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思政课论文范文 和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的选择--学习中国的十九大报告体会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思政课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4-02-09

《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的选择--学习中国的十九大报告体会》

该文是思政课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与亲和力和新时代和对策选择相关论文范文。

摘 要:总书记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度,针对高校思政课的客观实际,多次强调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政课.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要求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高校必须立足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新任务,全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用强有力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发挥思政课教育的正作用,使思政课成为宣传和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阵地和前沿阵地,助推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落到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中,转化大学生的思想实践和价值选择,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亲和力;针对性;对策选择

DOI:10.15938/j.cnki.iper.2018.04.017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8)04-0087-05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立足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际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1]这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的一贯思想和实践,已成为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这是立足世情、国情、党情及校情提出的科学结论,是针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存在问题的理性回应.所以,高校要坚持问题导向,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着眼高校“双一流建设”实际,全力提升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使新思想转化为大学生的理念和世界观,发挥思政课教育在助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积极作用.

一、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的重要性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1]总书记在2016年12月7—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课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这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是高校思政课的理论指导和重要内容,为此高校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最终进大学生的头脑,升华为大学生的“三观”.进而内在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坚信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讲授中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让大学生真正接受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者、坚守者和实践者.

其一,亲和力和针对性内涵及必要性.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有严格内涵.所谓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是指既要把马克思主义和新思想当成一种知识,又要当成一种世界观、价值观和信仰,不要采取硬性的灌输和说教,要用亲切、入心、入理的教育,化解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及发展中的问题,进行沐浴春风式的解疑释惑性的教育,发挥思政课巨大引导、启迪和解疑性魅力.目前,高校中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水平总体上是较高的、信仰上是坚定的,知识储备是丰富的,但现实中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和讲授方式方法及语言表达形式上,与总书记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讲授中缺少亲和力和针对性,进而影响了高校思政课的质量和效果.特别是在一段时间内,由于“管党治党宽松软”[1],使马克思主义和思政课在高校及个别学科中被边缘化、削弱化、空泛化、标签化,在有些学科中“失语”、“失声”、“失踪”,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总书记所指出的缺乏亲和力和针对性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为此,高校思政课要落实总书记讲话中提出的要求,从实际出发解决缺乏亲和力和针对性的问题.

其二,提升新时代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要求有厚重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储备.高校思政老师缺乏亲和力和针对性与教师马克思主义经典知识匮乏有关.从现实看,高校思政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读的少,理论准备不足,自然对理论讲授缺少亲和力和针对性,离社会和大学生思想实际较远,讲授单调、古板.据有关部门对思政课教师知识结构调查统计,现在思政课老师最大短板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的少,即使是高校思政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也不多.其原因,一方面是过去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作为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是高校中较缺乏能讲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师资.再加之前些年马克思主义经典课占比较少,对新思想在高校思政课中讲授制度化安排不够,既影响了高校思政课教师理论水平地提高,又影响了高校教师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与此同时,高校思政课、经济理论课、哲学课、政治学课等课程中过多开设西方新自由主义课,解读其原著课相对较多,使大学生把兴奋点都转移到西方新自由主义理论上,影响了思政课教师讲授的亲和力和针对性,阻碍了大学生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因此,总书记坚持问题导向,敏锐抓住了政治理论课和思政课教学中缺乏亲和力和针对性问题,要求全力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理论水平,并在讲课中使亲和力和针对性有一个质的提高,发挥思政课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理论引导的正效用、正作用.

其三,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亲和力和针对性是政治任务的要求.党的十九大后,政治局召开第一次会议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我们的政治任务.高校应发挥自身党组织健全、学科建设完善、师资力量强的优势和强势,抓好对马克思主义和新思想学习和传播,组织好宣讲团、报告团,发挥思政课教师的骨干作用,使之在宣讲和传播中提升亲和力和针对性.总书记强调的针对性和亲和力似乎是两个问题,其实是密不可分的.没有针对性离社会和高校远,离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实际更远,起不到理论解疑释惑的积极作用,大学生听不进去,自然失去了亲和力和针对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得到全党和全国人民认可,是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针对现实中难题的新思想和新药方,表明其本身有针对性和亲和力.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功能,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主义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2]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其针对性的社会作用.当前高校要创新思想政治课新模式、新领域、新平台、新载体,全力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以改变过去传统的灌输、硬性的说教、死板的讲解的方式方法,用亲和力强化沟通和打开入脑的通道,用针对性提升理论的有用性,使大学生感悟到马克思主义和新思想的无穷价值,使之成为助推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成的理论动力和理论支持.由此可见,高校教师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是多么重要和紧迫,用亲和力和针对性创新和改善教学方式方法,切实发挥马克思主义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理论武装中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要满足大学生主体性需求

