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你好吗方面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与2019,你好吗?类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你好吗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3-02

《2019,你好吗?》

该文是关于你好吗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与你好吗和2017有关硕士论文范文。

编者按:春节一过,崭新的2017年在中国人心中算是正式开始了,201 6年,中国经济面对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能转换等错综复杂的挑战,基本维持了平稳的发展态势.但面对暗流涌动的201 7年,我们又该如何应对?新一年的人民币汇率改革方向、证券市场的走向、供给侧改革的前途、国企改革、房地产的发展这一系列的问题的答案又是什么?安邦咨询创始人陈功在安邦内部研判会上对此提出了自己的判断.

2017年的经济形势依旧不明朗,这会涉及到一系列的判断.什么叫形势,形势就是形与势,前面是情况,后面就是判断,有了判断,才有战略.同志在总结长征的时候讲过一段很有名的话,意思是“方向路线是至关重要的.方向路线对了头,没有人可以有人,没有可以有,如果方向路线错误了,你有再大的力量也会失败.”真的是实践出真知,搞形势判断的目的,实际是为了搞清楚方向和路线.

那么,201 7年我们会面临什么情况呢?

2016年12月7日,央行发布统计数据显示,中国11月外汇储备30515.98亿美元,这个数字较前一月下降690.57亿美元,降幅2.2%,距离3万亿大关仅剩下一步之遥了.这表明,自从2016年7月份以来,外汇储备已经是连续5个月缩水,同时也创下了2016年1月以来的最大单月降幅.地球人都知道,中国坐拥全球最庞大的外汇储备,但这个外汇储备的下降速度之快也让人瞠目结舌.2015年,中国外汇储备消耗了5130亿美元,但还有3.33万亿美元.

到了2016年年初,彭博在一份调查中预计,到2016年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将跌至3万亿美元或以下;而到2017年年底,很可能将进一步下降至2.66万亿美元,成为20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实际上,中国人长期以来一直缺钱,穷怕了,所以对外汇的手特别紧.有心人曾经计算过,从1992年到2015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一直是只涨不跌,就怕没钱,但显然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改变了.

实事求是的说,以我的观察来看,中国外汇储备里面的问题,比表面上的更多,关键还有“内保外贷”等内外联通的资本渠道,这就让中国的外汇储备很不好估计,但可以肯定的说,这个外汇储备并非如表面数字那么简单明白.一旦有风吹草动,这个数字原形毕露之后,可能会吓很多人一跳. 外汇储备是这样了,那么人民币汇率,未来是否更加悲观,就像彭博预测的那样,汇率一直贬下去?

现在看,今后一两年里面,人民币汇率可以有条件的稳定在7左右.为什么说“有条件”,就是该采取的政策要采取,否则还是不行.从中国未来一两年经济增长的情形来看,人民币兑美元1:7的这条线是差不多的,最多偶尔破7,走向7.5,但还是会均值回归的.这样说的原因是,最主要的支撑点在中国内部,中国经济可能在今后一段时间继续稳定维持在6%~7%.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却进入一个不明朗阶段,相形之下,现在维持在这样的一个水平,比上不足,比下绝对有余.

我要说的是,这样的一个贬值水平,其实对中国制造业是非常关键的,他们的出口利润相应增加,从而让中国制造业有了再投资的可能性.而今后最大的问题,是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

以往中国有一个CFETS(中国外汇交易系统)的货币篮子,其中美元、欧元、日元比重最高,分别为26.4qo、21.39%和14.6%.此外,港币、英镑和澳元分别占6.5%、3.8%以及6.2%.其中,美元的比重最高,再加上受美元影响的其他货币,实际还是直接、间接的与美元挂钩.所以,美元强则人民币弱.

改变的方法是全面自由浮动,这是适当的选择.原有的一套渐渐过时了.最起码,继续紧盯美元或是相对紧盯美元的办法,已经越来越吃力,无法继续.现在表面上看,中国已经有了一个货币篮子,但因货币篮子的货币多受美元波动的影响,所以可以说,只是从“直接紧盯”变成了“间接紧盯”,效果还不是很明显.

既然走出了自由浮动的这一步,符合逻辑的做法是,继续走下去.从今后的形势看,恐怕人民币要改变策略,另起炉灶,重订清晰的货币篮子,继续降低美元的比重,进行全面自由浮动,放手让人民币成为自由的货币,这是必然的.

