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建筑师类论文范例 与建筑师王昀:2.363平米里的贫穷和自信方面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建筑师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2-29

《建筑师王昀:2.363平米里的贫穷和自信》

该文是建筑师方面有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和王昀和建筑师王昀和2.363类论文范文检索。

他自称是贫穷建筑师,建筑风格一白到底,简约到给人“贫穷感”.确实,他也在一直给“穷人”设计房子,并且希望通过探索极限空间的人类居住可能性给“穷人”以自信.

文 陈茜

无论什么场合,谈房子永远不冷场.《最近有点为北京感到难过》一文火了,文章里,曾经一条毛巾被、三截沙发就支撑起他看北京日出的年轻人离开了.一边忍受当“蚁族”,住群租房的难堪,—边还要担心政府部门的查处,如何在城市有尊严地居住成为很多仍处于打拼阶段的年轻人内心之痛.建筑师王昀说,“—个人住,2.363平米够了.”并且不牺牲功能性和舒适性.但是, “过简洁的生活需要—种自信,因为没有了招摇的外皮.”

2.363平米,够用了

探索人的极限居住空间是王昀一直感兴趣的事情.他是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院长、ADA中心主任、方体空间工作室的主持建筑师.

2016年他在自己位于北京西直门的工作室露台上完成了一个有点酷的“极限”实验项目-2.363平米的白色钢架盒子,高2.4米,却通过精确设计,容纳了床、写字台、洗手台、淋浴、马桶,如果做饭还可以用电磁炉,基本满足对“家”的基本需求.这是一个针对都市年轻人过渡期的居住方案,在小空间里生活更有尊严.因为当城市服务空间逐渐完善,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便利性,“家”的功能也逐渐简化.

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极简生活方式的全新体验,因为,往往我们房子里堆了太多东西,但是脑子却放的东西太少.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行为艺术,小空间会造成压迫感、精神抑郁,建造实现困难,并且生活功能不健全也会增加居住成本.

比如面对朋友的担心——在这里居住如同监狱.王昀回之:“其实想的还是有点多了,如果‘监狱’这么好的话,其实有一个也无妨.”虽然有几分调侃,但他的目的不是让大家住监狱,而是藉此来认识空间的价值.在他的构想中,2.363乎米是一个基本居住单位,如果—个拥有10平米,相当于4个2.363平米,功能分拆,一间睡觉、一间做饭、一间洗澡、一间起居室;如果有15平米,还可以有书房和客房, “太奢侈了吧.”王昀一边构想一边感叹.目前,西直门附近二手房在每平米7万元以上,如果2.363平米户型成为可能,对于年轻人会有一定吸引力.但是他也坦言,“人们需不需要还很难说.”因为不同人对空间的认知是不同的.

2.363平米的落地窘f竟

谈及落地,王昀深知现在法规上的限制,最简单的一条,依照2012年生效的《住宅设计规范》,有厨房、卫生间的最小住房要求在22平米左右.这样的规定看似善意保护了人们居住的舒适度,但是,却无疑排挤了无力承担高房价和高房租的人群.他说,如果有开发商愿意去做,他希望先买两个,但是,目前还没有.

范小冲认为,这样的探索是有价值的,但是, “新房子没法盖,因为它通不过政府的验收.”除了大小问题,还有产权、采光等问题.盖新房子会受到很多规范限制,但在旧房子里就可以创造很多玩法.这也是阳光100在广州清远社交型社区“凤凰社”得以落地的原因,因为是对—座旧的女工宿舍进行改造.“改了就改了.”范小冲说.虽然法规还停留在过去的生活方式,但是,“今后我觉得法规也会与时俱进.”

即使有所谓法规上的限制,这种对极小住宅空间可能的探索王昀一直没有停止,虽然这条路并不平坦.

2002年,王昀把自己的家改造成了60平米的微型城市.2016年,他又推出了10平米“豪宅”的实验和研究成果,当时和伊莱克斯集团一起跨界研究适合微小户型的家装配套产品.因为,只有建筑空间,而没有既能实现集成复用,又不落俗套的家居家电用品,项目也是无法规模化落地的.伊莱克斯集团为10平米的项目提供了适合的冰箱、洗衣机.但是,合作也止步于此,谈及对整个项目的支持,对方不甚了了.王昀希望在马桶上有所突破,但是,“马桶也不是他们的专长.”他说.

对于极小居住空间来说,马桶的除臭方法至关重要,据他了解,目前世界上的知名厂商还没有可以生产能在客厅使用的马桶.“或许也只有2.363项目需要它”,王昀说.“所有的升级换代是根据需求来要求的,我认为这一点恰恰是给马桶设计厂商带来一个提升的商机.”但是,目前来看这个想法过于乐观.让习惯了做大家电的厂商为适用于微小空间的产品而投入研发,并不简单.首要问题就是市场在哪里?2.363平米的项目发布后,国内有一个知名家电品牌曾经来找过他,但是,他们希望的是能在这个项目中展示自己的现有产品,说到研发新产品,对方就知难而退了.“我说这事就算了,还需要30年的改变和提高吧.”他有些无奈.