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目的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像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说:“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为此,“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1]这给高校思政课提出了新问题、新要求、新挑战,高校教师要在学好弄通马克思主义和新思想前提下,还要有一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高超的宣讲技巧,创新和改进思政课话语表达方式,讲好讲准讲活中国故事,以亲和力和针对性提升思政课的教育力、穿透力,高校思政课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直接关注现实大学生的多元、多维、多层的精神需要.

其一,提升新时代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要围绕和服务学生以大学生为客体.从现实看,眼下高校大学生大都以“95后”为主,“00后”也进入高校大学校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缺乏生活锻炼,政治生活几乎是“零”,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空白,但思想活跃,需求多元,主体世界观尚在形成中.他们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起来的一代新人,其思想意识、观念具有鲜明网络时代的特征.高校思政课教师本身年龄也不大,有的也带有网络时代特点,用什么样的话语表达方式讲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之更有亲和力和针对性,让这一代大学生爱听想听要听、用亲和力做到入脑入心,满足其思想上、观念上、价值上多元需求,是当下高校思政课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不然就完不成高校思政课的要求,起不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在网络时代背景下,这些学生几乎离开网络都无法生存,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立足和面对这一严峻现实,学会用网络话语来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思想,用带有亲和力的阐释被大学生所接受、所认同,并顺利地入脑入心,转化为大学生的理念和价值观.这要求思政课教师用新颖并有亲和力、能打动大学生的故事,有针对性的解疑释惑,思政课就会赢得大学生受众的高度认可,起到思政课正能量教育、教诲作用,展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育人功能.

其二,新时代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要求教师熟读熟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书记说过:“高校要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当下西方世界对我国思想侵袭力度空前,高校必须认识到这一点,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阵地意识,用马克思主义及新思想占领和领导这个阵地,并用来武装大学生头脑,用符合网络时代要求的话语学习、传播、传授马克思主义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讲好讲深讲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前提条件是必须懂得马克思主义这个新思想理论之源.、等伟人都是读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大都是把《宣言》作为入门,才信仰马克思主义,才站在中国大地上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亲和力和针对性,就必须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对其真信真用其基本原理才能在讲授中做到有亲和力和针对性.

其三,新时代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要善于讲好、讲活、讲新中国故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政课教师要向总书记学习,善讲、会讲、能讲中国故事,在故事中体现理论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总书记本人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造诣,政治立场坚定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运用理论指导实际中丰富发展理论.所以,他讲起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新思想具有亲和力和针对性.他不但能讲好中国故事、也能讲世界故事,在讲故事中体现领袖核心的魅力,又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高校理论课和思政课教师要向总书记学习,切实改进话语方式,创新思政课表述方式,告别传统的教育式、训斥式的方式,吸收新的话语,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用生动活泼的话语给大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传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用新思想联系、化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工作实际、发展实际、就业实际等,切不要再用居高临下批评教育,更不要没有亲和力和针对性的指教,这已不符合当代大学生精神需求实际,起不到思政课积极的正作用.这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思考和解决的课题.细读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主义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讲话,深深感受到提升思政课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的紧迫和重要.

其四,新时代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要在学理阐释中体现理论、理念和价值观的功能.高校思政课教师应仔细研究总书记的讲话,并作为教案加以深入研究,为大学生所学所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从中发现带有故事性的理论和实践,高校思政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讲故事方式加以阐释,以故事性亲和力和针对性讲给当代年轻的大学生.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对这个重大理论思政课教师完全可以用讲故事方式加以阐释.在过去人们日益增长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主要矛盾条件下,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短缺”,即人们所熟知的“票证经济”,经过改革开放40年,现在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其经济方面问题表现为“过剩”.这样思政课教师完全可以用大量鲜活的例子加以列举,而且当代大学生又根本不懂,听起来亲切、亲和.所以,思政课教师把这些案例讲生动了讲活了,理论自然有了亲和力和针对性,就能证明十九大报告关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真理性、正确性、必然性,有力回答当代大学生所关心、所困惑、所不解的一引起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由此深刻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发挥思政课助推立德树人的动力作用,展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新功能.

