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亲社会行为有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和体育教学对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有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亲社会行为范文 类别:本科论文 2024-01-30

《体育教学对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该文是亲社会行为类有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和亲社会行为和体育教学和中学生方面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亲社会行为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有责任感的行为,如帮助、分享、合作、安慰、同情、关心、谦让等,有利于个体建立融洽的社会关系,增强社会适应力.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塑造人格和完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黄金时期,也是由独立个体到感知社会的重要阶段.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在中国知网检索“亲社会行为”“中学生”等相关关键词,检索近十年期刊文献,发现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发展特点以及影响因素,探究体育教学对培养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积极影响,以促进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1 亲社会行为概念

亲社会行为这一概念最早是1972年由美国的学者威斯博提出的,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并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主要包括帮助、分享、合作、谦让等社会性行为.它是社会学中的重要内容,也属于心理学科的范畴,具有几个明显的特性:互动性、利他性和亲社会性.亲社会行为既是基本社会道德的凸显,更是讴歌人性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法宝.并且,这种行为是人类后天习得的,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习惯或者思维模式.

2 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1 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发展特点目前对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总体状况、个性特征、影响因素及培养路径等方面.在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总体状况研究方面显示:当前我国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总体表现处于一般水平.张睿的研究发现,中学生在情况紧急的状态下帮助他人的可能性最大,而主动自发地帮助别人的情况较少,尤其在当今时常发生帮扶老人反而被敲诈的事件的社会风气下.余娟则发现中学阶段是个体亲社会行为不断发展的时期,比小学阶段增长迅速,但亲社会行为倾向具体表现的发展水平之间并不平衡,其中发展最快的亲社会行为可能是合作、调节和公德,中学阶段已经有团队意识,更擅长于合作和一些公德性事物.

在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个体特征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

(1) 性别特征.从已有研究来看,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表现出的性别特征有两种情况:一是男女中学生在亲社会行为倾向上无显著的性别差异,如刘慧的研究即发现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在性别上的差异不显著,男女学生处在差不多的倾向水平.二是中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倾向表现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如葛高飞的研究发现女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发展水平在整体上显著高于男生,并且在情绪的、利他的、依从的亲社会行为倾向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可能是因为中学阶段,女生不管是心理还是生理发育迅速,心思更细腻敏感,更容易发现外部事物的异样,而男孩子则显得粗犷.余娟的研究则指出在亲社会行为的控制维度上男生的表现要明显高于女生. 

(2)年级特征.第一种研究结果:张睿的研究发现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发展趋势是从初一到高一随年级上升呈现上升趋势,之后发展较为平稳.第二种研究结果:毛静思的研究发现初中生的亲社会行为倾向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年级差异.从中学生的心理、道德状况发展来看,第一种研究结果更可信.

(3)不同生源地.章小兰的研究发现农村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得分显著高于城市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得分,在城乡差异化的背景下,农村孩子显得更“朴实”,城市孩子则更“务实”.

(4)是否独生子女.张睿的研究发现非独生子女在别人的请求下更容易做出亲社会行为,非独生子女更多地为他人设身处地地着想.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更容易辨别他人所处情景的危险性和紧急性,因此更容易快速地做出反应.由于非独生子女从小有兄弟姐妹的陪伴,更容易理解他人的需求,分辨他人的情绪和状况,而非独生子女则相反.

2.2 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影响因素

通过研究发现影响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主要是由内部因素(自身原因)和外部因素(周围环境)组成.

(1)内部因素主要是指中学生个体的心理品质和个性特质,张宇指出影响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心理健康水平.中学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期,这一阶段的学生个体身体和心理都处于迅速变化时期,思维的批判性和独立性有了显著发展,导致此阶段是心理问题多发阶段,因此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显得十分重要.余娟则指出高自我概念有利于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形成和发展,在中学阶段这一“敏感时期”,加强对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培育,是塑造中学生健全人格、高尚品格的绝佳机会.

(2)外部因素则包含家庭环境和周围环境等方面.葛高飞指出家庭因素是影响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在家庭环境中,母亲的文化素养对子女亲社会行为的公开性和依从性起着一定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庭教育有利于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形成.张宇提出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培养途径主要有:要重视亲社会行为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完善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培养载体,与此同时密切家庭与社会的配合,最后建构科学的亲社会行为倾向培养评价体系.学者杨美荣等研究发现,心理理论和移情两个因素对亲社会行为有重要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心理理论与移情对亲社会行为影响具有跨年龄的一致性.

3 体育教学对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近年来,体育教学领域对于亲社会行为培养的研究也在逐渐增多.叶其铁在体育教学与学生亲社会行为培养一文中,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的4 种方法:培养移情能力;借助集体力量,提升社会的情感;借助教师魅力,激励亲社会行为;运用激励机制,强化亲社会行为.马丽芳在浅谈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一文中,在分析影响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青少年通过家庭早期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来培养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的3 种方式.并且着重阐述了学校教育在培养青少年亲社会行为上的重要作用.彭宇等在如何有效促进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中,从亲社会认知、亲社会情感和亲社会行为3 个层面分别阐述了有效促进亲社会行为的途径为:言语说服,以理解服人与以情动人;加强表情识别,增加情景理解和促进情绪追忆;角色扮演,游戏和模拟等方式.另外指出,矫正不良行为也是促进亲少年亲社会行为的组成部分,例如违反道德准则或者严重的道德过错行为.王强在浅谈体育教学中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中,阐述了亲社会行为的有关理论,体育教学中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方法、培养模式和培养内容.

对不同体育活动量下中学生积极人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积极人格差异性主要体现在认知维度上.具体差异为:小强度活动量比大强度活动量更能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中等强度活动量比大强度活动量更能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活动量和中学生的积极人格发展之间有紧密的关系,中小强度的体育活动量对于中学生的积极人格的塑造有积极的作用.王浩做了关于体育在大学生人格发展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健康人格在大学生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其成长过程中不可脱节的一环,健康人格的教育能够帮助其成为社会认可和需要的人才.从这些中我们可以看出,经常进行体育活动确实能够促进人格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对于中学生人格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学生应多进行中等强度运动.

4 结 语

青少年儿童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学生的中学阶段在其一生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中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培养更是塑造独立、完整、利他、有益社会人格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在体育教学领域对学生亲社会行为培养的研究在不断增多,相关研究也证明体育运动可以增强学生亲社会行为,中强度的体育运动尤其能激发中学生的亲社会倾向.这给中学德育工作和体育教学一个重要启示:将两者有机结合,利用中强度体育运动促进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由于体育的独特的健身、健心功能,相信以后在体育领域对于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将不断更新.

亲社会行为论文参考资料:

行为金融学论文

社会语言学论文

社会科学家杂志

消费者行为学论文

社会心理学论文

和谐社会论文

该文总结:此文为一篇适合亲社会行为和体育教学和中学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亲社会行为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亲社会行为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和你相关的