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高校图书馆相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与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演进和比较相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高校图书馆范文 类别:毕业论文 2023-12-24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演进和比较》

本文是高校图书馆相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跟高校图书馆和信息素养和比较研究方面学术论文怎么写。

关键词:大数据;高职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演进

摘 要:文章阐述了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演进过程,分析了当前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三种模式的利弊,并对其进行比较研究,最后提出了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发展的创新思路,以期能促进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4-0055-03

大数据即海量的数据和信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呈爆炸式增长,人们习惯用大数据来描绘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规模庞大的信息数据和产业.云技术的发展更是促进了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进而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影响.信息素养是一个新兴的时代名词,主要是指学习者获取信息、利用信息来提高自身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能力.大数据环境为高校图书馆发展带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促使高校图书馆由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新型图书馆转型.高校图书馆目前正在加快数字化、信息化的建设步伐,因此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利用信息的能力成为高校图书馆当前的一项主要任务.

1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演进

1.1高校图书馆原有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主要是纸质馆藏文献中心,学生们通过阅读纸质文献来获取、利用信息,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传统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也主要以流通和管理纸质文献为主,信息素养教育主要集中在了解馆藏文献的分类、查找、阅读、借阅等项目上,内容比较简单.通常情况下,高校图书馆都会在新生入学时开设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由图书馆员带领新生了解图书馆的馆藏文献情况,明确文献区域划分,并且教会新生基本的文献查找、借阅方法.当图书馆有新书入库时,图书馆员也只是简单地通过张贴海报进行宣传.传统图书馆由于馆藏文献数量有限,信息素养教育的模式较为单一.

1.2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不仅包括本馆自身原有的馆藏文献资源,还包括购买的许多具有学习和科研价值的数据库,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数字馆藏文献资源.此外,高校图书馆还积极开发新的特色资源,加强图书馆的区域联合,丰富了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存储量.海量数据在丰富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的同时,也给师生获取、利用信息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高校图书馆也势必要建立信息素养教育的新模式.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应坚持“三步走”的战略方针,即在传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先巩固基础,再进行技能提升.新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是新生入馆教育,第二是开设信息检索公开课,第三是专题讲座,第四是建立图书馆网站,第五是应用信息参考咨询服务[1].

2当前大数据环境下国内外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比较研究

信息素养教育最初产生在美国,后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全球的发展,我国也越来越注重对人们信息素养的培养.笔者将信息素养教育的模式概括为通识教育模式、基于软件服务平台的培养模式、嵌入学科专业的培养模式三种,并对这三种模式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为了保证样本选择更具代表性,笔者分别选取美国的西佛罗里达大学、加州大学、普渡大学、华盛顿大学和我国的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作为调查样本.

2.1通识教育模式培养

通识教育模式是目前中美普遍采用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它更多地强调信息素养基础教育.通识教育模式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和讲座培训来完成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一般根据学生水平和学科门类的不同,学习内容和能力培养也会有所区分[2].通识教育模式下的信息素养教育主要是为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打基础,而不是重点培养学生在某一具体学科领域的信息素养.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主要通过预约和滚动讲座、公选课、必修课和预约课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中美高校图书馆通识教育信息素养教育培养模式主要课程的比较研究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美国高校图书馆侧重于对学生的数据价值甄别和数据安全保护能力的培养,因此课程设置偏向于数据存储和数据库管理,另外,还专门设置了“科研项目和数据生命周期”课程,通过讲解科研应用中的大数据分析方法及调取所在州政府的公开网络资源,让学生学会运用大数据的分析方法和工具进行分析.我国高校图书馆则侧重于对本馆特色馆藏资源的宣传,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开设“北大图书馆数字特藏资源巡礼”讲座,为学生们讲解北大名师数据库和北大民国旧报刊数据库,让学生们在了解北大资源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大数据技术获取利用这些信息资源[3].而在对学生的数据获取和分析能力的培养方面,美国高校开设“大数据和NoSQL概论”课程,浙江大学则开设“如何利用新媒体资源开拓视野”的讲座.在信息道德教育的培养方面,美国高校开设“知识产权”“数据使用权利与获取”“数据共享和授权”等课程,而我国高校则开设了“学术论文写作及核心期刊投稿指南”及“国内外专利法规”等课程[4].综合课程设置来看,美国高校课程设置更加适应大数据环境下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要求,而中国通识教育模式中的课程设置则体现为对大数据分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与重视.

