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图书馆方面有关开题报告范文 跟图书馆概念再方面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图书馆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2-08

《图书馆概念再》

本文是图书馆方面有关开题报告范文和图书馆概念和解析和图书馆类论文范文检索。

图书馆概念再解析

龚蛟腾

(1.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湖南湘潭 411105)

摘 要:图书馆经典定义尽管没有深入抽象其概念本质,但充分反映了图书馆的知识属性.知识集散与知识序化是图书馆必须承担的基本职能,公益性则是图书馆必须坚守的根本原则.图书馆是一种公益性主导的知识序化与集散组织.

关键词:图书馆;知识集散;知识序化;公益组织

中图分类号:G250.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7013

Re-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Library

Abstract The classical definition of library reflects library´s knowledge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it does not abstract its essence in depth. Knowledge collecting, knowledge distributing and knowledge ordering are the basic functions of library; meanwhile, library must stick to its character of public welfare. In a word, library is a kind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 which undertakes the task of knowledge collecting, distributing and ordering.

Key words library; knowledge collecting and distributing; knowledge ordering;non-profit organization

在现代信息技术强势碾压下,图书馆界不时响起诸如“消亡论”“萎缩论”等声音.因而,重新定位新时期图书馆的概念、价值、形态与功能,无论对事业发展还是对学科建设都显得十分迫切.早在世纪之交,台湾图书馆学家胡述兆[1]先生就在海峡两岸发起了关于图书馆定义的大讨论,认为“传统图书馆的定义,已经失去时宜,不符资讯社会需要”,并提出“图书馆是为资讯建立检索点并为使用者提供服务的机构”.此后,图书馆概念似乎成为了一个常议常新的话题,诸多学者为揭示图书馆的概念本质及其核心价值作出了必要的探索.显然,我们探讨图书馆的新形态与新功能,不妨首先进行图书馆的概念界定.

1 图书馆经典定义的知识属性

在传统的图书馆概念中,图书馆是一个集文献收集、加工、整理、典藏与借阅为一体的机构.《中国大百科全书》将其定义为“收集、整理和保存文献资料并向读者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机构”[2],而《图书馆学情报学大辞典》则将其阐述为“通过文献收集、整理、存储与利用,为一定社会读者服务的文化科学教育机构.”[3]从这两个经典定义不难得出传统图书馆定义的三大要点:(1)文献集散——收集、利用与服务;(2)文献序化——加工、整理与保存(存储);(3)主体定性——文化、科学与教育机构.但在从工业社会迈向信息社会乃至知识社会的变革时期,传统图书馆概念逐渐显现诸多不合时宜之处.首先,传统定义强调基于文献流的业务工作流程,而新形态图书馆正在进行基于知识流的业务流程重组;其次,传统定义强调实体文献的管理,而新形态图书馆的虚拟文献急剧增多;再次,传统定义强调实体文献的服务,而新形态图书馆的隐形知识服务倍受重视;最后,传统定义强调图书馆是一个实体机构,而新形态图书馆既可是一座大厦又可是一个界面.

任何概念都具有基于内在实质的传承性,尽管传统图书馆的经典定义亟待改进,但其充分体现了图书馆本原性的知识属性.我国的GB3792.1-83文献著录标准明确指出:文献是指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读者的文献需求实际上就是知识需求,图书馆的文献供给实际上就是知识供给.令人回味的是,古代文献概念往往集“典籍”与“宿贤”于一体,近现代文献概念常常专指“典籍”,而真人图书馆的“馆藏文献”既脱离了实体“典籍”的羁绊又实现了“宿贤”的回归.当然,图书馆知识管理既包含实体文献等显性知识的管理,又涉及馆员、用户、专家、学者等隐性知识的管理.馆藏资源的表象是实体文献、数字文献乃至“真人”馆藏等,但其实质是人类公有共享的知识资源.无论馆藏文献的内涵如何变化,都改变不了其本质就是“知识”.由此可见,图书馆的经典定义真实地体现了其知识属性,文献集散实际上就是知识集散,文献序化实际上就是知识序化.

