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乡村旅游类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与魏小安:北京的乡村旅游落后了方面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乡村旅游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3-28

《魏小安:北京的乡村旅游落后了》

本文是乡村旅游开题报告范文与魏小安和乡村旅游落后和北京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我是老北京,在北京生活62年了,我年轻的时候骑着自行车就把北京的山山水水走遍了,很熟悉北京,也很有感情.但是说句老实话,我对北京的乡村旅游就一个感觉,土.

到北京的乡村吃个饭可以,但我不住,为什么?很简单,就一个原因——不舒服.另外,在北京的乡村,走来走去都还是一个感觉,无非就是进农家院,吃农家饭,上农家炕.这么一个大北京,怎么乡村旅游就这么土呢?让人始终不得其解.

乡村旅游在这几年变成全国旅游的一个发展热点,其中的焦点就是民宿,短短两年的时间,中国的民宿已经到了5万家,如果以一间民宿平均10间客房来算,那就是50万间客房.

这是什么概念?中国的酒店业发展了40年,现在发展到了150万间客房.也就是说,短短两年的时间,民宿的体量就已经发展到了酒店用了40年发展的体量的三分之一,这个发展态势是很猛的.但是说句老实话,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北京的乡村旅游落后了,这是一个客观判断.

供给对应不了需求

从北京自身来说,北京有1 6800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建成区大概是3000多平方公里,那就意味着大头还是在乡村,这是一个基本概念,而且北京的山山水水非常好,也有一些古村落,但是始终没做起来.比如说像门头沟的爨底下的那一片古村落,现在看都是宝,但是始终没起来,如果换个地方这些东西可能早就起来了,什么原因?

第一,城市的排挤效益.北京的城市发展太猛了,把乡村压住了,空间上乡村是主体,发展上乡村要“稍息”.第二,北京的好东西太多了,这一点东西不算什么,所以很自然就形成了这么一个态势.

如果从历史上来看,北京的乡村旅游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北京的郊区疯狂地开发景区,自然的为主,人造的也有一堆,但却是一个碎片化的发展格局,真正成事的不多,现在能勉强维持已经不错了.

第二个阶段是“民俗户”,民俗户的发展在北京叫“满天星星、没有月亮”.我在北京曾经提过,咱们把“民俗户”这个词换一换行不行?太土了,在其他地方叫农家乐,在北京农家乐不稀得叫,就叫民俗户.当时我就觉得这个词逻辑上不成立,为什么?民俗户,城市有城市民俗户,乡村有乡村民俗户,那你这个民俗户到底是什么?

第三个阶段应该说这几年开始形成,就是乡村休闲和乡村度假,代表作就是古北水镇、枫林宿、森林乡居,国奥乡居还不算.不过毕竟—年一年在逐步提高,这种逐步提升,实际上说到底要研究一下北京的特点.

第一,从供给的角度来说,北京的乡村有一个特点,叫作 “有乡村,无农民,少农业”,北京还有农民吗?北京的第一产业占比0.8%.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第二产业占比23%,第三产业占比76%.这样一个产业格局,领导不重视太自然了,但是实际上领导可以不重视农业,不可以不重视乡村.

第二,从市场的角度来说,北京的市场特点是有钱人不在北京消费.北京有钱人很多,但北京有什么东西能拿得出来,给他们一个理由在这里消费?没有.有的人一年到头在全国出差,很对不起家里人,好不容易有点时间,会带着家里人到北京的乡村去消费?不会,一定是要带着他们到外地去消费,乃至出国消费,这是一个市场特点.这种市场特点就形成了一个悖论——你把高端做出来了,没人来,你做低端吧,老百姓的消费你又看不上,中端这些人也觉得北京不稀得去.

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六个问题

北京的乡村旅游到底怎么发展?需要搞清楚北京的乡村旅游的问题何在.

我归纳了一下,目前北京的乡村旅游有这么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产业碎片化,我原来想说产业规模小,但是一打听,规模并不小,可是碎片化了,没有集群性的项目,没有真正叫得响的拳头产品.

比如说山里寒舍,算是一个品牌了,但是山里寒舍挣钱吗?如果我们辛辛苦苦折腾半天,不挣钱,怎么能可持续发展.“为了北京乡村振兴,为了落实十九大的精神,为了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这是政府语言,不是企业语言,唱给政府听可以,唱给市场听,市场不管你这套.虽然说现在产业在慢慢开始形成,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有规模的大项目很少.现在的代表作一提就是古北水镇,北京若是每个区都做一个这样的项目,我觉得也是可以的.问题在于投资商凭什么要投到北京来,怎么挣钱,有没有回报?