2.2基于软件服务平台的培养模式

基于软件服务平台的培养模式主要是指图书馆的网站利用各种软件平台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现在,比较通用的软件服务平台包括Libguide导航平台、BlackBoard资源平台和ePortfoio进程平台等[5].该模式的优点是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学习过程更加便捷灵活,资源的利用率也明显高于通识教育模式;缺点是平台建设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有的学校在这方面的建设仍然非常落后.目前,美国高校已经普遍采用资源导航系统加强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而我国高校刚刚引进这种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中美高校基于软件服务平台的信息素养教育培养模式主要导航内容比较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从数据价值甄别及数据安全意识的培养方面来看,美国高校积极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增设了“大数据”“人口普查”和“国家数据存储”等导航服务[6],而我国在这方面比较欠缺,迄今为止仅有浙江大学图书馆设置了“国家数据”这一资源导航系统.在数据的获取信息分析能力方面,美国高校主要增加了“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R语言及软件的使用技巧”等软件导航,这些软件设置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据管理、挖掘、分析、保护能力.而国内高校近些年也增设了“基于SPSS软件应用”“MATLAB使用技巧及提高”等导航学习资源[7].在信息伦理道德的培养上,美国高校从大数据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了解数据引用政策及授权相关方面的知识,充分让学生学会保护大数据时代个人的隐私权利,而国内的信息道德教育仍然停留在专利法规的层面,比较落后.

2.3嵌入学科专业的培养模式

嵌入学科专业的培养模式主要是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让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学会查阅文献、发现及获取信息.在大数据环境下,嵌入学科专业的培养模式更加注重让学生结合具体的科研项目进行问卷调查,进而获取数据信息,并且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分析和模拟过程[8].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分析方法深入各行各业,美国高校图书馆都非常重视以这种实践的形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如:美国一些高校设置“理解数据处理过程”的选修课程,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中深入实践,进一步配合教师深入课题的研究.而在数据加工阶段,国内高校图书馆也增设了“数据链接”“数据融合”等课程.总体来说,在嵌入学科专业的培养模式中,国内外发展都非常迅速.

3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发展的思路创新

3.1转变思想,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理念

信息素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素养是人们终身学习的必要条件.可以说,信息素养的使命就是帮助学习者结合自身特点和学习环境,根据个人发展计划和社会发展趋势进行合理的知识结构规划,并进行科学管理,构建自己的动态知识体系.高校要想有效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就要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这样学生才有接受信息素养教育的动力和需求.

3.2夯实基础,构建层次递进的教学内容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关键是构建层次递进的教学内容.首先,针对大一新生,图书馆可以开设专门的新生信息素养入门教育,巩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让他们掌握基本的应用技术.此外,图书馆还可以开设专门的入馆教育,让学生充分熟悉信息素养教育的环境.其次,针对大二和大三的学生,高校可以开设专门的信息检索公开课,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最后,针对毕业班的学生,高校可以开设文献管理和信息分析选修课程,以专题服务、学科导航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文献管理软件的使用、信息的挖掘等[9].值得注意的是,三个层次并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存在着牢固的内在联系.图书馆可以将文献检索、信息分析等课程嵌入专业课程的教学当中,实现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的相互渗透.

3.3因地制宜,推行随机通达的教学模式

同一学习内容在不同时间的多次练习中,其练习的情景和目的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在信息素养教育中,不同层次或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前后关联,又各有侧重.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应该因地制宜,推行随机通达的教学模式,首先可以将MOOC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实现信息素养课程的线下自主学习、线上开放学习,充分结合课堂现场教学;其次可以依托SNS平台,将信息素养教育渗透到学生平时使用的软件中,将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与日常生活社交活动以及专业学科知识的学习相互交叉与融合;再次是注重实践教学,通过教和学的双向互动过程,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最后是建立和实施过程评价考核机制,在课程评价考核当中不仅要重视理论考试的成绩,还要更加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10].

3.4坚守诚信,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伦理观

大数据环境在为人们构建开放、虚拟的社会信息空间的同时,也使人们面临了许多问题,尤其是网络抄袭、网络暴力、网络虚假信息发布和各种侵权隐私行为导致了网络诚信危机、网络犯罪等问题的出现.因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伦理观是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高校可以将信息伦理道德内容与具体专业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渗透;其次,要加强学生对信息的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面对隐蔽性网络行为的自律性;最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信息伦理观念,引导学生主动判断、思考信息,并且进行展示、传递和交流,教会学生应对并消除信息技术所产生的负面效应.

参考文献:

[1]丁邦友,靳晓恩.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12):138-140.

[2]朱捷.高职教育信息化研究综述[J].科技展望,2016(34):303-304.

[3]唐瑞明.大数据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影响[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23):203.

[4]王慧颖,张兵.大学生信息素养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6(23):117-120.

[5]胡卉,吴鸣.浅析信息素养教育为数据素养教育带来的启示[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11):9-14.

[6]余和剑.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研究: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6(10):24-27.

[7]马灿.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J].兰台世界,2016(5):73-75.

[8]张晓虹.大数据时代如何提升高职院校图书馆员职业素养[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9):80-83.

[9]杨洋.浅谈高职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机制[J].时代教育,2014(1):182.

[10]王卿.在高职院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编校:崔萌)

高校图书馆论文参考资料:

图书馆论文发表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会

图书馆学刊

图书馆杂志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图书馆建设杂志

本文评论,本文论述了关于高校图书馆和信息素养和比较研究方面的高校图书馆论文题目、论文提纲、高校图书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