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民歌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跟六合民歌《鲜花调》和《格登代》类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民歌范文 类别:本科论文 2024-03-12

《六合民歌《鲜花调》和《格登代》》

该文是关于民歌相关毕业论文范文跟《格登代》和《鲜花调》和六合方面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张佳佳 (南京市文化馆 210000)

李亚太 (南京市六合区人大常委 210000)

摘 要:本文以民歌《茉莉花》之母体《鲜花调》为对象,分析其风格特征与地方色彩,并剖析了与之齐名的民间曲调《格登代》的音乐特徵.笔者以《鲜花调》与《格登代》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向读者展示了南京六合民歌的魅力.

关键词:鲜花调;格登代;六合民歌

“六合”是南京的一个区,是“六朝古都”南京的江北门户,淳朴的乡风民情孕育了六合别具一格的民俗文化,这里不仅是蜚声世界的民歌《茉莉花》的发源地,还是扬剧前身“洪山戏”的源头.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争创,2010年被授予“江苏民歌之乡”,2011年被授予“中国民歌之乡”,2012年中国民协领导亲临六合授牌,人民广播电台和《广播歌选》杂志社经过考察研究,决定授予六合“民歌采风基地”,《广播歌选》杂志社长覃继红女士2012年9月也亲自到六合授牌.(《广播歌选》2012年第10期有详细报道)

六合民歌是六合人民群众在生产劳动和生活中即兴创作、口头传唱的一种艺术形式,历史悠久,传承有序,堪称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其语言朴实、曲调优美、节奏明快、生活气息浓郁,极富地方特色,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当地的民歌手曾多次赴电视台《民歌中国》《神州大舞台》等栏目录制节目,并向全球播放.六合民歌的典型代表作有《鲜花调》《格登代》《满江红》《大香带子》等等,但最具代表的是《鲜花调》和《格登代》.《鲜花调》自古以来就在六合民间传唱,第一段唱的是“好一朵棠梨花”,因为当时六合山乡盛产棠梨树,六合古称棠邑,岁月流逝,后经民间艺人把外乡的“鲜花调”音乐元素引入六合,并在六合本土沉淀,千百年传唱不衰,并在旋律和歌词上不断充实、完善,直到1942年由当年的新四军小战士何仿在六合金牛山下采风而得;1957年,原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团长何仿先生根据《鲜花调》精心改编成《茉莉花》在北京演出,一炮打响,从此,源自六合的“双叠翠”曲式作为开头的经典歌曲《茉莉花》在全国流传,远播四方,唱响世界.在香港、澳门回归仪式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等重大场合常常奏响,成为江苏六合乃至中国的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我们说六合民歌《鲜花调》是《茉莉花》的母体是有根据的,不仅何仿先生多次在电视、报刊等场合发表演说,证明《茉莉花》源自六合的《鲜花调》,而且《鲜花调》第六代李氏传人至今仍保留有清代祖辈的唱本和道具,这也是六合成为“中国民歌之乡”的重要原因之一.(《广播歌选》2011年第8期有详细报道)

六合民歌中与《鲜花调》齐名的还有一首叫《格登代》,何为《格登代》,其说法有两种:一是过去农民用脚踏水车抽水插秧时,水车发出的“咯噔咯噔”声音,同时抽水时防止打瞌睡,在扶杆上挂着锣鼓,边敲边抽,锣鼓发出“咯噔咯噔”响声.但是有些穷人买不起锣鼓,便用嘴代替,于是民间中就有了“嘴打鼓、舌打鼓”的说法,在长期生活劳动中激起了头顶烈日且枯燥繁重劳动人民的灵感,创作了《格登代》;第二种说法是秧田里有一种水鸟,名叫“登鸡子”,喜在秧田做窝,它发出的声音也是“咯噔咯噔”.劳动人民根据水车抽水和水鸟的叫声唱出了《格登代》、《格里格登代》、《代你打鼓格登代》等等.由于地区方言传唱,也有《格登豆》、《格登登豆》等唱法.受六合民歌《格登代》的影响,在淮河南北、里下河地区和仪征一带也广为流传.

《格登代》是秧歌,演唱形式多样化,可以独唱、男女对唱、领唱、齐唱等等,在演唱中,“格登代”只是虚词,类似于其他民歌的“咿、呀、啦、呵、嗨”等等,可以填词唱,也可以全曲都唱成“格登代”,演唱方法有行进式节奏和抒情式节奏,可见物唱物、见景唱景、见人唱人,演唱形式非常灵活.

《格登代》种类繁多,但最具代表性的,原汁原味的仅有简单八小节,由于旋律简单,节奏明快,在人民群众中易于传唱,是一首典型的商调式秧歌.之所以说《格登代》的地位和《鲜花调》相提并论,是因为在许多重大场合和演出中,《格登代》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散场以后,观众里自发的响起“格登代”的歌声.在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演出上,就演唱了《格登代》并注明是六合民歌,年轻的音乐家吴品醇把《格登代》改编成现代摇滚节奏,更受广大青年朋友的喜爱和接受.江苏音乐人根据六合民歌《格登代》把它编入江苏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材.更可喜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著名音乐家谷建芬等一批音乐名人下放在六合劳动体验生活时,根据六合民间歌手竺兰英的演唱整理加工成:

在旋律中扩充了“4”,更显得生动活泼,朗朗上口.从此原生态的“格登代”就定格这首曲子上.许多音乐工作者根据此曲再发展成多种表演形式,并注入新词的唱法,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六合民歌手邵长荣、张德琴以独特的音色、淳朴的表演,把《格登代》演绎得更加引人入胜,多次在电视台和省市文艺舞台上亮相,深受广大听众欢迎.此曲被收录到《中国民歌集成》,也是六合的荣耀.真乃此曲六合有,世间人常闻.

六合宣传门非常重视民间艺术的传承工作,在取得“中国民歌之乡”的荣誉之后,编辑了爱国主义教育读本——《棠邑风华》一书,将六合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送进校园,让孩子更多的了解家乡六合,更加热爱家乡六合,其中民歌《鲜花调》《茉莉花》《格登代》尽在其中.六合不仅是“中国民歌之乡”和人民广播电台《广播歌选》的民歌采风基地,也是“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民间绘画之乡”和“中国美食之乡”,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热情好客的六合、开放开明的六合欢迎您的到来,六合民歌《鲜花调》将越唱越鲜艳;《茉莉花》将越唱越芬芳;《格登代》将越唱越响;永远飘荡在神州大地!

作者简介:

张佳佳,南京市文化馆工作,负责群众艺术辅导.是江苏省民协、市音协、舞协会员.

李亚太,南京市六合区人大常委,中国民协、摄协会员,《茉莉花》母曲《鲜花调》第六代传人.

民歌论文参考资料:

上文总结,上文是一篇关于《格登代》和《鲜花调》和六合方面的民歌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民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