三、提升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要创新授课方式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了,内在要求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美好生活需要”远不同于过去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是满足精神生活中多元、多维、多变的个性需求,这给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需要及思政课带来系列新问题、新挑战、新情况.实质是教师授课方式方法的全方位挑战.

其一,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学会以用网络创新授课方式并满足大学生的主旋律精神需求.这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立足当下网络时代的文化和精神生活的新特点,在高校中利用好高新技术手段改进和创新思政课传授方式方法.网络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针对性,必须注重运用大学生喜爱的网络技术手段,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新思想由传统向网络信息技术过渡,以全方位融合解决传统思政课教授的死板、僵化、单调问题,采用当代大学生所喜欢的网络技术,向他们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新思想,创新思政课的讲授方式方法,还要帮助大学生在“过剩”的精神产品中分清优劣,批判错误的、弘扬主旋律,让大学生听起来有亲和力和针对性,并所接受和认可,我们党所提倡的,这样才能使科学理论入脑入心.

其二,高校理论课思政课在传授理论同时要把价值观育人作为首要任务.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强调要“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主要环节仍是在课堂.课堂是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借助大学生熟悉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实现从传统思政课灌输式为主,向新技术互联网式为主跨越和转变,使大学生的身心都在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如,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思政课教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徐川,人称思政课互联网大V、全国辅导员年度人员.他除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的好和新思想理解的深,更主要是他对网络技术手段十分精通和擅长,网络技术手段一下子打开了通向当代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知识通道,使学生通过亲和力和针对性更加喜爱理论课和思政课,助力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因此说,新方式方法是徐川老师思政课有亲和力和针对性并得到广泛好评和认同的原因之一.

高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前提下全方位关注现实的人.理论课和思政课既要关注课堂内的人,更要关注课堂外的人及课堂外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外思政教育也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机制,做到思政教育的全覆盖、全过程.徐川老师的成功经验给理论课和思政课教师最大的启示是,网络新媒体新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运用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还有再创造机会,高校及思政课教师必须掌握新的网络技术,借助网络高新技术手段,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并全部纳入教材和进课堂及课堂外的教学,把学生常见“食材”调出不同味道,用网络技术打造出“工艺”精湛、“配方”新颖、“包装”时尚思政课精神大餐,展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政课的巨大影响力,通过有亲和力和针对性的思政课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进入大学生的头脑,统领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新局面,满足当代大学生不断增长的精神新需求,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新思想的渴求.

其三,高校理论和思政课提升亲和力和针对性要学会利用各地的红色资源.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总书记带领新一届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宣示新一届党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这给高校创新思政课及提升亲和力和针对性带来了极大启迪,高校在搞好思政课课堂教学外,还要搞好课堂外思政课的红色资源.当下,距上海及嘉兴较近的学校都去展览馆进行课外教学活动,重温入党誓词,参观学习“红船”精神的展览,把“红船精神”纳入理论课和思政课教学并作为校外基地,有利于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真谛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思政课做到了从课堂向课堂外的延伸和拓展,创新了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授课效果都极好.从现实看,每所高校附近及所在地都有许多好的课外教学基地和红色资源.如黑龙江省高校可去大庆铁人展览馆、北大荒展览馆、东北抗联展览馆等,都是深化并拓展思政课教育的校外好基地和宝贵资源,利用好会有助于当代大学生立德树人教育.所以高校要充分发挥高校理论课和思政课的积极作用,创新思政课教师的方式方法,利用红色资源来提升亲和力和针对性,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新思想真正落到实处,通过高校思政课转化为大学生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使之成为实现伟大理想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主力军.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提升新时代高校理论课和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并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高校必须面对当代大学生对思政课全方位的新需求、新挑战,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更为艰辛的努力,在马克思主义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铭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原则、根本任务,久久为功,永远奋斗、永远创新,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推动马克思主义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转化和落实,并将润物无声的亲和力和针对性转化为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大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在纪念马克思主义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2).

[责任编辑:庞达]

思政课论文参考资料:

思修课论文

思政论文

科学课杂志

大学生就业指导结课论文

政论文

结课论文

上文总结:此文是适合不知如何写亲和力和新时代和对策选择方面的思政课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思政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