第二个问题,季节差异大.按说北京四季分明,这是一个优势,但确实有个问题:过了11月份项目靠着往里贴钱勉强维持着往下做,要是不维持,形成不了市场品牌.

第三个问题,文化特色浅,文化积淀薄.别老说北京的文化厚重,我最反对就是文化“厚重”这两个字,旅游者追求的是玩、是快乐,你弄一个又厚又重的东西压在他肩膀上,那对不起我换个地方,不到你这来.

客观地说,北京的文化特色非常多,但都集中在城市,乡村有什么?这么多年以来,北京的乡村从来没有真正打出过自己的特色,也没有挖掘出什么乡村文化.北京的乡村建筑有什么特色?北京的民宿有什么特色?北京的乡村文化在哪几?我真看不出来.

文化特色浅的根本就是文化积淀薄.我们动不动就瞎编一个故事,什么杨六郎、穆桂英啊,他们当时都在山西雁门关,和这地方有什么关系,也就是一些传说而已.北京郊区的文化积淀我们没有从根上挖,实际上满族文化可以好好抓一抓,因为满清入关在北京定都,之后就在郊区给八旗分地,培养了这么一套文化,当然也培养了八旗子弟提笼架鸟这一套.历史上没有多少挖掘到的,新的又不足,但是我们还满足于北京文化不得了,这能行吗?

第四个问题,土地政策死.土地政策是影响大投资的根本,一是宅基地,宅基地不能流转,只能内部调整,投资商怎么办;二是其他性质的土地控制得非常严格;三是北京郊区的生态环保要求非常严格.就这么折腾下来,想做点项目屡屡碰壁.这个问题实际上就使得乡村旅游的商业模式不能从根本上形成.

第五个问题,发展格局小.到现在为止,北京的乡村旅游形成的发展格局确实小,乡村旅游在北京几乎没有概念,大家一说北京乡村,尤其是外地人,包括北漂,除了有可能在乡村租间房子住一住,对北京乡村总体发展格局没有概念.

此外这里还涉及一个问题,就是运营人才短缺.为什么呢?很简单,利益导向.北京城市的平均工资肯定高一块,在这种状况之下,让大家都为了情怀牺牲利益去干乡村旅游,年轻人不干,农民也不干.

第六个问题,利益协调差.乡村旅游最根本的,第一是农民的利益,第二是开发商的利益,第三是客人的利益,第四是政府的利益.这几个方面的利益融在一起必有利益冲突.

三种模式

我介绍三种模式.

第一个叫乌村模式.浙江的乌镇旁边有一个乌村,这是陈向宏自己的一块“试验田”.450亩地,村子中最老的房子大概建于20世纪50年代,原来是空心村,乌镇把这个村子租下来了,做了6个住宿的组团、30个娱乐项目、30种小吃,而且玩的是一价全包.

我看网上吐槽,说乌镇挣钱挣得还不够,乌村还这么贵,260块钱的门票.我在2016年去过,进去到任何一个地方,只要一坐,小吃就上来了,茶水就上来了,管一顿正餐.我在那儿走了一下午,感觉非常舒服.吃晚饭时我说,我要在这住一晚,住一晚是780块.我在那住了一晚,早上自然醒来,打开门,鸟唧唧喳喳叫,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那种乡村的感觉一下就印在了脑子里.

后来我问陈向宏为什么网上有那么多的吐槽,他说,网上吐槽的都是没来过的,凡是来过的,都盛赞.

把一个最普通的村庄变成一个中高端的产品,这就是—种好做法.里面有一些现代的、时尚的文化表现,也有那些传统的东西,30种娱乐活动都是乡村活动.到下午5点钟了,就有人问我晚上想吃什么,我说我想吃点青菜,人家说咱们到菜地里去拔,你自己采摘.这条鱼不错,那就这条鱼,这只鸡不错,那就这只鸡.这个模式算—个好模式.

乌村项目投资大概1亿多元,开业半年以后就开始盈利.它的理念是要用一个门槛,挡住观光旅游者.2016年“十一”,乌镇当天进去10万人,可是乌村进去1000人,陈向宏都觉得多.

