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价值方面本科论文范文 和鄢陵乾明寺塔的文物价值与保护工作方面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价值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2-24

《鄢陵乾明寺塔的文物价值与保护工作》

本文是价值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跟乾明寺塔和鄢陵乾明寺塔和文物价值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鄢陵乾明寺塔是砖石佛塔建筑,体现出宋代砖石塔建筑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造型风格,在历史﹑建筑和佛教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我们应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和“有效保护、加强管理”的原则,保护好这一古建筑.

[关键词]鄢陵乾明寺塔;文物价值;保护工作

[中图分类号]G26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6)10-0073-02

塔是佛教建筑物,我国建塔是从佛教传入开始的,古代先民在原有高层建筑的基层上,吸收佛教建筑“窣屠婆”的建筑形式,创造出具有中国风格的新建筑——塔.宋代佛塔在中国塔文化发展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鄢陵乾明寺塔便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之一,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保护价值.

一、乾明寺塔的文物价值

(一)乾明寺塔历史沿革

乾明寺塔又称鄢陵塔,位于许昌市鄢陵县城西北.据明《嘉靖鄢陵县志》记载,及隆庆元年的《鄢陵县乾明寺创建浮图围廊记》碑文“本县乾明浮图,乃创于隋仁寿四年,迄今千载,巍然雄镇一方”,乾明寺塔始建于隋仁寿四年(604),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重建.

和许多古塔一样,鄢陵乾明寺塔下原有寺院一座,史书上说:“鄢陵古邑,跨岗为城,西北隅据岗为寺,地当乾位,寺因此为名.”乾明寺塔隋仁寿四年(604)始建,乾明寺唐长庆四年(824)建,塔早于寺 220 年,可知是先建塔后造寺.民国十七年(1928),寺废塔存.当时的乾明寺塔“砖塔高一十八层,南北各望二十里外”.寺内殿宇辉煌,香火缭绕,人头攒动,诵声如潮,是当时有名的佛教圣地.

公元744年,唐代大诗人李白因受朝中权贵的谗言抵毁,对仕途心灰意冷,于是辞别长安东游.途中他来到鄢陵,访道乾明寺.在巍峨耸立的乾明寺塔下,李白与僧人盖寰结下情缘,互有酬答,留下了《访道安陵遇盖寰临别留赠》诗一首,诗中的“安陵”为鄢陵县古称,今鄢陵县城所在地即名为安陵镇.

明嘉靖元年(1522),鄢陵一带发生了一场历史上罕见的大地震,明代刘讱撰《鄢陵县志》卷7载:“声如山摧,室如舟仄,野树枝如拂地,一夜动百余次,屋仆者相望,旬日始宁.”一夜之间,树木折断,农舍倒塌,乾明寺亦未能幸免,殿宇倒塌,塔身毁坏严重.塔身上面的十层被震塌.寺院僧人决心修复乾明寺,云游各地,四处化缘,筹集重建银两.但费尽波折,银两依然不足,寺塔修复重建工作屡屡搁浅.嘉靖二十八年(1549),由禅纳续主持,明周王及诸妃、乡绅善士捐资重修.但因财力不济,无力恢复旧状,故变原塔十八层为十三层.重修后的乾明寺塔除了将原塔顶铁刹改换为镀金铜刹之外,基本保留了原塔的样式和风格.1947年9月,盘踞在鄢陵县城的国民党军队在乾明寺塔内设立指挥部,配备机等,妄图负隅顽抗,给塔身留下了累累的创伤.1978年4月1日,被同志称为“老战士”、“老同学”、“老朋友”的新西兰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来到鄢陵,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乾明寺塔,挥笔写下了《鄢陵隋塔》诗:“游辇忽忽,当时炀帝,御目赠送,一千一百年间,多个王孙词客,为之倾心,为之动容……”1986年,乾明寺塔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乾明寺塔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乾明寺塔的建筑艺术