2 图书馆是一个知识集散组织

图书馆是一个知识聚集与扩散组织,即通过馆藏文献集散来实现知识集散.人类能够超脱动物界而踏上文明之旅,显然离不开知识的生产、传播与利用.知识创新(生产)与知识积淀(利用)互为因果,并通过所谓的“社会遗传”不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图书馆作为知识集散组织是人类选择的社会制度安排,它在人类知识生产、传播、积淀与利用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缺失的重要作用.图书馆相当于文献知识仓库,一方面文献生产之后源源不断地在图书馆累积,另一方面馆藏文献通过借阅之后持续不断地传播知识.正如《图书馆学概论》所说,图书馆的本质属性是中介性,即“文献通过图书馆与读者见面,读者通过图书馆与文献建立联系”[4].显然,图书馆是人类社会文献交流的中介物,其文献集散的表象之下隐藏着知识集散的实质.因此,许多专家学者明确主张图书馆具有知识集合与知识传播的基本任务.如王子舟教授深入阐释了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并提出“图书馆的实质就是知识集合”[5]和知识集合具有三个基本功能——“知识存贮、知识检索、知识优控”[6],顾敏认为图书馆是一个运输知识的通道、供应知识的单位、分享知识的场所[7];于鸣镝[8]主张图书馆是资讯集合场、知力(即知识力)供应站、知识贮存库、文化有机体.显而易见,这些观点尽管表述各异,但都隐含了图书馆进行知识集散的基本事实.

知识交流学派从社会视角考察图书馆,究其根源乃是图书馆一直担当保障社会发展的知识集散重任.美国图书馆学家谢拉认为“图书馆是这样一个社会机关,它用书面记录的形式积累知识,并通过馆员将知识传递给团体和个人,进行书面交流.”[9]1983年,宓浩[10]指出:“图书馆和情报中心不单是作为社会知识的搜集者而存在,更重要的是它们负有开发知识资源、促进知识交流的职责.”知识交流论将图书馆活动视为人类社会的知识交流,因而反映了图书馆的知识集散功能.当前,知识交流论认为图书馆不仅从事“文献”等显性知识集散业务,而且开展“人”等隐性知识集散活动.譬如,图书馆既可以通过诸如讲座、研讨会、主题活动等形式促进读者之间的知识交流,又可以通过为活动提供文献线索来连接知识与读者[11].

3 图书馆是一个知识序化组织

文献知识无序生产、流动与分布,必然造成文献知识供给的不确定性.这就是说,人们特定知识需求的确定性与社会海量知识供给的不确定性之间必然存在矛盾.正如奈斯比特所说,“没有经过整理的信息不是我们的朋友,甚至是我们的敌人——当然更不是财富和资源.”[12]同样,大量而无序的知识,只不过是人们无法利用的垃圾.因此,图书馆作为知识集散组织,必然承担知识序化的职能.馆藏知识资源只有经过序化,图书馆才能有针对性地采集知识,并为用户合理地提供知识.图书馆传统文献组织实际上是知识组织,即通过对文献的登记、分类、标引、著录、典藏、排架等工作流程来实现文献知识的序化.分类法和主题法是知识组织的两大工具[13],当然也是图书馆知识序化的两大法宝.图书馆内部活动的实质是知识组织,而知识组织的主旨则是知识序化.国外图书馆学家早就研究图书馆的知识组织问题,如1929年布利斯(H.E.Bliss)率先出版了《知识组织和科学系统》和《图书馆的知识组织》,1965年与 1966年谢拉分别出版了《图书馆与知识组织》和《文献与知识组织》.20世纪末期,国内图书馆知识组织论继知识交流论之后兴起.刘洪波先生提出:“知识组织论的研究作为知识交流论的补充……知识组织一方面以知识交流为目的,另一方面又是知识交流的必要前提”[14],“通过目录、索引、文摘、题录等手段,现代图书馆和情报事业达到控制文献、组织信息、提供服务的目的”[15].图书馆文献整序的本质就是知识整序,即将文献整序从而转化为序化知识集合.

