风沉醉的巷子里.

圣颂的街区不乏断断续续的琅琅书声,天使之窗装满青春的奥秘, 间或有银铃笑语飞出, 这是城市之谷里的春之箫声, 蛊惑探险者前进的潘多拉之盒, 是宇宙之黑洞, 血色少年不可逃脱的致命漩涡.“直道相思了无益, 未妨惆怅是清狂”.

被阿华的勇猛捕获以后, 视觉锁住了三楼的缪斯窗口, 那个十七八的江南温婉女生, 镶嵌在黄金时代里的画质容颜, 影响呼吸潮汐的亭亭身影.似乎自己也成为她们目光的焦点, 每每在井亭巷出入, 抬头都能看见她们诡异的表情.三楼不时飘下来的轻碎的无锡方言, 就是所谓的吴侬软语, 便有误入挪威的森林, 置身另一个岛国的错觉;

“生命的觉悟是爱之成年”, 心跳语言酝酿至不得不说的时候, 表达便是唯一的出口.给阿华写信“表白”, 在屋子里踱着方步冥思苦想琢磨着文字, 旁边的伙伴看见笑了, 或许笑我的姿势像古人吟哦诗句.我是借伙伴小洪的钢笔夹住纸条扔上三楼的.因为经常纸条来往, 扔的时候未必准确, 但她的女同学都团结友好, 自觉地传递给阿华.骑士们基本忽略了老师的存在.

第一次见面是阿华扔纸条给我的, 说好就在井亭巷口等她.江南的幽巷, 自然记录了许多春风沉醉的夜晚以及她水一样的柔情.在生命之树萌生最强盛枝条的时候, 大自然便赐予人类简约的语言, 借喻天地与人的合一, 让处于能量核心的男女,在日光、星光与灯光的拼图里, 沉沦烈酒与饕餮.

我和阿华, 因为时光的错位埋怨过,在水融的一刻, 融化掉岁月所有的棱角和成长的烦恼.阿华不只一次说: 我不管.我们, 这对误落尘网的无辜男女, 在那个春夏里, 没有你我, 不分相思树和花.一直认为, 身体就是一种诗意的呈现, 就像文学也是一种身体的表达.我们相拥, 就是对明媚的宣誓对生命真谛的信仰, 就是照耀天穹的熊熊火把与万丈霞光.

和阿华的伊甸园地图不断扩张, 华联有个小电影院, 偶尔会在周末一起去看.那时候我还是比较文艺, 经常买些书送她;阿华也很浪漫, 设置了一个我们相约的老地方.当时, 浮躁纪还没有到来, 我们的联络方式就是纸条、信和座机电话.

后来小洪也蠢蠢欲动了, 怂恿我约阿华的女同学, 我们四个男的, 让阿华再约三个女生.阿华以“姐姐” 的风范, 果然约来了她的三个小伙伴, 实话说, 另外三个女孩, 都很不错, 这点很佩服阿华的审美水平和江湖义气.她们三对是怎么配对的, 已经记不清楚了.小洪是出谋划策的,也为此砸坏了一支钢笔.另外两个男生,小昭和阿国, 分别从天而降一个女朋友,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年度的福利, 幸福会不会来得太突然? 我们集体去看电影, 骑着自行车, 一个人带一个, 去中山路的和平电影院.

我们的集体罗曼史、社会主义桃花源和理想共和缔造者, 引起了嫉妒, 最终毁灭在所难免.有人说爱要得到世界的认同,这是滑稽可笑的.我和阿华的爱情堡垒,因懵懂无知而被无端摧毁.如果懂得爱是两个人的私密空间的话, 世界将是另一个颜色; 如果爱足够坚定, 也不是一堵墙或几张面孔能够阻扰; 爱是不变的星辰, 爱是永恒的星辰, 万箭穿心不是失去一座城池, 而是错过一个朝代.

阿华从此没有和我联系, 后来我们搬到井亭巷的东延风雷新村, 还是同一条街.偶尔街上遇见阿华, 三两个女生一起, 上前跟她说话, 她也不予理睬.给她写过信,好像也没有回.

回北京以后, 大概过了一年, 给阿华写信, 她给我寄来照片, 信中说她已经长到一米六九.照片上她更高挑了, 瘦了一点, 多了一分清秀, 在一起的时候阿华一米六三.我才发现, 认识阿华时, 江南女子未长成, 当时, 她的身上有一种不修边幅甚至邋遢的美, 这是年轻的任性, 无可匹敌.

中间也给阿华打过电话, 仿佛回到初恋的时光, 甚至曾经谋划在南京会面, 后来不知道怎么地也没有再见面.侯孝贤电影《最好的时光》里, 张震和舒淇打桌球,当兵后给舒淇写信, 喝茶听南音, 或者骑着摩托车带着舒淇在公路上飞奔……不管1960 年的“恋爱梦”, 1911 年的“自由梦”或者2005 年的“青春梦”, 他们生活并且困惑着, 挥霍着最好的时光, 践行他们的生命主张.回头想, 在无锡的那段时间,会不会就是我最好的时光? 之前愚钝地认为只要阳光在, 好时光来日方长, 新时代指日可待, 如今青山依旧, 机会是否还有?

好多年没有去无锡了, 崇安寺的“二泉” 有无催生新的阿炳? 东林书院可闻声声入耳的风声雨声读书声? 梁溪桥上是否还有运河的桨声……也好久没吃正宗的无锡酱排骨、灌汤小笼包和大排面了; 然而让我想起了便进入神神状态的, 是阿华,那个江南女生.

【责任编辑冯敏飞】

追忆似水浪漫论文参考资料:

高会军论文灌水

工业水处理期刊

水处理技术期刊

关于水的论文

本文评论,这篇文章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追忆和似水浪漫和似水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追忆似水浪漫本科毕业论文追忆似水浪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