乾明寺塔为十三层仿木结构阁楼式建筑,塔身粉刷为橙,远看如一座金塔.从塔的结构和形制看,为北宋中晚期建筑.塔身通高38米,由基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基座平面呈六角形,高1.24米,系后世青砖垒砌.塔身为六角圆形倚柱,一层北面有拱形入塔券门,靠塔身有台阶可盘旋而上,到六、七层以上梯道仅容一人侧身向上爬行.塔体轮廓由下至上逐层递缩收分,微成曲线,九层以上收杀较大,尤为明显,上小下大的艺术造型给人以下刚上柔的力学美感效果.塔体由六边形平面构成,在相同形体艺术效果的情况下,相对其他形状的平面,不但增加了抗震和牢固的性能,还扩大了登塔远眺的视野.塔身装修具有整体和谐美:一层墙体下部用下肩墙,每面墙下部用中间雕刻腰线,其余为素面墙,内镶佛像.除一层无额枋外,其余柱头间联以阑额,其上砌出普柏枋,额枋出头雕作曲线,普柏枋上承砖雕斗拱.斗拱为五铺作出双抄,拱与拱之间作鸳鸯交手状(不刻隐线),一层檐下用砖雕替木,层层出檐上覆砖叠涩屋面,塔檐雕出重唇花边瓦样式,塔角用砖雕成垂兽形状,翼角翘起,垂脊、围脊均雕成瓦条脊,翼角下均安装角梁,角梁头部位置在檐部反叠涩的下部和二层上置小斗的上部之间为正方形式,外端雕作龙首状,下悬挂风铎.塔刹有三层仰莲承檐作为基座,其上置钵,再为覆斗,斗上置金属盘托一宝瓶.这种装饰艺术无论形状、色彩、数量、衔合既多样又合谐共处,如果缺少任何一件构件或挪移某种方位,它都失去了和谐美.在塔身第一、三层一周镶嵌铁色琉璃佛像雕砖八块,塔身各层均有佛室1个、佛龛14个,巧妙结合,错落有致,既增加了观赏性,又鲜明突出了佛教的文化艺术特色.所开券门也不相同,第一层塔身的南、北两面及第二层塔身的南面辟半圆形拱券门,门两侧砌圆形倚柱;三、五、七、九层西南和东南面辟门,二、四、六、 八、十二层南面辟门,一、三、五、七、十二层北面辟门,一至四层用券门,四层以上用圭形门,一层西南、西北、东南、东北面墙上各砌一斜棂假窗,且门、窗上部有假梁窗.这样开门窗的风格,形成连续且有变化的整体韵律艺术美学,不同窗棂的布置形式表现出营造艺术的延续和创新,且这样做增强了塔体的整体强度,避免和解决了因门窗集中于一面使个别部分受力集中荷载过大而造成的垂直裂缝问题.依据结构位置的不同,塔体分别采用了不同型号的砌砖,白灰砌筑,垒砌不注重岔分错缝,门窗采用的是力学上更加合理的拱券设计,这样的砌法运用使应力分散,大大增强了塔体的应力荷载,使之得以保存久远.总之,乾明寺塔的建造既科学、巧妙地加强了塔体的坚固性,又呈现出艺术的美感效果.

(三)乾明寺塔的佛教价值

据《鄢陵县乾明寺创建浮图围廊记》碑文载:“夫殿宇以妥法像,浮图以藏舍利,浮图而围廊其所以永妥舍利.”乾明寺塔是隋文帝分封佛舍利,诏天下供养时许州——今许昌迎请供养所建之塔.且在塔顶天宫取下的明代《重修舍利宝塔记》和《周王书记修塔记》亦明确说明此塔是佛陀的舍利塔.舍利子是佛陀悟得真身时所留下来的珍贵宝物,佛教徒对于佛之舍利,存有难逢难遇之想.且往往信仰舍利所在,即如法身所在.道宣法师撰《广弘明集》卷17载:“许州表云.三月三日初夜于州北境去州九十里.舍利放光.紫赤二色照曜州城内外.民庶皆见神光.四月七日在州大厅.舍利出金瓶之外.琉璃瓶内行道放光.至八日在办行寺塔所.又放光明.午时舍利欲入石函.又有五色光彩云来临塔上.云形如盖.其日在塔西南一百余步.依育王造塔本记.一枯池不在四畔.正在池中.可深九尺.忽有甘井自现.其水不可思议.当时道俗看者二万余人同饮.齐所录瑞应奉表奏闻.”《金光明经》卷4“舍身品”云:“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大智度论》卷59谓:“供养佛舍利,乃至如芥子许,其福报无边.”舍利塔是佛陀坐化之物,象征着佛陀本身,代表着佛家不灭的教义,也就被认为负有佛陀自身的法力,能够消除灾祸,安定人心,礼拜舍利塔是人们表达对诸佛感恩的方式.1999年河南省文物管理局组织修复塔身时,从塔刹中发现明代文物48件,其中的铜镏金佛像,做工考究精细,是罕见的明代艺术品;另有98册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木版印刷佛经《大方广佛华严经》,为重要的佛教文物,真实填补了历史空白,充分证明了乾明寺塔的佛教地位.

二、鄢陵乾明寺塔的保护工作

鄢陵乾明寺塔有着如此珍贵的文物价值,就应加强对它的保护工作.

要想做好乾明寺塔的保护工作,应切实贯彻执行提出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和“有效保护、加强管理”的原则.乾明寺塔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规划红线图已经确定,依照《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因此在其规划红线图内的建筑将全部拆除.目前,乾明寺塔维修保护工程已经确定,将对塔体进行全面维修,既要以科学的方法防止其损毁,还必须要最大限度地保存其历史文物价值.作为具有历史、建筑艺术、佛教价值的乾明寺塔,要想得到长期有效的保护,一是需要延续它现有的建筑状况,以历史沿革为主托,科技手段为辅助,对乾明寺塔周边进行复原,尽可能保持历史的原状.二是对社会全面开放,以参观、旅游的形式展现古塔的历史价值、艺术形态,弘扬民族文化,延续历史文脉,让更多人在得到精神愉悦与情操陶冶的同时,更感悟于先民的创造力,激发全社会的自觉保护意识.另外,古建筑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全人类的文化遗产,是国家所有的一种特殊的不可再生的国有资产,要想处理好“保”与“用”的关系,必须保证这一特殊的国有资产产权永远属于国家,不能流失.

乾明寺体刚柔并济的建筑构造,悠久的历史,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它,将为今后研究历史、宗教和建筑艺术做出巨大贡献.

价值论文参考资料:

价值论文

价值工程杂志社

思修论文人生价值

价值工程杂志

人生价值论文

价值工程期刊

结论:此文是关于经典价值专业范文可作为乾明寺塔和鄢陵乾明寺塔和文物价值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价值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