在复合型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时代,图书馆知识序化组织的功能与职责更加重要.蒋永福教授指出:“对文献流—知识流进行整序性组织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知识组织是指为促进或实现主观知识客观化和客观知识主观化而对知识客体所进行的诸如整理、加工、引导、揭示、控制等一系列组织化过程及其方法”[16].图书馆如果失去知识整序职能,那么其知识集散职能就无从谈起,进而其存在的社会价值就会发生根本动摇.恰如刘炜所言,“图书馆职业在历史上一直承担人类知识有序化的工作,只是由于知识生产的批量化和工业化,缺乏必要的工具,在速度和深度上无法根据知识的内容进行整序,而只能根据载体形态进行组织加工.数字图书馆技术的发展将有可能借助语义技术和许多新的工具,使图书馆行业数千年来积累起来的知识组织经验,在万维网时扬光大.”[17]随着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知识资源自动分类、聚类、标引、挖掘等整序方法得到了长足发展,其知识导航、知识推送、智能检索等个性化、人性化的知识服务也大有发展.显然,图书馆通过知识集散发挥社会价值,并依靠知识序化实现自我增值.

4 图书馆是一个公益性组织

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以来,知识生产、收集、整理、保管与利用等工作必然存在,于是就孕育了原始形态图书馆生存的土壤.最初的图书馆馆员是依附部落首领或统治集团的史官,这些亦神亦巫的史官从事着亦私亦公的文献知识记录、保管与利用等职责,既为特定个体的“私人”服务又为特定群体的“集体”服务.随后出现的官府图书馆、寺观图书馆、书院图书馆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群体”“局部”的公益性,只不过由于当时读者群体少、知识传播慢、交通极其不便等原因而掩饰了图书馆的“公益性”.即使是私人图书馆也表现出家族共享的“公益性”,那种纯粹的“只藏不用”的视藏书为珍贵收藏品的私人图书馆并非主流.近现代公共图书馆坚持面向所有公众实施无差别服务的崇高理念,高度体现了图书馆“公益性”服务的基本原则.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是指其不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追求社会效益、服务于社会大众的特点,即针对社会文化与科学需求进行文献的采集、加工与收藏,面向公众提供服务,所提供的文献信息资源和服务可以由人们共同占有和享用,具有明显的利益公共性、社会性[18].高校图书馆、科学与专业图书馆等各种类型图书馆作为准公共物品,无疑在单位或组织内部也具有高度的公益性.显然,古代藏书楼(藏书机构)实质就是古代图书馆,未来的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仍然是图书馆.不管图书馆的具体形态如何改变,图书馆“公益性”的知识序化与集散功能总是一脉相承.2003年,笔者提出“图书馆只不过是人类公共知识中心在某一特定发展阶段的表现形态”,而“公共知识中心是专门从事公共知识管理(为社会公众进行知识搜集、整序、存储、提供和交流服务)的社会公益组织,它构成了社会最基础的知识共享与保障体系(制度)”[19].公共知识是人类公有、共享的知识资源,它从根本上决定了图书馆(公共知识中心)的“公益性”.

公益性是图书馆的灵魂,没有公益性图书馆就失去价值.公益性是图书馆的生命,没有公益性图书馆就可以宣告死亡.从知识业务处理角度来看,现代信息技术模糊了图书馆与数据库企业的差别.其实,判断知识库组织是否为图书馆的试金石,就是依据它是否坚守了公益性的行业原则.如超星数字图书馆不是真正的图书馆,而是地地道道的数据供给商产品,一旦图书馆停止付费就不能开通数据服务;谷歌数字图书馆尽管承诺免费提供部分数据服务,但究其实质只不过是为了打开市场的“倾销性”让利营销而已.谷歌一旦完成原始的知识积累而形成知识垄断,就会展现追求超额利润的商业性.因此,公益性是图书馆的基本属性,一切脱离公益性原则的图书馆,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尽管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知识聚集、存储、整序、传递与服务的方式,但新形态图书馆的本质跟人类社会既往的图书馆并无异样.这就是说,无论图书馆知识处理的业务流程与具体职责怎样改头换面,其公益性主导的知识序化与集散功能永远不能也不会改变.只要人类社会不消亡,“公益性”的知识集散与知识序化就必然存在,图书馆就一定而且必须永世长存.信息技术持续改变图书馆形态及其业务,但绝对不会改变图书馆作为公益性主导的知识集散与知识序化的社会价值.