中国证券市场过去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大事不断.2015年,A股从3000点上冲到5178点,然后18个交易日暴跌超30%,十几次出现千股跌停,经历了一场令人心悸的“A股保卫战”.在这动荡飘摇的一年中,副部长率队进场“查内鬼”,一批投资大佬撞在口上应声倒下,甚至还有证监会内部一批官员被查.新股发行的节奏全乱套,市场丧失了基本价值与活力,而一场拉抽屉式的熔断机制改革创新闹剧,更是令全国投资者瞠目结舌. 这种情况下,说新任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是临危受命,估计反对的人不多.他在“”前三周上任,使得原来证监会主席肖刚避免了“”上的尴尬.而他上任后立即连说了“三个不”:不搞注册制、不再推熔断机制、不让中证金退出,让翻腾冒泡的中国股市大局总算稳定了下来,显示了稳健派风格.

我本人就是著名的稳健派,我也不讳言自己喜欢稳健派.

我想,刘士余主席的第一阶段目标是为市场“立规矩”,这个规矩,就是市场秩序.长期以来,中国证券市场起起伏伏,动荡不安的一个原因,就是秩序混乱.这里面有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也有投机者的兴风作浪,还有资金进出造成的起伏,问题很多,不是一个、两个原因那么简单.现在看这第一阶段的目标只能说是初步实现,稳中向好,但还远未完成.

2017年的中国股市,我认为还是应该看好的.从宏观角度看,国家政策会进一步激励市场指数上行,因为这明显有助于资本流人中国市场,稳定汇率.险资的问题,实际只是一个特例,它们挑战了规矩,险资去投资,还是去控股,这是明摆着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性质.你的钱再多,也不意味着你就可以把中国股市全变成自家的. 从微观上看,制造业以及科技含量高的产业正在复苏,人民币的贬值也让“中国制造”更加便宜,久旱逢甘雨,制造业的竞争力增强,企业利润回报上升.所以,要说2017年的股市好于2016年,我不吃惊.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实际启动的只是一个“去产能”,所谓“三去一降一补”,就这个还步履艰难,还没有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高层再三推动,但依旧是雷声大雨点小,坦率的说,能够落地的东西很少,步履艰难,甚至可以说,前途未卜.

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还不到位,大的方向是有了,但还有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没有澄清.

我研究了一段时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里谈点自己的认识.我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目标是消费社会的建立,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为什么要改革,因为有效供给不足;我们现在也知道了,经济增长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就像总书记讲的,是为了人民的福祉.那么,这一切会导致中国社会走向何方?我认为是消费社会!所以说,消费社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目标.过去,这个总目标没有明确,今后可能会明确.

有了这个总目标,我们就可以回答西方世界对中国发出的挑战:澳大利亚有一家报纸发表了一篇文章说,我们暂且不要讨论中国的经济总量什么时候能够超过美国,先问问另外三个“什么时候”:第一,什么时候全球的精英会把孩子送到中国留学,而不是像今天都把他们的孩子送到美国、欧洲留学?第二,什么时候全球的年轻人会最欣赏中国的电影、文化、书籍,而不是像今天他们最喜欢的是美国、欧洲的电影、书籍、音乐?第三,什么时候全球的消费者在选择产品的时候,会首选中国的品牌?

从西方人的角度看,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是清楚的,真的就是我们现在的软肋,这是中国最不行,也是最不幸的地方.搞了这么多年的经济,这些问题都没有解决,甚至还不如某些第三世界国家,那就值得反思了.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为了回答上述三个问题,也只有这种性质的改革,才能让中国给出真正圆满而非大肆喧哗的客观答案.

再解释一句,千万别把消费经济与消费社会搞混了.我看不少学者在讲中国人的消费永远拉动不了经济,所以意思是还得靠投资.这里面的问题是,消费拉动经济增长,那是消费经济,消费社会强调的是社会福利供给,收入和福利保障水平,也就是总书记几次讲的“人民的福祉”.我看很多人在这个问题上,还糊涂着呢.

十八大以来,真正的改革是在军队领域进行的,现在看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甚至可以说是划时代的进步,至少从改革的角度来看,这种进步意义是明显的.至于结果和战略意义,还需要用实战来检验.而军队的改革有一个不太一样的地方,就是这种改革是不停顿的,结构性的改革完成之后,根据地缘和实战的需要,也可能会做改革,全世界都是这样的,苏联在二战前和二战进行中,也不断进行改革.

经济领域的改革,目前看来要么在进行中,要么只是在少数领域展开了改革,与军队改革的大力推进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甚至可以说,七零八落就是一个特点.或许可以这样说,中国经济和社会领域的改革,还要看十九大了.只有在十九大之后,这方面的改革才会有实质进展.

前一个阶段,不少人对“顶层设计”产生了怀疑,我认为“顶层设计”还是需要的,这与基层改革创新并不矛盾,你愿意摸着过河没关系,但规划好路线是不是更好?没有顶层设计,哪里来的政策路线图.没有路线图,改革不就变成随意性的改革,想起来什么改什么,这就可能进一步退两步,很容易形成互相打架的局面.所以,今后的关键,恐怕还是要加强顶层设计,这一关躲不过去的.

