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文化遗产类开题报告范文 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类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文化遗产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3-15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该文是文化遗产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与民族传统体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战略方面开题报告范文。

摘 要:基于文化生态视角,以文化生态系统模式为基础,建构新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研究发现:新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极其丰富,但存在保护意识淡薄、资源流失严重,传承秩序不稳定、与学校体育脱轨,受现代多元文化挤压、发展与创新缺乏动力等保护难题.据此提出相应策略: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契机,力主科教并行,尊重文化生态,倡导理性回归,加快促进民族文化交融,维系多民族地区社会稳定.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文化生态;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68X(2018)06-0076-04

ProtectionofXinjiangNationalTraditionalSportsIntangibleCultural

HeritageunderBackgroundofRuralRevitalizationStrategy

WANGPing

(SportDept.,Guangx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Liuzhou545006,China)

Abstract:Basedontheperspectiveofculturalecologyandthemodelofculturalecosystem,thesports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systemofXinjiangisconstructed.Itioundthatthe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resourcesoftraditionalnationalsportsinXinjiangareextremelyrich,butthereareproblemsofweakconsciousnessofprotection,seriouslossofresources,unstableinheritanceorder,derailmentfromschoolsports,andbeingsqueezedbymodernmulticulturali,lackofmotivationfordevelopmentandinnovation.Accordingly,thecorrespondingstrategiesareputforward,suchasseizingthestrategicopportunityofruralrejuvenation,advocatingthecoexistenceofscienceandeducation,respectingculturalecology,advocatingrationalreturn,inordertoacceleratetheintegrationofnationalcultureandmaintainsocialstabilityinmulti-ethnicareas.

Keywords:traditionalnationalsports;sports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ethnicminorities;culturalecology;ruralrevitalization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核心,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提升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之一.《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要传承发展提升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特色产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民族间开放、共享的文化资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特定的乡土文化发展空间密不可分,开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应该更加注重人的主体性和文化生态建构,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1文化生态系统建构

文化生态学着重研究影响文化发展的自然界、文化环境、社会(主体)等复杂变量间的关系,特别是科学技术、经济体制、社会组织及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体)的影响.从文化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1)可以看出:一方面,根据离自然界距离的远近,可以判断出与自然界由强到弱的相关性依次是科学技术、经济体制和社会组织、价值观念,其中,科学技术起着最直接的作用.另一方面,根据离社会(主体)距离的远近可以看出,经济体制、社会组织等中间变量成为价值观念(如哲学、艺术、宗教、风俗等)实现的桥梁,发挥着沟通和纽带的作用,对人的社会化影响最为直接,与社会(主体)显示出强相关;其次是社会组织、经济体制及科学技术;自然界对人的影响弱相关.

通过社会(主体)、社会环境、文化环境、自然界4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研究文化的起源、发展态势,有助于多角度、全方位地探寻不同民族的多元文化发展特征与模式.参照该文化生态系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范围内,新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系统(图2)是以新疆各民族(主要指汉、维、哈、回、柯、蒙等人口超过10万的民族)为单位,依赖于自然(地理、人地关系等)、社会(政治、经济等)、文化(民俗、宗教、生产劳动等)环境等构成的网络系统.

2乡村文化振兴与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

展相互影响

2.1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各民族群众在长期生产生活中逐渐积累并沉淀下来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区域的特色、民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密切关联,也是民族文化发展历史、受众群体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的充分体现.因此,基于健身、休闲、娱乐等考虑,民族传统体育与其他外来体育活动相比具有不可替代性.一是原生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文化内容,能够充实乡村文化建设的资源库,是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建设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关键手段,能够达到满足各民族乡村群众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目的.二是民族传统体育所崇尚的自我娱乐、强身健体等理念能够被广大农民接受,使他们能积极参与其中,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进而提升其生活质量,促进乡村文化建设.三是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过程是文化再生产的过程,文化产品也随之产出.通过乡村建设,挖掘和开发一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兼具鲜明的民族特色与文化革新,进一步增强其娱乐性、健身性、可操作性、竞技性,逐渐适应市场经济.

2.2乡村振兴战略保护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乡村振兴特别是文化振兴,一方面,为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搭建了平台.另一方面,也为多渠道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了路径.乡村是民族传统体育得以良性发展的最优场域,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乡村,而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动力也必然直接来源于主体自身即乡村.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于我国古老的农业文明,文化底蕴深厚,如体育“非遗”传承人、爱好者、参与者等最大的参与群体已成为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最根本的力量.

同时,作为民间文化的结晶,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农民中的影响力极大,其他项目无法企及.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开展民众喜闻乐见又富有活力的传统体育活动,最大程度上激发村民对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感,逐步建立起乡村文化自主意识和文化自信,维系民族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从而从保护整个乡村文化空间的高度实现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维系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优秀传统.再者,乡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50%以上,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在国内各省市之间的开放与交流,很大程度上需要在乡村地区进行开展和推广.在倡导全动的当下,乡村更应该成为宣传、践行体育运动的主阵地.在城乡之间社会群体的交流和传播中,激发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活力.

3新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资源概况与保护困境

3.1新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资源概况

新疆自然环境的独特性与多民族共同衍生的社会环境,共同形成的民族体育文化生态圈,凝结成了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资源库.“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使新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分类更加清晰,与其发展相关联的地理空间、文化空间、经济环境等多因素也促使民族文化实现转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流传于民间,因此,有必要清晰地呈现出新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名录,从根源与传承机制方面了解其发展的历史演进、空间分布特征,为落实乡村文化振兴战略提供参考依据(见表1、表2).