第二个叫松阳做法.松阳县在浙江丽水,做法是开发商结合文化人,一些建筑设计界的大咖都过去了,他们找了一个交通不便、条件很差的村庄,说做出来一个样板之后再推广,他们做了云上平田,从外部看还是一个老村庄,很多房子还是破破烂烂的,但是进去就完全不同了.

松阳模式现在已经推广开了,整条产业线中,乡村旅游变成了主体产业,这是我非常赞赏的.

第三个叫遵义推进.这是一个地级市的发展榜样.遵义很大,16000平方公里,他们的做法是“四在三改”.

“四在”首先是“学在农家”,农民必须学习现代运营、服务和文化.其次是“美在农家”,环境要美,他们提的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是提出一条叫“恢复乡村传统风貌”,农民的房子要改造,但是不能动.再次是“闲在农家”,就是做乡村休闲.最后是“富在农家”.

“三改”的第一叫“改厕”,第二个叫“改水”,第三个叫“改灶”.这套东西做下来,走在遵义的乡村就像是走在乡村公园,就像是欧洲的乡村,一个行政村变成一个小镇,与乡村的景色融为一体.

以上这三方面的经验,都应该好好学一学.

把思路拓宽

第一,绿道拉动.绿道在南方很多,中国的绿道是广东起步,江苏达到高端,可是在北方几乎见不到,北京只在温榆河有一段.绿道是乡村旅游的一个连接体系,一个娱乐工具、一个户外运动工具,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营地开路.北京的营地已经有了一些,比如延庆的龙湾国际露营公园、港中旅密云南山房车小镇,但是北京的营地不足.

第三,村庄整合.村庄整合里面我现在最看好的还是门头沟斋堂这一片,这些村庄的老味道都还在,而且现在基本都是空心村了,这一块资源非常好.村庄怎么整合,各地有各地的文章可以做.

第四,度假社区.度假社区叫作第二居所、第一生活.比较典型的就是在溪翁庄那—带,有—次我到延庆开会,吃早餐的时候发现怎么这么多文化人都过来了,问他们,他们说在这都有房子,基本上形成城里四天、乡村三天的这么一个格局,这就形成度假社区的概念,度假社区在北京有很大的发展余地.

第五,景区联动.1.0版的碎片化景区,很多都维持不下去了,但是和乡村旅游结合在一起,相得益彰,双方都能起来.所以我就说了—个概念—一私家山林,身边峡谷.我有一次到兴隆,有位老板在那建了一大片木屋,景致非常好,尤其从北京出去的时候雾霾很厉害,到那以后全是蓝天白云,这个项目可成.

最后一个就是庄园文化.在中国叫作“有庄园,少文化,无生活”.中国的庄园很丰富,比如说福建的土楼、山西的大院,这都是庄园的概念.但是北方的庄园极少,中原有一些,河南有康百万庄园,山东牟平有一个庄园,那都是比较大的,历史上传承的.庄园文化实际上是对生活提升的本质性追求.

北京现在也不能说没有,像葡萄酒庄园等,有一些了.北京乡村有这点好,没有深厚的传统,所以在北京乡村做啥都行,没有人会说破坏文化,本来就没有文化,建出来就是文化.北京应该做几个像样的庄园.

这些都是乡村旅游的新模式,不能仅限于农家乐、民俗户,要还是局限这些,这条路会越走越窄.我们应该把思路拓宽,只要在乡村的环境里,做啥都可以,都是乡村旅游.

有些地方搞乡村旅游,扶贫很重要.北京搞乡村旅游没有扶贫任务,那就是怎么把北京的乡村做得好玩一些,这是根本.这就可以使我们更从容,把北京的乡村旅游从现在这种低端水平提升到中端、高端.我想强调的是,高端不等于奢华,高端也不需要奢华,要的是文化,最终是文化的竞争力来支撑北京乡村旅游的发展.

(本文为“新旅界”据魏小安在“乡村振兴与北京旅游发展沙龙”上的演讲整理)

乡村旅游论文参考资料:

乡村旅游论文

旅游杂志推荐

旅游杂志

生态旅游论文

旅游期刊杂志

旅游电子商务论文

归纳总结,本文是适合魏小安和乡村旅游落后和北京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乡村旅游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乡村旅游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