对于国有企业,我们必须想想怎么改的问题?国有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太大,占有的社会资源太多.如果全都是国有那倒好了,无非是计划经济重来,大家继续吃公家.现在只允许部分人“吃公家”, “吃公家”成为一种特权,这就成大问题了.

所以我说,如果全都是国有,那就是计划经济,很好!或是全都是民营企业,那也好了,那就是纯粹市场经济到来.最可怕的就是一小部分国有,但占据的却是大比例的社会资源,这样就很麻烦,说不是计划经济,实际比计划经济还厉害;说是市场经济,实际市场里没多少油水,旱的见底了.这样社会就撕裂了,矛盾就冒出来了.

对于国有企业改革,我一直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我认为国企要与想办的“大事”挂钩考虑,不是“大事”,市场里面的企业能解决的,就用市场来办了,何必搞这么多国企?所以,我们首先要想清楚, “究竟想办哪些大事”,这些“大事”可以建国企.比如航天事业,这个可以建国企,大家没意见.

但要说行行业业都想“办大事”,恐怕就难服众了,也用不着.即便偶尔需要或临时出现的“大事”,比如某一重大工程,那也可以用设立基金的方式,成立国有项目公司,干完了就解散.这样国有企业的数量就会减少很多,解决了结构性方面的问题.

国有企业在中国很重要,这个我非常相信,我一直强调国有企业的重要性,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没有一点国字头的企业,几乎不可能.美国说是纯民营,实际很多巨型民营企业扮演的也是国有企业的角色,他们讲究社会担当和责任.

所以,国有企业的价值和地位用不着争论,要争论的是如何搞好,必须要有一点边界条件,要有点数量限制的办法,这些都没有设定好,那国有企业的改革只能是越改对社会发展越不利,等于全社会倒贴给一个前景不明朗的群体,让一个不明不白的“局”,从社会上到处吸金.

中国的地方财政还是与土地绑的太紧,过去是土地财政,现在还是土地财政,不是地方政府不知道其中的危害,而是已经“吸毒上瘾”,难以戒断了.我在上世纪末就看到了其中危害,开始研究后土地经济的问题,现在看还是低估了其中的危害.土地对地方政府来讲,就像是,吸的越多,瘾头越大,越是难以戒断.

这简直就是一个死循环.大家想一想,土地卖钱多了,地方政府要干的事情与能干的事情就多,地价传导到房价,吸引更多的人投身于这个事情,要拿地搞开发;政府呢,事情很多都需要钱,再以更高的收地,再以更高的卖地,拿更多的钱,但同时也要投更多的钱,这样没完没了.一旦中断,正在做的事情立即就没钱了,百分之几十,甚至百分之百的土地导致的财政收入缺口,这个窟窿太大了,一般的措施是难以补齐的.所以,土地财政就是地方政府的,上瘾容易戒断难!

从2016年11月份到12月份,一线城市以及部分二线城市都在限购,即便是限购, “地王”还是照样出现.

武汉5宗地块正式挂牌,其中位于汉正街东片的一块住宅及商服用地,126亿元人民币的起拍价高的令人咂舌.因为这个起拍价还未经竞价,便已超越了武汉迄今为止土地拍卖中最高的成交价.

同是在2016年11月末,广州卖地吸金309亿元,房地产开发商龙湖、首开以32亿竞得的白云新城宅地,刷新了广州单价地王纪录.11月21日,福州市的土地拍卖异常激烈,当天就有9宗住宅类土地出让,其中8宗都达到了最高限价.还有早些时候,天津的单价地王、南京的江北单价地王,都在这些时候刷新了纪录.

未来房地产会怎么样?现在这个问题根本没法说,因为凡是扭曲的市场,就并非是市场因素可以决定的.明年房价高还是低,关键取决于明年的经济增长.如果经济增长低了,那么房地产还是要“去库存”,也就是会以某种形式放松管制;如果明年经济增长形势好,那么房地产限购政策将会依旧“从严”,还是现在这个样子.

所以预测房地产是最容易的,什么人都可以来预测,都可以来随便讲上几句,而且保证不会错的离谱,这没什么奇怪的.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政府的那个瘾到底能不能戒掉,反正我看现在是很难,要看高层的决心.

还有就是房地产商人,从大的形势上看,房地产商几乎是我们这一代商界英雄中必然破产的一代人,他们是悲剧人物,这不是宿命,这是形势,形势比人强,再玩下去,真的意思不大了,已经到了“开步走”的时候了.房地产不干了,那能干什么,去干保险啊,这不明摆着吗?资本过剩的时代,去干那些收集大家散钱的事情,然后再琢磨着替大家花钱,没有比这个更棒、更有趣的事情了.

你好吗论文参考资料:

点评,这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你好吗和2017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你好吗本科毕业论文你好吗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