当居住问题已经变成社会问题,建筑师的能力是微弱的.他们所能做的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做最令人舒服的设计.但是,随着城市公共功能逐渐分摊了家庭居所的部分功能,人们更愿意从“家”里走出来.变小,对极小住宅的需求可能会影响政策的转变.显然,现在如王昀—样的建筑师还在探索期.

简约不简单的设计在市场上受挫

从回到国内后,王昀把自己需要装修的北京一套60平米的房子当做一个作品去完成,探索“极小住宅”“城市空间形态”“尺度”等概念,还出版了《60平米极小城市》一书.谈及当初的想法,他说,第一自己做设计没有人来挑剔;第二省钱.

对于“极限”课题的兴趣,或许也与“省钱”的理念有关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建筑师,他坚持设计本质的概念,用最小的代价解决复杂的问题,“能省钱的地方绝对尽量不要去浪费.”他设计的建筑,几乎都是纯白色、线条简约、安静内敛,比如早年间的庐师山庄、百子湾中学、百子湾幼儿园均是如此.

这样追求低成本、经济、环保的设计理念,却并没有为他带来更多的项目去承接.他分析,有钱的甲方看到他的设计会感觉到—种“贫穷感”——四白落地、干干净净,表达不了奢华或者财富.“这样—种思考其实把自己的路堵上了,基本上没有活儿.”王昀坦言.

放眼当下的楼盘广告,大宅、大院、独栋、欧式等字眼都跟简约、小而美无关.急速膨胀的房价也让经受过饥饿,如今富裕起来的部分中国人对奢华大宅的膨胀.反其道而行之的王昀在探索建筑面向未来意义的同时,也被市场冷落.

2001年,他回国后成立方体空间建筑事务所,当时中国建筑行业正处于加速增长期,因为设计风格的差异.与同期的事务所相比,用他的话讲,“节节败退,濒于破产.”他自称是做“贫穷”建筑的设计师,遇到的甲方基本上也都精打细算,甚至遇到设计费收不上来的窘境.

他不是没有想过朝“奢华”方向去努力,但是,术业有专攻.让他去设计欧式不但自己别扭,也没有别人做得好.所以,“这事限定了你.”王昀判断,中国人对居住形态的审美要变成喜欢他这样“清水煮白菜”的作品,“可能是需要再等20年.”因为,他认为人的观念很难变化, “社会的发展确实是需要时间来推动.”

只有自信才能敢于简约

王昀认为居住的基本形态就是在合适的空间和基本需求间达到—个平衡点.“以人为本,以自己的需求为本.”同时,他希望能做对地球破坏最小的建筑师,他认为不去盖房子是最节省能源的.如何做到?折衷的方法就是让所有东西变得更加简洁,但是很难.有一个前提是,“你没有自信怎么让自己生活简单起来?”

暂且不去讨论世界范围内,设计风格的繁复和简约孰美,在追求大道至简的东方文化中,简约之美似乎应该是一种共识.但是,当下的中国人和企业还没有这样足够的自信,甚至是华为.

近日,华为在东莞松山湖巨资建设的“绿色新基地”引起关注,占地1900亩,采用欧洲经典建筑风格,被称可“一天逛遍欧洲”.如此模仿欧洲,国内设计师有些表示失望,外媒也指出与苹果公司在美国加州正在建设的“太部”相比,有点落伍.中国品牌不能住欧式房子?王昀并不那么认为,只是他更关注这种争议让大家重回什么是建筑的问题.“从功能上看,—个好房子不一定是—个好建筑,因为建筑需要能把人带到一个全新的精神境界中.”他说.如果说,在商业上创新科技是觉察到人们潜在的需要,然后制造—种“幻象”满足,那么,设计师就是把人潜在的和未来幻象捕捉,然后表达出来.

依然身为人师的王昀仍把教学当做第一要务,事业上的“惨淡”并没有让他因此改变建筑风格.他说自己的经营方式是“守株待兔”,其实也是无为而治,目前,方体工作室也做了十多个项目.他相信,总会有喜欢自己这种“贫穷设计”的人出现,或者当你没有钱,但是希望能够有设计时,这种看似无为的设计就是—种选择.

回看一个建筑师思考解决当下都市最残酷现实问题的实验方案,正在可能遭遇“被乌托邦”结局,王昀说, “总会有喜欢你设计的人.”这位走“贫穷风”的设计师期待着更多人精神上的富足.

建筑师论文参考资料:

建筑师杂志

括而言之:这是一篇关于王昀和建筑师王昀和2.363方面的建筑师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建筑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