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我从江南走过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和我从江南走过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我从江南走过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1-17

《我从江南走过》

本文是关于我从江南走过类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江南和走过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江南美,美在江南的水,江南的风物与江南的人.我们从江南走过,记录点滴风情,一一说与你听……

时光轻柔,步履不停

文/豌 豆

走在绍兴

干净的街/徽派的屋/厚重的城/闲适的人/古桥,曲水/行走,小酒

在绍兴时,住在塔山脚下的伽蓝殿青旅.塔山不高,更像一座山林公园.清晨,沿着山道散步,常常会在一处树后、一丛草旁,看到晨练的人.

青旅独特、洁净、清幽,有一个大大的咖啡酒吧区,侧面是阔大的玻璃,顶上悬着高高木梁.晚上我坐在一张木桌旁,要了一杯黄酒.我有到某地的青旅,喝一杯或一瓶当地的酒的喜好.

墙、房子、长廊围起一个不大的院子,搁置着两套藤条桌椅,砌有几个游着金鱼的石头池子,长廊旁边凿有一条人工溪.两三个学生从青旅门口经过,许是被绿荫下延展的小路吸引,走进,又发现别有洞天,便和店主的金毛狗玩了许久.

中午时出门,看见临街的河道另一边,是一家气派的老书店,门口摆放着一辆复古的摩托.进去,一排排的书,有的叠放在书架上,有的干脆靠着书架歪歪扭扭地堆着.空气里飘有纸的墨香和霉味,还混着一种奇特的熏香气.向里走,灯光微暗,地上铺了一层高出外面区域的粗木地板,有几张厚实的桌子,可供坐下来喝茶、看书.

走到一个政府大院,窥到院子里爬满绿草青藤,尤其是那几棵大树,风姿格外优美,甚觉新奇.征得看门人同意,进去细看.粗大的树干上,像刻着几条婉转的河流,流到尽头,是婆娑茂密的细叶.后来知道,那是香榧,绍兴市树.

换了一条土家布印花长裙,一双绣花鞋,走上仓桥直街.河道,古桥,乌篷船,民居,青石板路,显现出地道的江南水乡气质.街上有一些特色的店铺和馆舍,绍兴黄酒、臭豆腐和茴香豆,被人们摆卖或寻买.

人力三轮车和绍兴的河流一样,连街走巷,多而成诗、成画.有拉车师傅喊我,坐车转转吧?我摆手作罢,并没有太多时间.

去了安昌古镇.不热闹,不繁华,没有多少游客,显得落寞.房子很老,破旧就破旧,剥落就剥落,自自然然,生着,长着,老着,像那些坐在门旁的老住户,不盼着谁来,也不会真的被谁惊扰.几家迎客的店铺又很拙朴,东西拙朴得可爱,老板拙朴得羞怯.

河岸的廊上,家家户户都挂了一两串腊肠,暮色打在上面,影影绰绰,似添了几分烟熏.急急坐了乌篷船往回走,听着摇船人讲古镇的故事,数着我们穿过的十七座古桥,我一片欢喜.

走在杭州

黄昏,早晨/都是我喜欢的样子/绿植,建筑/都是我喜欢的样子/晴空,细雨/都是我喜欢的样子

苏堤春晓,南屏晚钟/都是我喜欢的样子/湖光山色,吴侬软语/都是我喜欢的样子

杭州西荷国际青旅,在曙光路上,离浙大玉泉校区较近,距西湖也不远.朋友从上海赶来,陪了我一日多,说话,吃饭,走路,听雨,看树,在这个文艺的青旅住宿.

当晚凉风习习,西湖夜景丰盛.没有强烈的黑暗,也没有浓密的华彩,只如萤光点点,甚是温柔.与另一个朋友相约,三人在西湖旁的音乐吧喝了一壶茶,闲聊了几句.

赶了个大早,绕着西湖跑步.有时停下来,坐在湖边长椅,或蹲在石头上,说一两件生活中的事,把心交予朋友和西湖.跟着一个大爷走了一小段路,他放着一种好听的调子,是老式上海的味道.朴素,沉静,有隐蔚和余味.

后来去一个商贸区,为母亲买了一条丝绸围巾.一面是大红色丝绒,一面是深红的牡丹花形绸缎.

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门口,一个两三岁男孩站在那里,喜悦着想要跳起.旁边年轻的父亲正端着手机注视着画面里的儿子,与男孩的喜悦连接在一起.

我们深入校园,没有遇见多少学生.大概像我们一样,他们也放假,离开了熟悉的环境,以期不带任何成见地去接近和获得新鲜的有趣的东西.