3.2新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困境

3.2.1保护意识淡薄,资源流失严重

由于对新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力度滞后,且目前尚未出台一套体系健全、责任明确的保护新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法规,社会群体普遍对新疆各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甚了解.从政策角度来看,相关部门尚未真正重视这一文化资源的重要性,而只有制定一套法律制度,才能进一步推进保护工作.若没有制度的约束、不借助网页、视频、广播、手机APP等多媒介宣传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将会导致文化遗产资源流失严重,一些经典的传统体育文化也将濒临灭绝.

3.2.2传承秩序不稳定,与体育教育脱轨

文化传承人是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载体,然而,文化的冲突与社会秩序的变革、自然环境的变化,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文化传承人的减少甚至消失,传承秩序遭到严重破坏.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如下两方面:其一,信息化、现代化、智能化水平的加速发展,以及教育普及率的提升为广大少数民族青年获取现代信息提供了多种渠道.然而,大量的社会认知、社会舆论和复杂的社会关系等外部信息不断交替更新、介入,打破了少数民族对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固有认知结构.其二,社会主体、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动态性,破坏了原有的新疆民族传统体育生态系统,传承秩序变得混乱.从新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系统也可以看出,依托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新疆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所构成的生态系统传承秩序开始混乱,优秀的传承人才变得十分匮乏.学校体育教育本应成为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有效方式,但事实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是新疆各级学校的薄弱环节之一,制约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小学开设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主要以民族舞蹈和摔跤等项目为主,几乎没有开展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内容.且新疆各高等院校尚未开发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的课程,体育师范生接触这方面知识的机会甚少,也就导致大多数进入中小学的体育教师不具备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基本技能.

3.2.3受现代多元文化挤压,发展与创新缺乏动力

随着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互联网、多元文化逐渐渗透到各地区.首先,新疆多民族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求学、务工,加速了其接触外来文化的机会,对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空间造成了一定的挤压.其次,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和发展,且抵御外来多元文化的能力趋于弱化,即使保留自身文化,其传承与发展也需要创新,而创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又是保持其优势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再者,新疆多民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空间有限,长期存在于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少数民族群体保护体育文化的意识淡薄、对体育文化认同感不够以及专业保护人员的缺乏,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4对新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建议

4.1抓住战略契机,增强保护意识

为振兴乡村战略,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传统体育文化发挥着搭建桥梁的纽带作用.因此,应从源头上厘清新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动力,将其放在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文化产业、发展新乡村的战略高度,有力地把握“振兴乡村”的发展契机,长远规划创新新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路径,增强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相关部门应借助网站、LED显示、手机APP、微信公众平台等大众媒体,多渠道、多角度地加大对保护新疆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以此加深普通民众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宣传过程中应重点传播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大价值,发展和保护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反映具有实操性、能够引起公众广泛关注的内容.同时,加强与各企业和社会有识之士的合作,为保护文化资源提供资金保障.积极引导社会各界,特别要增强各级政府保护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整合全社会多方力量,共同携手参与保护工作,形成良好的保护氛围.

4.2重视民间传承,力主科教并行

“活态”保护是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着重强调的.普通民众既是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受益者,也是保护工作的主要责任者.然而,在乡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活动过程中,人员参与度不高、活动经费不足、场地受限等诸多问题突出,亟需政府有关部门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保障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和合法性.政府通过团结多方力量,在乡村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体育活动,对提升少数民族村民对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可度和积极参与的主动性极具重要意义.根据各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学校体育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充实高等院校、中小学等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育的教学内容,增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教育阵地得以广泛传播的途径,培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优秀人才.此外,密切加强与各高校、各企业的合作,利用高校的学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多家企业的资金优势,积极筹建如马球、曲棍球、方棋等项目的保护、教育和研究基地,为推进新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搭建平台.

4.3尊重文化生态,倡导理性回归

民族传统体育遗产的非物质性重点强调蕴藏在物化形式背后的精湛技艺、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浓厚的民族情感,这是民族传统体育的根源.秉承“协调、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入挖掘新疆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和外延,保护原生态的文化精髓成为新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核心任务.保护的关键则在于社会主体对“非物质”和“物质”之间所持有的生活态度.新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差异性显著,应区别对待不同属性特征的项目.采取法律保护、传承人保护和数字化保护等多种途径,确保具有历史价值和民族特色的传统项目得以保留,拓展其发展和创新的文化空间.此外还应充分考虑其典型性和特殊性.反之,则要采取坚决态度,摒弃愚昧、庸俗、与现代文明相悖的传统项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2018-02-04].http://www.gov.cn/zhengce/2018-02/04/content_5263807.htm.

[2]谭宏.基于“非遗”视角下的新乡村建设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5):31-34.

[3]李钢.论作为保护民族传统体育主体的民众[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6):51-54.

[4]索晓霞.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土文化价值再认识[J].贵州社会科学,2018(1):4-10.

[5]赵亮,刘凌宇.西北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J].宁夏社会科学,2016(4):234-241.

[6]王厚雷,王竹影.“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6):30-35,54.

[7]刘先军.非遗保护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J].贵州民族研究,2016(12):104-107.

[8]郑玉梅.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路径的选择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7(3):54-56.

[9]梁平安.广西壮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7(5):30-33.

[10]丛密林,张晓义,王伟平.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2):80-85.

[11]万义.“原生态体育”悖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的解构与重塑[J].中国体育科技,2016(1):3-10.

[12]曾小娥,肖谋文.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以知识产权保护为视角[J].体育与科学,2013(5):83-86.

[13]杨海鹏.蒙古族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利用[J].民族教育研究,2013(4):93-98.

(收稿日期:2018-10-29)

文化遗产论文参考资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

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企业文化期刊

中国文化论文

企业文化杂志社

企业文化的论文

上文汇总,该文是关于经典文化遗产专业范文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战略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文化遗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