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语文教学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跟叶圣陶例子说对当下中学语文教学类论文范文资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语文教学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2-14

《叶圣陶例子说对当下中学语文教学》

本文是语文教学方面有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与叶圣陶和中学语文教学和启示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无论是200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还是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都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是在实际操作阶段,很多老师对这一点把握不准.有的老师抓住了教材富有的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过于强调关注生命、关注自然、关注生态,把语文课变成了纯粹的生命教育课、自然环境课、生态环保课;有的老师紧扣“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这一要素,把语文课演绎为思想品德课、伦理道德课、历史故事课,如此种种,不一而足.有的老师则迫于考试的压力,把语文教学内容狭隘地选定为凡是考试要考的,就讲,而且大讲特讲;凡是考试不考的,就一概省略不说,也不让学生自主学习.他们把一篇文章切割成一个一个知识点,然后编成一道道题目.这些老师的眼里只有题目,不见文章,更不见文学和文化.

当下,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和使用语文教材?

叶圣陶说得好,“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叶圣陶先生坚持一生的教材观,在他深邃的语文教育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叶圣陶主张通过语文教材这个例子,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技能.他认为语文教本只是例子,而不应该是终点,它是打开无限知识库藏的“锁钥”.新课标(2011版)规定,语文教材内容的安排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要有开放性和弹性.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语文教材时,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材不是目的,而是途径

传统的教材观是以教材为中心,把教材看作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教材”.这种教材观限制了教师的创造性及其教学的个性化.叶圣陶主张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教学最终目的不在于教材本身,而在于通过教材的学习使学生触类旁通,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新课改要求教师“用教材教”,是通过对教材中一篇篇文章的学习,使学生习得语言建构与运用、获得思维发展与提升、悟得审美鉴赏与创造、实现文化传承与理解,而不是一般意思上的“教教材”.我们经常听到老师这样说“我还有两篇课文没有教完呢,怎么能考试呢”,或者这样说“本次考试的范围是第几单元到第几单元”.好像把那几篇文章教结束,就是语文教学的全部目的.殊不知,教材应该只是引导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一种途径而已,而不是学习语文的目的.在新课改深入发展的今天,教师一定要牢记“用教材教”这四个字.“用教材教”是把教材视为师生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一种课程资源.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获得了真切而独值观方面也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二、教材不是权威,而是参考

曾几何时,教材怎么说,教师便怎么说,教师怎么说,学生便怎么学.教师没有自己的见解,只是按照教参的解读来解构教材;学生则成为被动接受的“瓶子”,他们不敢“越雷池半步”.这种教材观把教材视为规范教学的“权威”和“圭臬”,它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还容易导致学生对教材的盲目崇拜.长期以往,教师不会教书,学生不会学习.叶圣陶认为教材只是众多例子中的一个而已.新课改则更进一步指出,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并不是唯一的资源.教材只是编写者为实现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一个范例.教师不再是简单地教授统一指定的教材,而是可以选择适合的教材并有效整合多种课程资源,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实施教学,促进学生发展.除了国家课程规定的教材外,教师可以开发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从各地各校校本教材的使用现状来看,学生更喜欢这种接地气的教材,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三、教材不是封闭系统,而是开放系统

近代以前是没有“语文”这门学科的,那时学习语文,主要就是启蒙的“三百千千”,要不就是为了参加科举考试的经学,稍微扩大点说,也不过是“四书五经”而已.整个封建社会几乎是没有语文教材的.到了上个世纪初,才出现专门的国文教科书.进入民国时期,出现了《共和国新国文教科书》等教材,但由于战乱频仍也没有什么影响,而且那些教材还处在一个比较封闭的系统之内.叶圣陶意识到语文教材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他和夏丏尊合编了一套语文教材《国文百八课》.吕叔湘对这套教材进行了高度评价:“现在也有以作文为中心按文体组成单元的实验课本,但往往是大开大合,作文讲解和选文各自成为段落,很少是分成小题目互相配合,能够做到丝丝入扣的.这就意味着,直到现在,《国文百八课》还能对编中学语文课本的人有所启发.”[1]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材,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系统.就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教材分选文、口语交际、诵读欣赏、专题、名著推荐与阅读、写作、语文实践活动等几个部分.这样看来,语文不再局限于语言和文字、语言与文学、语言与文化.我们不妨可以这样认为:生活及语文.语文的开放性决定了语文教材也必须具有开放性.

新课改发展到今天,要求教师应具有二次开发的能力,敢于加工教材,超越这个例子.教师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地对教材加以改造、取舍、增删……教师甚至可以大胆自选教材,走出这些例子.

四、教材又不仅仅是个例子叶圣陶的“例子说”,颠覆了传统的语文教材观,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揭示了语文教材的性质,明确了语文教材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如果不顾对象、时间和场合,把它当作“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那就走进了另外一个极端.

于漪就认为“教材不仅仅是例子”.她认为选入教材的文章应该既有思想性和艺术性,又有语言的规范性,是古今中外文化宝库的精品,而非随意从发表的文章中拉几篇来作为教材.她在《语文学习》1992年第2期撰文说:语文教材不同于数理化教材,数学教材中的一些例子的确是例子.”郭宗明在《语文教学40年来的总体失误》一文中,也不同意“教材只是例子”的说法.他认为“例子说”助长了语文教学的随意性,他甚至把“例子说”看作是40年来语文教学总体失误的原因之一.

的确,语文教材的“例子”,不同于其他学科教材的“例子”.语文课程除了工具性的特点外,还有人文性的特点.语文教材的“例子”主要是由一篇篇例文构成,数理化的“例子”则是由一个个例题充当.例文是结构完整饱含作者胸中块垒的文章,例题则是概念、定理的简单运用.入选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文质俱美的佳作,从中自然可以习得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技法,匠心独运的构思,更可以走进文章深处.慢慢走欣赏啊,课文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作者忧国忧民情怀、感时伤事的思想、积极进取的态度不知不觉就烙在学生的记忆深处,化为他们的嘉言懿行.

“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与“语文教材不仅仅是例子”这两种教材观,看似对立,实则统一,它们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体现了教材的例证性和工具性;“语文教材不仅仅是例子”体现了教材的目标性和人文性.两者相辅相成,无论否定哪一种,都是偏见;只有辩证地看待它们,才是对教材性质的完整认识.

叶圣陶对语文教材的性质、功能、编写及使用等一系列观点和主张,构成了他完整而先进的语文教材观.这种教材观具有很强的现代意识,特别是对当下的语文教学而言,能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

参考文献:[1]吕叔湘.国文百八课[A].叶圣陶,夏丏尊.国文百八课(第一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特的体验,完整的过程与巧妙的方法,以及在情感态度价

语文教学论文参考资料:

语文教学期刊

语文教学和杂志

语文教学和投稿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大全

语文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此文汇总,本文是一篇适合叶圣陶和中学语文教学和启示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语文教学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语文教学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