前些天再次去到杭州,依然被那里宏大精巧的建筑所打动.它们的历史化超越了物质化,时尚化又超越了历史化.像我们老祖母常常数说的她祖母箱底里的锦袍,时间在它身上滴滴落落的是珍珠,它会越来越高雅,越来越宝贵.

独立,相映,各担责任,又浑然一体,这是杭州的建筑和街道和植被的关系.街道、植被不慌张,不凛冽,细细密密,轻轻柔柔,时刻保持着耐心和雅致,让我无限热爱.

走在西塘

尽管去寻找吧/寻找你心中的西塘/我只记得/它是一座江南水乡

石桥,绿柳,乌篷船/弄堂,木楼,粉墙黛瓦

最美的,还有/坐在河边慢数时光

在夜幕时分到达了西塘.从某个昏暗幽僻的小巷穿出,我走到了灯火璀璨的主街.

之前已经预订了彩云堂青旅的床位,不过找寻青旅位置,还是费了一番周折.背着包走了好久,路遇几个人询问是否要住宿,我小心翼翼地反问:下西街在哪儿?石皮弄在哪儿?

最后,和我通电话的老者出来相接.青旅所在的巷子很深,有六七十米,寂寂又悄悄,斑斑驳驳的墙上挂有几盏红灯笼.我住在巷子尽头的四合院,一家中国风十足的青旅,里里外外演绎出一种独特的情怀和格调.后来从这条一人巷进进出出,我隐隐地有了十二分满足.

和临时搭伴的同室姐姐夜游西塘.在廊棚处的一个小店,遇见一件棉麻质地的旗袍,浅蓝,衣上浮着一束束野外的小碎花,矜持而不俗气.我试穿,显出凹凸的身形,同行的姐姐赞美.我微微迟疑,最终未买.这件旗袍和我都太素净,若相伴一起,会像孤零零的白云.

第二日,慢慢悠悠转了一天.早上时见到停靠在河边的一大片乌篷船,几只散落在水里的鸭子;又走到古镇的边缘,看了闹区之外的民居生活.拍了一些照片,水墨画一样的古镇房屋,檐上的瓦当,商号里的芡实糕、豆腐花、酒坛子,乌篷船上摇橹的船夫,文艺小店外张贴的“爱情宣言”.

午后,买了件东北大红色的裙袍,直接穿在身上,在河廊和桥头招摇很久,引得旁人注目,议论纷纷.我心里得意又欢愉.素惯了,安静惯了,在一个陌生的境地,便想要一种浓烈和张扬,来倾吐内心的思想、情绪,冲破某些规矩和日常.有时,衣服也是一种语言.

走走停停,河岸的绿柳摇曳着,垂向水面.柳树下,河廊上,有人在写生,有人在发呆,有人撑着油纸伞,在寻那条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满目静谧,满心静谧.

南浔巷里,做个闲人

文/浮 游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灵魂,每一座古镇也都有自己的风骨.在喧嚣城市里待久了的人们,总想寻找一处清静古镇,做一回闲人.

南浔之美,在于清闲.

顺着巷口往里走,从百间楼坐船顺河南下.百间楼相传是明代的礼部尚书董份为其家眷所建,全长约400米,因在古镇的最里端,也就更显得清静些.坐在船中,可以看见两岸白墙灰瓦的明清建筑,由近及远,犹如一幅流动的水墨长卷,款款展开.不时会有船夫摇着橹从身边穿过,留下悠缓而又深远的水波荡漾开来,像年轮般记录着生活的轨迹.我已无暇去拿手机记录心动的瞬间,亦无须去刻意寻找什么,这些美妙,仿佛是不慎洒在宣纸上的一滴清水,还没有显露湿润,就已被画者描入山水之中,无影无踪.

此外,南浔古镇里有许多世代居住在此的“老南浔”,他们自发形成了生活区,并隐居其中,以至于我在路过这里的时候,曾疑惑是否走过了头.

在这里,很难寻见忙碌的身影.行走在长满青苔的石板路上,你的脚步会越来越慢,越来越轻.路边的店铺和商家安静地做生意,没有招揽,没有叫卖,只有洗衣服的敲打声,收音机里传来的越剧,和母亲要孩子学习的催促声.我唯恐惊动了这平静的生活,一直慢慢走着,轻轻走着,虽然没有撑着一把油纸伞,也没有逢着那位丁香一样的姑娘,但我仍庆幸置身于这般美好之中.