5 结语

近三十余年来,我国有关图书馆与图书馆学知识管理的研究成果极其丰硕,并形成了一些颇受关注的图书馆知识管理流派.葛园园[20]总结了图书馆学界的“知识说”“客观知识说”“知识集合说”“知识资源说”“公共知识管理说”“知识传播说”“知识可获得性论”“知识交流论”;傅秀兰与曾湘琼[21]则评析了图书馆学界的“知识交流论”“知识组织论”“知识集合论”“可获得性论”“公共知识管理论”“其它知识管理论”.毋庸置疑,这些学术成果充分地探讨了图书馆知识收集、整序、组织、交流、利用与服务等业务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升华到揭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与学科本质的理论高度.此外,专家学者从各个角度考察图书馆的公益性,并促使我国公共图书馆从2011年开始迈入基本服务免费时代.当然,对于图书馆本质及其定义,学术界进行了不懈地探索,并提出了许多颇有见解的阐述.我们通过分解图书馆的基本特质发现,不管图书馆的形态与功能如何变化,其知识集散、知识序化与公益性的根本性质永不改变.综上所述,图书馆是一种公益性主导的知识序化与集散组织.

参考文献:

[1] 胡述兆.为图书馆建构一个新的定义[J].中国图书馆学会会报,2001(66):1-4.

[2]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420.

[3] 丘东江.图书馆学情报学大辞典[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3:820-821.

[4] 吴慰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修订二版)[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76.

[5] 王子舟.知识集合初论——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探索[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26(4):7-12.

[6] 王子舟.知识集合再论——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阐释[J].图书情报工作,2000,44(8):5-11.

[7] 顾敏.图书馆学探讨[M].新竹:枫城出版社,1981:277.

[8] 于鸣镝.重新认识图书馆[J].图书与情报,2001(3):6-8.

[9] 董隽,宋戈,张毅宏.图书馆与图书馆学简论[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3:31.

[10] 宓浩.知识、知识材料和知识交流——图书馆情报学引论(纲要)之一[J].图书馆学研究,1983(6):28-35.

[11] 梁灿兴.新知识交流论(下):图书馆是私域交流与公共交流连接的枢纽[J].图书馆,2014(2):1-3.

[12] 邱均平,沙勇忠.信息资源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5.

[13] 蒋永福,付小红.知识组织论:图书情报学的理论基础[J].图书馆建设,2000(4):14-17.

[14] 刘洪波.论“知识交流论”[J].图书情报工作,1991,35(5):7-12.

[15] 刘洪波.图书馆知识组织的新思路[J].图书与情报,1992(1):1-7.

[16] 蒋永福.图书馆与知识组织——从知识组织的角度理解图书馆学[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25(5):19-23.

[17] 刘炜.知识组织:图书馆职业的核心能力[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2):32-37.

[18] 崔萌.公益性——公共图书馆的本质属性[J].图书馆学刊,2010(6):15-17.

[19] 龚蛟腾,侯经川,文庭孝.公共知识中心与公共知识管理[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29(6):14-18.

[20] 葛园园.国内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知识流派”评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1):123-127.

[21] 傅秀兰,曾湘琼.图书馆知识管理学说的梳理与评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8):23-26.

作者简介:龚蛟腾(1973-),男,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图书馆论文参考资料:

图书馆文献

图书馆期刊

图书馆论文发表

图书馆学刊

图书馆杂志

图书馆建设杂志

上文总结,上述文章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图书馆概念和解析和图书馆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图书馆本科毕业论文图书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