游览完远离喧嚣的北部,来到了景区的南部.用“一半悠闲,一半喧嚣”来形容南浔的街头再贴切不过了.在南浔古镇中,北部景区以百间楼和张静江故居为主,相较清静;而南部因景点众多,也就喧闹了些.南浔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巨富之镇,而这些“巨富”的宏伟建筑也是古镇不可不观的景点之一.

刘墉的十亩荷塘、刘承干的嘉业堂藏书楼、张石铭居所的西洋舞池,以及刘氏悌号的红房子,等等,漫步在这些建筑之中,仿佛目睹了百年前商人们的风云变迁,而这些中西合璧的建筑,也让南浔多了一些异域色彩.张石铭旧宅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这座建筑群大多为晚清的中式建筑,而后园里的那一处西欧巴洛克风格的建筑更是独特.红砖白墙的楼阁,种满奇花异草的阳台,还有琉璃色的窗棂,这座小楼仿佛童话中公主的城堡.恍惚之间,好像听见留声机传来古典乐曲,悠扬空灵.也许若干年前,住在这里的她,曾穿着洋装,矜持地和心仪的公子在乐曲声中翩翩起舞,不知她是为爱情而舞,还是为那个辉煌的时一个完美的谢幕.

走出南浔古镇时,已是黄昏.相较来时的景色空蒙,此时的南浔被夕阳染成了金,远处的路灯也闪烁起来.

西子湖畔,旧时风物

文/蒙 蒙

古往今来的杭州客,多半是被西湖牵绊住了脚步,连白居易也说:“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也难怪,四时风光皆有其妙处,随时到此,皆可一游.这一游,便游出了许多故事,前有古人唱罢的离合,后有来者演绎的悲欢.

而我只是个看客——看苏小小乘油壁车而来,与她的阮郎相会在西泠桥畔;看白蛇入世,一眼瞥见那撑着油纸伞的少年;看梁祝依依惜别,在长桥上来来回回走了几遍……西湖的水,不知洒入了多少情人泪,焉能不美?

湖水本是常见的,但配上四围的山色便成了绝佳之处,再加上古今雅士赋予的传奇色彩,这一片湖山,从此睥睨天下.

西湖的群山中,有一座很特别,它个头不高,却爱特立独行,不与群山为伍,偏要步入水中,站成一座孤岛,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孤山”.它虽遗世独立,世人却不愿弃之不顾,修了一座西泠桥将它与陆地连在了一起.苏小小曾居此处,死后亦葬在桥畔,与湖山相伴.林逋晚年结庐孤山,在此养鹤植梅,“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门前的童子便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想来孤山有佳人、隐士以及后世的诸多文人墨客为伴,也是“孤”不起来了.

我从山南拾级而上.一路行来,只看到零星几个游人,偶遇一亭,有丝竹之声,原是几位老者聚在一起练曲.走到人迹罕至处,看到满山落花,那些花,我不识,只觉得它们红得楚楚动人.我将落在阶上的花瓣一一拾起,放入道旁的草丛中,免被往来游人的践踏.

湖上的风吹来,树影婆娑,我倚在山石上歇脚.一时兴起,作了首小诗:“孤山闲行客,不识梅鹤翁.幽微灵秀处,拾得旧落红.”

从孤山上下来,到湖边小坐,想象昔日“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的景象.柳永的这首《望海潮》构建了我最初对杭州的印象,此词历来被人称道的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从前我并不觉得这近乎白描的笔法有何妙处,直到我听到了“满觉陇”这个名字.

曾听一位杭州的朋友说起,那是一条隐于西湖之南的山谷,每逢秋至桂花开时,香满空山,花落如雨,故又有“满陇桂雨”之名.我喜欢桂花的甜香,常在秋日嗅着一缕香去寻一棵桂树,徘徊许久,不愿离去.听她说起那满陇的桂花,虽未见,但已是满心欢喜.她说小时候,同母亲一起到山上去采桂花,回来制成酥酥糯糯的糕点,脸上露出纯真的笑容.

“三秋桂子”的背后,竟然是这般活色生香,更何况是被吟咏多次的“十里荷花”!这一笔,将西湖夏秋两季的风物之美,尽收其中,那是一种看得见的美景,嗅得到的清香,尝得到的甜糯与品不尽的意味悠长.这一切,未到过西湖的人,不会懂.

从杭州归来,某日午后,泡一壶龙井,配一碟桂花糕作茶点.咬一口桂花糕,呷一口茶,龙井的甘甜冲淡了桂花糕多余的甜腻,只留两段香,一在舌上,一在喉间.窗边吹进一缕风,心头一阵恍惚,仿佛又置身于西子湖畔了.

我从江南走过论文参考资料:

上文点评,该文是适合不知如何写江南和走过方面的我从江南走过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我从江南走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